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umbar Synovial Cyst, Literature Review: Challenges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the Role of Minimal Invasive Techniques and Endoscopy
1
作者 Marcel Sincari Alfredo Carvalho +1 位作者 André Nunes Mark Daniel Sincari 《Surgical Science》 2023年第11期681-693,共13页
Th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lumbar synovial cysts is still a challenge and a matter of debate with no existing strong consensus. There are different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the most debated matter is to... Th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lumbar synovial cysts is still a challenge and a matter of debate with no existing strong consensus. There are different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the most debated matter is to fuse or not to fuse, efficiency of less invasive techniques. One of our purposes was to provide an updated review of a literature about treatment of juxta facet synovial cysts and as standard surgical strategies are inconsistent, we present a small series of patients treated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most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MISS techniques, endoscopy, providing goo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Synovial Cyst lumbar decompression Facet Joint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360 Degrees Decompression for Ligamentous, Bony and Discogenic Lumbar Canal Stenosis
2
作者 Ahmed Hosameldin Hussein Abdelhamid Hesham Elshetany +1 位作者 Mostafa Abdellatif Ehab Abdelhalim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23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Background: For decades,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rea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canal stenosis (LCS). However, seeking for better outcomes for patients and avoiding extensive bony lo... Background: For decades,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rea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canal stenosis (LCS). However, seeking for better outcomes for patients and avoiding extensive bony loss with its sequences had raise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reating these disorders as an alternative surgery.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which 54 patients of LCS were operated upon via unilateral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o decompress the canal in a 360 degrees fashion through laminotomy, deroofing of opposite laminar side, sublaminar ligamintectomy, bilateral foraminotomies and discectomy. We used VAS scores and ODI to assess clinical outcomes with a period of one year follow-up. Resul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for treating these disorders are effective procedures. Minimally invasive 360 degrees decompression for treating LCS had better outcomes regarding postoperative back pain, smaller incisions, less bony loss and early ambulation.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for treating lumbar canal stenosis of different causes could be considered a better option instead of traditional full laminectomy with better outcomes as regards respecting the anatomical layers such as posterior spinal integrity and musculature, postoperative pain, accompanied with less blood loss, shorter hospital stays, and shorter recovery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decompres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360 Degrees lumbar Canal Stenosis
下载PDF
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赛帅 陈佳佳 +3 位作者 虞铭哲 宋杰 宋滇文 崔志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多节段(≥2)单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腰椎管狭窄症和...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多节段(≥2)单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腰椎管狭窄症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TLIF,B组采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后正中入路TLIF,C组采用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TLIF,D组采用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联合后正中入路TLIF。比较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前及术后6 h、1 d、3 d、7 d、1个月、3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节段、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 h时A、B组VAS评分低于C、D组,术后3 d、7 d时A、C组VAS评分低于B、D组,术后3 d、3个月时A、C组ODI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超前镇痛联合Wiltse入路应用于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镇痛效果显著,术后短期内腰背部疼痛减轻、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罗哌卡因 腰椎减压术 椎体间融合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单节段与多节段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谢雁春 项良碧 +3 位作者 刘军 王琪 于海龙 陈语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6期337-340,354,共5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固定椎间融合与多节段固定椎间融合联合选择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退行性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2011年于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07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退行性... 目的比较单节段固定椎间融合与多节段固定椎间融合联合选择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退行性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2011年于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07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为单节段固定椎间融合选择性减压组(130例)和多节段固定椎间融合选择性减压组(77例),分析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8-16个月。通过分析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患者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其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节段椎间融合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明显高于单节段椎间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固定椎间融合选择性减压和多节段固定椎间融合选择性减压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滑脱 融合 减压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后不良心理因素与预后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建伟 吴赵 张文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手术后抑郁和焦虑症状与患者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手术后抑郁和焦虑症状与患者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的焦虑(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anxiety,HADS-A)和抑郁(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depression,HADS-D)2个子量表评估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时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腰椎管狭窄症量表(swiss spinal stenosis measure,SS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症状和功能情况;平衡混杂因素后,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时HADS-A和HADS-D与术后12个月时SSS症状和SSS功能改善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前焦虑阳性率为47.79%;抑郁阳性率为36.28%。