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剂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燕 万丽 +3 位作者 葛静萍 Sutedjo Janesya 赵伯翔 顾建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策略,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的妊娠晚期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脐部做一水平线...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策略,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的妊娠晚期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脐部做一水平线,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注射深度安全的情况下在腹部8个区域行轮换皮下注射;对照组选择部位为上臂部三角肌中、后区域轮换注射。比较两组注射后即刻、2 h疼痛评分,皮下淤斑和硬结的发生率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注射后即刻、2 h疼痛评分,淤斑、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1);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避开脐周(距脐10cm以内),在腹壁外侧缘8个区域内运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对妊娠晚期患者行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剂 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下载PDF
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肺栓塞的CT肺血管造影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卢壬肖 刘建平 李耀平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3期276-278,282,共4页
目的探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在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CTP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左下肢LDVT,n=58)、B组(右下肢LDVT,n... 目的探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在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CTP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左下肢LDVT,n=58)、B组(右下肢LDVT,n=30)、C组(双下肢LDVT,n=17),均行CTPA检查,比较三组PE检出率,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CTI)并比较CTI≥40%患者所占百分率。结果 A、B、C三组的PE检出率分别为41.4%(24/58)、53.3%(16/30)、76.5%(13/17),C组PE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肺血管造影在不同LDVT患者中的应用对并发PE的诊断具有较大评估价值,尤其对于双下肢DVT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CT肺血管造影
下载PDF
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疑虑 被引量:4
3
作者 钱成 楼文胜 +2 位作者 陈国平 汪涛 李英豪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弊端。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置管溶栓(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 目的探讨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弊端。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置管溶栓(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度、12个月PTS情况、静脉瓣膜反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DT组对于髂静脉血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P=0.011),但对于股腘静脉血栓与单纯抗凝无差异(P>0.05)。逆行置管溶栓对于股总静脉血栓的效果在中央型优于混和型(P<0.0001)。相应的,CDT组6个月的髂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P=0.002),而股静脉通畅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CDT组PTS发生率以及重度PTS的发生率均低于抗凝组(P<0.0001),但轻中度PTS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DT组12个月的静脉瓣膜反流情况与抗凝组相似(P>0.05),但生活质量要高于抗凝组(P<0.0001)。结论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髂静脉血栓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置管困难、对静脉瓣膜损伤等原因,对于累及股腘静脉的血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将逆行置管溶栓作为次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逆行置管 单纯抗凝
原文传递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晨光 王瀚锐 +1 位作者 杨婷 金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07月至2019年04月收治的LEDVT患者60例。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 目的研究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07月至2019年04月收治的LEDVT患者60例。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静脉通畅情况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尿激酶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溶栓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静脉通畅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TS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DVT患者采取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CDT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溶栓药物总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Angiojet机械吸栓 置管溶栓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苗芸 于立新 +6 位作者 邓文锋 付绍杰 徐健 杜传福 王亦斌 李川江 周敏捷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i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以肾移植术后坚持长期随访的9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有否发生LDVT将患者分成LDVT组(37例)以及对照组(935例),对潜在的...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i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以肾移植术后坚持长期随访的9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有否发生LDVT将患者分成LDVT组(37例)以及对照组(935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动脉粥样硬化、手术时间、移植肾动脉吻合方式(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术后应用他克莫司、术后红细胞增多症和高脂血症共1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记录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972例中有37例(3.8%)患者诊断为LDVT,其中27例(73%)在术后6个月内发病,30例(81%)患者发生LDVT位置与移植肾所在位置同侧。经单因素分析后,将年龄、术前患糖尿病、术后红细胞增多症以及术后高脂血症共4项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1.08,95%CI为1.02~1.17,P<0.01)、糖尿病(RR=26.9,95%CI为5.71~139.8,P<0.01)以及红细胞增多症(RR=7.54,95%CI为1.21~9.76,P<0.05)共3种因素是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不是引起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偏大、术前患有糖尿病及术后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发生LDVT的风险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年龄 糖尿病 红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AngioJet吸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炳基 李荣宾 +1 位作者 金少雄 杨建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7期38-41,共4页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大腔导管和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3月所有接受溶栓治疗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大腔导管和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3月所有接受溶栓治疗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4例采取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大腔导管吸栓+同期支架治疗的患者分为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组,30例采取CDT+分期支架治疗的患者分为CDT组,比较两组的手术和疗效指标。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至少一年的随访。结果PMT组尿激酶用量(26.88±10.78)万U,平均住院时间(3.90±1.10)d;CDT组尿激酶用量(74.56±33.18)万U,平均住院时间(8.87±3.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下肢深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12个月随访Villata评分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大腔导管在一站式处理髂静脉病变、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了溶栓风险和溶栓药物用量等方面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溶栓 大腔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116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更新、补充、修订。再次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介入治疗,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霞 陆云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8期567-569,共3页
文章针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归纳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机械预防方法、化学预防方法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主... 文章针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归纳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机械预防方法、化学预防方法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宏丽 张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4875-4878,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治疗和预防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10
作者 陈贞君 方嘉阳 +4 位作者 邱星颖 沈丰丰 傅祥浈 戢婷 李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85-2387,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 下肢骨折 长期卧床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11
作者 郭志英 栗平 张淑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0例疑为下肢手术后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测定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0例疑为下肢手术后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测定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99.6%、98.6%、99.0%、98.7%;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87.2%、70.7、98.7%、89.7%;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100%、100%、99.6%、99.7%。混合型及中央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周围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及亚急性期D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慢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D-二聚体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4
12
