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池铜铃坡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及对区域Cu-Au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古黄玲 杨晓勇 +2 位作者 邓江洪 段留安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5-224,共20页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是我国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该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8.4±1.0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铜铃坡石英闪长玢岩SiO ...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是我国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该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8.4±1.0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铜铃坡石英闪长玢岩SiO 2含量为58.5%~62.8%,具有高Al2O3(>15.8%)、相对高MgO含量(2.66%)、高Ba(>1000×10^-6)和Sr含量(>500×10^-6)、高Sr/Y(>42)和(La/Yb)N(>8.8)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0.55~0.82)比值,显示埃达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18.5~12.4,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1.0~2.6Ga。少量的正ε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亏损地幔物质的贡献。部分较老的继承锆石(2095Ma)指示了古元古代基底物质的存在。铜铃坡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来源于有限俯冲沉积物贡献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不仅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同时混染了古老地壳物质。锆石氧逸度的研究表明,铜铃坡岩浆岩具有很高的氧逸度。石英闪长玢岩中磷灰石结晶时流体中HF、HCl的活度分别为0.00049mol/L和0.018mol/L,表明岩浆结晶早期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中HF和HCl的含量特征,暗示铜铃坡花岗质岩浆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富含挥发性组分Cl,能与成矿元素Cu形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有利于Cu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板块俯冲 氧逸度 铜铃坡地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安徽宁芜地区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中金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51
2
作者 袁顺达 侯可军 刘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7-808,共12页
铁氧化物-磷灰石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岩成矿时限的精确厘定,是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演化的关键。本文分别对宁芜盆地南部白象山、和睦山及中部的陶村三个大-中型铁矿床中与磁铁... 铁氧化物-磷灰石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岩成矿时限的精确厘定,是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演化的关键。本文分别对宁芜盆地南部白象山、和睦山及中部的陶村三个大-中型铁矿床中与磁铁矿密切共生的金云母单矿物进行了Ar-Ar同位素测年,获得白象山矿床金云母Ar-Ar坪年龄为134.9±1.1Ma,对应的反等时线年龄为133±2Ma;和睦山矿床金云母Ar-Ar坪年龄为132.9±1.1Ma,对应的反等时线年龄为133.9±2.4Ma;陶村矿床金云母的反等时线年龄为128±14Ma。该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矿床与该区火山-次火山岩具有密切的时间联系,成岩成矿时限主要集中于135~126Ma。综合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时限为135~126Ma,对应于岩石圈的大规模快速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 金云母Ar-Ar年龄 宁芜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深部动力学机制:远震层析成像证据 被引量:30
3
作者 江国明 张贵宾 +2 位作者 吕庆田 史大年 徐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7-917,共11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前人研究认为该地区的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但关于成矿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仍存在着分歧。本研究利用远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下方整个上地幔内的三雏速度结构,...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前人研究认为该地区的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但关于成矿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仍存在着分歧。本研究利用远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下方整个上地幔内的三雏速度结构,采取以下措施:(1)46个固定台站和67个流动台站记录的678个远震事件的17000余条P波波形;(2)利用改进的多道互相关技术直接从波形数据中提取相对走时残差信息,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3)地壳校正消除地壳不均、匀性的影响;(4)检测板测试最佳网格间隔,水平方向为0.5°×0.5°,垂向为50~100km,从而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成矿带地区下方的上地幔内存在“两高一低”的速度异常体,浅部的高速体可解释为现存的岩石圈,深部的高速体则为拆沉的岩石圈,而夹在中间的低速体为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发源地。我们的成像结果为成矿的拆沉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模式认为岩石圈的拆沉导致软流圈物质减压熔融,底侵在壳幔边界,最终爆发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拆沉的岩石圈已经下沉至上地幔底部,而且在其上方存在着明显的软流圈热物质。此外,成像结果还显示出深部的高、低速体的走向与成矿带走向基本一致,并且由南至北逐渐变浅。这些特征与成矿带的成矿阶段密切相关。但遗憾的是,成像结果无法提供软流圈物质起源的信息,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远震层析成像 岩石圈拆沉 软流圈上涌 拆沉模式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3D crustal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deep geodynamic setting 被引量:23
4
