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北平原地下水同位素年龄及可更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1 位作者 刘中业 刘春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笔者采用大量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数据,利用天然放射性氚和14C的通用测年技术,分别估算浅、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评价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引黄河灌溉水,循环速度较快,... 笔者采用大量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数据,利用天然放射性氚和14C的通用测年技术,分别估算浅、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评价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引黄河灌溉水,循环速度较快,循环时间20~50a,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由大气降水入渗形成,循环速度较慢,循环时间8~20ka,更新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同位素 年龄 更新能力 鲁北平原
下载PDF
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询昌 康凤新 +2 位作者 王学鹏 付庆杰 刘志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750,共13页
鲁北平原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特殊化学成分、富水性的地热资源。其中馆陶组热储是区内资源最丰富、开采利用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为最具经济开采价值的热储。正确认识其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成为目前... 鲁北平原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特殊化学成分、富水性的地热资源。其中馆陶组热储是区内资源最丰富、开采利用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为最具经济开采价值的热储。正确认识其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对馆陶组热储盖层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地质构造条件,揭示了地温场温度受断裂构造影响,高温区主要分布在武城-高唐-陵县、宁津-庆云、沾化-孤岛、高青-博兴等凸起区与断裂交汇部位。区内馆陶组地热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其次为Cl·SO_4-Na及SO_4·Cl-Na型,矿化度4.07~18.52g/L,pH值7.14~8.1,地热水中含有大量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区内馆陶组地热水成因为大气降水,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变是地热水中贫钾、贫镁原因,馆陶组热储地热水总体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在各县市城区地热水由四周向城区漏斗中心运移。本文根据地热钻探揭露馆陶组底砾岩深度、厚度及地热井水位、单井涌水量等大量数据的分析,揭示了鲁北平原馆陶组地热水古沉积相环境,并划分出两个大的古河道带:即临清—武城—德州—陵县一线古河道带和沾化—河口—仙河一线古河道带。前者后期受南部高唐凸起和东部埕子口-宁津潜断隆控制,在德州—陵县一带形成了范围较大、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后者主要受西北部刁口潜凸起、义和庄潜凸起与南部无棣潜凸起控制,在河口—孤岛—仙河一带形成了较大范围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在下游受陈庄凸起、青坨凸起影响,将古河道带分叉为两部分,南部古河道带分布在利津—东营一带。地热水富水规律与古河道带一致,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古河道带区域,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85m^3/h,且距古河道带越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地温梯度 地热水 古河道带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丽芝 曲万隆 +2 位作者 佟照辉 刘春华 刘中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本文在对鲁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高密度的样品采集、高精度的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受到有机物污染,污染程度总体较低,个别地区出现... 本文在对鲁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高密度的样品采集、高精度的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受到有机物污染,污染程度总体较低,个别地区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13种,个别有机物含量高。浅层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油田采油区位置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分布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检出率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鲁北平原晚第四纪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海峰 杨剑萍 +3 位作者 庞效林 陈飞 梁旭 贾军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101,共12页
以54个浅层新钻孔和多个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物粒度、薄片、微体古生物、孢粉、14C测年及静力触探等资料,分析了鲁北平原晚第四纪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类型,总结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演化。研究表明,末次冰期盛冰期到冰后期,受... 以54个浅层新钻孔和多个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物粒度、薄片、微体古生物、孢粉、14C测年及静力触探等资料,分析了鲁北平原晚第四纪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类型,总结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演化。研究表明,末次冰期盛冰期到冰后期,受地势、气候条件控制的黄河河道迁移和海水进退是影响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南北地层结构差异明显,发育古河道、湖沼、黄土、三角洲、潮坪和滨浅海等沉积类型,其中古河道分布面积最广,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期。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早期,受干冷气候影响,发育第Ⅰ期古河道,小清河以南沉积黄土层;早全新世晚期至中全新世,气候转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形成海侵层和三角洲,内陆地区继承性发育第Ⅱ期古河道和湖沼沉积;中全新世末期或晚全新世以来,受黄河泛滥影响,沉积第Ⅲ期古河道和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层结构和沉积物分布的研究对于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选择合适的地震激发层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晚更新世 地层结构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鲁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基本特征与水环境问题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桂仪 《山东地质》 2001年第5期43-47,共5页