术后1个月时,患者HADS-A得分0~14分,中位得分5分;HADS-D得分0~13分,中位得分5分;焦虑阳性患者34例,占30.09%;抑郁阳性患者26例,占23.01%。术后1个月时,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29)。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SSS症状评分和S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抑郁、术前焦虑、术后抑郁、术后焦虑阳性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的SSS症状评分和SSS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平衡混杂因素后,术后焦虑和术后抑郁与术后12个月时SSS症状和SSS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焦虑和术前抑郁与术后12个月时SSS症状和SSS功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LSS患者术后抑郁和焦虑状态与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存在相关性,应考虑早期给予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减压术 抑郁 焦虑 相关性
下载PDF
围手术期免疫变化与腰椎减压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博 郭建刚 +2 位作者 刘继权 田永福 高旭旺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腰椎减压手术的573例患者,观察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分析CRP、N、L、NLR水平用于预测SSI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30 d内有31例患者发生SSI,发生率为5.41%。SSI组术后7 d时WBC显著高于非SSI组(P<0.05)。术后1 d时,SSI组患者CRP显著高于非SSI组(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时,SSI组N、NLR、CRP水平显著高于非SSI组,L水平显著低于非SSI组(P<0.05)。术后1 d时,CRP预测SSI的AUC为0.763;术后3 d时,NLR、L、N、CRP预测SSI的AUC分别为0.770、0.742、0.732和0.842;术后7 d时,NLR、L、N、CRP预测SSI的AUC分别为0.870、0.828、0.846和0.883。结论SSI与淋巴细胞、NLR等免疫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这些标志物是预测腰椎减压术后SSI的有用指标,有助于确定预测SSI风险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减压术 围手术期 手术部位感染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黄韧带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腰椎管狭窄患者腰椎减压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7
作者 陈耀鑫 黎松波 +2 位作者 方冠军 叶国标 刘先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89-2293,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LSS)患者黄韧带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腰椎减压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行腰椎减压术治疗的LSS患者,分为轻度组[绝对跛行距离(ACD)≤200 m,41例]、中度组(ACD 201~4...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LSS)患者黄韧带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腰椎减压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行腰椎减压术治疗的LSS患者,分为轻度组[绝对跛行距离(ACD)≤200 m,41例]、中度组(ACD 201~400 m,67例)和重度组(ACD> 400 m,30例),另选择138例非LSS患者为对照组。检测黄韧带组织FGF-1、VEGF表达,术后随访统计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LSS组黄韧带组织中FGF-1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01),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01)。重度组黄韧带组织中FGF-1表达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P <0.05),VEGF表达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P <0.05)。LSS椎管重度狭窄、减压不彻底、VEGF高表达是LSS患者腰椎减压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P <0.05,P <0.001),FGF-1是保护因素(P <0.05)。结论 LSS患者黄韧带组织中FGF-1表达降低,VEGF表达升高,且与椎管狭窄程度以及术后再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管减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蒙芝健 罗任 +2 位作者 张福维 劳世高 李旭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减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仅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配合物理预防,未...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减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仅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配合物理预防,未使用任何预防性药物;预防组50例,在基本预防及物理预防基础上,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直至患者出院。住院期间监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量、脊柱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及其他部位出血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18%),预防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性事件。预防组患者切口引流量为(125.16±98.03)m L,对照组患者切口引流量为(119.48±86.52)m L,两组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无广泛皮下出血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腰椎减压术后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冬月 杨晋才 海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下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PELD治疗的2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内科合并症且全麻风险高危。采用腿痛VAS和ODI评分,以及改良MacNa...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下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PELD治疗的2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内科合并症且全麻风险高危。采用腿痛VAS和ODI评分,以及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腰椎MRI评估神经根受压和狭窄部位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急性发作,亦无新发心脏、肺部或脑血管疾病。随访12~39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时症状加重同术前水平,再次PELD手术,术后症状好转。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11±0.98)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0.84±0.44)分;ODI评分术前由(62.82±11.37)%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0.4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的优良率为85.19%。术后腰椎MRI显示神经根受压明显缓解,椎管狭窄部位减压充分。[结论]对于存在内科合并症且全麻风险高危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ELD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局麻下进行手术,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安全,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减压 内科合并症 老年
原文传递
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15
10