作者 Song LUO Huajian YAO +4 位作者 Qiusheng LI Weitao WANG Kesong WAN Yafeng MENG Bin LI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361-1378,共18页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MLYMB) is an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 region in China.High-resolution crustal models can provide crucial constraints to understand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geody...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MLYMB) is an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 region in China.High-resolution crustal models can provide crucial constraints to understand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geodynamic setting in this region. Using ambient seismic noise from 107 permanent and 82 portable stations in the MLYMB and the adjacent area,we present a new high-resolution 3D S-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is region. We first extract 5–50 s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data by calculating ambient 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s(CFs) and then use the surface wave direct inversion method to invert the mixed path travel times for the 3D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heckerboard tests show that the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the 3D S-wave velocity model is approximately 0.5°–1.0° and that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oise and depth. Our high-resolution 3D S-wave velocity model reveals:(1) AV-shaped high-velocity zone(HVZ)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uppermost mantle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western branch of the HVZ passes through the Jianghan Basin,the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 and the Nanxiang Basin. The eastern branch, which almost completely covers the main body of the MLYMB, is located near the Tanlu Fault. The low-velocity anomalies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branches are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2) High-velocity uplifts(HVUs) are common in the crust of the MLYMB,especially in the areas near the Tanlu Fault, the Changjiang Fault and the Yangxin-Changzhou Fault. The intensities of the HVUs gradually weaken from west to east. The V-shaped HVZ in the lower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and the HVU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likely represent cooled mantle intrusive rocks. During the Yanshanian period, fault systems formed in the MLYMB due to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Plate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multiple-direction drifting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and its subduction beneath the Eurasian Plate. The de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Ambient noise Surface wave CRUSTAL structure Mineralization dynamics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欧阳龙斌 李红谊 +7 位作者 吕庆田 李信富 江国明 张贵宾 史大年 郑丹 张冰 李佳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88-4402,共15页
收集了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北和河南6个省的区域地震台网138个宽频地震台站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布设的19个流动宽频地震台站的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利用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收集了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北和河南6个省的区域地震台网138个宽频地震台站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布设的19个流动宽频地震台站的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利用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其邻区地壳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特征.首先获得了5~38s周期的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结果显示短周期(〈16s)的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与研究区内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在中长周期(20~30s)瑞利波相速度显示大别造山带东部为明显低速特征,而勒夫波相速度并未表现出异常特征.研究区域地壳三维有效剪切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结果显示:苏北盆地和江汉盆地上地壳都表现为低速和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华北克拉通东南部也表现为正径向各向异性,这可能与盆地浅部沉积层的水平层理结构相关.大别造山带中地壳显示为弱的正径向各向异性,同时其东部下地壳显示为低剪切波速度和强的正径向各向特征,可能是由于其在造山后发生了中下地壳的流变变形,引起各向异性矿物近水平排列所导致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鄂东南和安庆—贵池矿集区中地壳弱的负径向各向异性可能是由于深部岩浆向上渗透时所产生的有限应力导致结晶各向异性矿物的垂直排列所引起的.整个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地壳都表现出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是由于在伸展拉张的构造作用力下,下地壳矿物的晶格优势水平排列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径向各向异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7
6
作者 段留安 杨晓勇 汪方跃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池州矿集区,累计金金属量大于22t,为池州地区首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金矿体主要产在英安玢岩中,基本不伴生其他有益金属元素,为独立金矿床。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描述,结合已有斑岩型金矿的成矿...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池州矿集区,累计金金属量大于22t,为池州地区首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金矿体主要产在英安玢岩中,基本不伴生其他有益金属元素,为独立金矿床。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描述,结合已有斑岩型金矿的成矿模式,同时利用以往对该含矿岩体U-Pb锆石定年及相关地球化学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矿为产在早白垩纪岛弧背景下的贫铜斑岩型金矿床,同时局部矿段在成矿过程中还经历了热液叠加作用。矿体产出严格受NE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含矿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0km2,属于典型的小岩体成大矿。运用"相似类比"、"矿床谱系"、"趋势外推"、"综合信息评价"等原则,指出该矿具有特大型金矿的潜质;同时,受同一NE向构造控制的乌石、白虎山及自来山等同期岩浆岩发育地区,具有与抛刀岭金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靶区;发育于上述同期岩浆岩之间的志留纪地层中的破碎带蚀变岩、与斑岩型矿床配套产出的低温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等,都将是外围工作的重点研究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金矿 英安玢岩 贫铜斑岩 矿床成因 找矿前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贵池李湾铜多金属矿区岩浆岩年代学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段留安 古黄玲 +2 位作者 杨晓勇 严志忠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43-1961,共19页
