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珊宇 徐建华 +5 位作者 帅宗文 汪名权 王芬 徐胜前 刘爽 连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LMV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LMV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1)30例LMV患者中腹痛23例(76.7%),腹泻21例(70%),恶心和(或)呕吐20例(6... 目的通过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LMV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LMV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1)30例LMV患者中腹痛23例(76.7%),腹泻21例(70%),恶心和(或)呕吐20例(66.7%);(2)28例合并其他系统损害,以狼疮性肾炎(24例)、血液系统(18例)为多见;并发输尿管肾盂积水10例,假性肠梗阻8例;(3)24例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10);10例患者白细胞和(或)补体C,随病情进展呈进行性下降;(4)抗SSA、U1RN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15/27)、51.9%(14/27);(5)14例腹部CT示肠管壁“靶形征”或肠系膜血管“栅栏征”样改变;(6)27例患者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后症状迅速改善。结论LMV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LMV常与其他系统损害并存,多处于病情活动,为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之一;白细胞或补体C3动态下降可能与LMV有关;抗SSA抗体、抗U1RNP抗体与LMV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LMV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原文传递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陆翠 胡喜梅 +2 位作者 张娟 戴岷 胡大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20-2023,共4页
目的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LMV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确诊的28例LM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主要临... 目的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LMV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确诊的28例LM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主要临床表现:腹泻22例(78.6%),腹痛21例(75.0%),恶心和/或呕吐19例(67.9%),发热11例(39.3%)。(2)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单纯消化道受累4例(14.3%),合并1个及以上其他系统的损害24例(85.7%),其中血液系统受累16例(57.1%),14例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中心包积液8例(57.1%),肾脏受累13例(46.4%),皮肤黏膜受累9例(32.1%),输尿管肾盂积水8例(28.6%),16例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患者中假性肠梗阻(IPO)4例(25.0%),呼吸系统受累4例(14.3%)。(3)16例(57.1%)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24例患者行血脂检查,其中66.7%(16/24)载脂蛋白A(Apo-A)水平异常(14例Apo-A水平降低,2例Apo-A水平升高),37.5%(9/24)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异常(8例HDL水平降低,1例HDL水平升高)。补体C3水平下降24例(85.7%),补体C4水平下降14例(50.0%)。(4)4例合并IPO患者中3例抗SSA抗体阳性;8例合并输尿管肾盂积水患者中6例抗SSA抗体阳性;(5)23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其中肠壁增厚水肿15例(65.2%);(6)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6例(92.9%)患者给予中到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有效,症状缓解,2例(7.1%)患者并发重症感染死亡。结论 LMV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常与其他系统损害并存,多处于疾病活动;大部分患者伴ESR增快、血脂异常、补体C3及C4下降;抗SSA抗体可能与IPO及输尿管肾盂积水有关;腹部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多数LMV患者对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反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合并泌尿道受累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成银 宣文华 +1 位作者 张缪佳 谈文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9-773,共5页
目的分析SLE肠系膜血管炎(LMV)合并泌尿道受累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本院2009-2015年期间住院LMV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LMV合并泌尿道受累与无泌尿道受累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2组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 目的分析SLE肠系膜血管炎(LMV)合并泌尿道受累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本院2009-2015年期间住院LMV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LMV合并泌尿道受累与无泌尿道受累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2组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泌尿道受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SLE中LMV的发生率为4.67%(82/1755).LMV合并泌尿道受累(LMV+U组)24例(29.3%),其中出现假性肠梗阻合并泌尿道受累(IPO+U组)11例(13.4%)。单纯LMV与LMV+U组年龄、性别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MV+U组尿蛋白定量(24h)为(1.3±2.2)g/d,高于单纯LMV组的(0.8±1.2)g/d(t=2.871,P=0.04)。LMV+U组重度狼疮活动(SLEDAI〉15分)比例为41.7%,显著高于单纯LMv组的29.6%(χ2=4.272,P=0.02)。其中IPO+U组尿蛋白定量(24h)[(1.6±2.8)洲和(1.3±2.2)州,t=2.011,P=-0.02]、重度SLE活动比例(63.6%和41.7%,χ2=5.272,P=0.02)及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比例(90.9%和70.8%,χ2=4.115,P=0.02)较LMV+U组增加尤为明显(P分别为0.02,0.02和0.04)。多元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定量(24h)(OR=1.12,P=0.03)和SLEDAI〉15分(OR=1.21,P=0.05)是LMV合并泌尿道受累的危险因素。结论泌尿道受累常和LMV相伴发,是LMV重度病情活动的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肠系膜血管炎 泌尿道受累
原文传递
儿童狼疮肠系膜血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国 周志轩 +4 位作者 侯俊 许瑛杰 李胜男 朱佳 王新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例反复复发的LMV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行文献复习。结果女,9岁。因"腹痛、呕吐及腹泻2个月"就诊。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逐渐加重,阵发性加剧,...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例反复复发的LMV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行文献复习。结果女,9岁。因"腹痛、呕吐及腹泻2个月"就诊。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逐渐加重,阵发性加剧,严重时似刀割样。随后出现呕吐及腹泻。呕吐物为胆汁样。腹泻初期为黄色水样便;之后呈墨绿色水样便,每日数十次,每次10~100 m L,含黏液。无皮疹、口腔溃疡及脱发等。辅助检查:大量蛋白尿,ANA 1∶320(颗粒型),抗SSA、抗SSB和抗RO-52均(+++)。诊断儿童SLE、狼疮性肾炎,甲基泼尼松龙(MP)和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予MP和羟氯喹口服,症状消失。治疗后2、12和14个月,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腹部CT均见广泛肠壁增厚,增强后见"靶形征"和"梳子征",双侧肾盂、肾盏扩张伴全程输尿管扩张及膀胱壁增厚,诊断LMV。第3次MP冲击效果不明显,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年,未再发现LMV。检索Pub M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7年12月30日,共检索到6篇英文文献,明确报告10例LMV,1篇文献报告12例次LMV(未提及病例数)。总结临床特征报告较为详细的6例和本文1例的临床特征。7例均为女孩,SLE和LMV诊断年龄9~16岁,均有腹痛和呕吐,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各3例,血液系统受累(包括WBC低、贫血及PLT减少)、肾脏受累各6例;均ANA高滴度阳性,抗ds DNA升高6例,抗SSA、SSB抗体阳性5例,抗Sm抗体、ACL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各2例,均有补体C3/C4下降;均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6例予CTX冲击治疗,1例予利妥昔单抗;3例反复复发。结论儿童LMV罕见,多为学龄女童,可以SLE为首发症状,亦可在SLE持续缓解状态下突然出现,典型表现为剧烈腹痛、胆汁样呕吐及排大量墨绿色水样便,确诊依靠腹部增强CT;易合并泌尿系统受累,积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狼疮肠炎 儿童