鲁北平原因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了诸多水环境问题。本文对其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水环境问题 深层地下水 过量开采 对策建议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高氟深层地下水的探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帅 马雪梅 +3 位作者 刘志涛 冯颖 蒋书杰 黄松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6期30-37,共8页
在山东省北部(鲁北)地区,当地群众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深层地下水,极易导致地氟病,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取样分析,研究区深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大致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增大的趋势,并且同一地段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氟... 在山东省北部(鲁北)地区,当地群众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深层地下水,极易导致地氟病,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取样分析,研究区深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大致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增大的趋势,并且同一地段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氟离子含量也不尽相同,粘土中氟离子含量普遍大于粉砂层中的含量,高氟地下水多为弱碱性水,高氟地下水Na/Ca比高,高氟水与Na/Ca呈对数相关,相关性较好;高氟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_3·Cl-Na型。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初探了鲁北平原深层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认为鲁北深层高氟水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环境、径流条件以及开采量的影响。由于沉积物来源的不同、水化学特征的迥异以及深层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粘土层压密释水过多补给,同时由于粘土层由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进一步变缓,造成氟离子含量逐步增高,形成了南北部相差较大的氟离子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深层地下水 分布特征 成因分析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下水的劣变特征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3 位作者 刘春华 刘中业 卫政润 韩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6-403,共8页
2005年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开采机井数由9.29万眼增至28.76万眼,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了近2倍和3.76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并... 2005年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开采机井数由9.29万眼增至28.76万眼,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了近2倍和3.76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并产生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采取农业节水、调整工业开采强度布局、加强浅层水均衡开发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本地劣质水资源化、保护和涵养深层地下水资源等举措,修复和涵养鲁北平原超采区的深层地下水系统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地下水 疏干 沉降量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鲁北平原南部QK4钻孔岩心特征及第四纪地层划分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永刚 戴黎明 +4 位作者 田振环 于春楠 张振飞 刘伟 裴伦培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第四纪地层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地层对比及古地理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上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完整的第四纪地层格架研究不足。为此,对鲁北平原QK4钻孔(深度285.98 m)进行了古地磁、AMS^(14)C、OSL、测井、岩石地... 第四纪地层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地层对比及古地理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上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完整的第四纪地层格架研究不足。为此,对鲁北平原QK4钻孔(深度285.98 m)进行了古地磁、AMS^(14)C、OSL、测井、岩石地层等研究。在系统的古地磁采集(398件)、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认为岩心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Brunhes)、松山负极性时(Matuyama)、高斯正极性时(Gauss)及其中的部分极性亚时。在磁性年代框架的基础上,结合AMS^(14)C、OSL、测井及岩石地层特征,对钻孔揭露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下更新统的底界分别位于4.11、23.49、118.70、147.35 m,钻孔揭露的地层从上向下依次为新生界黑土湖组、大站组、平原组和明化镇组。研究结果建立了鲁北平原南部第四纪地层格架,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等提供了可靠的岩石学、年代学、古地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古地磁 AMS 14 C测年 OSL测年 第四纪