李湾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与矿区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该区侵入岩主要由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总碱(K2O+Na2O)和K2O含量,低MgO、TiO 2和P2O5含量,富集... 李湾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与矿区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该区侵入岩主要由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总碱(K2O+Na2O)和K2O含量,低MgO、TiO 2和P2O5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高场强元素(Zr、Hf、Nb和Y),亏损Ba、P、Ti,轻稀土富集、亏损重稀土等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前者形成于123.4±2.4Ma,后者形成于122.6±1.3Ma,这与长江中下游125±5Ma岩浆活动及成矿事件一致。两者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均显示典型的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正异常、Eu负异常特征。前者相对后者锆石的Ce4+/Ce3+要高,其均值为345,显示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锆石Ti温度计计算显示两者形成温度大体一致,为703~748℃范围内。同时钾长花岗岩锆石均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均值为-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8~1356Ma,较高的ε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该区闪长岩可能是板块后撤过程中残留的洋壳与地幔物质的混合,而附近的钾长花岗岩则是陆壳部分熔融与地幔混溶的结果,两者均位于太平洋板块125Ma前后俯冲后撤形成的拉张背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李湾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太平洋板块俯冲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三维S波速度结构及对深部过程的约束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峣 吕庆田 +4 位作者 张贵宾 江国明 张昌榕 单希鹏 吴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73-4387,共15页
利用73个固定台站记录的163个远震事件数据,采用多道互相关技术挑选了5524条S波到时数据,并对S波到时数据进行地壳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远震S波到时信息,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地幔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模型.研究... 利用73个固定台站记录的163个远震事件数据,采用多道互相关技术挑选了5524条S波到时数据,并对S波到时数据进行地壳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远震S波到时信息,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地幔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上地幔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异常,且走向与成矿带相同,可能为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2)研究区域地幔过渡带和上地幔底部存在着明显的高速异常,可能为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和拆沉的岩石圈;(3)成矿带上地幔的低速异常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浅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表明软流圈热物质由南向北上涌.综合分析认为,成矿带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深部过程主要与岩石圈的拆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 深部动力学 软流圈上涌 岩石圈拆沉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下载PDF
江西香炉山钨矿床矽卡岩矿物和成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文 张怀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3-494,共12页
江西香炉山大型钨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侧新识别的钨矿带西段,为一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炭质灰岩和香炉山花岗岩接触部位。香炉山花岗岩具有细粒至中粗粒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 江西香炉山大型钨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侧新识别的钨矿带西段,为一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炭质灰岩和香炉山花岗岩接触部位。香炉山花岗岩具有细粒至中粗粒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香炉山花岗岩的SiO_(2)含量为66.37%~67.76%,并具有较高的Na_(2)O+K_(2)O(8.33%~8.57%)和A/CNK(1.31~1.35),因此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香炉山矽卡岩矿物主要为钙铁辉石为主,而石榴石以钙铝榴石为主并有少部分锰铝-铁铝榴石,同时主要的白钨矿分布于矽卡岩晚期网脉中呈他形粒状并具有贫Mo的特征。因此,香炉山钨矿具有还原型矽卡岩钨矿的特征。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的δ^(34)S_(CDT)值分别为1.0‰~4.2‰和3.0‰~5.2‰,均呈现出典型的岩浆硫同位素的特征,同时矽卡岩后期白钨矿稀土元素的流体模拟配分形式也为右倾,与香炉山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表明岩浆热液流体的参与贯穿整个矽卡岩成矿过程。香炉山花岗岩具有较低但变化范围较宽的Nb/Ta(6.7~11.4),同时具有高Rb/Ba(1.6~2.4)和Rb/Sr(5.9~7.2),暗示壳源富粘土物质为原始岩浆的物源,并可能伴有极少量的幔源物质加入。同时香炉山花岗岩高Rb(339×10^(-6)~406×10^(-6))和Y+Nb(49.2×10^(-6)~62.0×10^(-6))及高Nb(15.7×10^(-6)~24.1×10^(-6))和低Y(33.5×10^(-6)~43.4×10^(-6)),指示其为板内花岗岩。因此,香炉山钨矿形成于板内的拉张环境。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中伊扎纳吉板片与太平洋板片间的洋脊俯冲,及太平洋板片回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炉山 矽卡岩 花岗岩地球化学 白钨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明超 陈仁义 +5 位作者 叶天竺 李景朝 吕志成 何希 陈辉 姚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53-3470,共18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最终确定其矿床成因,为该矿床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栖霞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第一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0~380℃,盐度变化于4.24%~9.86%Na Cleqv;第二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180~320℃,盐度变化于1.74%~8.00%Na Cleqv;第三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80~160℃,盐度变化于0.53%~6.74%Na Cleqv。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δ^(18)OH2O值为-1.9‰~5.5‰,δD值为-80.3‰^-69.