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于婷婷 黄娜娜 +3 位作者 苏娇 孙英 周瑾 陈述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骨密度( bone mineral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8 例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骨密度( bone mineral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8 例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度,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骨密度。结果①BMD(股骨颈)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呈负相关(颈动脉r =-0. 111、P = 0. 003;下肢动脉r =-0. 138,P<0. 001)。BMD(髋关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呈负相关(颈动脉r =-0. 094、P = 0. 011;下肢动脉r =-0. 127,P= 0. 001);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是BMD(股骨颈、髋关节)的影响因素,且是负相关因素( P<0. 05);性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视黄醇结合蛋白是BMD(股骨颈、髋关节)的正相关因素( P<0. 05);③ 55. 88%的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不一致,单纯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有斑块组股骨颈及髋关节BMD 值低于无斑块组( P<0. 05),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有斑块组股骨颈BMD 值低于单纯下肢动脉斑块组( P<0. 05)。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可以采用简单的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方法进行评估,随着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股骨颈及髋关节BMD 值越低,如同时评估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广泛性增加,BMD 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全杜仲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术后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鹏 孙齐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全杜仲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维D钙片,观察组加服全杜仲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BGP、ALP... 目的观察全杜仲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维D钙片,观察组加服全杜仲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BGP、ALP、PINP、25-(OH)VD_(3)]和细胞免疫指标(CD^(+)_(3)、CD^(+)_(4)、CD^(+)_(8)、CD^(+)_(4)/CD^(+)_(8)),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BMD、25-(OH)VD_(3)、CD^(+)_(3)、CD^(+)_(4)、CD^(+)_(4)/CD^(+)_(8)明显增加;BGP、ALP、T-PINP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MD、25-(OH)VD_(3)、CD^(+)_(3)、CD^(+)_(4)、CD^(+)_(4)/CD^(+)_(8)较高,血清BGP和T-PINP较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3.3%(5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39/60)(P<0.05)。其余指标相近。结论全杜仲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杜仲胶囊 骨质疏松 下肢骨折 临床疗效 骨代谢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分期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余明 陈辉 +2 位作者 胡骁骅 黄雷 马春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严重股骨或胫骨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37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压电烧...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严重股骨或胫骨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37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压电烧伤2例,CO中毒烧伤1例。伤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3~14 d,平均6.5 d。骨缺损长度8~18 cm,平均14 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8 cm^25 cm×19 cm。一期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和病变股骨或胫骨断端,组织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二期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延长架或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修复骨缺损。结果术后1例修复术后2个月皮瓣下出现一窦道,经扩创、去除坏死股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填充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延长期间,1例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和加强护理后控制感染。患者截骨段延长8~18 cm,平均14 cm;停止延长后外固定支架继续保留4~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骨缺损均修复,骨愈合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未见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可获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组织瓣移植 骨延长
原文传递
骨肽注射液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凯 牛素玲 王楠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正骨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2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60例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常规组)、60例患者术后加用骨...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正骨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2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60例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常规组)、60例患者术后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常规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1~78岁,平均55.4岁,其中左侧32例、右侧28例,骨折后至手术时间平均(2.2±1.8)d。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9~79岁,平均54.6岁,其中左侧30例、右侧30例,骨折至手术时间平均(2.5±1.5)d。