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1
作者 陈媛儿 冯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4-607,共4页
近年来,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护理事业倍受关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指出要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突出整体观和辨证施护。2016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重申“大力发展中医护理... 近年来,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护理事业倍受关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指出要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突出整体观和辨证施护。2016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重申“大力发展中医护理”,并对辨证施护提出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施护 综述
原文传递
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后疗效 被引量:55
2
作者 董进文 赵迅霞 《西部医学》 2013年第4期623-624,627,共3页
目的应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后疗效。方法用ODI问卷表和综合评分表对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73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评分,术后完成随访59例,平均随访时间18... 目的应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后疗效。方法用ODI问卷表和综合评分表对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73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评分,术后完成随访59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分别计算优良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DI指数与综合评分表评定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汉化ODI评定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更加稳定、客观,是一项可靠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治疗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2 位作者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46例,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安慰剂组各23例。神经妥乐平组给予神经妥乐平7.2NU+0.9%NS 100m l静脉点滴,连...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46例,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安慰剂组各23例。神经妥乐平组给予神经妥乐平7.2NU+0.9%NS 100m l静脉点滴,连续10天;安慰剂组患者给予0.9%NS 100m l静脉点滴,连续10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麻木感变化情况。结果: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疼痛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为68.4%、33.2%;有效率为95.6%、55.6%;46例患者中有30例有麻木症状,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麻木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18.0%;有效率为66.6%、25.0%。结论: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术后 残余症状 神经妥乐平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岳慧玲 胡三莲 杨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0期2873-2877,共5页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腰突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及量表设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调查表。对147例腰突症患者的依...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腰突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及量表设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调查表。对147例腰突症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7例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完全依从的仅占25.2%,其中文化程度及性格类型不同的患者其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有害怕疼痛、担心影响愈合、对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社会支持(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需要对患者加强康复知识的重要性宣教,尤其是文化程度低、依赖性强和害怕疼痛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恢复和改善患者腰突症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 功能锻炼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国福 杨阳 李华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2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疗至阳、关元、委中等特定穴位,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2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疗至阳、关元、委中等特定穴位,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通过检测外周血,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采用改良的Macnabt法评价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含量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疗配合内服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这可能与艾灸刺激热敏反应点,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激发机体内源性调控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灸 独活寄生汤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海平 郝定均 +3 位作者 王晓东 郭华 赵勤鹏 董晓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病人92例,其中经PTED治疗的病人48例,MED治疗的病人44例,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定标准来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PTED组明显高于ME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 d,PTED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MED组(P<0.05);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和SF-36量表分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PTED和MED可取得相似的手术疗效,其远期手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X线平片、CT及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玉涛 刘文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96-897,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表现,探讨三种检查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同时行X线平片照射、CT扫描及MRI检查并且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所有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三种...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表现,探讨三种检查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同时行X线平片照射、CT扫描及MRI检查并且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所有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结果 X线表现为脊柱侧弯或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或呈前窄后宽、椎体后缘唇样增生肥大或骨桥形成;CT表现为突入椎管内与椎间盘密度一致软组织影、椎间盘髓核不规则钙化、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受压、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椎管狭窄等;MRI则表现为突出之髓核、髓核游离、Schmorl结节,同时可显示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的受压等。结论X线平片多表现为腰椎的退行性变,间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两者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程度及硬膜囊受压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平片
下载PDF
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5
8