作者 郭科军 薛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5-337,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产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对于LE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抗凝、溶栓治疗经验的累积以及腔静脉滤器置入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获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产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对于LE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抗凝、溶栓治疗经验的累积以及腔静脉滤器置入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获得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入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杜晖 赵洪林 +8 位作者 李梅 纪慧慧 任凡 王攀 李昕 董明 Rehman DAWAR 陈钢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1-7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一种公认的在肺癌患者中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并发症。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我们中心肺癌患者入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发生率,并揭示...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一种公认的在肺癌患者中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并发症。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我们中心肺癌患者入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发生率,并揭示其入院时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在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1例肺癌患者,入院时即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以分析肺癌患者LEDVT的发生率;同时,对肺良性疾病患者入院时LEDVT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在肺癌患者中,进一步分析LEDVT发生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寻找LEDVT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同时,亦分析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im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血小板(platelet, PLT)之间的差异。结果在231例肺癌患者中,入院时发生LEDVT者12例,其发生率为5.2%(12/231);而7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入院时均未查见LEDVT的发生,提示肺癌患者入院时LED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P<0.05)。在肺癌患者中进一步分析发现,伴有远处转移(包括N3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较不伴有转移者更易发生LEDVT(11.29%, 7/62 vs 2.96%, 5/169)(P<0.05)。肺癌LEDVT组患者入院时的D-Dimer的中位值为1,534mg/L(369 mg/L-10,000 mg/L),明显高于非LEDVT组患者(539 mg/L, 126 mg/L-1,000 mg/L)(P<0.05);而FIB、TT、APTT、PT和PLT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们中心肺癌患者入院时LEDVT总体发生率约为5%,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入院时伴有远处转移(包括N3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更易发生LEDVT,其中,D-Dimer值较高的患者应考虑到VTE事件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琳琳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记录其干预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变化情况,观察其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指标、血浆粘度、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A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B组的39.5%(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PT、a PTT等凝血指标均较干预前上调,血浆粘度及D-D水平则较干预前下调(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艳 米颖 +1 位作者 杨森 齐华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并发肺栓塞(PE)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LEDVT并发PE患者,患者均采用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溶栓术,其中25...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并发肺栓塞(PE)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LEDVT并发PE患者,患者均采用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溶栓术,其中25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1例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4例患者行机械性抽吸血栓(PTM)术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做好溶栓导管、患肢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出院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采用Bart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微信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胸闷、气短症状均明显好转,无致命性PE等并发症发生.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PE基本消失或范围、面积较前明显缩小.复查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好转.12例合并肺感染患者经抗炎治疗好转.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下地活动后患肢无胀痛不适.治疗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Fi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D-二聚体(μg/L):2389.45±2061.02比6093.45±2586.99,Fib(g/L):3.18±0.91比4.07±1.49,均P<0.01〕,治疗前后PT和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s):13.12±2.27比12.33±2.06,APTT(s):34.51±11.79比31.84±3.05,均P>0.05〕.治疗后患者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79.66±6.26比17.24±8.30,P<0.01).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理评分95~100分,平均(97.38±1.37)分.结论优质的护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溶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溶栓 护理
下载PDF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梁莉娟 醋爱英 +1 位作者 杨欣萍 袁少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5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应用计划单的8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应用计划单前后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血栓发生率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的护理计划单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计划单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亮 宋菁华 李斌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目的分析妇科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患者盆腔术后药物与机械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及应用抗血栓梯度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泵装置(IPC)、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EDVT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该院收... 目的分析妇科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患者盆腔术后药物与机械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及应用抗血栓梯度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泵装置(IPC)、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EDVT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并拟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不同预防血栓的方法随机分为A组(GCS组)、B组(GCS+LMWH组)、C组(GCS+IPC组),每组30例,术前、术后留取血标本,进行双下肢静脉、髂静脉彩超检查,分析3组预防措施对血栓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评价各方法的效果。结果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A组为13.33%,B组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6.67%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D-二聚体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EDVT患者D-二聚体升高显著。B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术后应用两种方法联合预防优于单独应用弹力袜,其中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LEDVT的效果更明显。D-二聚体在诊断术后LEDVT时具有高敏感性和低特异性的特点,可联合下肢静脉超声用于术后LEDVT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弹力袜 低分子肝素 间歇充气加压泵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晓洁 李文秀 +1 位作者 姜义卿 王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 观察循证实践在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DVT相关证据,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7月至12月... 目的 观察循证实践在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DVT相关证据,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入院后早期(4 h内)进行下肢DVT风险评估,启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以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DVT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35.35±4.58比43.29±7.39),DVT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比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死亡3例,观察组由于早期干预,采取预见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了脑卒中后DVT的发生,全部治愈.结论 循证护理为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DVT提供了依据,减少了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减轻了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系统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丽霞 刘召琼 +2 位作者 张捷 张红丽 赵鑫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骨折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等方式检查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出现DVT23例(28. 39%),无D...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骨折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等方式检查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出现DVT23例(28. 39%),无DVT58例(71. 60%);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冠心病、术前甘油三酯、血小板水平、骨折数目、患者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及骨折数目为老年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水平及多部位骨折患者应密切注意预防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术后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何秀芳 阎成美 +1 位作者 林瑞娇 夏印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80例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临床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路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结果路径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80例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临床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路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结果路径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得分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