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光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逄茂林 林君 +3 位作者 于敏 周永慧 韩秀梅 王淑彬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2-380,共9页
与传统的发光粉制作的显示屏相比 ,发光薄膜在对比度、分辨率、热传导、均匀性、与基底的附着性、释气速率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因此 ,作为功能材料 ,发光薄膜在诸如阴极射线管 (CRTs)、电致发光显示 (ELDs)及场发射显示 (FEDs... 与传统的发光粉制作的显示屏相比 ,发光薄膜在对比度、分辨率、热传导、均匀性、与基底的附着性、释气速率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因此 ,作为功能材料 ,发光薄膜在诸如阴极射线管 (CRTs)、电致发光显示 (ELDs)及场发射显示 (FEDs)等平板显示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 ,包括溅射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法、溶胶 凝胶法、脉冲激光沉积法、喷雾热解法、蒸镀法等。本文系统地对这些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作以简单的介绍 ,最后对发光薄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薄膜 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 溅射法 功能材料
下载PDF
二元离子型配合物Eu(HFA)_(4)TPP掺杂PMMA薄膜的合成及性能
2
作者 王元 李焕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615,共9页
报道了一种光稳定性较好且高发光效率的二元离子型配合物Eu(HFA)_(4)TPP(HFA=六氟乙酰丙酮,TPP=四苯基膦),通过对比Eu(HFA)_(4)Na和Eu(HFA)_(4)TPP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其构效关系,揭示了TPP+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机理。... 报道了一种光稳定性较好且高发光效率的二元离子型配合物Eu(HFA)_(4)TPP(HFA=六氟乙酰丙酮,TPP=四苯基膦),通过对比Eu(HFA)_(4)Na和Eu(HFA)_(4)TPP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其构效关系,揭示了TPP+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Eu(HFA)_(4)TPP以高掺杂含量的思路与PMMA结合制备了相应的发光薄膜,Eu(HFA)_(4)TPP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高分子链的包裹和挤压作用,有效扩展了激发光谱范围(240~450 nm),且薄膜的量子效率高达60.54%。并以此为主体构筑了以Eu(HFA)_(4)TPP/PMMA发光薄膜为主体的荧光太阳能聚光器(LSC),在几何聚光比G=1.87的情况下,Eu(HFA)_(4)TPP/PMMA薄膜对LSC光学转换效率贡献值为0.95%,在光伏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薄膜 光稳定性 可见光激发 荧光太阳能聚光器
下载PDF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3
作者 罗幼刚 罗志辉 +3 位作者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掺杂 电化学共聚合 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稀土掺杂TiO_2基质发光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益平 胡晓云 +3 位作者 周引穗 周景会 陈武军 樊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退火温度、薄膜层数等制备工艺对发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Eu,Tb掺杂的TiO2发光干凝胶和薄膜,用紫外-可见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结果 Eu3+单掺样品,用545nm波长光激发时,在618nm处有... 目的研究退火温度、薄膜层数等制备工艺对发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Eu,Tb掺杂的TiO2发光干凝胶和薄膜,用紫外-可见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结果 Eu3+单掺样品,用545nm波长光激发时,在618nm处有较强的Eu3+的5D0→7F2跃迁的红光发射,其跃迁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600℃时达到最大值。另外,薄膜的跃迁强度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先增强再减弱,提拉速度为8cm/min时,19层膜的荧光强度最佳。结论 Eu,Tb共掺干凝胶,以251nm作为激发波长,发射光谱在370~520nm出现了很宽的谱带,谱带中435nm和469nm两个肩峰,认为该发射峰是Eu2+的4f→5d跃迁发射引起的,退火温度在850℃时蓝光发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薄膜 发光特性 溶胶-凝胶法 TIO2 稀土
下载PDF
喷雾热解法制备的SrWO_4膜的阴极射线发光 被引量:2
5
作者 娄志东 衣兰杰 +1 位作者 滕枫 杨盛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2-406,共5页
