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成年男性居民不同身体部位最大力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武东明 江崇民 蔡睿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138,共5页
目的:针对我国成年男性不同身体部位最大力量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探究,并探索随年龄的增长最大力量的衰退规律以及日常锻炼习惯与最大力量衰退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江西各选择一个单位抽取相应年龄组人群... 目的:针对我国成年男性不同身体部位最大力量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探究,并探索随年龄的增长最大力量的衰退规律以及日常锻炼习惯与最大力量衰退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江西各选择一个单位抽取相应年龄组人群按照《ACSM的运动测试与处方指导手册》的测试方法进行上肢、下肢、腰腹部和背部1RM测试。结果:普通人群各部位最大绝对力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下肢肌肉、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和上肢肌肉,且各年龄组之间排序相同;上肢、腹部肌肉的相对力量约与自身体重相同,下肢和背部肌肉的相对力量约为自身体重的1.5倍;锻炼习惯对身体各部位最大力量的保持产生积极影响。结论:我国男性居民身体各部位最大力量呈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有锻炼习惯人群通过日常体育锻炼提高了身体各部位最大肌肉力量基础值,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趋势;实验数据还反映出身体各部位最大力量下降幅度最大所处的年龄组不尽相同,建议在相应年龄组进行针对性力量训练,通过提高相关部位最大力量的基础值来缓冲因最大力量快速下降而造成的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力量 男性 上肢肌肉 下肢肌肉 背部肌肉 腹部肌肉 下降趋势
下载PDF
从“毒、热、瘀、虚”论治肾病下肢疮疡探析
2
作者 周岐鸣 郑烈 +2 位作者 杜林柯 戴彦成 傅晓骏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378-1380,1391,共4页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细心品读《疡科纲要》后在其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从“毒、热、瘀、虚”来治疗肾病下肢疮疡疾病的学术思想。肾病下肢疮疡病与毒、热、瘀、脾虚关系密切,脾虚是致病之本,久病及肾,毒热瘀是致病之标,三者相互影响,始终...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细心品读《疡科纲要》后在其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从“毒、热、瘀、虚”来治疗肾病下肢疮疡疾病的学术思想。肾病下肢疮疡病与毒、热、瘀、脾虚关系密切,脾虚是致病之本,久病及肾,毒热瘀是致病之标,三者相互影响,始终贯穿疾病,伏毒不解,变化多端。治疗肾病下肢疮疡疾患无外乎从“毒、热、瘀”三邪的干扰破坏,及其内在“虚”所致正气不足、脾不生肌来论治,治疗上,固护脾肾是关键大法,同时注重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之法以防疾病传变。故治疗应分清虚实,正邪病因,通过辨证辨病相结合来临证论治,方可起到有的放矢,效如桴鼓之验,并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疮疡 脾主肌肉 《疡科纲要》 脾虚
下载PDF
第14届全运会跆拳道运动员速度冲刺及下肢肌肉特征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宁淑洁 刘爱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6期262-265,共4页
对第14届全运会跆拳道运动员速度冲刺及下肢肌肉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58 kg、68 kg、-80 kg、+80 kg运动员身体速度冲刺能力及其下肢肌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员的灵敏... 对第14届全运会跆拳道运动员速度冲刺及下肢肌肉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58 kg、68 kg、-80 kg、+80 kg运动员身体速度冲刺能力及其下肢肌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员的灵敏速度表现受感知反应、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跳跃能力和下肢肌肉最快速度作用发力的力量有着一定的差距,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程度和速度的快速反应受到主要影响的原因为运动员的感知以及短10 m距离冲刺能力。建议:国内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应考虑将结合信号刺激的灵敏速度测试作为体能测试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速度 冲刺 下肢肌肉
下载PDF
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在ICU获得性衰弱诊断中的临床灵敏度研究
4
作者 宋天霞 董旭 +2 位作者 贾瑞娟 吕建春 冯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05-1108,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在ICU获得性衰弱诊断中对临床灵敏度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60例ICU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获得性衰弱分为对照组(未发生获得性衰弱,n=28)与研究组(发生获得性衰弱,n=32),入住ICU第1 d、第3 d、第7 d均使... 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在ICU获得性衰弱诊断中对临床灵敏度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60例ICU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获得性衰弱分为对照组(未发生获得性衰弱,n=28)与研究组(发生获得性衰弱,n=32),入住ICU第1 d、第3 d、第7 d均使用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对比2组的下肢肌肉指标,观察诊断效能及肌肉的回声强度。结果第1 d 2组下肢肌肉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第3 d、第7 d 2组的下肢肌肉各参数均下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第3 d在股直肌横截面与股直肌厚度萎缩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第7 d在下肢肌肉各参数的参数萎缩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第3 d股直肌横截面、股直肌厚度萎缩率的灵敏度分别为86.00%、84.90%,第7 d股直肌横截面、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股直肌羽状角及股中间肌羽状角萎缩率的灵敏度分别为88.00%、85.00%、80.10%、85.60%、67.30%,第7 d股直肌厚度萎缩率的AUC最高。入住ICU时间越长,肌肉回声强度越高。结论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用于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衰弱 床旁超声 下肢肌肉 灵敏度
下载PDF
