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成因及分布 被引量:75
1
作者 沈安江 郑剑锋 +2 位作者 陈永权 倪新锋 黄理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基于盆地钻遇中下寒武统18口井的岩心、薄片和单井资料及两条露头剖面,开展微区(指在不同成岩作用事件中形成的同类成岩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和储集层溶蚀模拟实验,研究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集层类型、成因和分布。塔里木盆地中下... 基于盆地钻遇中下寒武统18口井的岩心、薄片和单井资料及两条露头剖面,开展微区(指在不同成岩作用事件中形成的同类成岩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和储集层溶蚀模拟实验,研究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集层类型、成因和分布。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发育台缘礁滩、台内丘滩和台内膏云岩3类白云岩储集层,其中,台内膏云岩储集层又可分为潜山型和内幕型两个亚类;储集层岩石类型有藻礁(丘)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和膏云岩,藻礁(丘)白云岩储集层以藻格架(溶)孔为主,砂屑白云岩储集层以粒间、粒内(溶)孔及晶间(溶)孔为主,膏云岩储集层以石膏铸模孔及微孔隙为主。礁滩相和膏云坪沉积中的沉积原生孔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准同生期未白云石化的灰质、膏质为早表生溶蚀孔洞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构成坚固的岩石格架对孔隙起到保护作用。中下寒武统台缘礁滩储集层既有规模,储集层物性又好,是非常现实的勘探对象,而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内礁滩储集层和中下寒武统内幕型膏云岩储集层的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下寒武统 白云岩 储集层 台缘礁滩 台内丘滩 膏云岩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2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6 位作者 赵异华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宋林珂 田艳红 尹柯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期次共发育5大期,且风暴岩与碎屑石英伴生,风暴期碎屑石英含量普遍高于风暴平息期;风暴岩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下而上风暴活动中心呈现出从MX202井区→GS10井区→MX21井区→MX202井区—NCH1井区的迁移特征,平面上形成了NE-SW向展布的3个厚度中心:MX202井—MX12井—MX17井区、GS10井—GS23井—GS26井区和NCH1井区。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指示着该时期研究区为风暴混积潮坪,在NE向的风暴潮流作用下,形成风暴潮汐砂脊,而后在砂脊障壁下形成潟湖;同时指示着沉积古地貌以磨溪地区为高地,分别向SW和NE缓斜,说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北段在沧浪铺组沉积晚期至龙王庙组沉积期已经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中下寒武统 风暴岩 沧浪铺组 龙王庙组 高台组 风暴混积潮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中下寒武统混积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白莹 徐安娜 +2 位作者 刘伟 赵振宇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7,共12页
近期,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柯探1井在下中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混积岩中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混积岩勘探的"禁区",但目前对于该区混积岩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推动该盆地寒武系混积岩深化研究与油气勘探潜力评... 近期,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柯探1井在下中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混积岩中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混积岩勘探的"禁区",但目前对于该区混积岩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推动该盆地寒武系混积岩深化研究与油气勘探潜力评价,以柯坪邻区阿克苏露头中下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吾松格尔组大套混积岩为解剖点,结合前人有关区域构造、沉积相和储层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露头观察、镜下薄片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岩石学与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吾松格尔-沙依克里组沉积相研究,评价了该区混积岩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阿克苏露头区中下寒武世主要为蒸发台地、半局限台地及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发育19种混积岩相、3种碳酸盐岩相和2种碎屑岩相,存在着5种微相组合类型,包含4种低孔低渗-特低孔渗的储层类型,局部层段发育优质储层;②阿克苏地区早中寒武世沉积环境具有"开放-闭塞-盐化"的转变过程,包括碳酸盐岩缓坡、蒸发混积局限台地和蒸发局限台地等3大沉积结构层,其中蒸发混积局限台地中的混积岩的发育模式受物源区性质及位置、气候条件及变化速率、蒸发膏盐湖水体深度及温度、台盆古地貌、不同级次层序界面变化速率等控制;③阿克苏地区中下寒武统大套混积岩内发育有机碳碳含量较高的含膏盐云质泥岩和潮坪相泥页岩潜在烃源岩,其中吾松格尔组和沙依里克组混积岩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较好,油气勘探潜力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早中寒武世 混积岩 沉积特征 生储盖组合 层序地层学 岩石学 沉积微相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贵州台江凯里组的遗迹化石Treptichnus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约 王平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i0002-i0005,共14页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产有丰富的、保存良好的Treptichnus Miller,计5个遗迹种(其中包括2个新遗迹种):T.bif urcus Miller,T.pedum(Seilacher),T.pollardi Buatois and Mángano,T.arcus n.ichnosp和T.taijiangensis n.ichn...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产有丰富的、保存良好的Treptichnus Miller,计5个遗迹种(其中包括2个新遗迹种):T.bif urcus Miller,T.pedum(Seilacher),T.pollardi Buatois and Mángano,T.arcus n.ichnosp和T.taijiangensis n.ichnosp.,并与节肢动物的觅食迹、爬行迹和游泳迹等共生,属Cruziana遗迹相。产于凯里组的Treptichnus可能为节肢动物的居住迹。随着造迹生物身体的增长和沉积物的增厚,造迹生物在原潜穴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新的潜穴,而构成三维空间复杂的潜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ptichnus 分类 生态习性 沉积环境 凯里组 中寒武统 贵州台江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约 周志澄 +1 位作者 赵元龙 俞美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通过贵州台江凯里组中丰富的、分异度较高的、以原地埋藏为特征的遗迹化石的研究,探讨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停息迹、爬行迹和游泳迹占优势,浅层内生爬行觅食潜穴和系统觅... 通过贵州台江凯里组中丰富的、分异度较高的、以原地埋藏为特征的遗迹化石的研究,探讨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停息迹、爬行迹和游泳迹占优势,浅层内生爬行觅食潜穴和系统觅食潜穴占有一定的地位,也见有浅的居住滤食性潜穴,属Seilacher的Cruziana遗迹相,为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浅海软质基底陆棚低能环境,那里盐度正常、光照充足、含氧量充分、水体平静、沉积速率较快。在此环境中,浮游、游泳以及底栖爬行和固着生物类型大量地生长、繁殖和活动,表生遗迹和浅层内生遗迹十分丰富。生物死亡后的腐烂和分解,使得食泥生物大量繁盛。随着沉积物的覆盖和被埋藏生物遗体的分解、腐烂,沉积物内部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导致分解和腐烂过程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埋藏环境 遗迹化石群落 凯里组 下-中寒武统 贵州