作者 房照 张阳 +2 位作者 张立志 张志成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 目的: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2~51个月(23.4±8.0个月)。患者年龄为75~84岁(77.3±2.2岁),单节段手术60例,两节段手术114例,三个及以上的节段手术56例。192例(83.5%)患者有术前合并症,平均每例患者合并有2.2种内科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76例(74.6%)、糖尿病88例(38.3%)、心脏疾病48例(20.9%)、脑梗死30例(13.0%)、肺部疾病26例(11.3%)、肿瘤18例(7.8%);术前联系相关内科会诊次数共计302次,平均每例患者术前会诊1.3次。为明确责任节段,70例(30.4%)患者术前进行了神经根阻滞术,其中24例(10.4%)患者进行了2次及以上的神经根阻滞术。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结果:2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出院。手术时间为120~380min(233.1±67.3min),术中出血量为150~600ml(304.5±92.4ml)。患者术前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7.2±1.2分和6.6±1.7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3.4±0.5分和3.3±0.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0.4分和1.7±0.5分,术前ODI为(57.1±10.5)%、术后3个月为(19.3±3.0)%、末次随访时为(11.4±1.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7%,其中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13.0%),硬膜撕裂14例,切口愈合不良8例,脑脊液漏6例,切口感染1例,神经根损伤1例(因钉位欠佳,调整后1周内恢复);非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15.7%),肠梗阻12例,泌尿系感染8例,尿潴留6例,坠积性肺炎4例,脑梗死4例,深静脉血栓2例;末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高龄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德洲 朱强 +6 位作者 董永军 唐韬 吴生贵 李全春 胡国良 强京灵 李泽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2期6288-6291,共4页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全椎板切除术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军明 金慧 +2 位作者 王媛媛 杨雨晴 刘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后路单间隙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D...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后路单间隙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D1.0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组(D1.5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组(D2.0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手术室后,D1.0组、D1.5组、D2.0组分别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1.0、1.5、2.0μg/kg,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容量均为2 ml。记录滴鼻前(T0)、滴鼻后10 min(T1)、20 min(T2)和30 min(T3)的HR、MAP、SpO 2、自发痛VAS评分、Ramsay镇静和焦虑评分。滴鼻后30 min行左侧上肢肘正中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患者穿刺时VAS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T3时D2.0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MAP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D1.0、D1.5和D2.0组自发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D1.0和D1.5,T2、T3时D2.0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5组和D2.0组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0、D1.5和D2.0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5μg/kg滴鼻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 术前用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芦怀旺 田霖 +2 位作者 胡鹏 刘彬 张玉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下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脊柱外科119例LSS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下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脊柱外科119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62例,年龄为(58.3±10.0)岁,病程为(19.6±9.2)个月,责任节段L_(3/4)9例,L_(4/5)85例,L_(5)/S_(1)2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UBE技术单侧入路部分椎板切除实现单侧或双侧受压神经的充分减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硬膜囊面积;评价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15.3±10.0)mL,手术时间为(75.2±31.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7±1.6)d,随访(14.5±1.4)个月。术后出现硬膜囊撕裂1例,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1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改善明显[(129.6±13.8)mm^(2)vs.(52.6±11.5)mm^(2),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临床疗效:优84例,良26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92.4%(110/119)。结论 UBE治疗单责任节段LSS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微创腰椎减压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行腰椎椎间融合术学习曲线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宁 贝朝涌 +1 位作者 万健 王洪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行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的学习曲线。方法以2020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UBE-LIF治疗的5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手...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行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的学习曲线。方法以2020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UBE-LIF治疗的5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手术时间排序并分组,前27例为早期组,后28例为晚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手术节段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前1 d与术后3 d差值)、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对数曲线回归分析方法评价UBE-LIF学习曲线。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途转为其他术式。早期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丢失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2例(7.4%)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术后硬膜外血肿1例;晚期组1例(3.6%)发生一过性神经根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对数曲线回归分析示,随着患者例数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者完成17例手术后手术时间趋于稳定。结论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时,手术时间会随着术者操作例数增加而逐步减少,并在17例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阻滞在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立 肖旺频 +3 位作者 郁丽娜 周红梅 张才军 谢俊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TLIP)阻滞的便捷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全麻下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0):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组(B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TLIP)阻滞的便捷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全麻下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0):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组(B组)。A组在第3腰椎水平线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在第3腰椎水平线两侧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次数、阻滞20 min后以温度觉测定阻滞范围、满意度评分。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静注帕瑞昔布40 mg补救并记录。记录患者术后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B组比较,A组操作时间[(10.3±2.3) min比(16.7±3.2) min]更短、穿刺次数[(2.4±0.6)次比(3.5±1.0)次]更少、满意度评分[(3.4±0.5)分比(2.8±0.7)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4、-6.086、3.850,P<0.05),A组和B组阻滞面积[(282.9±61.1) cm2比(279.5±62.8) 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8,P>0.05)。A组和B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5.55±1.27)次比(5.17±2.09)次]、PCIA药物用量[(59.10±2.54) μg比(58.34±4.18) μg]、帕瑞昔布补救量比[(52.4±35.6) mg比(51.0±42.6) 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7、0.737、0.118,P>0.05)。