主观感知不适量表在久坐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裴卉宁 余隋怀 +2 位作者 李文华 田保珍 刘昕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坐-站工作姿势调节对久坐工作者的主观感知舒适度的影响。方法记录25名志愿者执行文本输入工作任务时,下肢10个部位的主观感知不适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法分析坐-站工作姿势调节与主观感知不适量表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坐-站工作姿势调节对久坐工作者的主观感知舒适度的影响。方法记录25名志愿者执行文本输入工作任务时,下肢10个部位的主观感知不适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法分析坐-站工作姿势调节与主观感知不适量表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各个坐-站时间周期对下肢主观感知不适度的影响无显著性。但是,从均值图来看,坐-站工作姿势交替对右小腿后侧和左小腿后侧造成较大感知不适。结论适宜的坐-站工作时间周期对促进久坐工作者的舒适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感知不适量表 久坐作业 下肢肌肉 坐-站时间周期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下肢不同运动时大腿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及其中枢机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谭炎全 戴慧寒 +1 位作者 蔡奇芳 林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辅助和抗阻屈伸运动状态下正常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探讨其是否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17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 目的:观察膝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辅助和抗阻屈伸运动状态下正常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探讨其是否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17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在被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状态下,分别诱发的屈伸膝关节双侧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的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对活动肢体、活动方式、患侧肢体和肌肉等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多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结果显示:活动肢体MF、MPF、活动方式,患侧肢体和肌肉的MF、MPF、AEMG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对照组4组肌肉MF、MPF均表现为活动侧小于非活动侧;偏瘫组偏瘫侧活动时,双侧肢体4组肌肉的MF、MPF明显减小,健侧活动时健侧4组肌肉的MF、MPF明显增大(P<0.01)。结论:正常受试者的sEMG信号有很好的规律性,双侧MF、MPF变化具有同步随变性;偏瘫组患者健侧活动时可增加双侧肢体运动单位的募集,患侧活动时可减少双侧肢体运动单位的募集,表明sEMG信号能反映中枢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肌肉 中枢机制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冉茂群 肖农 +2 位作者 任永平 李帮惠 陈思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798-2799,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肌的疗效。方法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采用电刺激定位下多位点注射治疗。注射前给予摄相,测量关节角度,评定肌张力,分别于注射后3、7d和1、2、3个月进行撮相,关节角... 目的探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肌的疗效。方法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采用电刺激定位下多位点注射治疗。注射前给予摄相,测量关节角度,评定肌张力,分别于注射后3、7d和1、2、3个月进行撮相,关节角度测量,肌张力评定。注射后72h开始进行痉挛肌牵拉及功能训练,1周配戴矫形鞋,并强化康复训练。结果摄相显示下肢功能改善起效时间为注射后3d,高峰1~2周,疗效维持时间3个月。下肢关节角度改善为注射后3d开始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周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3个月变小,但未回复到注射前。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关节活动度变化规律一致。粗大运动评分1个月后显著改善,并在随后观察中持续性改善。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配合矫形器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后下肢痉挛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A型肉毒毒素 下肢肌肉 肌张力
下载PDF
Barefoot and High-Heeled Gait: Changes in Muscles Activation Patterns
8
作者 Nathalya Ingrid Cardoso do Nascimento Thaís Sepêda Saraiva +2 位作者 Alex Tadeu Viana da Cruz Jr. Givago da Silva Souza Bianca Callegari 《Health》 2014年第16期2190-2196,共7页
Most women like wearing high-heeled shoes for the benefit of sensuous attractiveness and self-esteem while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and gait patterns changes are often associate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c... Most women like wearing high-heeled shoes for the benefit of sensuous attractiveness and self-esteem while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and gait patterns changes are often associate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changes during the gait stance and swing phases in some lower limb muscles. In addition, abdominal muscle was included due to its importance in dynamic trunk stability, and lack of studies on the subject. Here, we found that the use of high-heeled shoes elicited not only the increasing of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from the muscles involved in the gait cycle, but also altered the temporal sequence of their recruitment. 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se changes may be strategies 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minimize risks of falling, but they are often associated to diseases. Women that use high-heeled shoes for prolonged time must apply specific muscle exercises to minimize its long-term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GAIT High-Heeled SHOES lower limb muscles Temporal ACTIVATION ELECTROMYOGRAPHY
下载PDF
跑台跑与场地跑训练对下肢肌肉群影响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邓燕程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3-56,共4页
跑台跑与场地跑是长跑运动中的两种不同形式,针对这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的训练对下肢肌肉的影响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以12名初中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肌电测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场地跑和跑台跑实验中受试者IEMG和MPF... 跑台跑与场地跑是长跑运动中的两种不同形式,针对这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的训练对下肢肌肉的影响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以12名初中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肌电测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场地跑和跑台跑实验中受试者IEMG和MPF数据的变化,研究场地跑和跑台跑增加跑速时、以及跑台跑坡度加大后对运动员下肢肌肉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跑 场地跑 中长跑运动 下肢肌肉 比较
下载PDF
