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育新 章友康 +4 位作者 朱世乐 刘玉春 白千帆 郑欣 王海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 目的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对正常人群与SLE病人的TNFα和TNFβ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TNFα的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与SLE病人相似(P>0.5),而SLE病人的TNFβ*2基因频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SLE病人65.7%,正常人54.5%,P<0.05)。结论TNFα的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罗雄燕 武丽君 +11 位作者 吴凤霞 杨明辉 刘宁涛 库尔班江 谢传美 宋小芸 唐中 张国元 周京国 赵岩 曾小峰 袁国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巨核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SLE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176例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比分析。结果176... 目的分析巨核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SLE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176例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比分析。结果176例SLE患者中有64例(36.4%)伴发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轻度减少48例(75%),重度减少16例(25%)。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照,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浆膜炎发生率高,肾脏损害程度较重,狼疮病情活动程度更高,补体C3水平在血小板减少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P<0.05)。SLE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较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明显减少(P=0.001),但其中幼稚巨核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增多(P=0.019),而产板巨核细胞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患者明显减少(P=0.000)。结论SLE伴发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活动性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分化中以幼稚巨核细胞为主,产板型巨核细胞则明显减少,提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障碍与SLE伴发血小板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 巨核细胞
原文传递
自身骨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 被引量:14
3
作者 欧阳建 孙凌云 +3 位作者 杨永公 陈兵 韩雪莲 范洵楠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自身骨髓移植(ABM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迁延不愈的SLE患者3例,硬膜外麻醉下,在髂后上棘取骨髓造血干细胞,4℃保存。预处理方案:2例为环磷酸胺120mg/kg,马法兰140... 目的 探讨自身骨髓移植(ABM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迁延不愈的SLE患者3例,硬膜外麻醉下,在髂后上棘取骨髓造血干细胞,4℃保存。预处理方案:2例为环磷酸胺120mg/kg,马法兰140mg/m2;1例为环磷酸胺120mg/kg加VP-161.0 g/m2。预处理后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协助造血及免疫重建。结果 移植后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2例免疫球蛋白降低10g/L左右,补体升高,自身抗体大部分转阴。例2皮肤病理显示原有的组织损伤减轻或消失,心肌肥厚及心包积液消失。例3移植后2周心磷脂抗体转阴,24h尿蛋白定量移植前8.50g,移植3个月后减少至2.43g。结论(l)ABMT治疗SLE近期疗效显著。(2)疗效机制可能与预处理后组织中免疫病理细胞的减少,免疫球蛋白降低,自身抗体量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骨髓移植
原文传递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秋萍 王培光 +4 位作者 杨雅骊 范利 林达 杨森 张学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报告3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6、57和23岁。临床上均表现为全身泛发水疱、大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2例出现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直接免疫荧光检查:2例... 报告3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6、57和23岁。临床上均表现为全身泛发水疱、大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2例出现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直接免疫荧光检查:2例示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线状沉积于基膜带(BMZ),1例IgA线状沉积于BMZ,无IgG、IgM沉积。3例均符合SLE的诊断标准。糖皮质激素和氨苯砜可有效控制水疱、大疱的发生。单独以IgA介导的BSLE在临床上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大疱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维生素D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α干扰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继云 李文艳 +1 位作者 赵旌 齐晶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2-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α干扰素(IFN-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LE 80例(SLE组)分为缓解期40例(缓解期组)、活动期40例(活动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α干扰素(IFN-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LE 80例(SLE组)分为缓解期40例(缓解期组)、活动期40例(活动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25(OH)D、IFN-α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SLE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Th淋巴细胞及Th/T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期组患者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Ts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LE组外周血IFN-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组外周血25(OH)D、T细胞、Th细胞计数及Th/Ts及IFN-α水平均与病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P<0.05);(5)SLE组外周血25(OH)D与T细胞、Th细胞计数、Th/Ts计数比值呈正相关,与IFN-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SLE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推测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平衡以及IFN-α水平引发机体的免疫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25(OH)D T淋巴细胞亚群 IFN-Α
下载PDF
