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0
1
作者 郑晓勇 侯树勋 +3 位作者 李利 王华东 郭继东 史亚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82-1785,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472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患者,43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平均随...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472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患者,43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13个月(26~114个月),病人根据融合节段的多少分为3组:1个节段、2个节段、3个及3个以上节段。腰椎节段的退变等级根据UCLA椎间隙退变等级标准,临床疗效的判定根据侯树勋等制定的标准。[结果]58例患者出现了ASD,其中A组14例,B组27例,C组17例。发生在融合节段以上者49例,融合节段以下者9例。A组的14例患者中,ASD发生节段UCLA等级全部都是增加1级。B组的27例患者中,16例患者UCLA等级增加1级,7例患者增加了2级,4例患者增加了3级。C组的17例患者中,4例患者增加1级,8例患者增加了2级,5例患者增加了3级。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7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B组的27例患者中,13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C组的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结论]ASD的发生率越高,临床疗效越差,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腰椎内固定融合时,尽量避免多节段固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昭庆 陈仲强 +3 位作者 李危石 曾岩 齐强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兰俊 陈其昕 +1 位作者 翟晓军 陈之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椎间隙的角度以及腰椎曲度。结果:(1) 椎间隙高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椎间隙角度以及腰椎曲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椎间隙的角度和腰椎曲度呈正相关, (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以及腰椎曲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形态 腰椎曲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与非融合固定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肇辉 付强 +1 位作者 王聪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9-632,共4页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Coflex固定(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4/5)32例,随访2年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Coflex固定(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4/5)32例,随访2年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结果]非融合组最后随访时VAS从7.8±1.2降低至2.1±0.6;ODI从30.8±3.2降低至4.6±1.2;腰椎各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有改善(P<0.01)。融合组最后随访时VAS从7.2±1.1降低至2.0±0.6;ODI从29.9±3.0降低至4.5±0.9;L3/4节段活动度最后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P<0.01)。两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疾病皆可取得满意疗效,非融合术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融合 非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实验性腰椎失稳致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非 瞿东滨 +2 位作者 金大地 赵修义 余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失稳对椎间盘的影响及其X线表现。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 2 7只 ,随机分为手术组 15只 ,对照组 12只 ,手术组沿L3 ~L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 ,剥离骶棘肌 ,切除棘上、棘间韧带 ,咬除关节突关节外后 1/2 ;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 目的 :探讨腰椎失稳对椎间盘的影响及其X线表现。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 2 7只 ,随机分为手术组 15只 ,对照组 12只 ,手术组沿L3 ~L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 ,剥离骶棘肌 ,切除棘上、棘间韧带 ,咬除关节突关节外后 1/2 ;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缝合 ,分别于术后 4、8个月对腰椎行X线检查。结果 :除外手术组切口感染 1只 ,术后 2和 5个月各死亡 1只 ,其余兔存活完好至取材。术后 4个月 ,手术组均发生腰椎后凸畸形 ,出现软骨终板钙化的椎间盘超过半数 ,8个月时 ,所有椎间盘软骨终板均钙化 ,多数椎间隙狭窄。对椎间隙楔形样变、椎间隙狭窄、终板钙化和骨赘形成 4种退变征象发生频数的统计分析显示 ,手术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脊柱稳定对保持椎间盘生理功能意义重大 ,脊柱失稳可诱发椎间盘退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 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 放射影像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腰椎退变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宏军 范顺武 +3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东 刘叶 马江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相上被分为4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年龄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26.8%(93个)节段出现腰椎不稳,其中以椎间盘退变程度为1,2级的节段最为多见,与其他各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r=0.937,P<0.05),向前水平不稳和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明显相关,差异成极显著性(P<0.01)。结论:放射影像测量的腰椎不稳定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节段不稳定 椎间盘退变 小关节骨关节炎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的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之青 陈其昕 +1 位作者 李方财 楼才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27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及MRI片输入计算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前高、后高及矢状...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27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及MRI片输入计算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前高、后高及矢状径,并计算椎体矩形指数及相对高度和矢状径,在MRI上观察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骨髓信号改变。结果:(1)对照组L4、L5椎体矩形指数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L4、L5椎体矩形指数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L4、L5椎体相对前高和后高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而相对矢状径逐渐增加,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区域主要位于外周终板的下方,重度退变组的信号改变率大于轻度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倾向扁平化,其扁平化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椎体结构 形态学 影像学检查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腾飞 王坤 +2 位作者 朱彦谕 梅伟 王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36-1943,共8页