“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彭川 吴修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9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更好促进患者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补土 针灸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肌力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关键肌电针刺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文 冷军 +4 位作者 魏方月 刘会敏 田梦 张晨 房晓磊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64-68,73,共6页
目的:观察关键肌电针刺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关键肌电针刺法治疗,根据患者不同功能... 目的:观察关键肌电针刺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关键肌电针刺法治疗,根据患者不同功能障碍在下肢关键肌上选取不同穴位对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定,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LEMS、MBI和M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治疗时,治疗组LEMS、MBI和MAS的差值分别为(8.87±1.36)(19.33±6.12)(1.40±0.5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13±1.31)(15.00±6.43)(0.97±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水平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键肌电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对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复及早日恢复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电针刺法 关键肌
下载PDF
对下肢肌骨系统解剖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单大卯 魏文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0-44,97,共6页
本文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人体(尸体)下肢肌肉起止点进行测量;用DLT公式解析,求得国人下肢肌肉起止点三维坐标;建立起止点坐标与有关的人体测量学参数间的回归方程,为活体起止点位置的推算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下肢肌骨 肌肉起止点 解剖学模型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下载PDF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增强养老机构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赫晓慈 李国欣 +4 位作者 高亚暄 武卫东 路玲 宁文杰 田素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 :评价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方案应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锻炼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8月入住河北某养老机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52名为研究对象,以入住楼层为单位,分成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7)。对照组... 目的 :评价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方案应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锻炼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8月入住河北某养老机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52名为研究对象,以入住楼层为单位,分成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7)。对照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仅接受常规的生活照料,干预组老年人在此基础上接受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每周3次,共干预16周。结果 :干预组老年人锻炼的依从率较高,为88%。干预后,干预组老年人5次坐立试验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锻炼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自我效能理论与下肢肌肉力量训练相结合,对改善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运动自我效能、提高锻炼的依从性及增强锻炼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老年人 下肢肌肉力量 老人疗养院
下载PDF
踢毽对中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伸展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华丽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7,共2页
采用CybexII+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持续踢毽锻炼2年的广州市128名中老年人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进行标准化、定量化测量,结果表明:男、女屈、伸膝肌群耐力(ER)、爆发力(TAE)自身前后对照各项肌力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踢毽 下肢肌力 中老年人 广州
下载PDF
基于下肢肌肉激活模式及经筋理论的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邢华 龚利 +4 位作者 邵盛 储宇舟 陈浩 何鹏飞 沈佳韵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676-1680,共5页
肌肉激活模式不同于单纯肌力、肌张力的测量,能较好反映一个步态周期中膝关节周围肌肉激活的模式,体现出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单块肌肉的激活模式变化会引起肌肉对、肌群的模式改变,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和骨性结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 肌肉激活模式不同于单纯肌力、肌张力的测量,能较好反映一个步态周期中膝关节周围肌肉激活的模式,体现出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单块肌肉的激活模式变化会引起肌肉对、肌群的模式改变,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和骨性结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激动的具体模式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此外肌肉激活模式的变化与神经系统有关,肌肉兴奋与脊髓前角中的阿尔法运动神经元有关,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挖掘,从肌动学分析膝骨关节炎不能单一地从肌肉骨骼系统探索,其内在必然是多系统的联合效应,包括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对于病变作出的代偿机制。目前临床上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肌肉激活模式的研究较少,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不能局限于结构,应更加注重功能改善,而肌肉激活模式正是体现关节活动功能的动态指标。因此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将其纳入考量范围,纠正肌肉激活模式,改善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活动模式,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下肢肌肉激活模式 经筋理论
下载PDF
空气压力治疗仪缓解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后下肢肌肉关节疼痛作用探讨
16