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4.6‰~3.8‰,呈塔式分布,位于零值附近,暗示着栖霞山矿床硫化物的S主要来源于岩浆,且可能有部分赋矿地层S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616~17.817,207Pb/(204)~Pb为15.513~15.718,(208)~Pb/(204)~Pb为37.907~38.585,说明Pb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震旦系基底地层Pb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可知,栖霞山矿床属于主要受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与高丽山组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与本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铅同位素 硅钙面 岩浆热液矿床 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珂 杨晓勇 +3 位作者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34-3748,共15页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盐度介于0.18%~8.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水值为0.76‰~3.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杨冲里金矿 铜陵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In Situ Analyses of Trace Elements, U–Pb and Lu–Hf Isotopes in Zircons from the Tongshankou Granodiorite Porphyry in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China 被引量:5
12
作者 XIA Jinlong HUANG Guicheng +1 位作者 DING Lixue CHENG Shun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588-1600,共13页
The Tongshankou Cu-Mo deposit, located in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is a typical skarn–porphyry type ore deposi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ngshankou granodiorite porphyry,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Sr/Y ratio.Detailed i... The Tongshankou Cu-Mo deposit, located in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is a typical skarn–porphyry type ore deposi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ngshankou granodiorite porphyry,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Sr/Y ratio.Detailed in situ analyses of the trace elements and U–Pb and Lu–Hf isotopes in zircons from the Tongshankou granodiorite porphyry were performed.Scarcely any inherited zircons were observed, and the analyzed zircons yielded highly concordant results with a weighted mean 206Pb/238 U age of 143.5 ± 0.45 Ma(n=20, mean square weighted deviation was 0.75), which was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the Tongshankou granodiorite porphyry.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are-earth element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lope that steeply rises from the light-group rare-earth elements(LREE) to the heavy-group rare-earth elements(HREE) with a positive Ce-anomaly and inconspicuous Eu-anomaly, which was coincident with the pattern of the zircons from the Chuquicamata West porphyry, Chile.The analyzed zircons also had relatively low 176Hf/177 Hf ratios of 0.282526–0.282604.Assuming t=143 Ma,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ed initial Hf isotope compositions(εHf(t)) ranged from-5.6 to-2.9.The results of the in situ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U–Pb and Lu–Hf isotopes in zircons from the Tongshankou granodiorite porphyry suggest that a deep-seated process involving a thickened-crust/enriched-mantle interac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f high Sr/Y-ratio magma and potentially in the generation of porphyry Cu-Mo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 zircon Hf isotope granodiorite porphyry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Mineralization,Geochemistry and Zircon U-Pb Ages of the Paodaoling Porphyry Gold Deposit in the Guichi Region,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DUAN Liu'an YANG Xiaoyong +2 位作者 DENG Jianghong WANG Fangyue LEE Insu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06-732,共27页
The newly discovered Paodaoling porphyry Au deposit from the Guichi region, 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LYRB), contains 〉35 tons of Au at an average grade of -1.7 g/t. It is a porphyry 'Au-only' deposi... The newly discovered Paodaoling porphyry Au deposit from the Guichi region, 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LYRB), contains 〉35 tons of Au at an average grade of -1.7 g/t. It is a porphyry 'Au-only' deposit, as revealed by current exploration in the depths, mostly above -400 m, which is quite uncommon among coeval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along the LYRB. Additionally, there are also Cu-Au bearing porphyries and barren alkaline granitoids in the Paodaoling district.