下载PDF
贵州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3 位作者 赵元龙 朱立军 袁金良 杨瑞东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 ,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 ,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 ,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 ,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研究所确定的划分定义 ,确定界线划分的地球化学划分方案 ,从而为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且根据对丹寨界线剖面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化学事件研究结果 ,将界线置于 3层~ 4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丹寨 界线剖面 界线划分 下寒武统 中寒武统
下载PDF
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及其对油气输导影响
7
作者 谷雨 吴俊 +1 位作者 樊太亮 吕峻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31,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勘探生产实践揭示,油气分布严格受控于断裂,不同断裂段之间油气差异性显著,断裂带具有重要的垂向输导作用。因此,加强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的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研究,对判定整体地层变形情况和厘清影...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勘探生产实践揭示,油气分布严格受控于断裂,不同断裂段之间油气差异性显著,断裂带具有重要的垂向输导作用。因此,加强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的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研究,对判定整体地层变形情况和厘清影响油气输导效率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钻/测井、3D地震及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首先开展岩石类型划分和岩性组合分析,然后通过井震标定及区域地震剖面追踪,明确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最后指明断裂作用下目的层变形特征,揭示岩性组合与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输导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发育白云岩类、含膏岩类和含泥白云岩类等3种岩石类型,根据叠置样式分为上下分段型、对称型和互层型三种岩性组合;(2)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性,上下分段型岩性组合对应于上部弱振幅、下部强振幅,呈现席状平行亚平行反射特征,对称型岩性组合表现为具有中强振幅且连续性较好的地震反射之间夹持着弱振幅、连续性中等的席状平行反射的特征。互层型岩性组合表现为强振幅、高频率和连续性好的地震反射特征;(3)在不同的应力分段作用下,目的层变形特征分为膏岩层厚度减小、厚度增大及厚度稳定共3种类型。研究揭示出岩性组合与构造变形联合控制着油气输导,顺北区块岩性组合的叠置样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西部以对称型叠置为主,东部以上下分段型对称型为主。对称型岩性组合的变形程度较高有利于油气输导,上下分段型岩性组合在拉分段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油气输导 岩性组合 中、下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
下载PDF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熬溪组第Ⅰ段上部三叶虫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洪 傅晓平 +3 位作者 赵元龙 彭进 杨兴莲 李丙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7-644,共8页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Probowmania (Pr.) balange...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Probowmania (Pr.) 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 sp.、Kooteniasp.和Deiradonyx tongrenensis 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o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iradonyx Oryctocephalops 中-下寒武统 熬溪组第Ⅰ段 三叶虫组合 凯里组 铜仁地区石竹-牙溪村
下载PDF
Stratigraphic Implications of Skeletal Microfossils from the Cambrian of Korea:A Preliminary Report 被引量:1
9
作者 Byung-Su LE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52-1159,共8页
Diverse small shelly fossils and other associated fossils were recently recovered from the Cambrian Hanaeri section, southwestern Mungyeong, Korea. The fauna includes conoidal problematica, poriferans (sponge spicule... Diverse small shelly fossils and other associated fossils were recently recovered from the Cambrian Hanaeri section, southwestern Mungyeong, Korea. The fauna includes conoidal problematica, poriferans (sponge spicules), coeloscleritophorans (chancelioriids), brachiopods, monoplacophorans, trilobite (?) fragments, echinoderms, and conodont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faunal associations, stratigraphic implica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se skeletal fossils is given, based on occurrences of Actinotheca cf. mira (He), Microcornus sp., Torellela laevigata (Linnarsson), Torellela sp., Archiasterella quadratina Lee, Chancelloria sp., LinguleUa sp., Prototreta sp., Phakelodus tenuis (Miiller), Phakelodus elongates (An), Hertzina sp., and Furnishin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shelly fossils (ssf) CONODONTS correlation lower and middle cambrian Korea
下载PDF
