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路西法效应与恶的演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石头面孔》
被引量:
4
1
作者
庞好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3,共9页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在《石头面孔》里从去人性化、敌意想象和群体迷思三个方面描写了美国和法国社会发展中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人在系统力量和情境力量的高压下所遭遇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窘境,抨击了种族主义者和女权践踏者...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在《石头面孔》里从去人性化、敌意想象和群体迷思三个方面描写了美国和法国社会发展中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人在系统力量和情境力量的高压下所遭遇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窘境,抨击了种族主义者和女权践踏者的暴行。他以美国黑人和巴黎客居者的双重身份,探索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的地域性和非理性,并且通过对欧洲种族状况的描写来反思美国的种族问题,揭露种族主义的反人类性,认为种族主义者在剥夺受害者人权的同时,自己也丧失了人性,沦为人类文明的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
《石头面孔》
路西法效应
恶
原文传递
恶之根源:《等待野蛮人》中的路西法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金怀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28-133,共6页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展现了系统力量造就的“敌意想象”和情境力量场中的“去个人化”对施恶者人性和行为的强力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人性和罪恶行径的定势认知。虽然库切对人性之黑暗有着清晰的洞察,然而,他并没有对人性丧失信心。通...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展现了系统力量造就的“敌意想象”和情境力量场中的“去个人化”对施恶者人性和行为的强力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人性和罪恶行径的定势认知。虽然库切对人性之黑暗有着清晰的洞察,然而,他并没有对人性丧失信心。通过对主人公这一平凡英雄的刻画与褒扬,库切试图向人们传达:只要坚守人性之本分,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意志力抵抗住外在力量的影响,避免走向恶之端。库切对罪恶和人性的深刻剖析显示其作为一名哲学作家的深度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等待野蛮人》
路西法效应
敌意想象
去个人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看不见的人》情境力量驱使下的路西法效应
3
作者
郭晓青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0-142,154,共4页
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通过描写情境力量场驱使下的种族关系,揭示美国白人和黑人是如何一步步地从好人沦落为坏人或恶魔的历程。社会情境力量场、生存情境力量场和物化情境力量场相互作用,完美地演绎了路西法效应的...
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通过描写情境力量场驱使下的种族关系,揭示美国白人和黑人是如何一步步地从好人沦落为坏人或恶魔的历程。社会情境力量场、生存情境力量场和物化情境力量场相互作用,完美地演绎了路西法效应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从社会伦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在去人性化的社会里,强奸亲生女儿的亲情关系物化、混战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物化及生态环境物化。这引起美国人的生存空间发生急剧变化:黑人种族内部产生分歧,一部分人想要融入白人社会却遭到排挤,一部分人欲实行种族分裂主义却命丧黄泉;白人想要控制黑人却遭到黑人的反抗,因此,黑白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依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去人性化
物化
《看不见的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随意敲门》探析莫特利笔下的路西法效应
被引量:
2
4
作者
庞好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3期74-78,共5页
黑人作家莫特利在《随意敲门》里以白人为主人公,披露贫穷也同样扭曲着白人青年灵魂的社会现象,其作家视野已从黑人种族问题延伸到人类的共性问题。莫特利从国家机器规训、学校规训和家庭规训来展示社会规训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然...
黑人作家莫特利在《随意敲门》里以白人为主人公,披露贫穷也同样扭曲着白人青年灵魂的社会现象,其作家视野已从黑人种族问题延伸到人类的共性问题。莫特利从国家机器规训、学校规训和家庭规训来展示社会规训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然后从撒谎、盗窃和江湖义气等方面揭示了情境力量与路西法效应的密切关系。莫特利的情境冲突描写为该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多变性提供了素材,最后揭示了自卑情结与路西法效应的相互关系,表明社会规训失当会造成生命个体的人格缺陷,在适当的外界诱因下还可能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拉德·莫特利
《随意敲门》
路西法效应
社会规训
情境力量
原文传递
“路西法效应”对研究侦查讯问的启发
被引量:
2
5
作者
滕学为
《辽宁警专学报》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源自"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特定的情境诱发特定的行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好人也会做坏事"。在侦查讯问过程中,时空环境、角色扮演、权力差异、受挫反应等情境因素有时会挑战侦查人员稳...
源自"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特定的情境诱发特定的行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好人也会做坏事"。在侦查讯问过程中,时空环境、角色扮演、权力差异、受挫反应等情境因素有时会挑战侦查人员稳定的个性特质,成为诱发侦讯冲突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分析侦查讯问中的人际冲突的时候应首先分析讯问情境,从情境入手找出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寻找缓解人际冲突的方法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侦讯冲突
时空环境
角色扮演
受挫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彦军
李梅
《社会心理科学》
2011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近期发生的若干社会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道德焦虑,这些社会现象是路西法效应的体现。通过近期社会热...
