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引流型与标准型喉罩通气道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63
1
作者 毛鹏 薛富善 +5 位作者 李成文 刘鲲鹏 许亚超 刘毅 张国华 孙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 目的 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价两种喉罩通气道的插入特征、气道密封压和漏气部位,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时和喉罩插入后5min内SBP、DBP和HR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期间发生的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PLMA组首次插入即获得满意肺通气的例数高于SLMA组,但PLMA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SLMA组(P〈0.05)。PLMA组通气罩充气量和气道密封压明显高于SLMA组(P<0.05)。两组插入操作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反应相似,而且均非常轻微。结论 与SLMA相比,PLMA可达到更好的气道密封性,并可提供良好的胃管插入通路,是全身麻醉患者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 标准型喉罩通气道 肺通气 血液动力学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鹏飞 赖玉田 +1 位作者 周坤 车国卫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71,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术后并发症是肺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肺癌术后并发症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分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 背景与目的术后并发症是肺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肺癌术后并发症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分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96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依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此966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同时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4级,并针对不同分级的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66例患者中,并发症组占15.0%(145/966),发生总数380次;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此380次并发症进行分级,其中I级、II级、III级、IV级及以上分别占6.8%、75.3%、15.0%和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d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 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 single breath,DLco SB)及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前FEV1是I级、II级、III级及以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下,II级并发症在术后30天内最常见;FEV1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可靠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术后并发症 Clavien-Dindo分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3
3
作者 严晓霞 潘晴 +1 位作者 茹君 毛燕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9期4090-40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在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并已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157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在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并已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157例患者完成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9例,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恢复指标、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天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干预有利于肺癌术后患者临床指标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下床活动 引流量 疼痛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病灶因素对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雪梅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灶大小、深度和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CT导向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184例,所有病灶按大小分为≥3cm(122个)和<3cm(62个)两组,按病灶深度分为≥2cm(98个)和<2cm(86个)两组,按病...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灶大小、深度和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CT导向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184例,所有病灶按大小分为≥3cm(122个)和<3cm(62个)两组,按病灶深度分为≥2cm(98个)和<2cm(86个)两组,按病灶部位分为上肺野(28个)、中肺野(61个)和下肺野(95个)3组,分别统计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径<3cm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气胸19.23%,出血44.19%)明显高于≥3cm病灶(气胸5.17%,出血15.09%,P<0.05);深度≥2cm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气胸13.27%,出血25.51%)显著高于<2cm者(气胸3.49%,出血11.63%,P<0.05);不同肺野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病灶大小和深度是影响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短期高强度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孟胜蓝 杨帆 +4 位作者 戴富强 陈爽 黄朝琼 谭群友 牛会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1-848,共8页
背景与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降低患者心肺功能,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增加。本研究拟探讨术前短期高强度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6... 背景与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降低患者心肺功能,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增加。本研究拟探讨术前短期高强度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6年12月101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康复训练组43例,常规治疗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同时比较肺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无显著差异,康复训练组住院时间更长[(17.23±4.18) d vs (14.41±4.03) d],但术后住院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8.93±3.78) d vs (9.62±3.98) d],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8例(18.6%) vs 17例(29.3%)]、肺不张[1例(2.3%) vs 1例(1.7%)]、呼吸衰竭[1例(2.3%) vs 2例(3.4%)]等无显著差异。肺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后FEV_1[(2.06±0.45) L vs (2.15±0.45) L, P<0.001]、PEF[(4.32±0.90) L/s vs (5.15±1.05) L/s, P<0.001]、PCO_2[(42.42±2.79) mmHg vs (41.58±2.98) mmHg, P=0.009]改善明显,按亚组分析,康复训练后中-重度COPD亚组FEV_1[(0.16±0.05) L (8.6%) vs (0.06±0.05) L (2.8%)]增加值较轻度COPD亚组更明显。结论术前短期肺康复训练可改善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其中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OPD 肺康复训练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赵守华 刘向阳 +1 位作者 张德超 赫捷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度进行评估,为合理安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有关情况,采...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度进行评估,为合理安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有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危险度。结果49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3例(32.7%),其中严重并发症61例(12.2%),术后死亡17例(3.4%)。患者有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吸烟史和全肺切除术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二次肺癌手术和手术时间≥3 h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常伴有并存症,并受其年龄因素的限制,明显增加了手术风险;但加强患者围手术期处理,采取患者能承受的手术方式和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绝大多数老年肺癌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立彬 牛学瑞 +3 位作者 李栋 郑江敏 郭志刚 吕会来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期91-93,103,共4页