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of the Cu-Au-bearing porphyries yield an age of 141-140 Ma, falling within the main magmatic stage of the LYRB, whereas the barren granites give an age of 125-120 Ma, coeval with the regional A- type granites. The Cu-Au-bearing porphyries are LILE-, LREE-enriched and HFSE-depleted, typical of arc magmatic affinities. The barren granites are HFSE-enriched, with lower LREE/HREE ratios and pronounced negative Eu anomalies. The Cu-Au-bearing porphyries in the Paodaoling district have high oxygen fugacities and high water content. Pyrite sulfur isotopes of the Paodaoling gold deposit indicate a magmatic-sedimentary mixed source for the ore-forming fluids. Based on the alteration and poly-metal zonation of the deepest exploration drill hole from the Paodaoling Au deposit, we propose that Cu ore bodies could lie at depth beneath the current Au ore bodies. The magmatism and associated Cu-Au mineralization of the Paodaoling district are likely to have formed in a subduction setting, during slab rollback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dating porphyry Au deposit 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LYRB) Paodaoling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陵—宣城矿集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晓春 金林森 +2 位作者 许心悦 谢巧勤 夏彩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9-1659,共21页
安徽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新确立的矿集区,近年来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笔者等在广泛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以及最新地球物理探测和矿床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集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 安徽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新确立的矿集区,近年来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笔者等在广泛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以及最新地球物理探测和矿床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集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中生代时期区域构造作用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上为一个受深大断裂控制的中生代—新生代陆相凹陷—断陷火山—沉积盆地,盆地之上叠置古生代地层构成的NE向指状展布的复背斜/逆冲推覆体,盆地基底地层组成和构造特征与盆地之上叠置的复背斜/逆冲推覆体基本一致,且两者均发育相同时代和特征的侵入岩及相关铜多金属矿床。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特征总体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反映自中生代以来受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作用的控制,经历了强烈的陆内变形改造以及相应的多期次NW—SE向挤压作用和拉张作用。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表现在其地质构造格架、侵入岩和矿床特征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他火山—沉积盆地明显不同,反映其在区域构造空间以及地壳基底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同时揭示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构造单元复合系统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格架 成岩成矿特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江南隆起带 南陵—宣城矿集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硫铁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震 姜丽 +2 位作者 王海欧 来又东 魏芳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5年第3期165-171,共7页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硫铁矿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特征,建立了陆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硫铁矿床成矿模式。结合典型矿床成矿、物化探异常特征,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硫铁矿床找矿模型,这对于该区域...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硫铁矿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特征,建立了陆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硫铁矿床成矿模式。结合典型矿床成矿、物化探异常特征,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硫铁矿床找矿模型,这对于该区域找矿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床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模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江西九瑞坳下地区矽卡岩的矿物化学、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潜力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耀明 蒋少涌 +1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95-3506,共12页
江西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金资源产地,近年来地勘单位在该区西南部的坳下远景区发现物化探异常,并布置钻探工作,在奥陶系白云岩与隐伏黑云母花岗斑岩侵入体的接触带上,揭露了矽卡岩和矿化。本文以这些矽卡岩为研究对... 江西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金资源产地,近年来地勘单位在该区西南部的坳下远景区发现物化探异常,并布置钻探工作,在奥陶系白云岩与隐伏黑云母花岗斑岩侵入体的接触带上,揭露了矽卡岩和矿化。本文以这些矽卡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探针及同位素质谱仪测定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氧同位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流体来源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形成坳下矽卡岩的热液流体,进蚀变阶段温度为516~663℃,平均597℃,氧同位素值(δ^(18)O_(Fluid))为9.3‰,偏还原性;退蚀变阶段温度为263~317℃,平均290℃,氧同位素值(δ^(18)O_(Fluid))为-4.9‰,偏氧化性。与九瑞的武山、东雷湾、邓家山等矽卡岩矿床相比,坳下镁矽卡岩组分更高,发现了以往九瑞地区的矽卡岩矿床中未见的橄榄石、金云母。经综合分析,认为高盐度的、较热的、氧化性弱的岩浆热液,与稀释的、较冷的、氧化性强的大气降水的流体混合过程,是坳下矽卡岩及其矿化的形成机制。这一过程,对形成有价值的矽卡岩型矿床非常有利,在九瑞矿集区后续的勘查工作中,应关注侵入体与奥陶系白云岩接触带形成的镁矽卡岩相关矿床,以及志留系和奥陶系地层硅钙界面处受到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层状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九瑞矿集区 坳下 矽卡岩 矿物化学 氧同位素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西湾铅锌矿床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
17
作者 阎磊 范裕 +2 位作者 黄俊 左彤 兰秉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2-662,共21页
