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N技术的下腰椎Kambin三角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洪伟 李铠湘 +2 位作者 王青云 李锐冰 刘晓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0,276,共5页
目的测量分析正常成人下腰椎Kambin三角工作区磁共振神经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下腰椎微创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进行腰椎L_(4... 目的测量分析正常成人下腰椎Kambin三角工作区磁共振神经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下腰椎微创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进行腰椎L_(4)~S_(1)节段的MRN扫描,通过Osirix软件对图像进行神经成像并测量以下数据: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间距(A)、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间距(B)、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α)、Kambin三角的面积(S),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L_(4)~S_(1),同侧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的距离逐渐减小(P<0.05),而同侧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L_(4)~S_(1),同侧出口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L_(4)~S_(1),Kambin三角面积逐渐增大(P<0.05);此外,所有测量指标同节段左右两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N技术对下腰椎Kambin三角各组成结构的解剖关系显像清晰准确,便于相关解剖测量并指导临床腰椎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三角 磁共振神经成像 解剖结构 腰椎微创手术
下载PDF
开胃汤对促进腰椎微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佩芳 宁宁 +3 位作者 刘欣 陈佳丽 曾建成 袁秀蓉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微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6年8月—10月选取腰椎微创手术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流程和术后饮水无呛咳后250 m L开胃汤,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流...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微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6年8月—10月选取腰椎微创手术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流程和术后饮水无呛咳后250 m L开胃汤,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流程和术后饮水无呛咳后250 m L茶水,评价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耐受固体食物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5、–3.77,P<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为2%(1/50)、对照组为1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3 h内排尿和腹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结论开胃汤对促进腰椎微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微创术后 胃肠道功能 加速康复外科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腰椎微创介入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易端 黄鑫 +2 位作者 罗启鹏 李水清 贾东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腰椎微创介入手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学习腰椎微创介入手术的学员14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新增3D打印技术的教学...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腰椎微创介入手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学习腰椎微创介入手术的学员14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新增3D打印技术的教学应用。比较2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各项教学体验指标和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教学体验评分以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P<0.05),且3D打印技术的教学应用在提升临床技能、解剖立体思维、学习兴趣方面尤为显著。结论3D打印技术的教学应用可显著提高腰椎微创介入手术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员们解剖立体思维的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高且对教学的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腰椎微创介入手术 医学教学
原文传递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组织创伤相关血清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邹澍 王建 +2 位作者 潘文琦 郑勇 黄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0-964,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组织创伤相关血清指标差异,分析其意义。方法将2012年5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对手术方式认...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组织创伤相关血清指标差异,分析其意义。方法将2012年5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对手术方式认同度、经济条件等情况确定手术方式,行Quadrant可扩张工作通道下经椎间孔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及传统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以及术前和术后2、4、8、24 h患者血清中IL-6、IL-10及TNF-α的浓度。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3 d切口VAS评分均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CRP浓度、CK活性、IL-6、IL-10及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微创组CRP浓度、CK活性及术后各时间点IL-6、IL-10浓度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导致的组织创伤及系统炎性反应较开放TLIF轻,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伤 炎性反应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英胜 张文志 +2 位作者 段丽群 李旭 张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TLIF治疗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2...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TLIF治疗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29例,女23例;年龄32~67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6年,中位病程3.2年。腰椎峡部裂性滑脱3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14例;腰椎滑脱继发椎管狭窄12例。病变节段:L4、5 29例,L5、S1 23例。根据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28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通过滑脱节段滑脱率、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评估滑脱矫正情况,根据Suk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 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25 mL,术后引流量平均75 mL,住院时间平均5.5 d。术后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X线片示椎间融合器和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沉降及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腰椎滑脱均获矫正。CT三维重建示椎体间可见连续骨小梁。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滑脱节段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获优20例,良29例,可3例,优良率为94.2%;根据Suk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完全融合49例,可能融合3例。 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前提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TLIF治疗Ⅱ度以下腰椎滑脱症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显微镜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文智 李全义 王秋莲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1期3221-3225,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70例。微创组患者给予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70例。微创组患者给予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法评估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返岗情况和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腰椎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返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腰椎Cobb角、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明显低于传统组,腰椎曲度指数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创伤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腰椎稳定性,对患者返岗和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作用,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工作、缓解其疼痛症状和提高其远期疗效,且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腰椎稳定性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勇 王建 +4 位作者 袁超 郑文杰 李长青 张正丰 周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14例)和传统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TLIF)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等方面差异;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8,P=0.399);但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OTLIF组(P〈0.05)。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34.1个月。无硬脊膜撕裂、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植物失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ILF组术后1 d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OTLIF组(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和OTLIF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2.8%(13/14)和100%(12/12)。结论 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选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小切口经椎间孔神经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悦 贺石生 张海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总结扩张通道下小切口经椎间孔神经管减压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扩张通道下M... 目的总结扩张通道下小切口经椎间孔神经管减压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扩张通道下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患者20例(A组),与同期行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9例(B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椎退变性侧弯范围及术前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翻身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Cobb角、ODI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主翻身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9,P=0.069)。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20)和26.3%(5/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640)。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3年6个月,平均2.9年。末次随访时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9%(78/84)和95.2%(80/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5,P=0.514)。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A组获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0%;B组获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8,P=0.83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通道下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临床疗效与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似,且术中出血少,对组织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 椎管狭窄 腰椎融合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苏锴 郭营 +1 位作者 张忠民 金大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对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微创和开放TLIF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术中指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融合...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对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微创和开放TLIF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术中指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融合率和对椎旁肌影响5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微创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较长。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均能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未优于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在肌酸激酶、多裂肌横截面积和萎缩分级上,微创手术未明显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结论微创TLIF并未明显优于开放TLIF,也未明显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二者疗效差异尚需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补 陈瑞强 +3 位作者 谢沛根 刘斌 董健文 戎利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评价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6月,收治79例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采用常规后路开窗减压术,B组42例采用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评价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6月,收治79例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采用常规后路开窗减压术,B组42例采用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狭窄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情况,使用ODI改善率评定手术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75.0±25.7)min,术中出血量(140.3±54.8)mL,术后引流量(46.5±19.7)mL;B组分别为(50.4±18.2)min、(80.2±35.7)mL、(12.7±5.3)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7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6个月。A组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椎间隙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例为术后腰椎不稳,经腰椎间融合联合脊柱内固定治愈。B组2例发生并发症,均为镜下硬膜小孔样撕裂脑脊液漏,行相应处理后治愈;随访时未发现腰椎不稳。两组术前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的ODI均较A组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ODI改善率得出的手术临床效果,A组优良率为89.2%,B组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6,P=0.827)。结论相比后路开放手术,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好,具有更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 单侧入路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脊柱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