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弟为仁之实——略论罗近溪的仁孝观
1
作者 石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仁”与“孝”是罗近溪思想的核心。罗近溪坚持孔孟仁孝互释与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重新诠释了“仁”与“孝”的关系。他主张“孝弟为仁之实”,而体认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孝亲敬长开始,之后沿着由己及人、由下向上及由家至国的道德实... “仁”与“孝”是罗近溪思想的核心。罗近溪坚持孔孟仁孝互释与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重新诠释了“仁”与“孝”的关系。他主张“孝弟为仁之实”,而体认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孝亲敬长开始,之后沿着由己及人、由下向上及由家至国的道德实践进路不断推扩,直至达到“天下归仁”的目标与实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想社会。由此,罗近溪构建了一个彻上彻下的一体圆通的仁学,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近溪 仁孝观 孝悌慈
下载PDF
略论罗近溪的仁孝观
2
作者 石霞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8-66,共9页
“仁”与“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对仁孝关系的辨析、谈论成为历代学者学术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近溪思想归宗孔孟,以孔门“求仁”“孝弟”宗旨作为思想理论的核心,坚持孔孟仁孝互释的思考方式,强调仁孝一体。在此基础上,近溪一方... “仁”与“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对仁孝关系的辨析、谈论成为历代学者学术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近溪思想归宗孔孟,以孔门“求仁”“孝弟”宗旨作为思想理论的核心,坚持孔孟仁孝互释的思考方式,强调仁孝一体。在此基础上,近溪一方面“以孝释仁”,从名实角度诠释仁孝关系,主张以“孝弟”来落实“仁义”,以孝弟之行为本始来追求仁义,孝悌便构成了近溪求仁的根本方法和工夫进路。另一方面,近溪又“以仁释孝”,强调将孝弟慈沿着由己及人、由下向上、由家至国的道德实践进路不断推扩,直至达到“天下归仁”的目标,实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想社会。由此,近溪构建了一个彻上彻下的一体圆通之仁学,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近溪 仁孝观 孝弟慈
下载PDF
易学与仁学的融通--以泰州学派罗近溪为例
3
作者 石霞 翟奎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4-69,共6页
罗近溪三十四岁学《易》而悟太极生生为画前本旨,由此将四书五经融会贯通,并以《易》作为五经之源。在此基础上,将乾坤作为生生的根源,认为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就是心,由此构建了心学体系中仁、良知、... 罗近溪三十四岁学《易》而悟太极生生为画前本旨,由此将四书五经融会贯通,并以《易》作为五经之源。在此基础上,将乾坤作为生生的根源,认为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就是心,由此构建了心学体系中仁、良知、德性等基本观念的本体论依据并赋予其形上含义。从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又引申出"复以自知"的功夫论,以复卦统言功夫,主张通过"逆觉体证""不动心""自然"的"不远复"功夫来求仁、致良知、尊德性。在易理"一以贯之"、四书五经融通之中,罗近溪构建起了心学为本、天人物我、天道与人道双向贯通的一体圆融之学,其学问亦呈现出浑融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近溪 易学 生生 乾坤
下载PDF
罗汝芳易学思想初探
4
作者 梁隽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2,共6页
罗汝芳学《易》,悟得《易》理贯通四书五经,认为《易》"乾""坤"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也是心;"太极"不在"易"之外,它本身就是乾坤,是有和无的统一,实有道体又圆融无碍,... 罗汝芳学《易》,悟得《易》理贯通四书五经,认为《易》"乾""坤"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也是心;"太极"不在"易"之外,它本身就是乾坤,是有和无的统一,实有道体又圆融无碍,它成为性命的根源,其自身又是超越善恶的"至善"。他从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又引申出即本体即工夫、"不动心"及"自然"的工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汝芳 近溪 泰州学派 易学 生生之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