Bcl-2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慧 沈南 +5 位作者 顾越英 周惇 钱捷 王元 鲍春德 陈顺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1)两组对象Bcl 2等位基因和主要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1和 0 0 0 3) ;(2 )Bcl 2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Bcl 2 195bp等位基因从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代 (传递∶不传递 =12 2∶82 ,P =0 0 0 5 1) ;(3)同时携带Bcl 2 195bp和IL 10G138bp易感等位基因的个体较单独携带Bcl 2 195bp或IL 10G138bp的个体 ,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OR值分别为 3 0 0 ,1 77和 1 0 7)。结论 Bcl 2基因多态与SLE发病相关 ,其可能直接参与SLE发病或与附近某个易感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在决定SLE易感中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CL-2基因 白细胞介素10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马纪林 蔡龙 +5 位作者 施华萍 周红娟 刘小贤 汪卫 郑红霞 于健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来探讨Treg/Th17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SLE患者(其中...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来探讨Treg/Th17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组38例)及22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Th17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与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LEDAI无相关性。CD4+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SLE中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说明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血清CA125,CA199化学发光法测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邱娟 谭政良 雷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女性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 5 ,CA19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30例正常女性和 38例SLE女性患者血清中CA12 5 ,CA199含量。结果 :正常组CA12 5含量为 11.14± 6 .4 8U/ml,CA19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女性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 5 ,CA19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30例正常女性和 38例SLE女性患者血清中CA12 5 ,CA199含量。结果 :正常组CA12 5含量为 11.14± 6 .4 8U/ml,CA199含量为 3.75± 2 .89U/ml;SLE组CA12 5 ,CA199分别为 2 2 .5 6± 2 0 .4 6U/ml,9.5 7± 9.34U/ml。SLE患者CA12 5 ,CA199阳性率分别为 2 1.1% ,7.89%。结论 :SLE患者血清CAl2 5 ,CA199含量较正常组增高 (P <0 .0 5 )。CA12 5 ,CA199在SLE女性患者中可出现阳性 ,对临床诊断SLE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肿瘤标记物CA125 CA199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联合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兆珍 宋丽婷 +3 位作者 郭欣 韩丽 杜柏延 关秀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LN122例)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结果 406例SLE患者,AN...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LN122例)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结果 406例SLE患者,ANA阳性率平均为94.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A阳性者核型,LN组核均质型和核颗粒型占84.35%,不伴肾炎组占72.12%(P<0.05)。ANA滴度:LN组较不伴肾炎组,低滴度结果低,而高滴度结果高(P<0.05)。ANA阳性者检测抗双链DNA抗体,其阳性率为:LN组65.22%;不伴肾炎组51.67%(P<0.05)。抗双链DNA抗体滴度,低滴度结果LN组64.00%,不伴肾炎组81.30%;高滴度结果LN组36.00%,不伴肾炎组18.70%(P<0.05)。两组抗双链DNA抗体高滴度时,其相应的ANA滴度:LN组高滴度结果占绝大多数,不伴肾炎组结果分布较均匀,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NA及抗双链DNA抗体,并综合分析判断,对提高LN的诊断率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体 抗核 抗双链DNA抗体 滴度
下载PDF
Serum IL-10 fro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suppress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被引量:3
10
作者 Zhida Sun Rong Zhang +7 位作者 Huijuan Wang Pengtao Jiang Jiangquan Zhang Mingshun Zhang Lei Gu Xiaofan Yang Miaojia Zhang Xiaohui Ji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6期456-466,共11页
The role played by cytokines, other than interferon (IFN)-a, i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remains unclear. Serum interleukin-10 (IL-10) le... The role played by cytokines, other than interferon (IFN)-a, i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remains unclear. Serum interleukin-10 (IL-10) levels are generally elevated in SLE patients, which might modul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Cs. In this study, DCs were induced from monocytes either by transendothelial trafficking or by culture with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 IL-4 +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 Both system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serum IL-10 level on DC differentiation in SL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nocyte-derived DCs induced by either SLE serum or exogenous IL-10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R and CD80, decreased IL-12p40 level, and increased IL-10 level, and exhibited an impaired capacity to stimulate allogenic T-cell prolifer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rum IL-10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LE by modula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SLE) interleukin-lO (IL-IO) dendritic cells (DCs)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相关冷球蛋白血症33例临床及免疫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雯 李春 +1 位作者 贾汝琳 栗占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病相关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问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冷球蛋白检测阳性的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病相关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问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冷球蛋白检测阳性的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检验。