下载PDF
D⁃二聚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晓蕾 毛琦 +3 位作者 王红 华冰珠 陈智勇 李幼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15例LMV患者(LMV组),非LMV患者23例(非LMV组)。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SLE活动度评分(SLEDAI)、增强CT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2组患者年龄、SLE患病周期及SLEDA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可见LMV患者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典型“靶”样征,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扩张肠管及肠壁显著缓解,出院前CT“靶”样征消失。LMV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917(756,1848)μg/L]显著高于非LMV组[570(356,8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早期诊断LMV的临界值为624μg/L,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61%,AUC=0.77。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LMV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D⁃二聚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道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源 彭孝倩 +1 位作者 丁航 周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肠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结肠镜表现及其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LE合并肠道病变的98例患者,归纳总...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肠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结肠镜表现及其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LE合并肠道病变的98例患者,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98例SLE合并肠道病变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腹痛(34.69%),合并肾脏系统与血液系统疾病多见。尿蛋白定性阳性在SLE合并单纯肠道病变与同时累及其他系统疾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阳性、白蛋白降低、ESR升高在SLE合并肠系膜血管炎与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如CT、X线对于SLE合并肠道病变有一定诊断提示意义。SLE合并假性肠梗阻的预后相对更差。结论SLE合并肠道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特别是以肠道症状首发时鉴别困难,临床上应提高对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系膜血管炎 蛋白丢失性肠病
下载PDF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晴 孙金磊 +2 位作者 李伟 朱政言 刘升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943-1947,共5页
目的观察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48例合并LMV的患者(合并LMV组)和50例未合并LMV的患者(未合并LMV组)... 目的观察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48例合并LMV的患者(合并LMV组)和50例未合并LMV的患者(未合并LMV组)为研究对象。总结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分析SLE合并LMV的危险因素。结果LMV临床特征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腹部表现为主,常合并多浆膜腔积液和呼吸系统受累。与未合并LMV组比较,合并LMV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滴度、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D-二聚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尿蛋白阳性率、腹水阳性率较高(P<0.05)。LMV的CT影像学特征有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肠壁增厚、肠段扩张、腹水、“靶征”,可合并尿路损伤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3滴度下降(OR=0.014,P=0.046)、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0.001,P=0.014)、腹水(OR=26.980,P=0.007)是LM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MV常合并多浆膜腔积液和呼吸系统受累,补体C3滴度下降、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腹水是SLE合并LMV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肠系膜血管炎患病率及临床分析
8
作者 蒙剑芬 骆爱姝 +8 位作者 高其琛 陈蔚雯 刘颖 马中双 龚文 陈宁 周芳芳 卞月存 马龙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SLE并发LMV患者的临床资料、辅检、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此期住院SLE患者523例,并发LMV8例(患病率为...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SLE并发LMV患者的临床资料、辅检、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此期住院SLE患者523例,并发LMV8例(患病率为1.53%)。②SLE并发LMV时,患者均有腹痛,3例腹泻,7例有恶心呕吐。1例有假性肠梗阻,1例肾积水。③4例LMV有血液系统受累,3例24 h尿蛋白≥0.5 g,8例LMV补体均下降,自身抗体表现各异。8例患者SLEDAI-2000为(7±4)分。8例患者腹部CT可见肠壁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增厚。④给予LMV患者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LMV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可伴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CT检查有助LMV的早期诊断。及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LMV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系膜血管炎 腹部CT
下载PDF
以狼疮肠系膜血管炎起病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
9