下载PDF
鲁北平原阳信地区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9
作者 王琪 秦宇 +3 位作者 尹俊凯 李友 迟鹏 胥文军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惠民潜凹陷,北部边缘为无棣潜凸起,东部边缘为沾化潜凹陷,区内以沉降构造运动为主,形成巨厚的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地层,创造了地热资源形成的有利条件。阳信地区施工钻孔6眼,均揭露...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惠民潜凹陷,北部边缘为无棣潜凸起,东部边缘为沾化潜凹陷,区内以沉降构造运动为主,形成巨厚的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地层,创造了地热资源形成的有利条件。阳信地区施工钻孔6眼,均揭露馆陶组热矿水,水温48~53℃,属于温热水型地热资源。地热流体化学研究显示,阳信地区地热流体为咸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地热水中偏硅酸、锶、锂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可用作理疗矿泉水。各样点的Na-K-Mg组离子分析显示,地热水属部分平衡水,溶解作用仍在进行。地热水同位素δ^(18)O和δ^(2)H接近大气降水线,表明区内地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SiO_(2)温标对热储温度估算结果表明,T_(石英)=53.22~66.66℃,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 m,估算热循环深度为1146~15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特征 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阳信地区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基本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祖陆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72-378,共7页
鲁北平原大致分布有三条浅埋古河道带,呈西南一东北方向平行展布,每带一般宽5 -15km,最宽处达20km,沉积厚度在10-20m,最大40m,浅埋谷河道可分为两期,早期古何道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初期,晚期为全新世早一中期。古河道研究对本区... 鲁北平原大致分布有三条浅埋古河道带,呈西南一东北方向平行展布,每带一般宽5 -15km,最宽处达20km,沉积厚度在10-20m,最大40m,浅埋谷河道可分为两期,早期古何道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初期,晚期为全新世早一中期。古河道研究对本区经济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r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古河道 古河道带
下载PDF
4000年以来鲁北平原典型剖面古火重建及人类活动
11
作者 王雪梅 谭志海 +2 位作者 苗继红 雷秋景 杨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2-99,共8页
针对山东常徐村(CX)沉积物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分析测定黑碳、磁化率、烧失量、地球化学元素等古环境指标,试图探讨生物质燃烧与人类活动、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4000~2800a BP.时期,气候从温湿向温凉偏干转变,局地野火偶... 针对山东常徐村(CX)沉积物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分析测定黑碳、磁化率、烧失量、地球化学元素等古环境指标,试图探讨生物质燃烧与人类活动、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4000~2800a BP.时期,气候从温湿向温凉偏干转变,局地野火偶尔发生。其中距今3500~3000年黑碳出现明显的峰值,这可能是因为商周时期当地人类生产生活诱发生物质燃烧事件所产生的黑碳颗粒,经过流水侵蚀作用和再堆积过程,致使黑碳浓度明显增加,气候和植被是野火发生与蔓延的限制因素。2)2800~2000a BP.时期,气候向暖干趋势转变,野火频率明显上升,这可能与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类大面积的土地利用有关。野火发生与人类活动及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但植被仍是影响野火发生的先决条件。3)2000~500a BP.时期,气候变得冷干,野火频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于稳定,这可能是因为人类生产达到稳定阶段,土地已开垦殆尽,同时灌溉农业建立,气候是野火事件的主控因素。4)500a BP.以来,气候进一步干旱,广泛的生物质燃烧,尤其是近300a BP.进入快速增加阶段,这是清朝以来气候干旱化,加之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焚林开荒等活动加剧所致,人类活动已成为野火发生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 黑碳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鲁北平原
原文传递
鲁北平原内河引黄泥沙计算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紫剑 崔静 +1 位作者 宗先国 陈连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年第3期34-36,共3页
引黄对鲁北工农业及社会带来效益的同时,带来泥沙问题,在分析内河泥沙特征的同时,计算出1970年~2000年进入鲁北内河的泥沙量为1.531×108m^3,年均494×104m^3;全面分析了引黄尾沙对鲁北平原内河的影响,认为引黄尾沙是鲁北内河... 引黄对鲁北工农业及社会带来效益的同时,带来泥沙问题,在分析内河泥沙特征的同时,计算出1970年~2000年进入鲁北内河的泥沙量为1.531×108m^3,年均494×104m^3;全面分析了引黄尾沙对鲁北平原内河的影响,认为引黄尾沙是鲁北内河主要泥沙来源,是同期当地产沙量的3~5倍,引黄尾沙的进入,不但使内河实测泥沙资料代表性发生变化,而且加剧了内河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泥沙 鲁北平原 河道淤积 影响
下载PDF
深部砂岩热储沉降监测分层标建设与结构合理性初探--以鲁北平原深部砂岩热储沉降监测分层标组为例
13
作者 王明珠 赵季初 +3 位作者 丁朋朋 沙福建 冯克印 魏茂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10期53-58,共6页
目前,山东省尚无分层标建设的专业规范,针对不同深度分层标,尤其是深度较大分层标,用以明确其标杆结构、标组组成等。施工流程、标体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使管材浪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层标的监测误差及建设成本。本文以鲁北平原深部砂岩... 目前,山东省尚无分层标建设的专业规范,针对不同深度分层标,尤其是深度较大分层标,用以明确其标杆结构、标组组成等。施工流程、标体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使管材浪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层标的监测误差及建设成本。本文以鲁北平原深部砂岩热储沉降监测分层标组为例,对分层标选址、分层标结构、标桩个数、深度确定等进行阐述,探究分层标结构的合理性,对类似地层结构的分层标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对地质灾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标 热储 地面沉降 地层压缩 鲁北平原