作者 郭鑫 皮国富 +4 位作者 刘宏建 王卫东 韩钰 李立人 孙建广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0-652,共3页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切开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MI...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切开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MIS-TLIF组共15例,PLIF组共1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下地时间,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MIS-TLIF组JOA术前评分为(13.7±4.4)分,术后评分为(24.5±1.8)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JOA术前评分为(15.5±5.6)分,术后评分为(25.0±1.8)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及JOA评分改善率,MIS-TLIF组分别为(140±23) min、(77±47) ml、(54.5 ±3.2) mm、(3.1±0.7)d、(70.9±9.5)%,PLIF组分别为(148±16) min、(319±302) ml、(90.1±6.2) mm、(47.7±6.9)d、(69.7±10.2)%.MIS-TLIF组均未放置引流管,PLIF组术后引流量为(424±253) ml.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IF比较,MIS-TLIF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方面优于P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评价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喜云 陈志茹 +1 位作者 赵大成 郭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应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对其疗效进行全面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采用针刀治疗,1周1次,共2次。观察治疗前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ASLR)... 目的:应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对其疗效进行全面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采用针刀治疗,1周1次,共2次。观察治疗前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ASLR)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应用表面肌电图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计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减低,ASLR、JOA评分、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刀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肌肉的肌力、肌张力和肌肉疲劳程度,改善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LDH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表面肌电信号 临床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国勇 镇万新 +3 位作者 刘俊良 代成甫 林二虎 刘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摘除髓核、减压神经根。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摘除髓核、减压神经根。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平均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63.7±9.2)min,未发生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神经根断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19个月,平均(12.4±2.1)个月,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而且该术式不需要处理后方硬膜神经根的瘢痕组织,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 微创手术 复发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的MRI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黑龙 赵建国 +4 位作者 马莉琼 马秀才 锁志刚 尚雁冰 丁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7-812,共6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卅症患者突出椎间盘及相邻椎间盘的术前MRI表现,评估其退变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已行手术治疗的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卅症患者突出椎间盘及相邻椎间盘的术前MRI表现,评估其退变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已行手术治疗的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3—79岁(51.68±5.60岁),将所有患者以10年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突出椎间盘发生在L4/5节段50个,其相邻椎间盘100个;L5/S1节段50个,其相邻椎间盘50个。观察术前腰椎MRI,椎间盘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进行评估;软骨终板形态以Pappou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年龄段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邻椎间盘与退变椎间盘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相邻椎间盘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各年龄段L4/5、L5/S1突出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均在Ⅲ级以上、Pappou分级均在Ⅱ级以上,各年龄段间椎间盘退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年龄段间软骨终板退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间突出椎间盘发生在L4/5、L5/S1的上位相邻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位相邻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各年龄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邻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结果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邻的L3/4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突出的14,5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有相关性(r=0.696.P=0.000),相邻L5/S1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突出L4/5椎间盘Pfirrmann分级间无相关性(r=0.214,P=0.136);相邻的L3/4、L5/S1椎间盘软骨终板形态Pappou分级与突出的L4/5椎间盘软骨终板形态Pappou分级均有相关性(r=0.467,P=0.001;r=0.380,P=0.007)。相邻14/5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与突出L5/S1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有相关性(r=0.549,P=0.000);相邻L4/5椎间盘软骨终板形态Pappou分级与突mL5/SI椎间盘的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邻椎间盘 MRI
下载PDF
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勇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持续牵引2周,并采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观察...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持续牵引2周,并采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时点VAS评分、简式疼痛问卷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自我评分均持续下降,观察组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VAS自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简式疼痛问卷表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腰腿疼痛、麻木、向下肢放射和椎旁压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LDH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腰椎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太极推拿 独活寄生汤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许勇 郭昭庆 云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高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和石景山医院收... 目的:观察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高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和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L4/5椎间盘退变程度按照Pfirrmann法分级,CT测定L4/5椎间盘正中矢状面的椎间隙角度和椎间隙高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L4/5椎间盘MRI退变程度B、C、D、E级分别为1、25、8及1例,对照组分别为2、21、13及2例,两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CT测量L4/5椎间隙角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1.87°和6.48°±2.92°,对照组椎间隙角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椎间隙高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6±1.81mm和9.38±2.4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隙角度减小,可能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角度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时期多裂肌形态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杜志峰 池红景 +3 位作者 李爱华 李海然 王胜林 王书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608-608,610,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时期多裂肌形态变化。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行MR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多裂肌MRI形态变化以及患者早期健患侧多裂肌最大横径。结果发病初期伴有腰痛者患侧多裂肌横径较健侧大,与单纯下肢疼痛者...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时期多裂肌形态变化。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行MR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多裂肌MRI形态变化以及患者早期健患侧多裂肌最大横径。