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转归
被引量:
80
1
作者
吴丽梅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4期605-607,703,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热敏灸疗法预防瘫痪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剑英
陈俊
史晓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12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究热敏灸疗法预防瘫痪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试验方法,将148例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性充气泵压迫疗法,治疗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间歇...
目的探究热敏灸疗法预防瘫痪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试验方法,将148例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性充气泵压迫疗法,治疗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间歇性充气泵压迫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后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内踝上缘周径、下肢皮肤颜色、小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脉血流峰值速度为(144.25±6.67)mm/s,高于对照组的(134.37±7.12)mm/s(P<0.001),内踝上缘周径(26.60±1.55)cm、小腿疼痛VAS评分(2.85±1.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04±1.95)cm、(3.83±1.51)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下肢皮肤颜色的改变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下肢肿胀,减轻局部疼痛,减少肢体皮肤颜色改变,为临床预防瘫痪患者并发DVT的形成提出合理的、中医特色鲜明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瘫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转归
被引量:
80
1
作者
吴丽梅
机构
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4期605-607,703,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Keywords
Elderly
patients
Hip
fracture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543.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热敏灸疗法预防瘫痪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剑英
陈俊
史晓丽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新津区中医医院护理部
眉山市中医院护理部
出处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12期1252-1255,共4页
基金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8LC017)。
文摘
目的探究热敏灸疗法预防瘫痪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试验方法,将148例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性充气泵压迫疗法,治疗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间歇性充气泵压迫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后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内踝上缘周径、下肢皮肤颜色、小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脉血流峰值速度为(144.25±6.67)mm/s,高于对照组的(134.37±7.12)mm/s(P<0.001),内踝上缘周径(26.60±1.55)cm、小腿疼痛VAS评分(2.85±1.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04±1.95)cm、(3.83±1.51)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下肢皮肤颜色的改变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下肢肿胀,减轻局部疼痛,减少肢体皮肤颜色改变,为临床预防瘫痪患者并发DVT的形成提出合理的、中医特色鲜明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热敏灸
瘫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Keywords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Paralysis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转归
吴丽梅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80
原文传递
2
热敏灸疗法预防瘫痪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研究
宋剑英
陈俊
史晓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