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家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1-524,共4页
应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近四十多年来江岸变迁进行调查,并建成江岸变迁图形数据库。对多期航道水深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建成航道水深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河床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沿江地质地貌... 应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近四十多年来江岸变迁进行调查,并建成江岸变迁图形数据库。对多期航道水深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建成航道水深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河床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沿江地质地貌、护岸工程等信息,对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长江下游 江岸稳定性 GIS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华春 王颖 李书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8-947,共10页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现代水文记录与历史文献,分析对比区域地貌与沉积地层,初步论定:高出长江江面5~6 m,高程分别为8.5m和9.5 m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位遗迹是与现代长江洪水位相当的古洪水位遗迹,目前虽然已脱离长江江面,但现代长江洪水仍可达到此高度,其重现期为10~50年;高程为10.5 m的第三道水位遗迹较南京有文字记载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位仍高出0.3 m,相当于南京地区10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由此印证长江南京段防洪堤高度合适;而最高的一道古水位遗迹高程为12.8 m,可能相当于全新世高海面时的洪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位 长江洪水 历史洪水 岩壁 水文记录 高程 防洪堤 古洪水 沉积地层 全新世
下载PDF
基于ADCP实时指标流速的感潮段断面流量计算 被引量:22
3
作者 韦立新 蒋建平 曹贯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无法确定。针对传统测流方式存在的监测频次偏少、无法实现流量过程推求等问题,建立了ADCP在线测流系统。根据一段时期内在线测流系统中ADCP实时指标流速监测值与断面平均流速实测值,建立了两者间的...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无法确定。针对传统测流方式存在的监测频次偏少、无法实现流量过程推求等问题,建立了ADCP在线测流系统。根据一段时期内在线测流系统中ADCP实时指标流速监测值与断面平均流速实测值,建立了两者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求解,获得了模型的回归系数。以南京水文实验站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的监测资料为例,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实时指标流速的回归系数,并结合水位和河底高程求得过水断面流量。与实测流量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计算精度较高,可广泛地应用于流量的实时报汛及整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断面平均流速 指标流速 ADCP在线测流系统 长江下游
下载PDF
一种新的汛期降水集中期划分方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琳莉 陈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2-355,共4页
汛期降水集中期是近期气象学者提出的表征汛期气候的一种新的特征量,它在气候研究中体现了较好的灵活性、客观性,通过对其分析,可为汛期气候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但现在普遍使用的降水集中期在计算方法和时间长度上存在缺陷,特别是运... 汛期降水集中期是近期气象学者提出的表征汛期气候的一种新的特征量,它在气候研究中体现了较好的灵活性、客观性,通过对其分析,可为汛期气候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但现在普遍使用的降水集中期在计算方法和时间长度上存在缺陷,特别是运用到时间跨度较长时段的气候分析时,特征量表征作用就有所缺失,而且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为更好地使用降水集中期这一特征量,提出了以15天作为时长,用滑动统计来划定汛期降水集中期的新方法,并运用统计方法、天气气候学方法进行了论证,同时在长江下游主雨季降水集中期分析和金华地区汛期分析两个实例中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汛期降水集中期新方法划定的特征量与汛期降水总量存在时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和总趋势上的显著相关性,且在汛期气候极端灾害事件上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因此认为,15天滑动统计新方法划定的汛期降水集中期使用便捷,天气气候意义明确,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客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期 统计分析 汛期降水 长江下游
下载PDF
三峡截流以来长江洪季潮区界变动河段冲刷地貌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盛玉 程和琴 +4 位作者 郑树伟 徐文晓 陆雪骏 姜月华 周权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5,共11页
潮区界河段河势演变对三峡工程的响应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受观测手段所限,对三峡截流以来潮区界变动范围及其地貌演变的客观认识亟待探讨。对大通站洪季水位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初步判断了近期长江洪季潮区界位置;对比199... 潮区界河段河势演变对三峡工程的响应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受观测手段所限,对三峡截流以来潮区界变动范围及其地貌演变的客观认识亟待探讨。对大通站洪季水位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初步判断了近期长江洪季潮区界位置;对比1998年和2013年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三峡大坝截流以来该河段河槽的冲淤演变特征;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冲刷明显河段的微地貌进行了高分辨率观测。结果显示:(1)1998-2013年潮区界变动河段河槽整体冲刷5 649.7万m3。其中,上段全面冲刷,太白、太阳两洲并岸,铜陵沙被冲开,主槽刷深达5.6m;中段主泓摆动,天然洲南冲北淤,黑沙洲中水道淤死,南水道左岸最大冲深达8.9m;下段近岸冲刷强烈,北岸最大冲深达15.4m;(2)该河段近期处于剧烈的冲刷环境,左岸冲刷尤为显著;(3)冲刷深槽分布在顺直河段,深达5.4~12.6m;冲刷坑分布在分汊河段平面形态突变处,最大冲深达28.1~30.5m;水下侵蚀陡坡分布在近岸侵蚀严重的顺直河段,坡度为0.59~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冲刷 微地貌 潮区界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水沙条件变化下长江下游典型江心洲汊道形态演变及趋势 被引量:13
6
作者 栾华龙 刘同宦 黄卫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2,共6页
江心洲汊道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道,认识其形态演化特征及趋势对防洪、航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定量分析江心洲汊道形态演变对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来沙量... 江心洲汊道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道,认识其形态演化特征及趋势对防洪、航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定量分析江心洲汊道形态演变对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来沙量条件下世业洲及和畅洲体保持相对稳定,但两侧汊道已发生全面冲刷,尤其在2010年以后汊道河槽容积不断增大,河槽单向冲刷下切。分流比变化表明世业洲主汊萎缩、支汊发展,和畅洲则主汊发展、支汊萎缩,而近期整治工程有效抑制了分汊格局的单向发展。未来在持续的清水下泄条件下,河槽将维持冲刷下切态势,局部岸段将出现崩退风险,建议加强崩岸监测和预警,对薄弱河段及时开展岸线守护分析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江心洲 形态演变 世业洲 和畅洲 长江下游
下载PDF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2-1522,共11页