作者 庞玲玲 赵兰兰 +3 位作者 王玉颖 王世悦 马志强 师丙帅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71-174,共4页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在缓解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下肢肌肉关节疼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02-01-2023-02-0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在缓解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下肢肌肉关节疼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02-01-2023-02-0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之外,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并比较2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双下肢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情况评分为(7.20±3.59)分,低于对照组的(11.80±2.36)分,t=7.816,P<0.001;情感情况评分为(10.24±1.81)分,低于对照组的(11.80±1.59)分,t=5.505,P<0.001;功能情况评分为(20.48±1.80)分,高于对照组的(13.80±3.91)分,t=13.422,P<0.001;社会/家庭情况评分为(22.28±2.00)分,高于对照组的(16.16±2.79)分,t=15.447,P<0.001。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36±0.63)分,低于对照组的(3.08±0.80)分,t=14.622,P<0.001;疼痛持续时间为(4.44±0.77) d,短于对照组的(7.32±1.18) d,t=17.701,P<0.001。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3例,满意30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7例,满意17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6,P<0.001。结论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期间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中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能够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降低下肢肌肉关节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化疗期间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仪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乳腺癌 化疗 下肢肌肉关节疼痛
原文传递
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 侯新颖 刘亚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8-250,362,共4页
目的:探究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我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4例联合下肢运动... 目的:探究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我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4例联合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1 m后应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rating,CAIT)评分、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offset balance test,SEBT)、单腿站立试验(One leg standing test,OLS)检测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应用等速肌力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髋、膝周围肌力;应用平衡检测仪检测患者睁眼-硬地面、闭眼-硬地面、睁眼-软地面条件下的重心晃动指数;在患者住院期间统计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关节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AIT评分、SEBT高于对照组,OL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后伸肌群、髋外展肌群、膝伸直肌群峰力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睁眼-硬地面、闭眼-硬地面、睁眼-软地面条件下的重心晃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可提高踝关节稳定性,改善髋膝肌群肌力水平及踝关节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髋膝肌群肌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松解腹肌对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少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腹肌松解法对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瘫提出新的治疗思路和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腹肌松解法;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腹肌松解法对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瘫提出新的治疗思路和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腹肌松解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每周治疗6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下肢肌肉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8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显效2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0%,经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肌松解法对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且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下肢肌肉痉挛 松解腹肌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19
作者 胡玲莉 张艳清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12-06-2019-12-22我院收治的131例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5)。...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12-06-2019-12-22我院收治的131例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5)。对照组予以痉挛肌电刺激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末和3个月末下肢肌痉挛程度、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末MAS评分观察组为(2.21±0.22)分,对照组为(2.73±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稳定性观察组为(33.45±2.71)分,对照组为(36.57±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承重观察组为(44.28±2.94)分,对照组为(40.62±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观察组为(3.92±0.70)分,对照组为(2.84±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GT观察组为(19.41±3.17)分,对照组为(23.01±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 MWS观察组为(27.98±4.85)分,对照组为(32.76±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通过改善患者远期下肢肌痉挛程度、平衡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远期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下肢肌痉挛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