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近期发生的若干社会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道德焦虑,这些社会现象是路西法效应的体现。通过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了解人性的特点。路西法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得以减弱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社会热点
事件
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境演绎与路西法效应——评阿契贝《再也不得安宁》
7
作者
庞好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51-57,共7页
阿契贝在《再也不得安宁》里从情境侵蚀、情境高压和情境诱惑中的路西法效应等方面探析了情境演绎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揭示路西法效应的人伦毁损性和社会破坏性。小说从“奥苏情结”之恶、敌意想象之恶和贪腐大环境之恶呈现了社会...
阿契贝在《再也不得安宁》里从情境侵蚀、情境高压和情境诱惑中的路西法效应等方面探析了情境演绎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揭示路西法效应的人伦毁损性和社会破坏性。小说从“奥苏情结”之恶、敌意想象之恶和贪腐大环境之恶呈现了社会情境负向侵蚀与路西法效应的相互关系;从经济困境、家庭困境和情感困境揭示了路西法效应的生成和发展;从犯罪心理、漠视职业操守和腐败成瘾等方面展现人性在情境诱惑中的异化。以上表明,性格、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在路西法效应中的扭曲会使人突破法制和道德的底线,从好人或普通人变成危害社会的“坏人”或“恶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努阿·阿契贝
《再也不得安宁》
情境演绎
路西法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艾丽丝·沃克笔下的路西法效应--以《我亲人的殿堂》为例
8
作者
郭晓青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9期14-18,54,共6页
在小说《我亲人的殿堂》中,艾丽丝·沃克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及生态环境物化三方面描写了全球化背景下有色人种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有色人种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重压下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空缺,谴责了种族至上...
在小说《我亲人的殿堂》中,艾丽丝·沃克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及生态环境物化三方面描写了全球化背景下有色人种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有色人种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重压下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空缺,谴责了种族至上论和父权社会体制对他们造成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摧残。通过范妮等三家人的口述、日记及信件,运用空间及时间并置的叙事策略,再现50万年来亚、非、欧、美国家人民的生存现状,揭露了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反人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我亲人的殿堂》
去人性化
生态环境物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路西法效应与恶的演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石头面孔》
被引量:
4
1
作者
庞好农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裔美国城市自然主义小说之性恶书写研究"(14BWW074)~~
文摘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在《石头面孔》里从去人性化、敌意想象和群体迷思三个方面描写了美国和法国社会发展中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人在系统力量和情境力量的高压下所遭遇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窘境,抨击了种族主义者和女权践踏者的暴行。他以美国黑人和巴黎客居者的双重身份,探索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的地域性和非理性,并且通过对欧洲种族状况的描写来反思美国的种族问题,揭露种族主义的反人类性,认为种族主义者在剥夺受害者人权的同时,自己也丧失了人性,沦为人类文明的敌人。
关键词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
《石头面孔》
路西法效应
恶
Keywords
William
Gardner
Smith
The
Stone
Face
lucifer
effects
evil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恶之根源:《等待野蛮人》中的路西法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金怀梅
机构
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28-133,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752013)“中国当代新儒学视阈下的库切小说研究”。
文摘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展现了系统力量造就的“敌意想象”和情境力量场中的“去个人化”对施恶者人性和行为的强力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人性和罪恶行径的定势认知。虽然库切对人性之黑暗有着清晰的洞察,然而,他并没有对人性丧失信心。通过对主人公这一平凡英雄的刻画与褒扬,库切试图向人们传达:只要坚守人性之本分,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意志力抵抗住外在力量的影响,避免走向恶之端。库切对罪恶和人性的深刻剖析显示其作为一名哲学作家的深度思辨。
关键词
库切
《等待野蛮人》
路西法效应
敌意想象
去个人化
Keywords
J.M.Coetzee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lucifer
effects
hostility
in
imagination
depersonalization
分类号
I478.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看不见的人》情境力量驱使下的路西法效应
3
作者
郭晓青
机构
长治学院师范分院
出处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0-142,154,共4页
文摘
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通过描写情境力量场驱使下的种族关系,揭示美国白人和黑人是如何一步步地从好人沦落为坏人或恶魔的历程。社会情境力量场、生存情境力量场和物化情境力量场相互作用,完美地演绎了路西法效应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从社会伦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在去人性化的社会里,强奸亲生女儿的亲情关系物化、混战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物化及生态环境物化。这引起美国人的生存空间发生急剧变化:黑人种族内部产生分歧,一部分人想要融入白人社会却遭到排挤,一部分人欲实行种族分裂主义却命丧黄泉;白人想要控制黑人却遭到黑人的反抗,因此,黑白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依旧存在。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去人性化