目的:随着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发展,腰椎后路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上应用逐渐广泛,邻近节段退变是腰椎融合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较多,部分因素尚存争议,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分析。为此文章探讨... 目的:随着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发展,腰椎后路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上应用逐渐广泛,邻近节段退变是腰椎融合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较多,部分因素尚存争议,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分析。为此文章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中外影响因子较高的骨科类杂志,检索词主要包括"腰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因素""ASD""risk factors"等,搜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包含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单因素和(或)多因素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使用NOS量表严格评价文献质量。主要结局指标为年龄≥60岁,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性别(女)、吸烟史、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术前存在邻近节段退变、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融合、融合节段>1、椎板切除和悬浮固定,其中体质量指数为连续型变量指标,其他均为二分类变量指标。提取相关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计18篇文献,其中14篇为高质量文献,中质量文献4篇,病例对照研究17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共纳入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568例,对照组2936例;(2)年龄≥60岁(OR=2.59,95%CI:1.83-3.67,P<0.00001)、吸烟史(OR=1.63,95%CI:1.17-2.26,P=0.004)、体质量指数(OR=3.54,95%CI:2.67-4.41,P<0.00001)、术前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OR=3.68,95%CI:2.85-4.76,P<0.00001)、融合节段>1(OR=1.82,95%CI:1.39-2.38,P<0.0001)均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显著相关;(3)年龄≥60岁(OR=2.62,95%CI:1.71-4.02,P<0.00001)、术前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OR=4.45,95%CI:3.08-6.44,P<0.00001)、融合节段>1(OR=1.56,95%CI:1.06-2.31,P=0.03)均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独立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椎板 固定 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旋转角度、椎间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啸 杨晓松 +2 位作者 于淼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利用脊柱云纹系统(DIERS Formetric 4D誖,Diers International GmbH,Schlangenbad,Germany)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腰椎固定融合术对相邻节段旋转角度、椎间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并探讨预测邻近节段退变的敏感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 目的:利用脊柱云纹系统(DIERS Formetric 4D誖,Diers International GmbH,Schlangenbad,Germany)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腰椎固定融合术对相邻节段旋转角度、椎间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并探讨预测邻近节段退变的敏感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73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3例,平均年龄47.2±10.3岁(40~60岁),手术节段:L2/3 6例,L3/4 10例,L4/532例,L5/S1 25例。应用DIERS脊柱云纹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1年、2年收集并计算融合节段与上、下邻椎旋转角度的差值(相对旋转角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通过腰椎X线测量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情况;根据相邻节段有无影像学退变,将患者分为退变组与非退变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患者融合椎与上、下邻椎相对旋转角度分别为5.2°±2.1°和3.1°±2.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邻椎的旋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上、下邻椎相对旋转角度分别为8.8°±4.9°和5.9°±3.2°,上邻椎相对旋转角度大于下邻椎(P<0.05),其中L2/3融合时,上、下邻椎(L1、L4)的相对旋转角度变化最明显。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退变组上邻椎相对旋转角度为10.6°±3.0°,非退变组为8.2°±2.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退变组与非退变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1.4±0.7分和1.2±0.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2±1.0分和1.3±0.7分,ODI分别为(10.3±8.2)%和(9.5±6.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及ROM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固定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动态相对旋转度增大,尤以上邻椎明显,与腰椎屈伸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相比,相邻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 相邻节段退变 疗效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严望军 刘铁龙 +2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章允志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 ,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 ,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 :...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 ,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 ,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 :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 加权像分为 5级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 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 ,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 ,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间盘退变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退变疾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进飞 张阳 +3 位作者 李放 赵广民 单建林 张兴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3-878,共6页