比较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8±2.0)周显著短于常规组(10.7±2.2)周(P<0.05);治疗组在术后3、7、14d的VAS评分(4.41±1.30、2.96±0.88、2.21±0.59)、肿胀程度评分(2.25±0.48、1.53±0.36、0.82±0.26)均显著低于常规组(5.60±1.48、3.72±1.09、3.08±0.77)、(2.19±0.52、1.90±0.40、1.15±0.33),P<0.05;术后28d,治疗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98.9±14.6)U/L、骨钙素(BGP)(3.81±0.72)μg/L、骨保护素(OPG)(26.4±5.9)pmol/L、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144.8±19.0)μg/L显著高于常规组[(90.2±11.7)U/L、(3.08±0.76)μg/L、(22.9±5.1)pmol/L、(122.0±18.5)μg/L],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37±0.09)ng/mL显著低于常规组(0.46±0.11)ng/mL(P<0.05);术后3、7d,治疗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9.22±2.44)μg/L、(4.84±1.88)μg/L]、白细胞介素-6(IL-6)[(76.2±20.1)μg/L、(54.9±18.5)μ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40.8±97.2)ng/mL、(330.8±69.5)ng/mL]均低于常规组[(10.98±2.87)μg/L、(7.20±2.09)μg/L、(84.0±24.8)μg/L、(61.0±19.3)μg/mL、(498.1±114.8)ng/mL、(380.7±77.6)ng/mL],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肿痛程度,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骨肽注射液 愈合效果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患者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华林 黄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患者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下肢骨折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丹红注射液组)37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4...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患者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下肢骨折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丹红注射液组)37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的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及4周的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对于骨折的尽快康复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下肢骨折 局部微循环 骨代谢
下载PDF
国人下肢正常骨与关节周围解剖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钧 陈爱民 +4 位作者 郭清河 江曦 郭永飞 叶添文 赵良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初步获得国人下肢正常骨与关节解剖学参数,并建立数据库,为国产下肢接骨板和螺钉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0例志愿者。行下肢骨骼全长正侧位X线平片及关节周围CT平扫,利用Mimics 10.01软件将原始CT扫描图像重建关节周围骨骼三... 目的初步获得国人下肢正常骨与关节解剖学参数,并建立数据库,为国产下肢接骨板和螺钉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0例志愿者。行下肢骨骼全长正侧位X线平片及关节周围CT平扫,利用Mimics 10.01软件将原始CT扫描图像重建关节周围骨骼三维图像,并测量下肢骨骼参数(股骨长度、胫骨平台宽度、胫距关节面距骨横径等),将数据输入数据库软件中。结果以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测得值为例与西方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人下肢骨骼形态及解剖特点与西方人有明显区别,国人下肢正常骨与关节周围数据库的建立对国产下肢接骨板和螺钉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骼 解剖学参数 CT三维重建 数据库
原文传递
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肢体功能障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纪振钢 周大鹏 +6 位作者 韩天宇 赵勇 刘兵 薛海鹏 解冰 张昊 宋夏楠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分析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下肢长骨骨缺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中男43例,女9例;年龄15~73岁,平均(36.7±4.5)岁。原... 目的分析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下肢长骨骨缺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中男43例,女9例;年龄15~73岁,平均(36.7±4.5)岁。原始受伤原因:交通伤28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2例,军事训练伤3例,骨肿瘤3例,骨髓炎1例。病变部位:胫骨28例,股骨22例,腓骨2例。均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分期治疗。Ⅰ期彻底清创、微生物学检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Ⅱ期在6~8周后植骨。术后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和X线片对下肢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得12~92个月随访,平均(41.9±6.7)个月。47例获得骨性愈合。按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31例,良9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达76.9%。1例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再次出现骨髓炎复发,仍在治疗中。1例浅部感染,通过换药方式获得痊愈。1例植骨后感染再次复发,经清创后再次诱导膜、植骨后愈合。2例出现植骨区骨重塑欠佳,2例植骨感染复发行截肢术。2例患者植骨后再次出现深部感染,因无法恢复正常活动,需要助行器辅助行走。3例活动后膝关节轻微疼痛,1例出现轻微下蹲痛,7例膝关节活动度0°~45°,3例膝关节活动度0°~90°,1例行踝关节融合,2例踝关节轻度屈伸受限。结论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骨干部骨缺损的延迟治疗、干骺端骨缺损固定时间长是关节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下肢骨折 骨缺损 功能障碍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下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梅洪亮 吕宁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下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 目的研究探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下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功能优良率、骨密度及骨再生因子、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2.50%(29/40)(P<0.05)。患者术后3个月时骨密度(BMD)、骨形成蛋白6(BMP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5.00%(10/40)(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患肢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再生因子,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交锁髓内钉 早期动力化 骨折愈合 骨密度
下载PDF
Anybody仿真太极不同步法时股骨及下肢骨主要关节的应力特征
9
作者 都志豪 朱宇童 +2 位作者 李浩杰 翟丰 李飞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21-3128,共8页
背景:Anybody骨肌建模系统,使用数学建模技术模拟人体骨骼、肌肉和环境的关系,可对人体的逆向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下肢关节力等指标。目的:分析练习太极拳动作时下肢骨主要关节的应力分布规律,为其科学训练和锻炼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 背景:Anybody骨肌建模系统,使用数学建模技术模拟人体骨骼、肌肉和环境的关系,可对人体的逆向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下肢关节力等指标。目的:分析练习太极拳动作时下肢骨主要关节的应力分布规律,为其科学训练和锻炼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选取8名太极拳健将级运动员进行7组步法动作和右腿股骨CT的数据采集。使用BTS红外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太极(八法五步)7组步法动作的运动和力学数据,利用Anybody 7.2骨肌模型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下肢关节动力学参数,结合Workbench 19.2对股骨进行应力计算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利用Workbench软件分析得出了7组步法动作的股骨应力结果,7组动作的应力峰值由大至小顺序是:退步捋势(22.00 MPa)、退步採势(19.379 MPa)、左右移步挤按(9.35 MPa)、左右移步肘靠(6.30 MPa)、进步掤势(4.68 MPa)、进步挒势(2.57 MPa)、中定独立势(0.31 MPa)。②在7组步法动作中2种向后退步动作股骨应力最大(P<0.05),且在7组动作运动过程中的股骨最大应力位置均不同。③上述结果证实,在太极(八法五步)7种步法动作练习时,股骨应力阈值和最大应力位置会随着5种方向(7组动作)运动不同而变化,通过连续训练能够全面地刺激股骨体,进步动作对于股骨体正面和外侧上端影响较大,退步动作对股骨体后面和内侧影响较大,左右横向步法动作主要是股骨体两侧对称受力。④初学者要根据不同步法动作的受力特点来进行针对训练,进步动作和退步动作训练时要注重太极拳的旋转用力以及左右横移步法动作训练时的内侧对抗用力,根据自身薄弱问题,对太极拳训练步法有所侧重,进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八法五步 股骨 Anybody骨肌模型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关节受力 下肢骨