下载PDF
山东鲁北平原地裂缝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14
作者 宋伟 马学军 吕凤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81-89,共9页
通过对鲁北平原地裂缝调查,共发现地裂缝17处,部分裂缝在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对房屋、道路、农田造成破坏和威胁。本文分析了鲁北平原地裂缝的发育的时空规律,通过地裂缝和地层岩性、降水、地下水、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地震等各种影响因... 通过对鲁北平原地裂缝调查,共发现地裂缝17处,部分裂缝在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对房屋、道路、农田造成破坏和威胁。本文分析了鲁北平原地裂缝的发育的时空规律,通过地裂缝和地层岩性、降水、地下水、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地震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地区地裂缝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鲁北平原
下载PDF
山东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马震 段永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共10页
鲁北平原目前区内供水水源以黄河客水和地下水为主。最新均衡计算结果为: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37 03×108m3 a,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2 62×108m3 a。据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现状年需水量约74×108m3 a,2010... 鲁北平原目前区内供水水源以黄河客水和地下水为主。最新均衡计算结果为: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37 03×108m3 a,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2 62×108m3 a。据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现状年需水量约74×108m3 a,2010年需水量为93×108m3 a,2030年需水量为109×108m3 a,现状年供需基本平衡,远景供水不足。浅层地下水易采易补,更新能力强,应以合理调控水位为中心,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充分发挥浅层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功能,尤其是东阿—齐河—商河—利津沿黄地区更应加强开发浅层水的力度。浅层水为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深层地下水更新能力弱,应严格限制其开发利用。在德州、滨州漏斗中心区,建议实施部分封井,调减开采量。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优化水资源开发结构,适当增加地表水引用量,实施含水层的恢复工程,遏制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的继续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分析 可持续发展 鲁北平原
下载PDF
地下水电导率与矿化度相关关系分析——以鲁北平原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中业 徐建国 +1 位作者 祁晓凡 刘春华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9期57-60,64,共5页
由于地下水电导率与矿化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地下水资源调查时,可以通过现场实测地下水电导率的方式估测地下水矿化度。为探求两者间的相关性,通过对鲁北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与电导率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矿化度≤3g/L的情况下,... 由于地下水电导率与矿化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地下水资源调查时,可以通过现场实测地下水电导率的方式估测地下水矿化度。为探求两者间的相关性,通过对鲁北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与电导率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矿化度≤3g/L的情况下,电导率与矿化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且不同的阴离子水化学类型线性关系式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矿化度 线性关系 鲁北平原
下载PDF
引黄泥沙对鲁北平原内河生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涛 张紫剑 +1 位作者 宗先国 韩岩春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9,共3页
引黄对鲁北工农业及社会带来效益的同时,带来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在分析内河泥沙特征的同时,计算出1970~2000年进入鲁北内河的泥沙量为1.531亿m3,年均494万m3;全面分析了引黄尾沙对鲁北平原内河的影响,认为引黄尾沙是鲁北内河主要泥沙... 引黄对鲁北工农业及社会带来效益的同时,带来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在分析内河泥沙特征的同时,计算出1970~2000年进入鲁北内河的泥沙量为1.531亿m3,年均494万m3;全面分析了引黄尾沙对鲁北平原内河的影响,认为引黄尾沙是鲁北内河主要泥沙来源,不但使内河实测泥沙资料代表性发生变化,而且加剧了内河淤积,改变了断面形状和河流形态,对鲁北内河水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尾沙 鲁北平原 水生态环境 影响
下载PDF
鲁北平原一多年排污河渠对两侧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中业 杨丽芝 +1 位作者 张涛 刘春华 《地下水》 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了阐明平原区排污河渠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鲁北平原一条未采取防渗措施的多年排污河渠为例,进行了河渠污水对两侧浅层地下水污染机理的研究。通过Mg2+、Cl-、1,2-二氯乙烷等主要污染指标在排污河渠两侧的扩散规律研究... 为了阐明平原区排污河渠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鲁北平原一条未采取防渗措施的多年排污河渠为例,进行了河渠污水对两侧浅层地下水污染机理的研究。通过Mg2+、Cl-、1,2-二氯乙烷等主要污染指标在排污河渠两侧的扩散规律研究,初步确定排污河渠对两侧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的影响范围约为100 m。此结论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治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河渠 影响范围 水质评价 鲁北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