目的评估Dynesys内固定或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L4/5单节段退变疾病患者76例,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35例(Dynesys组),融合术41例(融合组),随访时间均大于2... 目的评估Dynesys内固定或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L4/5单节段退变疾病患者76例,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35例(Dynesys组),融合术41例(融合组),随访时间均大于2年。评价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及上端、下端邻近节段椎问高度及活动度(ROM),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mman分级,并应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融合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JD〉0.05)。术前上端邻近节段ROM在Dynesys组为8.3°±2.1°,融合组为8.4°±1.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为10.2°±2.2°,融合组为12.9°±2.1°,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下端邻近节段ROM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末次随访时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Pfirrmann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变化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仅上端邻近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CLA系统评分标准,Dynesys组8个节段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融合术组为22个节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融合术组有1例患者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或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前者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Dynesys系统 动态固定 后路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严望军 刘铁龙 +2 位作者 章允志 李家顺 贾连顺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间盘退变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相邻节段运动和椎间盘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建江 赵合元 +1 位作者 王志彬 白人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腰椎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的变化,并分析二者在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7具小牛腰段脊柱标本(T11-S2),以Tenor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固定器械,在10Nm纯力矩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测定... 目的:研究腰椎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的变化,并分析二者在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7具小牛腰段脊柱标本(T11-S2),以Tenor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固定器械,在10Nm纯力矩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测定各活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比较完整对照组、L4/5单间隙固定组和L3-L5,双间隙固定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对运动学指标(ROM)和椎间盘内压(IDP)增量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施加内固定后,上方相邻节段在各方向上的位移都明显增加,且随着固定范围的增大而更为明显,下方相邻节段仅在旋转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位移增加。比较而言,不论单间隙固定组还是双间隙固定组,也不论在何种运动方向上,椎间盘内压的变化量都极其细微。节段运动的增加与椎间盘内压升高成正相关关系。ROM增加比大于IDP增加比。结论: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现象是其运动学改变和椎间盘内压升高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邻节段应力集中、活动代偿增大和稳定性丢失是坚强内固定所带来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导致退变加速的生物力学改变。椎间盘内的压力也可因内固定而继发升高,但可能只是一个次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椎间盘内压 椎间盘退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我国汉族人腰椎骨密度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潘健将 童翔 +4 位作者 韩咏梅 陈建 封志云 刘源昊 王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腰椎骨密度和相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同时有腰椎磁共振和DXA腰椎骨密度检查的男性人群224例、女性人群288例。Pfirrmann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体重指数以... 目的研究并探讨腰椎骨密度和相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同时有腰椎磁共振和DXA腰椎骨密度检查的男性人群224例、女性人群288例。Pfirrmann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体重指数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人群年龄显著小于女性人群(P<0.01),而男性人群体重指数大于女性人群(P<0.01);男性人群各节段腰椎骨密度均大于女性人群(P<0.01),女性人群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大于男性人群(P<0.01);下腰椎(L3、L4)的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均比上腰椎高(L1、L2)。男性人群中,下腰椎L4椎体骨密度与相邻的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性相关(Coef.=0.04,P<0.05);女性人群中,下腰椎L3和L4椎体骨密度分别与相邻的L3/4、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性相关(Coef.=0.04,P<0.01);其余椎体骨密度与相邻椎间盘退变均未见统计学相关性。结论下腰椎椎体骨密度越大,相邻的椎间盘退变越严重。相对较高的腰椎骨密度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密度 椎间盘退变 汉族
下载PDF
