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洛川L_5-S_8黄土和古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长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8,共5页
通过对洛川L5-S8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原状土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的实验测定,分析了L5-S8各层土壤的持水性能和供水性能等土水特征。结果表明:L5-1-S8-2的持水性、供水性均随吸力值的增大而减弱。L5-1-L8-2的持水性在较低压力段强于相邻下部的S... 通过对洛川L5-S8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原状土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的实验测定,分析了L5-S8各层土壤的持水性能和供水性能等土水特征。结果表明:L5-1-S8-2的持水性、供水性均随吸力值的增大而减弱。L5-1-L8-2的持水性在较低压力段强于相邻下部的S5-1-S8-2,在较高压力段弱于相邻下部的S5-1-S8-2。L5-1-L8-2的供水性能比相邻下部的S5-1-S8-2强。L5-S8黄土和古土壤水分特征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孔隙大小分配及粘粒含量多少,根本原因是土壤发育过程中冷干和温湿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洛川 水分特征曲线 持水性 供水性
原文传递
陕西洛川L_1-S_8黄土和古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长燕 卫旭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9-763,共5页
分析陕西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特征,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运动及农业发展、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张力计法、环刀法等对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共16层32个原状土样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等的实验测定。用Van Genuchte... 分析陕西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特征,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运动及农业发展、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张力计法、环刀法等对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共16层32个原状土样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等的实验测定。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洛川L1-1-S8-2黄土和古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R2值达0.98以上,每个黄土层及其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的水分特征曲线相互交叉。洛川黄土层的土壤水分特征用Van Genuchten模型描述最适合;L1-L8黄土层的持水性在低吸力段强于相邻下部的S1-S8古土壤层,在较高吸力段弱于相邻下部的S1-S8古土壤层;总体上看洛川L1-S8黄土层的饱和含水量都比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高,稳定凋萎系数略低,最大有效水含量略高;L1-S5中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比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高,L6-S8中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比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洛川 黄土和古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
下载PDF
1955—2012年陕西洛川县极端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晓玉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2-1132,共11页
根据洛川县1955—2012年的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距平及累积距平法、Morlet复数小波、主成分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洛川县各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变化周... 根据洛川县1955—2012年的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距平及累积距平法、Morlet复数小波、主成分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洛川县各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突变年份及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暖夜、暖日6个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冰日、霜日、冷夜、冷日4个指数呈下降趋势。②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变率较大的冷夜、暖夜均具有29-30 a的主周期,反映了洛川地区极端天气变化的周期规律。③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占方差贡献率的41.6%,高载荷的指数有暖夜、热夜和霜日,可以认为这3个指数的变化对洛川总体气温变化具有主要作用。④除年极端最低气温外,各指数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相对指数与绝对指数中,各冷指数、暖指数间均呈正相关,而冷指数与暖指数之间则呈负相关。⑤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极值指数突变发生在1994年和1965年,相对指数的突变基本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绝对指数的突变基本发生在70年代和21世纪初。总体来说,58 a来洛川县的极端最高气温以0.14℃·(10a)^-1的速率增加,同时极端最低气温也以0.19℃·(10a)^-1的速率增加,气温变化符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洛川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治气象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主要指数 突变 陕西洛川县
原文传递
陕北洛川蹩鼓的历史功能变迁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洛川蹩鼓的变迁及传承进行研究。认为:洛川蹩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神通崇拜和鼓在历史军事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洛川蹩鼓由起初的军事、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娱人、...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洛川蹩鼓的变迁及传承进行研究。认为:洛川蹩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神通崇拜和鼓在历史军事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洛川蹩鼓由起初的军事、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娱人、表演、到教育、健身等世俗化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越来越宽泛的适应性功能;洛川蹩鼓传承载体主要依附于陕北秧歌、社火、庙会、转九曲等陕北民俗节庆仪式;洛川蹩鼓在传承中存在角色神圣与世俗化断裂、象征战争的武鼓与表演化的文鼓断裂;这种断裂一般以机构符号记忆和传统乡土社会的仪式而得以弥补;寄生于陕北秧歌和传统乡土社会民俗仪式是洛川蹩鼓生存与传承的文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洛川 蹩鼓 历史功能 社会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