结果发病初期伴有腰痛者患侧多裂肌横径较健侧大,与单纯下肢疼痛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中晚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多裂肌萎缩,其与患病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多裂肌可能存在痉挛,而随时间推移,在中晚期则逐渐出现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裂肌 形态学 MRI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世磊 皮国富 +1 位作者 刘宏建 王义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D)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LDwithCoflexsystem)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LD(A组)患者5... 目的比较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D)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LDwithCoflexsystem)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LD(A组)患者53例,随访时间(21.9±12.6)个月;接受LDwithCoflexsystem(B组)患者21例,随访时间(13.0±9.7)个月。随访期间观察所有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比较两组受访者疗效。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为(13.3±1.2,19.0±1.1),B组为(13.0±1.2,19.4±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JOA评分A组为(21.9±1.2、24.2±0.9),B组为(25.1±0.8、27.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withCoflexsystem在治疗中青年LDH患者远期疗效优于LD,此术式对中青年患者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 COFLEX 髓核摘除
原文传递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振涛 韩玉龙 李彦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5)单纯经椎旁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消炎镇痛药20 ml;B组(n=45)经椎旁间隙穿刺成功...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5)单纯经椎旁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消炎镇痛药20 ml;B组(n=45)经椎旁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消炎镇痛药20 ml+40μg/ml臭氧10 ml;每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对病人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疗效进行随访观察,项目包括:①临床疼痛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评估;②治疗有效率:采用改良的MacNab法评价疗效。结果①VAS疼痛评分:两组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高于1个月的评分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稳定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治疗总有效率:两组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1个月的评分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比较显示,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远期临床稳定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症 椎旁神经阻滞 臭氧
下载PDF
CT引导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家开 肖越勇 +2 位作者 张金山 田锦林 杨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臭氧在椎间盘内的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CT引导下使用22G细针穿刺椎间盘,注入60μg/ml的臭氧(O3)10~20ml。根据CT表现,将O3在椎间盘内的分布分为5种类型。同时分析突出物局部有无O3... 目的:探讨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臭氧在椎间盘内的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CT引导下使用22G细针穿刺椎间盘,注入60μg/ml的臭氧(O3)10~20ml。根据CT表现,将O3在椎间盘内的分布分为5种类型。同时分析突出物局部有无O3分布。定期随访,分析O3在椎间盘内的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总有效率为78.2%,O3在椎间盘内分布:Ⅰ型21.4%,Ⅱ型和Ⅲ型均为7.2%,Ⅳ型14.3%,Ⅴ型50%。有效组中,突出物局部有O3分布占80.3%。结论:椎间盘内注射O3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便、微创、有效治疗手段。O3在椎间盘内的分布类型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突出物局部有无O3分布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疝出 臭氧 CT引导
下载PDF
燔针劫刺针法对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疗效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昊天 李璟 +4 位作者 冯晨晨 裴丽娟 奚紫琦 侯文光 王珂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比较燔针劫刺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燔针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8例。常规针刺组于肾俞、大肠俞、L_(1)~L_(5)夹脊穴、患侧环跳穴等进行... 目的:比较燔针劫刺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燔针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8例。常规针刺组于肾俞、大肠俞、L_(1)~L_(5)夹脊穴、患侧环跳穴等进行常规针刺;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燔针劫刺组于L_(1)~L_(5)夹脊穴和患侧环跳穴行燔针劫刺针法,即L_(1)~L_(5)夹脊穴行温针灸,患侧环跳快速进针40~60 mm,使患者产生触电样感并放射至下肢,然后快速出针。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腿痛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腿痛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燔针劫刺组腿痛、腰痛VAS评分降幅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除情感职能、健康变化评分外,燔针劫刺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除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健康变化评分外,常规针刺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燔针劫刺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维度SF-36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燔针劫刺联合常规针刺可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精神状态,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燔针劫刺
原文传递
电脑控制间歇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红东 赵宝力 +3 位作者 宋天文 李俊杰 赵琦 刘立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电脑控制腰椎牵引床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TC-30D型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 目的观察电脑控制腰椎牵引床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TC-30D型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盆布兜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腰痛和下肢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下腰痛情况,并以此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可靠,效果优于传统腰椎骨盆布兜持续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控制腰椎间歇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骨盆布兜持续牵引
下载PDF
普通针法、动气针法与瞬间强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及对TNF-α、IL-6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萍 邓小兰 +2 位作者 赵红 张榆佳 阳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的:比较普通针法、动气针法与瞬间强电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其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作普通针法组、动气针法组、瞬间强电针组,各60例。每组治疗取穴相同,普通针法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 目的:比较普通针法、动气针法与瞬间强电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其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作普通针法组、动气针法组、瞬间强电针组,各60例。每组治疗取穴相同,普通针法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动气针组法采用动气针刺疗法,瞬间强电针组采用HANS-200A型电针仪。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腰痛/腿痛VAS评分、血清TNF-α、IL-6以及总体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两两比较,动气针法组与瞬间强电针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综合评分(2.4±1.8vs2.3±1.8)、腰痛/腿痛VAS评分(1.92±0.56vs1.83±0.49,1.57±0.59vs1.49±0.42)以及炎症因子TNF-α(1.56±0.34vs1.23±0.48)ng/L、IL-6(120.63±20.42vs113.25±19.36)μg/L水平无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普通针法组;动气针法组(88.3%)与瞬间强电针组(88.3%)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针法组(76.7%)(P<0.05)。结论:动气针法及瞬间强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法组,可显著降低血清INF-α与IL-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普通针法 动气针法 瞬间强电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