目的对肺癌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与常规开胸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9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对肺癌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与常规开胸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9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方面,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术后两组FVC、FEV1、PEF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 26%,对照组为23. 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高,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开胸手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3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玲 徐小峰 +2 位作者 陈文萍 张元庆 万明月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9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67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临床资料。结果 367例患者中良性病灶172例(肺炎155例,肺结核17例),恶性病灶186例(鳞癌86例,腺癌71例,小细胞癌11例,低-未分化癌15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67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临床资料。结果 367例患者中良性病灶172例(肺炎155例,肺结核17例),恶性病灶186例(鳞癌86例,腺癌71例,小细胞癌11例,低-未分化癌15例,大细胞癌2例,转移癌1例),异性细胞9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获得组织学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穿刺 诊断 并发症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9
作者 倪颖梦 时国朝 +2 位作者 万欢英 陈克敏 吴达明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住院患者。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住院患者。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结果共入选281例次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其中15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91例(32.4%)、出血97例(34.5%)、皮下气肿6例(2.1%)。气胸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变所在肺叶、病变深度、穿过胸膜次数。出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深度。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别获得预测气胸和出血发生可能的两个预测方程,气胸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2.4%,出血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8.8%。结论病变所在肺叶、病变深度、穿过胸膜次数是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深度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获得的气胸和出血预测方程,有助于预先评估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以利于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穿刺 计算机断层扫描 并发症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申文明 林琪 岑浩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8期28-30,33,共4页
目的 比较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经右胸、腹部两切口或经右胸、腹部、颈部常规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食管癌患者行开胸手... 目的 比较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经右胸、腹部两切口或经右胸、腹部、颈部常规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食管癌患者行开胸手术,设立为对照组;其余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FEV1、FEV 1/FVC、PEF的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3.65±16.24)min、术中出血量(129.48±37.09) mL、住院时间(9.1±1.4)d,分别短于对照组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分别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克服了传统开胸术式的缺点,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肺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7天)的病因分析——附115例报道 被引量:27
11
作者 戴亮 康晓征 +8 位作者 闫万璞 杨永波 赵培俍 付浩 周海涛 梁震 熊宏超 林瑶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29,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手术已是我科肺癌肺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7天以内出院患者近90%,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及危险因素,提高...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手术已是我科肺癌肺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7天以内出院患者近90%,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及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方法数据来源为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前瞻性肺癌数据库,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手术,且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调查其并发症种类,并按照改良Clavien分级将其分为轻度及重度并发症,分析临床因素与并发症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7天者共115例,占同期手术比例为10.3%(115/1,112)。全组患者轻度并发症81例,占同期手术(1,112例)比例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者比例分别为7.3%和70.4%,重度并发症34例,分别为3.1%和29.6%;因并发症死亡者2例,分别为0.18%和1.7%;术后最常见者为漏气超过5日20例,分别为1.8%和17.4%,肺不张19例,分别为1.7%和16.5%,肺部感染18例,分别为1.6%和15.7%;罕见并发症中支气管胸膜瘘4例(0.36%和3.5%),但危险高,其中2例因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围手术期死亡;临床因素中仅低肺功能(FEV1%<70%)可能是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因素(45.8%vs 23.6%,P=0.038);轻度并发症组与重度并发症组5年无疾病生存率(52.2%vs51.9%,P=0.894)及5年总生存率(64.0%vs 53.5%,P=0.673)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持续漏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延长胸腔镜肺癌术后住院时间的主要原因,而支气管胸膜瘘是最凶险的并发症;术前低肺功能患者更易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但并发症严重程度并不会影响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并发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12
作者 魏章英 魏大琼 +2 位作者 陈红梅 刘静 冉文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6期766-769,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多学科团队)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多学科团队)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炎、黏膜炎、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肩背疼痛、咯血及其他部位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2例,其中呼吸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血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7%;对照组52例,其中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血栓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满意率为80.77%.结论 多学科团队在肺癌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生活质量 多学科团队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建英 王茵茵 包一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4期4345-434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择胸外科2012年1—12月72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术前访视、手术...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择胸外科2012年1—12月72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术前访视、手术介绍、放松训练、手术体位训练、手术室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方面开展细致化和人性化的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和术后7 d,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TC )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为(10.2±1.8)d,拔管时间为(56.3±7.6)h,对照组分别为(17.4±3.9)d,(64.9±8.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57,-4.646;P<0.05)。干预组吻合口渗血发生率为0.0%,肺漏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分别为11.