下肢骨折骨牵引的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英妍 陈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0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行骨牵引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患者行骨牵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及细心的护理,所有患者都获得了很不错的疗效,痊愈出院。结论对下肢...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行骨牵引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患者行骨牵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及细心的护理,所有患者都获得了很不错的疗效,痊愈出院。结论对下肢骨折并行骨牵引的患者进行细心、得当的护理,能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牵引 护理 骨折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下肢长骨动态试验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海岩 翟广凤 +1 位作者 赵玮 贺丽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在动态载荷下下肢长骨的损伤极限。方法基于中国人体下肢有限元模型,分别对股骨、胫骨、大腿和小腿进行动态三点弯曲仿真,并借助尸体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仿真所得撞锤的撞击力-位移曲线走势与尸体试验结的基本吻合。... 目的研究在动态载荷下下肢长骨的损伤极限。方法基于中国人体下肢有限元模型,分别对股骨、胫骨、大腿和小腿进行动态三点弯曲仿真,并借助尸体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仿真所得撞锤的撞击力-位移曲线走势与尸体试验结的基本吻合。裸股骨、裸胫骨、大腿和小腿失效时的撞击力分别为4.29、3.94、4.81和4.086 kN,位移分别为17.78、34.00、52.10和47.06 mm,与尸体试验结果也较为相符。结论本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后续对膝关节以及对整个下肢模型的验证奠定基础,为碰撞事故中对行人进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长骨 损伤极限 有限元分析 动态载荷
下载PDF
人工特制假体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忠 林建华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特制假体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方式和疗效。方法35例下肢骨肿瘤患者,23例行定制带股骨(或胫骨)铰链式膝关节,8例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行加长柄全髋置换。结果治疗后随访9~47个月,平均22个月,生存的30例按Enn...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特制假体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方式和疗效。方法35例下肢骨肿瘤患者,23例行定制带股骨(或胫骨)铰链式膝关节,8例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行加长柄全髋置换。结果治疗后随访9~47个月,平均22个月,生存的30例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4~5分26例,3分3例,1分1例。结论采用合理的肿瘤边缘完整切除手术,选择特制人工假体并正确安装,辅以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下肢骨肿瘤保肢率及最大限度保留肢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肿瘤 人工关节 保肢治疗
下载PDF
外固定与内外联合固定骨搬移治疗下肢骨缺损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1例
13
作者 夏依买尔旦·买买提 谢增如 +2 位作者 刘凯 陈辉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建立外固定与髓内钉联合外固定骨搬移治疗股骨和胫骨骨缺损的术前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29岁,身高175 cm,体重65 kg... 目的:建立外固定与髓内钉联合外固定骨搬移治疗股骨和胫骨骨缺损的术前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29岁,身高175 cm,体重65 kg,采用64排CT扫描右下肢,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建立正常的股骨及胫骨几何模型。以此为基础,根据股骨、胫骨行不同固定方式骨搬移,分为股骨外固定架组、股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胫骨外固定架组及胫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等4组。采用Hypermesh 10.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在Ansys v.11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测量2种治疗方式中搬移骨段、胫骨近端及远端和固定装置的等效应力分布及特点。结果:股骨与胫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中皮质骨与外固定架及螺钉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高于外固定架组,其皮质骨应力降幅分别约为76.9%和77.8%,外固定结构应力降幅分别为81.4%和76.3%。股骨与胫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中结构位移峰值低于外固定架组,其位移降幅分别约为78.4%和60.1%。结论:股骨、胫骨缺损后行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骨搬移手术治疗可能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有利于牵张期和矿化期新骨形成和骨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下肢 骨搬移 外固定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光子治疗仪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骨代谢、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殷敏婧 黄新艳 盛燕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5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骨肽注射液对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骨代谢、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骨肽注射液对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骨代谢、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光子治疗仪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骨钙素(BGP)水平、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肿胀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vs 66.67%,P<0.05);2组血清BGP、BALP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试验组血清BGP、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胀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而试验组肿胀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灼热、皮肤脱屑及皮疹,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效果较好,可能与其改善骨代谢、膝关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下肢骨折 肿胀 光子治疗仪 骨肽注射液 骨代谢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股骨与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张磊 胡玉亮 商志恒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组骨愈合时间(8.50±1.62)个月长于胫骨组(6.03±1.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两组骨缺损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骨愈合率、半年骨吸收率及半年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诱导对胫骨、股骨骨缺损能达到相当的治疗效果,产生的下肢活动障碍和不良愈合事件较少,均有较好远期疗效,其中胫骨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诱导技术 安全性 胫骨 下肢功能 股骨 骨缺损