利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了钨酸锶SrWO4多晶发光膜,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及掺杂对其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的影响。生成的发光膜在300℃以上退火后具有白钨矿结构,其阴极射线发光为一宽带的蓝光,包括一个位于448nm的蓝色发光带和一个位于488.6nm... 利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了钨酸锶SrWO4多晶发光膜,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及掺杂对其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的影响。生成的发光膜在300℃以上退火后具有白钨矿结构,其阴极射线发光为一宽带的蓝光,包括一个位于448nm的蓝色发光带和一个位于488.6nm的蓝绿色发光带,是由阴离子络合物WO24-的电荷转移跃迁引起的。发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退火气氛对其影响不大。在SrWO4膜中掺入银离子Ag+和镧离子La3+后,不影响其发光特性,但铕离子Eu3+的掺入对发光特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法 钨酸锶 发光膜 阴极射线发光
下载PDF
多色发光层状稀土氢氧化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荧光薄膜的组装
6
作者 柳亮亮 夏丹 +1 位作者 刘伟生 唐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63-1667,共5页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含有3种不同稀土离子的层状稀土氢氧化物(Gd0.5Tb0.5-xEux)2(OH)5NO3.nH2O,并选择有机物水杨酸(HSA)作为敏化剂,通过在水热条件下的离子交换反应,成功将其以有机阴离子形式与层状稀土氢氧化物插层组装获得有机-无...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含有3种不同稀土离子的层状稀土氢氧化物(Gd0.5Tb0.5-xEux)2(OH)5NO3.nH2O,并选择有机物水杨酸(HSA)作为敏化剂,通过在水热条件下的离子交换反应,成功将其以有机阴离子形式与层状稀土氢氧化物插层组装获得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SA--LRHs∶xEu)。荧光性质测定表明,SA-通过有效的能量转移增强了Tb3+的特征绿色荧光发射,随着Eu3+含量的增加,Eu3+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随之增强,而Tb3+的特征绿色荧光发射随之减弱。在此基础上,将发光颜色可调的有机-无机荧光材料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组装出透明的荧光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 有机敏化剂 插层组装 荧光薄膜
下载PDF
水基流延成型制备LED用YAG:Ce荧光陶瓷薄膜及其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前程 江国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7-993,共7页
以高纯度氧化钇、氧化铝、氧化铈等粉体为原料,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低黏度型聚乙烯醇(PVA-1788)为黏结剂,聚乙二醇(PEG-200)为塑化剂,采用水基流延薄膜成型技术和高温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大功率冷白光LED用YAG:Ce发光陶瓷材料... 以高纯度氧化钇、氧化铝、氧化铈等粉体为原料,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低黏度型聚乙烯醇(PVA-1788)为黏结剂,聚乙二醇(PEG-200)为塑化剂,采用水基流延薄膜成型技术和高温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大功率冷白光LED用YAG:Ce发光陶瓷材料。结果表明:本体系最佳pH值是10.7,聚丙烯酸合理用量为0.8%(质量分数),聚乙烯醇-1788和聚乙二醇-200的用量均为10%。制备出的流延膜坯体原料分散均匀、结构致密、质地柔软、后续处理方便。1 723 K烧结制备的陶瓷薄膜发光效率达到79.83 l m/W;变温光谱表明,483 K下仍能保持室温发光强度的80%,是一种热稳定性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铈钇铝石榴石陶瓷 水基流延 流变性能 荧光陶瓷薄膜
原文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Tb-PDA/PVA薄膜及其荧光性能
8
作者 黄贞珍 周立群 +2 位作者 王芬 唐子威 周丽荣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79,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铽(Ⅲ)-吡啶-2,6-二羧酸/聚乙烯醇(Tb-PDA/PVA)发光薄膜,其结构经IR,差热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光谱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平整,PVA中的纳米Tb-PDA(平均粒径为90nm)分散均匀,在27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铽(Ⅲ)-吡啶-2,6-二羧酸/聚乙烯醇(Tb-PDA/PVA)发光薄膜,其结构经IR,差热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光谱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平整,PVA中的纳米Tb-PDA(平均粒径为90nm)分散均匀,在27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紫外光照射下,薄膜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峰位于544 nm,归属于Tb3+的5D4→7F5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聚乙烯醇 溶胶-凝胶法 发光薄膜 荧光性能