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4,0.158;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功能维度中的情绪、认知、社会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109,2.547,2.047,2.141;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进行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护理 手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寇咏 王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探究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患者,分析总结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95例患者共行12... 目的探究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患者,分析总结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95例患者共行120次穿刺,穿刺成功率100%,活检结果较满意;94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确诊率98.95%。其中肺部恶性肿瘤82例(86.32%),炎性结节13例(13.68%),未确诊的1例(1.05%)肺活检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结缔组织增生;95例患者肺穿刺术后有2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其中气胸5例(5.26%),小量咯血11例(11.58%),胸腔积血/液各1例(1.05%),皮下出血1例(1.05%),皮下气肿1例(1.05%),未见空气栓塞、休克、血胸、针道种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肺部病变的方法,并发症多较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 活检 肺部病变 并发症
下载PDF
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强 赵建龙 +3 位作者 杨丽 卜彦斌 王强 任迎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就诊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240例,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统计其穿刺次数及并发... 目的探讨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就诊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240例,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统计其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病变部位及穿刺体位患者穿刺次数,比较不同性别、是否吸烟及不同年龄、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病变部位、穿刺体位、穿刺次数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00%,其中穿刺1次者149例(占62.08%),穿刺2次者71例(占29.58%),穿刺≥3次者20例(占8.34%)。不同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穿刺体位患者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患者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气胸发生率为25.83%,出血发生率为27.08%。不同性别、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患者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吸烟及不同年龄、病变部位、穿刺体位及穿刺次数患者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是否吸烟及不同年龄、穿刺体位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病变部位及穿刺次数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次数与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有关,气胸的发生与吸烟、年龄、病变部位、穿刺体位及穿刺次数有关,出血的发生与病变大小、病变距胸膜距离、病变部位及穿刺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穿刺活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手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燕楠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784-787,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85例择期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85例择期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胸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指标FEV1、FVC、PEFR);两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训练 肺癌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肺癌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丹丹 陈情 毕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PCC组和无PCC组,探讨术前轻度或中重度低肺功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MVV%)轻度减低与术后PCC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正常、轻度及中重度肺功能减低各35、45、120例,术后1个月内PCC发生率分别为28.6%,53.3%,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1,P=0.002);术前FEV1%轻度减低(70%≤FEV1<80%)或MVV%轻度减低(70%≤MVV%<80%)与左全切术后PCC的发生相关(P=0.028及0.014)。进一步分析显示,FEV1%或MVV%单独轻度减低时,患者术后PCC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和MVV同时轻度减低时,PCC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8,P=0.010)。结论:术前FEV1%或MVV%轻度减低是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危险因素。FEV1%或MVV%单独轻度减低不能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发生,同时满足FEV1%及MVV%轻度减低是肺癌左全切术后PCC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肺切除 低肺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许泽兵 翟昭华 +4 位作者 何菲 文爽 徐晓雪 李杨 王文轩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结果,对主要并发症气胸和出血的相关因素行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5例均穿刺成功,主要并发症为...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结果,对主要并发症气胸和出血的相关因素行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5例均穿刺成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其发生率分别为21.62%、6.49%。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穿刺次数、病灶大小、穿刺角度、穿刺时间、穿刺深度等因素对并发症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穿刺次数为1,穿刺时间≤30分钟为保护因素,而年龄>60岁、穿刺次数为≥3、穿刺时间>45分钟为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穿刺时间、次数及深度是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 并发症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Systemic air embolism after transthoracic lung biops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20
19
作者 Wessam Bou-Assaly Perry Pernicano Ellen Hoeffner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0年第5期193-196,共4页
Computed tomography (CT)-guided lung biopsy is a common diagnostic procedure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neumothorax, hemoptysis and parenchymal hemorrhage. Systemic air embolism is a ver... Computed tomography (CT)-guided lung biopsy is a common diagnostic procedure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neumothorax, hemoptysis and parenchymal hemorrhage. Systemic air embolism is a very rare (0.07%) but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We report a fatal case of air embolism to the cerebral and coronary arteries confirmed by head and chest CT, followed b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IC AIR embolism TRANSTHORACIC lung BIOPSY AIR EMBOLUS lung mass Needle BIOPSY Strok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志明 吕梁 +2 位作者 张家成 周子煜 龚海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558,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状结节或结节、弥漫性线网状影、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采用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状结节或结节、弥漫性线网状影、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采用18CT或20G穿刺活检针进行活检。结果6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9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转移癌10例;良性病变49例,为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7例,结节病8例,矽肺与煤工肺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4例,过敏性肺炎1例;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结论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活检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少、准确性高、创伤小的定性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诊断显像 活组织检查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