作者 刘园园 匡新宇 +3 位作者 康郁林 孙利文 胡玉杰 黄文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4-949,共6页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作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首发起病的情况非常罕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误诊。患儿,男,13岁,因腹痛伴呕吐2天就诊。入院体检示全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小板30×109/L...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作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首发起病的情况非常罕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误诊。患儿,男,13岁,因腹痛伴呕吐2天就诊。入院体检示全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小板30×109/L,抗核抗体1:320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C3和C4降低,Coomb's试验弱阳性,24小时尿蛋白1.18 g;腹部CT示小肠肠壁明显增厚、水肿(靶征)。明确诊断为SLE、LMV,予甲基泼尼松龙60 mg及羟氯喹治疗,腹痛好转,但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先后予环孢素、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血小板仍下降,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小板逐渐升高,后续予贝利尤单抗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LMV可为SLE首发表现,腹部CT对LMV确诊有重要价值。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病情,但LMV易复发,环磷酰胺冲击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可能对复发患者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狼疮肠炎 儿童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肠系膜血管炎并改善肠道损伤的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王蓓 程功 +5 位作者 李浩 王乃迪 赵亚云 冯瑞玲 金月波 何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257-2263,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前后的临床表现、免疫指标、影像学以及人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变化,分析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对肠道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 目的:通过比较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前后的临床表现、免疫指标、影像学以及人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变化,分析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对肠道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LMV并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共1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及预后,并且测定治疗前后的肠道损伤标志物LBP水平。结果:10例LMV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痛减轻或消失(P=0.003),胃肠壁增厚水肿减轻或消失(P=0.000),肠梗阻/肠穿孔解除(P=0.025),IgG降低(P=0.032),补体C3回升(P=0.047),B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22),SLEDAI评分下降(P=0.005),LMV缓解率100%,复发率10%。利妥昔单抗治疗后LBP浓度显著下降[(8.94±6.37)μg·mL^(-1)vs(2.89±3.21)μg·mL^(-1),P=0.04]。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影像学及肠道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LBP有望成为狼疮肠系膜血管炎肠道损伤的评估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肠道损伤 人脂多糖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结肠多部位慢性病变及梗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李 钟鹏 +2 位作者 田跃 叶景旺 童卫东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LMV)是SLE累及消化道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它所引起的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却因症状体征轻、特异性低不易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例SLE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LMV)是SLE累及消化道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它所引起的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却因症状体征轻、特异性低不易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例SLE患者反复腹痛近20年,先后出现升结肠和乙状结肠的节段性病变伴慢性穿孔及梗阻,均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得以证实,较为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 腹痛 手术
原文传递
狼疮性肾炎伴癫痫发作、反复腹痛呕吐
12
作者 李莉 周琳珊 +4 位作者 杨淡昳 查杰 朱雪婧 刘虹 陈国纯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青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出现狼疮脑病、肠系膜血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经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及单抗类药物序贯治疗达到完全缓解。T细胞亚群分型检测有... 青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出现狼疮脑病、肠系膜血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经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及单抗类药物序贯治疗达到完全缓解。T细胞亚群分型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重症SLE合并多系统受累与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严重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急性胰腺炎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1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建威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7-8,18,共3页
目的探讨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1例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患者在2021年11月于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得出初步诊断。因诊断不明确,后经过进一步检查及科室讨论... 目的探讨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1例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患者在2021年11月于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得出初步诊断。因诊断不明确,后经过进一步检查及科室讨论,从而确定最终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结果女性患者31岁,因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入院,查体提示中上腹压痛,全腹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部CT提示肠壁水肿,肠腔积液扩张,小肠旋转不良较肠扭转可能性大,CRP、PCT高,结合抗核抗体谱多项阳性,经科内讨论,最终诊断为:狼疮肠系膜血管炎(重症)。给予以腹腔穿刺引流、激素冲击抗炎、低分子肝素抗凝、肠内营养等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应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完善查体,辅助检查,全面分析,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肠梗阻 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系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
下载PDF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的CT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瑾 刘慧君 杜湘珂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upus mesenteric vasculitis,LMV)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为LMV患者的腹部CT影像表现,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局灶性或弥漫性肠管管壁均匀增厚11例、管径扩张10例,受累肠管异常强化(&qu... 目的探讨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upus mesenteric vasculitis,LMV)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为LMV患者的腹部CT影像表现,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局灶性或弥漫性肠管管壁均匀增厚11例、管径扩张10例,受累肠管异常强化("靶征")10例,肠壁积气2例,肠系膜小血管肿胀及"梳征"12例。其他征象包括:胸腹腔积液、脾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结论局灶性或弥漫性肠壁均匀增厚及肠系膜小血管肿胀是LMV的主要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系膜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