结果33例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年龄12-75岁,平均(47±17)岁,其中女性26例,男性7例,诊断依次为SLE、SS、PM/DM、RA、SSc、ANCA相关性血管炎、抗磷脂综合征、PBC。SLE及SS合并冷球蛋白血症者占总例数的85%(28/33)。SLE患者出现冷球蛋白阳性的时间为2.0(1.0,12.0)年,冷球蛋白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肾脏受累(71%与40%,x2=15.372,P=0.004)、抗RNP抗体(56%与20%,x2=7.405,P=0.007)、心磷脂抗体(53%与8%,x2=12.356,P〈0.01)更为常见。SS患者出现冷球蛋白血症的时间为11.0(4.0,18.0)年,冷球蛋A阳性患者的RF[1170.00(230.00,2800.00)U/ml,u=0.002,P=0.001]、IgM水平[3.54(1.83,4.34)g/L,U=0.016,P=0.014]明显高于冷球蛋白阴性者[57.80(20.00,230.50)U/ml,1.17(0.81,2.26)g/L],补体C3[0.58(0.33,0.68)g/L,U=0.004,P=0.003]、补体C4[0.06(0.03,0.12)g/L,U=0.017,P=0.016]水平显著低于冷球蛋白阴性患者0.81(0.67,0.98)g/L,0.16(0.12,0.22)g/L。结论自身免疫病合并冷球蛋白血症以SLE和SS最多。心磷脂抗体、抗RNP抗体等自身抗体,与合并冷球蛋白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合并冷球蛋白血症的SLE患者肾脏受累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球蛋白血症 自身免疫病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干燥综合征
原文传递
SLE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附2例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思钰 张永文 +2 位作者 董晓蕾 赵凌杰 蔡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0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精神障碍的分析,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分析2例临床资料并复习近期文献。【结果】精神障碍是SLE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错觉与幻觉,以听幻觉最为常见,并多与其他神经精神表现合...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精神障碍的分析,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分析2例临床资料并复习近期文献。【结果】精神障碍是SLE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错觉与幻觉,以听幻觉最为常见,并多与其他神经精神表现合并发生。【结论】脑脊液、脑电图及脑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本病诊断的敏感性,较大剂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同时,对合并症的治疗也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并发症 精神障碍
下载PDF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继云 赵旌 +1 位作者 李文艳 齐晶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5期293-296,308,共5页
目的研究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在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评分大于8分、病情均处于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 目的研究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在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评分大于8分、病情均处于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VEGFR-2+内皮祖细胞在全血中的比例;通过计数再贴壁和构建侵袭小室检测内皮祖细胞粘附和迁移能力。结果 (1)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14.47±10.39)ng/m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24.15±7.9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外培养过程中,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0.028%±0.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67%±0.012%);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内皮祖细胞迁移率[(1.7‰±0.9‰)vs.(3.1‰±1.6‰)]及粘附能力[(19±7)vs.(34±1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内皮祖细胞数量、迁移及粘附功能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有关,参与了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修复障碍,从而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内皮祖细胞 维生素D
下载PDF
人白细胞抗原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和血浆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凤霞 武丽君 +11 位作者 罗雄燕 杨明辉 刘宁涛 库尔班江 谢传美 宋小芸 唐中 张国元 周京国 赵岩 曾小峰 袁国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白细胞抗原G(HLA-G)14bp插入/缺失(ins/del)多态性和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并分析它们与SLE的关联性。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231例SLE患者及367名健康体检者的HLA-G 14bp ins/del多态性...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白细胞抗原G(HLA-G)14bp插入/缺失(ins/del)多态性和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并分析它们与SLE的关联性。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231例SLE患者及367名健康体检者的HLA-G 14bp ins/del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96例SLE患者及74名健康体检者血浆sHLA-G水平。结果HLA-G14bp ins/del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正常人组和SLE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sHLA-G水平在SLE患者组为(230.2±192.2)U/ml,明显高于正常人组的(118.3±38.1)U/ml(P=0.0001);血浆sHLA-G水平增高的SLE患者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P=0.007),且较血浆sHLA-G水平正常的患者病情更重(P=0.027)。进一步分析血浆sHLA-G水平增高和正常SLE患者的HLA-G 14bp ins/del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分布,未发现两组间有差异(P=0.675)。