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德根 谭毅贤 李文基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3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7例(均为Meyerdi... 目的:观察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3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7例(均为Meyerding Ⅰ度),腰椎节段不稳4例。随访观察近期临床疗效、椎间隙高度及融合率。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术后3~8个月(平均5个月)X线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融合率100%,无高度及复位丢失。椎间隙高度增大3.6mm,腰椎前凸角增大6.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达到即时稳定,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椎体间融合术 椎弓根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丹杰 邹成 +2 位作者 杨迪 冯法博 李晓林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1882-1886,共5页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伴邻近节段退变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其中采用Dynesy...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伴邻近节段退变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其中采用Dynesys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9例(Dynesys组),采用PLIF治疗36例(PLIF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进行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评价,并与术前分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且末次随访时PLIF组均大于Dyne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UCLA分级,Dynesys组39个节段中有4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PLIF组36个节段中有13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症状性退变。结论 Dynesys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选择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虽然对于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远期仍有出现症状性邻椎病的可能性,但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Dynesys仍然是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 融合术 腰椎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陈义 任文军 +1 位作者 宋峰 胡靖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67-870,87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骨科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的4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骨科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的4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评估其安全性;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4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感染,予以相关处置后均治愈。随时间推移,术后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显著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2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87.76%。结论单侧双通内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退变 脊柱微创
下载PDF
腰椎退变后黄韧带、关节软骨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和 陈锋 +4 位作者 周先明 温永福 闫乾 刘万祥 李枝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综述腰椎退变后黄韧带、小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相关因子的改变。[方法]通过查询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腰椎退行性疾病后黄韧带、小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上改变,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目的]综述腰椎退变后黄韧带、小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相关因子的改变。[方法]通过查询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腰椎退行性疾病后黄韧带、小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上改变,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胶原蛋白、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情况。[结果](1)黄韧带退变可见韧带中弹力纤维断裂,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而胶原纤维数量增多,排列紊乱;同时释放细胞因子TGF-β1和Ⅰ型胶原。(2)小关节软骨组织则出现关节面粗糙、甚至出现溃疡、局部缺失或者暴露软骨下骨头,大量软骨细胞死亡等现象,可见MMP-13和IL-1的过度表达。[结论]退变腰椎中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释放细胞因子TGF-β1和Ⅰ型胶原,另外小关节面粗糙,可见MMP-13和IL-1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 黄韧带 小关节 病理改变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爱星 刘玉增 +6 位作者 海涌 关立 张希诺 丁红涛 李越 吴秉超 陆鸿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探索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 目的探索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AS)内固定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7.9±8.2)岁,随访时间(2.6±0.4)年。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和再次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4例患者中近端ASD患者14例,远端腰骶部ASD患者8例,近端远端同时ASD 1例,上下融合中间节段ASD("夹心"ASD)1例。邻近椎体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T值)为-1.98±0.91,其中10例T值<-2.5。手术时间为(125±36)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地时间为(3.1±1.9)d,住院日为(9.0±2.6)d。术前患者腰痛VAS为(5.2±1.0)分,腿疼(6.8±1.9)分,ODI评分56.6%±12.8%。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为(1.4±0.6)分,腿疼(0.9±0.4)分,ODI评分13.8%±6.3%。末次随访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在末次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尚未再次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结论CBTS及SAS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ASD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对于骨量降低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邻近节段退变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骶骨翼螺钉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退变及腰椎融合的有限元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退变椎间盘腰椎有限元模型即通过椎间盘材料特性及形态结构的改变模拟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椎间盘退变后椎间盘刚度的增加对腰椎应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椎体融合器植入后椎体的应力变化与融合器的形态、材料特性以及松质骨、终板的密... 退变椎间盘腰椎有限元模型即通过椎间盘材料特性及形态结构的改变模拟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椎间盘退变后椎间盘刚度的增加对腰椎应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椎体融合器植入后椎体的应力变化与融合器的形态、材料特性以及松质骨、终板的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腰椎 椎间盘退变 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