生物包粒的分类与命名——兼论徐州大北望中下寒武统生物包粒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瞰昆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于碳酸盐岩中由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具有同心或放射结构的异化颗粒(生物包粒),已为人们所熟悉,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与命名。本文在研究徐州大北望中下寒武统生物包粒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由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形... 对于碳酸盐岩中由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具有同心或放射结构的异化颗粒(生物包粒),已为人们所熟悉,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与命名。本文在研究徐州大北望中下寒武统生物包粒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由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具有同心或放射状内部结构的碳酸盐颗粒,按其粒度和形成颗粒的生物类型不同进行分类命名,提出分类命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包粒 中下寒武统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过渡期核形石:微生物群落对浅海缺氧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王新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下载PDF
贵州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3 位作者 赵元龙 朱立军 杨瑞东 袁金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9,共7页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界线剖面12~13层之间变化明显,突变点主要分布在这两层样品中。因此,将八郎界线剖面上中、下寒武统界线置于剖面12~13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地球化学特征 贵州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中寒武统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核形石:微组构与生物矿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蒋干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共15页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暗层...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暗层以微晶质为主,富含异养细菌和黄铁矿莓球;这种差异表明两种纹层具不同的生物矿化机制,但都是微生物-化学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微生物质的结果。超微研究表明:纹层内含大量纳米球粒(40~200 nm),与非晶质胞外聚合物(EPS)密切共生,可能源于EPS的降解。纳米球粒通过粘结-融合形成多面体(0.2~5μm),并进一步集合形成微米级微晶质球粒,后者常被齿状亮晶质环边包围。在寒武纪核形石内部观察到的这种多级微组构的有序组合及其与细菌残余和有机质的规律性配置关系,与近代矿化微生物席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本研究认为寒武纪核形石包壳纹层的形成可能与现代微生物席的矿化机制相近,都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有机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微组构 生物矿化 早—中寒武世之交 华北地台
下载PDF
Negative carbon isotopic excursion on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of Kaili Formation, Tai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ass extinction and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瑞东 朱立军 王世杰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9期872-881,共10页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is a global problem that has not yet been perfectly solved up to now. That is because there existed two global biogeographic regions dur...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is a global problem that has not yet been perfectly solved up to now. That is because there existed two global biogeographic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Early Cambrian to Middle Cambrian. Although much work has been done from the angle of paleontology an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quired in this aspect, no biological assemblage has yet been established for global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due to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global biogeographic regions —— the Atlantic biogeographic region and the Indian-Pacific biogeographic region during the Early-Middle Cambrian. So, to develop and establish other approaches to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on a global scale is a possible way to solve the puzzling problem. This work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critarch fossils from the Early-Middle Cambrian Kaili Formation at Tai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was divided in terms of acritarch fossil assemblage. The divided boundary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what was divided by trilobite and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ies divided by acritarch assemblage in Siberia and Europe. On this basis,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is divided in terms of an obvious carbon isotopic excursion on a global scale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Early Cambrian to Middle Cambrian boundaries in Siberia and North America. The method for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in terms of carbon isotopic oscillations is helpful to solving the global problem on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It is also evidenced that the extinction of a lot of trilobites at the end of Early Cambria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is event of carbon isotopic excu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CARBON ISOTOPIC excursion extinction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Guizhou Province.