A组和B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1.052、0.98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操作更加便捷快速,患者满意度更高;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和TLIP阻滞的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用于腰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阻滞 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手术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镇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高娇 张归帆 +3 位作者 绍嗣超 陈千煌 周海华 蒋毅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2592-2596,260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该院行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研究组实施ESPB干预下全身麻醉插管,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该院行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研究组实施ESPB干预下全身麻醉插管,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插管,记录术中生命体征、麻醉药使用总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及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术后不同时段静息时切口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内自控静脉镇痛(PICA)按压和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比例、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中情况、术后24、48 h静息切口VAS、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者对手术区域肌肉松弛满意度较高(P<0.05),术后48 h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较高(P<0.05),术后4、8 h静息切口VAS降低(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和PICA按压患者比例均降低(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有效提高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针刺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的抑炎镇痛作用及Akt/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文文 许兰 +1 位作者 吴继新 王增亮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的抑炎镇痛作用及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并进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将造模成功的3... 目的:探讨针刺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的抑炎镇痛作用及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并进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氟比洛芬酯组,每组12只。针刺组大鼠针刺“肾俞穴”,每次20 min,1次/d,连续5 d;氟比洛芬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5 mg/kg,2次/d,连续5 d。热板致痛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痛阈值,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水平及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和五羟色胺(5-HT)含量,HE染色检测L5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Akt、p-Akt、NF-κB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大鼠神经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边界模糊,明显水肿,髓鞘发生崩解,排列不整齐,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针刺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稍整齐,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轻度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痛阈值,血清TNF-α、IL-6、IL-1β、SP和5-HT含量,以及背根神经节p-Akt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大鼠痛阈值,TNF-α、IL-6、IL-1β、SP和5-HT含量,以及背根神经节p-Akt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氟比洛芬酯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可降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炎症反应,同时缓解疼痛,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炎症反应 Akt/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学习曲线与术后不良事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文龙 刘正 +3 位作者 吴四军 张硕 白海滨 王吉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1-1228,共8页
目的 通过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前期和后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技术开展过程中学习曲线特征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以2020年4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UBE行单节段腰椎减压、融... 目的 通过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前期和后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技术开展过程中学习曲线特征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以2020年4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UBE行单节段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侧减压椎间盘摘除(unilateral decompression and discectomy,UDD)、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椎间融合(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LIF),纳入3种术式前60名患者进行研究。观测指标包括术中内镜下操作时间、非内固定物植入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量、红细胞压积下降值,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每种术式中患者按手术时间排序分为前期及后期2个亚组,各30例,对上述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数据散点图,观察相关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与前期患者相比,3组后期患者的内镜下操作时间、非内固定物植入透视次数均降低,LIF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ULBD组和LIF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值降低,ULBD组术后引流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随手术经验增加,3组内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非内固定物植入透视次数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UDD组前期患者3例、后期患者1例,UBLD组分别为6、3例,LIF组分别为8、3例;3组前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后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技术早期实践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与对UBE技术特征认识不足及术者手术经验不足相关。随着手术技术熟练及经验积累,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减压融合术 学习曲线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峰 顾驰江 +2 位作者 王云 王福生 李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检测值,并分析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94±3.26)个月,末次随访时共12例患者,其中移除内固定者5例,保留内固定者7例,均无感染复发出现。12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33.33%);革兰阳性菌感染6例(50.0%);混合菌感染2例(16.67%);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感染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半年WBC、ESR、CRP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研究分析,感染类型、是否异体输血及清创次数与移除内固定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迟发感染、超过3次的清创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移除内固定和保留内固定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2周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内固定移除后1、2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保留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感染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考虑将内固定移除,感染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后感染 内固定移除
原文传递
不同微创椎管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涛 吴帝求 沈茂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5-900,共6页
目的 对不同微创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应用不同微创椎管减压术治疗LSS的相关文献,对不同术式的优缺点及并发症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微创椎管减压术主要包... 目的 对不同微创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应用不同微创椎管减压术治疗LSS的相关文献,对不同术式的优缺点及并发症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微创椎管减压术主要包括经通道显微镜下腰椎管减压术、椎间盘镜下腰椎管减压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等。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各微创椎管减压术均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患者术后疼痛,进而减少住院时间并节省治疗费用。结论 不同微创椎管减压术适应证不同,但都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当患者有明确手术指征时,需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结合影像学表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术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