镉(Cd)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元素,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富镉矿物,查明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对研究镉的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手段,闪锌矿纳米尺度上镉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相对薄... 镉(Cd)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元素,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富镉矿物,查明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对研究镉的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手段,闪锌矿纳米尺度上镉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相对薄弱。西湾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中产出富镉闪锌矿。本次研究使用LA-ICP-MS对闪锌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含量和Mapping分析,查明闪锌矿微米尺度镉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扫描透射电镜(STEM)查明纳米级闪锌矿的微观形貌和高分辨原子像,明确纳米尺度镉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西湾矿床闪锌矿中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186×10^(-6)~9859×10^(-6),镉在闪锌矿中分布不均匀,闪锌矿孔洞发育的区域相对富镉,而闪锌矿均质区域相对贫镉。通过高分辨原子像的晶面间距和原子线扫描结果,确定西湾矿床闪锌矿中Cd原子以原位替代Zn原子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晶格中,未发现纳米级镉的独立矿物。对比金顶和牛角塘等富镉铅锌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铅锌矿床中平均镉含量不高,推测成矿带可能缺乏充足的镉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纳米尺度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层控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一秀 杨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该矿集区具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和多种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较高。区内广泛发育一系列层状硫化物矿床,其成因问题一直是中国矿床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文章...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该矿集区具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和多种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较高。区内广泛发育一系列层状硫化物矿床,其成因问题一直是中国矿床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文章从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矿集区内层控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初步归纳,并对对铜陵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①铜陵矿集区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过程包含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富集两个阶段,但是对于不同矿床的贡献是有差异的,具体到单个矿床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②燕山期岩浆热液交代改造、叠加富集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大约持续20 Ma,峰值在140 Ma左右;③燕山期含矿岩浆从早到晚岩石地球化学上表现出由中基性→中酸性→中性的演化趋势,以岩浆活动高峰期(140 Ma±)的花岗闪长岩成矿规模最大,这种成矿偏好性是否与深部岩浆源区性质有关值得深入研究;④目前关于海西期喷流沉积作用对成矿的贡献的工作很少,期望对其有正确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铜陵矿集区 层控硫化物矿床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安徽铜山铜(金)矿床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良范 毛丽达.尼合买提 +2 位作者 古黄玲 褚庚 杨晓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安徽池州的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存在争议。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对铜山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开展... 安徽池州的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存在争议。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对铜山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锆石 U-Pb定年和 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侵入年龄为(146.3±3.2)Ma,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εHf(t)值平均为-5.23,说明铜山侵入岩具有壳幔混合的岩浆岩源区性质;锆石的二阶段 Hf模式年龄分布在1184.51~1422.72 Ma之间,说明岩浆源区与皖南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基底有密切关系。构造判别图解显示,铜山岩体属火山弧花岗岩,与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据此推测铜山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Hf同位素 锆石U-Pb年龄 花岗闪长岩 早白垩世 太平洋板块俯冲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安徽
下载PDF
宁镇矿集区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和韦岗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明超 陈仁义 +6 位作者 叶天竺 姚磊 李景朝 李永胜 何希 孙海瑞 刘思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48-2268,共21页
宁镇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发育了大量与Cu、Fe矿产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如区内安基山岩体和韦岗岩体分别与安基山铜矿及伏牛山铜矿、韦岗铁矿等Cu、Fe矿床成矿关系密切。尽管前人在宁镇矿集区开展了大量的岩石学工作,但是对... 宁镇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发育了大量与Cu、Fe矿产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如区内安基山岩体和韦岗岩体分别与安基山铜矿及伏牛山铜矿、韦岗铁矿等Cu、Fe矿床成矿关系密切。尽管前人在宁镇矿集区开展了大量的岩石学工作,但是对这些花岗质岩石源区特征方面的研究却略显薄弱。本文对该矿集区内的安基山岩体和韦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进而确定成岩年龄、探讨岩浆源区性质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区内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和韦岗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08.9~110.9Ma和107.3~109.6Ma,宁镇矿集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在110~100 Ma之间,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其他矿集区成岩时代范围近20Ma。两个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韦岗花岗闪长岩的εHf(t)值为-47.4~-16.9,平均为-24.9,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24~4.14Ga,平均为2.73Ga,可能是中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而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值为-16.8~-8.9,平均为-12.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74~2.23Ga,平均为1.96Ga,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显示,矽卡岩型Fe矿床有关的岩体相比于矽卡岩型Cu矿床成矿岩体含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岩浆源区壳、幔物质含量比例可能是控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Cu、Fe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测年 锆石HF同位素 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 韦岗花岗闪长岩 宁镇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