结论血浆sHLA-G水平在SLE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sHLA-G可能参与到SLE发病机制中,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SLE病情严重性及活动性,而与HLA-G1 4bp ins/del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HLA抗原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磁共振评价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宁宁 贺春萍 +1 位作者 金奎东 韩圣辉 《黑龙江医学》 2008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加强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 d^2个月内头部MR检查。另选取2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7例健康志愿者行M...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加强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 d^2个月内头部MR检查。另选取2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7例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并与NPSLE组比较。结果NPSLE的MRI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大片状脑炎样病变、出血、脑梗死和脑萎缩,额、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精神障碍和头痛为主要表现,片状病灶以癫痫和偏瘫为主要表现。NPSLE病例组和无NP对照组的片状病灶阳性率(P<0.01)和病灶总面积(F=4.843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及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神经精神性狼疮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间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谌蓉 刘晓华 +4 位作者 张缪佳 沈友轩 王嫱 谈文峰 柯瑶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 目的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反应细胞群结合流式细胞术特异性分析反应细胞各细胞亚群。结果与MSC共培养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受抑制,各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其中Th2亚群明显降低(P<0.05)。结论MSC对SLE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正常女性与女性SLE患者白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 陈顺乐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73-74,80,共2页
对正常女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妇女雌激素受体含量在生育期与绝经期之间有显著差异,但在SLE患者中上述差别不显著;活动期SLE病人白细胞中雌激素受体明显高于静止期SLE... 对正常女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妇女雌激素受体含量在生育期与绝经期之间有显著差异,但在SLE患者中上述差别不显著;活动期SLE病人白细胞中雌激素受体明显高于静止期SLE病人及正常人。提示雌激素受体测定可能对女性病人病情估计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雌激素受体 妇女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全瑛 贺唯唯 +2 位作者 张进安 慕开达 张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525-1527,1531,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LE患者58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28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等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脂、...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LE患者58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28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等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功、肾功、血沉、补体、免疫球蛋白等指标,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分析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7)mm与(0.39±0.03)mm,t=5.236,P<0.01]。年龄小于40岁的SLE患者的PW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39.8cm/s与1044.6cm/s,t=2.589,P=0.019)。相关分析显示,SLEDAI(r=0.335,P=0.015)、强的松累积剂量(r=0.742,P<0.001)和病程(r=0.741,P<0.001)是颈动脉IM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明显增加,而且疾病活动指数、强的松累积剂量和病程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血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学标 徐文严 +1 位作者 岳晓玉 王宗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4-265,共2页
目的: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我们分析比较了发病年龄<18岁、18~35岁之间及>35岁三个不同年龄组的SLE患者临床及血清学特征的异同,并与美国黑人及美国白人SLE相比较... 目的: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我们分析比较了发病年龄<18岁、18~35岁之间及>35岁三个不同年龄组的SLE患者临床及血清学特征的异同,并与美国黑人及美国白人SLE相比较。结果:发现SLE患者中肾脏损害与发病年龄有关,最年轻的病人组有最高的肾损害发生率。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受累频率增高,但均无显著差异。与美国黑人患者相似,中国汉族SLE患者抗体频率均较美国白人高。结论:提示对于发病年龄较小的SLE患者要谨防肾脏损害的发生,中国汉族SLE自身抗体的分布与美国黑人患者较接近,而与美国白人SLE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病理 血清学特征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姬慧 赵阴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2期2703-2705,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份血清(包括NP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25例)和17例脑脊液(包括NPLE患者6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5例,非SLE所...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份血清(包括NP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25例)和17例脑脊液(包括NPLE患者6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中的抗心磷脂抗体。结果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59.1%、57%,其中33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阳性率为90.9%,87.9%,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阳性率为34.3%,2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阳性率为52%,48%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ACA-IgG、ACA-IgM阳性率分别为6/17、5/17,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3例NPLE患者,血清ACA-IgG、IgM检测、认为、弥漫性表现患者与局灶性表现患者比较,血清ACA、抗体水平不同,局灶性表现患者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血清中ACA与NPLE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神经精神性狼疮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