下载PDF
SiO_2包覆的β-NaYF_4∶Eu^(3+)及透明发光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蒋晨飞 黄文娟 +4 位作者 丁明烨 黄亨明 倪亚茹 陆春华 许仲梓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对β-NaYF4∶Eu3+进行了表面SiO2包裹处理,并将其分散于溶胶中提拉成膜,制备成发光薄膜。采用XRD、SEM、TEM、FTIR、UVPC、PL等测试手段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NaYF4表面被成功包裹上了一层SiO2,形成了核壳结构,并...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对β-NaYF4∶Eu3+进行了表面SiO2包裹处理,并将其分散于溶胶中提拉成膜,制备成发光薄膜。采用XRD、SEM、TEM、FTIR、UVPC、PL等测试手段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NaYF4表面被成功包裹上了一层SiO2,形成了核壳结构,并除去了表面油酸等有机物。表面包裹对NaYF4的晶型结构没有产生影响,但荧光性能略有下降,形貌趋向于圆形,这是由于表面SiO2颗粒在形成网络结构的张力和溶剂溶解所致。采用提拉浸渍镀膜后,发光粒子比较好地分散在薄膜上,并且具有比较理想的透过率,呈现出一定的减反射效果。由于SiO2包裹和热处理,O2-空位缺陷增强了Eu3+在420~500 nm波段的发光,这对整个发光性能是有利的。而因为能量转移,产生无辐射跃迁,613 nm处发光产生猝灭。通过实验,优化确定了制备发光薄膜的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β-NaYF4∶Eu3+ SiO2包裹 发光薄膜
下载PDF
发光LB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国伦 王永红 魏旻晖 《实验室科学》 2010年第3期60-62,65,共4页
该文介绍了一个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发光超薄膜,并对薄膜进行表征的综合化学实验。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原理、主要仪器和试剂、实验内容,以及教学时数的安排。实验结合科研成果,内容涵盖无机合成、表面化学、仪器分析、材料学... 该文介绍了一个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发光超薄膜,并对薄膜进行表征的综合化学实验。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原理、主要仪器和试剂、实验内容,以及教学时数的安排。实验结合科研成果,内容涵盖无机合成、表面化学、仪器分析、材料学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发光薄膜 LB技术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功率参数对硅基发光薄膜生长与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邵宇光 杨沁玉 +4 位作者 王德信 石建军 徐金洲 郭颖 张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发射光谱(OES)对薄膜等离子体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Hβ谱线强度激增,薄膜的红外光谱中Si—O键在1095cm-1处振动吸收峰强度减小,Si—Si键在613cm-1处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说明射频功率增加加剧了硅烷的裂解与氧化硅的还原,提高了薄膜结晶度和纳米晶粒的融合度,并降低了沉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 硅基发光薄膜 生长与结构
下载PDF
PET发光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与荧光性能优化
12
作者 西鹏 刘凯 +1 位作者 王祎晨 程博闻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制备具有良好光致发光功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发光复合膜,以PET薄膜为基材,通过物理喷涂技术将荧光强度较好的有机稀土发光材料均匀分布在PET膜表面,制备PET发光膜;在PET发光膜表面引入不同聚合物的防护功能层,制备PET发光... 为制备具有良好光致发光功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发光复合膜,以PET薄膜为基材,通过物理喷涂技术将荧光强度较好的有机稀土发光材料均匀分布在PET膜表面,制备PET发光膜;在PET发光膜表面引入不同聚合物的防护功能层,制备PET发光复合膜,并进行荧光性能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发光喷涂溶液质量分数为1.50%时所制备的PET发光膜具有最佳的荧光性能,且发光材料在膜表面分散均匀;选用PVDF为防护功能层所制备的PET-PVDF发光复合膜荧光强度最高,达3158 a.u.,而且在不同激发波长下PETPVDF发光复合膜均可以显现出发光材料中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峰;PET-PVDF发光复合膜的最佳紫外激发波长为301 nm,在最佳激发波长下PET-PVDF发光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色纯度,可以显现出靓丽的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稀土发光材料 发光复合膜 喷涂 荧光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