物化
《看不见的人》
Keywords
lucifer
effects
dehumanization
materialization
Invisible
Ma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随意敲门》探析莫特利笔下的路西法效应
被引量:
2
4
作者
庞好农
机构
上海大学
出处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3期74-7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裔美国城市自然主义小说之性恶书写研究”(批准号:14BWW074)
文摘
黑人作家莫特利在《随意敲门》里以白人为主人公,披露贫穷也同样扭曲着白人青年灵魂的社会现象,其作家视野已从黑人种族问题延伸到人类的共性问题。莫特利从国家机器规训、学校规训和家庭规训来展示社会规训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然后从撒谎、盗窃和江湖义气等方面揭示了情境力量与路西法效应的密切关系。莫特利的情境冲突描写为该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多变性提供了素材,最后揭示了自卑情结与路西法效应的相互关系,表明社会规训失当会造成生命个体的人格缺陷,在适当的外界诱因下还可能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关键词
威拉德·莫特利
《随意敲门》
路西法效应
社会规训
情境力量
Keywords
Willard
Motley
Knock
on
Any
Door
lucifer
effect
Social
discipline
Situational
force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路西法效应”对研究侦查讯问的启发
被引量:
2
5
作者
滕学为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辽宁警专学报》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文摘
源自"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特定的情境诱发特定的行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好人也会做坏事"。在侦查讯问过程中,时空环境、角色扮演、权力差异、受挫反应等情境因素有时会挑战侦查人员稳定的个性特质,成为诱发侦讯冲突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分析侦查讯问中的人际冲突的时候应首先分析讯问情境,从情境入手找出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寻找缓解人际冲突的方法提供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侦讯冲突
时空环境
角色扮演
受挫反应
Keywords
lucifer
effect
conflicts
in
investigative
interrogation
space-time
environment
role-play
frustration
reaction.
分类号
D917.2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彦军
李梅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2011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文摘
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近期发生的若干社会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道德焦虑,这些社会现象是路西法效应的体现。通过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了解人性的特点。路西法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得以减弱或消失。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社会热点
事件
反思
Keywords
lucifer
effect
social
hot
events
reflect
分类号
B0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境演绎与路西法效应——评阿契贝《再也不得安宁》
7
作者
庞好农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21&ZD28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裔美国小说主题研究”(21FWWB017)。
文摘
阿契贝在《再也不得安宁》里从情境侵蚀、情境高压和情境诱惑中的路西法效应等方面探析了情境演绎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揭示路西法效应的人伦毁损性和社会破坏性。小说从“奥苏情结”之恶、敌意想象之恶和贪腐大环境之恶呈现了社会情境负向侵蚀与路西法效应的相互关系;从经济困境、家庭困境和情感困境揭示了路西法效应的生成和发展;从犯罪心理、漠视职业操守和腐败成瘾等方面展现人性在情境诱惑中的异化。以上表明,性格、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在路西法效应中的扭曲会使人突破法制和道德的底线,从好人或普通人变成危害社会的“坏人”或“恶魔”。
关键词
钦努阿·阿契贝
《再也不得安宁》
情境演绎
路西法效应
Keywords
Chinua
Achebe
No
Longer
at
Ease
situational
evolution
lucifer
effect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艾丽丝·沃克笔下的路西法效应--以《我亲人的殿堂》为例
8
作者
郭晓青
机构
长治学院师范分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9期14-18,54,共6页
文摘
在小说《我亲人的殿堂》中,艾丽丝·沃克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及生态环境物化三方面描写了全球化背景下有色人种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有色人种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重压下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空缺,谴责了种族至上论和父权社会体制对他们造成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摧残。通过范妮等三家人的口述、日记及信件,运用空间及时间并置的叙事策略,再现50万年来亚、非、欧、美国家人民的生存现状,揭露了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反人类性。
关键词
路西法效应
《我亲人的殿堂》
去人性化
生态环境物化
Keywords
lucifer
effect
The
Temple
of
My
Familiar
Dehumanization
Material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路西法效应与恶的演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石头面孔》
庞好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2
恶之根源:《等待野蛮人》中的路西法效应
金怀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看不见的人》情境力量驱使下的路西法效应
郭晓青
《黑河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随意敲门》探析莫特利笔下的路西法效应
庞好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
2
原文传递
5
“路西法效应”对研究侦查讯问的启发
滕学为
《辽宁警专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
张彦军
李梅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情境演绎与路西法效应——评阿契贝《再也不得安宁》
庞好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艾丽丝·沃克笔下的路西法效应--以《我亲人的殿堂》为例
郭晓青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