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交叉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康复方法的研究综述
1
作者 王成堂 王宏坤 王清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容易产生慢性疲劳和慢性疼痛。缺乏有效的身体活动容易导致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病率愈发普遍,下交叉综合征不仅会造成体态异常,也会使运动损伤风险增加,且易患上严重的并发症。在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容易产生慢性疲劳和慢性疼痛。缺乏有效的身体活动容易导致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病率愈发普遍,下交叉综合征不仅会造成体态异常,也会使运动损伤风险增加,且易患上严重的并发症。在国内,下交叉综合征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还未引起应有重视。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下交叉综合征类型特点进行探讨,阐述下交叉综合征发病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积极有效的康复方法,明确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交叉综合征 病因 发病机制 康复
下载PDF
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下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筱文 王强 +5 位作者 李林 孟萍萍 王玉阳 张永祥 肖懿洋 范文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下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交叉综合征患者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 目的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下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交叉综合征患者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每次治疗20 min,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测量2组患者的手指指地距离;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量2组患者骨盆前倾角度(ASIS-PSIS)、骶骨倾斜角度(SS)、腰椎曲度指数(LCI)和表面肌电腰背肌伸屈比(FRR)。结果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和手指指地距离均显著小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的手指指地距离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观察组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骨盆前倾角度、骶骨倾斜角度和腰椎曲度指数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两侧的表面肌电腰背肌FRR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左、右两侧的表面肌电腰背肌FRR分别为(13.27±5.48)和(14.54±4.90),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下交叉综合征患者的骨盆前倾角度、腰椎前凸症状和腰椎活动度,还具有缓解腰痛、放松腰背部肌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治疗 姿势解密技术 下交叉综合征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3M物理疗法在女性高张力盆底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丁强盛 严文广 +7 位作者 展立芬 曾学究 梁柔筠 李芊 罗小精 王慧 黄家莲 张泓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0期1205-1210,共6页
女性高张力盆底肌功能障碍是盆底肌损伤的常见类型,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3M物理疗法是包含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手法治疗能够松解高张力盆底肌,运... 女性高张力盆底肌功能障碍是盆底肌损伤的常见类型,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3M物理疗法是包含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手法治疗能够松解高张力盆底肌,运动治疗能够恢复盆底肌平衡。3M物理疗法能使筋膜柔顺,力量均衡,且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明确3M物理疗法在高张力盆底肌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思路及其代表性治疗方式的运动处方,可促进3M物理疗法更全面系统地应用于临床并深入验证其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张力盆底肌 慢性盆腔疼痛 生殖器盆腔疼痛/插入障碍 A型下交叉综合征 3M物理疗法
下载PDF
模拟长航时飞行对骨盆周围肌肉肌电活动和下背部主观疼痛等级的影响
4
作者 晏冰 高焯 +9 位作者 周晴霖 孙鹏 王全 喻梦洁 衣龙燕 汪洋 王玉龙 强力骏 刘宇晟 邓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研究模拟长航时飞行对受试者骨盆周围肌肉肌电活动和下背部主观疼痛等级的影响,探讨肌肉功能失衡是否为引起下背痛的原因,为改善相关肌肉功能预防和治疗长航时飞行引发的下背痛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男性受试者分为2组,对照组8... 目的研究模拟长航时飞行对受试者骨盆周围肌肉肌电活动和下背部主观疼痛等级的影响,探讨肌肉功能失衡是否为引起下背痛的原因,为改善相关肌肉功能预防和治疗长航时飞行引发的下背痛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男性受试者分为2组,对照组8人,未经历过下背痛;背痛组8人,有或曾经有过3个月以上下背痛史。受试者完成4 h模拟长航时飞行前后,进行骨盆周围肌肉表面肌电测量,取30 s自然放松静止站立过程中相对稳定的5 s时长肌电数据,计算被测肌肉的积分肌电(iEMG)与平均功率频率(MPF)并填写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估量表。结果模拟长航时飞行后,下背痛组左侧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iEMG显著提升(P<0.05);其他肌肉iEMG在实验干预前后并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左侧半腱肌MPF显著下降(P<0.05);其他肌肉MPF在实验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左侧阔筋膜张肌MPF显著低于下背痛组(P<0.05)。模拟长航时飞行前,下背痛组下背部疼痛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飞行后,两组受试者下背部疼痛等级均有显著提升(P<0.01),但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4 h模拟长航时飞行会造成受试者表面肌肉屈髋肌(阔筋张肌和股直肌)的紧张和伸髋肌(半腱肌)的疲劳,会引起并加剧下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长航时飞行 下交叉综合征 积分肌电 平均功率频率 下背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