原文传递
贵州剑河巴水崖、镇远朱砂凯里组研究——八郎潜在的国际中、下寒武统层型剖面的辅助剖面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荣军 聂开省 赵元龙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贵州剑河县巴水崖和镇远县朱砂凯里组剖面中下部都有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产出,说明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分布具有普遍性。两个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和潜在的八郎乌溜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划分基本一致,可... 贵州剑河县巴水崖和镇远县朱砂凯里组剖面中下部都有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产出,说明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分布具有普遍性。两个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和潜在的八郎乌溜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划分基本一致,可作为潜在的八郎乌溜中、下寒武统层型剖面的辅助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ctocephalus INDICUS 中、下寒武统界线 乌溜剖面 辅助剖面
下载PDF
中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元龙 袁金良 +3 位作者 朱立军 陈笑媛 周丕康 周震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5-20,共6页
华南过渡区中、下寒武统界线位于Bathynotus-Nangaops组合带与Oryctocephalus-Xingrenaspis组合带之间,可与北美·西伯利亚等地的界线对比。贵州凯里相区是华南乃至中国中、下寒武... 华南过渡区中、下寒武统界线位于Bathynotus-Nangaops组合带与Oryctocephalus-Xingrenaspis组合带之间,可与北美·西伯利亚等地的界线对比。贵州凯里相区是华南乃至中国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最好的地区,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是潜在的最佳界线剖面之一.提出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原则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界线 中国 组合带 中寒武统 寒武统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17
作者 郭庆军 刘丛强 +4 位作者 H.Strauss 赵元龙 朱立军 皮道会 袁金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有机质 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贵州台江八郎
下载PDF
华南与美国西部间下、中寒武统界线对比 被引量:19
18
作者 Frederick A.Sundberg 袁金良 +1 位作者 Linda B.McCollum 赵元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2-107,184,共7页
根据三叶虫Bathynotus,Microryctocara ,Pagetiaprolata和Oryctocephalusindicus在华南和美国西部地层上相同或相类似的分布 ,对冈瓦纳与劳伦古陆下、中寒武统界线进行对比 ,并将Oryctocephalusindicus一种的首次出现作为确定两大古陆... 根据三叶虫Bathynotus,Microryctocara ,Pagetiaprolata和Oryctocephalusindicus在华南和美国西部地层上相同或相类似的分布 ,对冈瓦纳与劳伦古陆下、中寒武统界线进行对比 ,并将Oryctocephalusindicus一种的首次出现作为确定两大古陆中寒武统的底界 ,而推荐此种作为界线层型中寒武统的标准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中寒武统界线 对比 华南与美国西部
下载PDF
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金良 李越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7-422,共16页
详细记述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及所含三叶虫动物群,提出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台区划分下、中寒武统界线新定义:即三叶虫Pagetia (Sinopagetia) 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寒武世的开始;描述5 科22 属( ... 详细记述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及所含三叶虫动物群,提出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台区划分下、中寒武统界线新定义:即三叶虫Pagetia (Sinopagetia) 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寒武世的开始;描述5 科22 属( 亚属)34 种及未定种,包括2 新属16 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统界线 三叶虫动物群 安徽淮南
下载PDF
贵州凯里地区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下部Redlichia的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庆军 赵元龙 袁金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57-164,190-191,共10页
重新描述了黔东南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下部Redlichia属的Redlichia (Redlichia)coniformistaijiangensis,Redlichia (Redlichia)takooensislongispinus和 1未定种Redlichia(Redlichia)sp .。并对其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及其在下、中寒武统... 重新描述了黔东南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下部Redlichia属的Redlichia (Redlichia)coniformistaijiangensis,Redlichia (Redlichia)takooensislongispinus和 1未定种Redlichia(Redlichia)sp .。并对其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及其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与对比的作用及意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lichia 下、中寒武统凯里组 界线划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