下载PDF
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吕燕 梁波 +1 位作者 梁文燕 冯小洁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3期4710-4712,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一种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医院连续性诊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3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 目的:评价使用一种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医院连续性诊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3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无架水平牵引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自行设计的移动式下肢小儿骨牵引床进行牵引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疼痛评分、牵引效果、膝关节活动度、满意度。结果:牵引术后第21天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牵引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牵引过程中成角移位3例,对照组10例,但两组成角移位均小于20°,解除牵引后骨折端达到功能复位;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85.56%(P<0.05)。结论: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根据患儿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方便医务人员操作及牵引角度的调节,治疗期间有效减轻患儿疼痛和不适,同时利于髋、膝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降低折端成角,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下肢骨折 骨牵引床 牵引治疗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朱军霞 王晓放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24 h尿羟脯氨酸(HYP)]水平和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50/51),高于对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P、HY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康复治疗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骨代谢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活动仪 康复治疗 下肢骨折 疼痛 骨代谢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补骨续断胶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巩玉梅 徐存军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6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补骨续断胶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1月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观察组(n=3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补骨续断胶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1月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观察组(n=3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骨续断胶囊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骨代谢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后1个月OC、CT及tPINP水平,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OC、CT及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纵向叩击痛、肿胀、压痛消失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胀、牙龈肿痛、烦躁、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补骨续断胶囊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能改善骨代谢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续断胶囊 下肢骨折 骨代谢水平 碳酸钙D3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峰 施翔 曹真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为糖尿病骨折组(45例);2型糖尿病无骨折患者为单纯糖尿病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为糖尿病骨折组(45例);2型糖尿病无骨折患者为单纯糖尿病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骨代谢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结果糖尿病骨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CT、BGP、ALP低于对照组,PT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骨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各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骨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D-D、FIB、GMP-140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骨折组的D-D、FIB、GMP-140又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骨代谢紊乱及凝血活性增强,合并下肢骨折后发生血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骨折 骨代谢 凝血指标
原文传递
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姬谨威 游小军 +2 位作者 何举仁 杨良栋 苑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09例在我院行内固定装置移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骨折105例,下肢骨折204例。根据患者的病历记录统计内固定装置移除...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装置移除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09例在我院行内固定装置移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骨折105例,下肢骨折204例。根据患者的病历记录统计内固定装置移除术中出现移除困难的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年龄、内固定系统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以及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方式(包括锁定螺钉的直径、位置、置入方式、固定皮质数及锁定螺钉与接骨板是否垂直等因素),分析上下肢内固定装置移除困难的主要原因。结果上肢骨折的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内固定装置移除困难,以肱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最高(38.46%);患者的年龄(P=0.022)、内固定物留存体内的时间(P=0.001)是固定物移除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的患者中,23例患者出现移除困难,以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最高(37.50%);螺钉的直径(P=0.020)以及螺钉的置入方式(P=0.000)是固定物移除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术中应充分考虑并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的螺钉;若术后需要移除内固定装置,应当尽早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下肢骨折 锁定接骨板 锁定螺钉 内固定装置移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