受黄河夺淮的影响,从1570年开始淮河下游由向东独流入海逐渐演变为南下入江,成为长江一条支流。这一变化为长江河流地貌的演变增加了新的变量,改变了长江镇扬河段原有的河槽特征和水流结构,洲滩冲淤、岸线进退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使用历... 受黄河夺淮的影响,从1570年开始淮河下游由向东独流入海逐渐演变为南下入江,成为长江一条支流。这一变化为长江河流地貌的演变增加了新的变量,改变了长江镇扬河段原有的河槽特征和水流结构,洲滩冲淤、岸线进退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使用历史文献考证与古地图判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淮河入江口外沙洲群的形成年代与演变过程进行考证,认为裕民洲、南新洲等沙洲至少在17世纪前已经存在于淮河入江口外,是成化、弘治年间藤料沙等沦没后新淤长的沙洲。淮河入江后上述沙洲不断扩大、与新淤长沙洲一起向北并岸,致使镇扬河段北汊消亡,并由江心洲型河床向弯曲型河床转化。曲流的形成又使位于上游凹岸的瓜洲受到侵蚀,而位于凸岸的镇江不断淤积,长江镇扬河段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长江下游 镇扬河段 河床演变
原文传递
光合作用模型在长江下游冬麦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永秀 杨再强 张富存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588-592,共5页
以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渐进指数及修正直角双曲线等4种光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CO2浓度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推导出4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模型。分别利用长江下游冬麦区2个主栽冬小麦品种的田间试验资料,确定模型参数... 以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渐进指数及修正直角双曲线等4种光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CO2浓度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推导出4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模型。分别利用长江下游冬麦区2个主栽冬小麦品种的田间试验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r)为0.925,均方根误差(RMSE)为1.666μmol.m-2.s-1。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考虑了光抑制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高光强情况下的冬小麦光合速率,因而最适于长江下游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的模拟。研究结果可为选择最佳的光合作用模型进行冬小麦生长模拟及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光合模型 长江下游 光响应 CO2浓度 温度 适用性
下载PDF
建立长江下游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海涛 容明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1,共3页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家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密集,工业发达,水上交通运输繁忙,沿江的水源地极易受突发性污染事故威胁,建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对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应从加强应急水源...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家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密集,工业发达,水上交通运输繁忙,沿江的水源地极易受突发性污染事故威胁,建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对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应从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加强长江边滩湿地修复或恢复,涵养水源;建立生物预警系统;加强水源地信息库建设4个方面进行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好水源地可有效保障长江下游的饮用水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安全保障 保障体系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镇扬段世业洲汊道演变和整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庆元 刘同宦 +1 位作者 丁虎 李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4,共4页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平面形态复杂,整治难度大。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汊道分流比、深泓线及断面要素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汊道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主要表现在左汊继续发展,右汊缓慢萎缩。为此,提出了汊道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方案,开展了河工模...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平面形态复杂,整治难度大。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汊道分流比、深泓线及断面要素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汊道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主要表现在左汊继续发展,右汊缓慢萎缩。为此,提出了汊道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方案,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单方案看,工程规模越大,左汊减流越多;随着潜坝坝顶高程的增加,潜坝对左汊分流控制作用加强。左汊潜坝工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河床演变 河道整治 世业洲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设计通航水位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玲莉 张玮 +4 位作者 高龙琨 潘晓峰 谢凤一 王卫琴 薛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8,共3页
用JTJ214-2000《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和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这两种不同规范的方法分别计算长江下游感潮河段设计最高和最低通航水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南京和江阴是设计通航水位选择规范方法时两个重要的分界... 用JTJ214-2000《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和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这两种不同规范的方法分别计算长江下游感潮河段设计最高和最低通航水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南京和江阴是设计通航水位选择规范方法时两个重要的分界点.同时还对感潮河段在计算设计通航水位时所需样本年限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段设计通航水位方法的选取以及所需样本年限的长短与其距河口的距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通航水位 样本年限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江阴-福姜沙弯曲与分汊过渡河段边滩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淇 王巍 顾峰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0,共8页
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边滩的水沙动力条件及其演变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边滩资源,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以靖江边滩为例,根据该水域丰富的水沙及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弯曲与分汊河型过渡段靖江边滩... 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边滩的水沙动力条件及其演变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边滩资源,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以靖江边滩为例,根据该水域丰富的水沙及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弯曲与分汊河型过渡段靖江边滩年内动态冲淤演变规律及其成因。研究表明:靖江边滩上段河势稳定,中下段冲淤反复,边滩冲淤变化主要位于7.0~12.5 m范围。靖江边滩沿程冲淤年内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边滩上游弯道节点年内主流摆动、丰水期上游丰富的泥沙来源以及下游福姜沙阻水分流是造成过渡段靖江边滩冲淤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道 分汊河道 边滩 过渡河段 主流摆动 河势演变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驰 左利钦 +1 位作者 陆彦 陆永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3,共9页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两岸对航道等级提出了更高需求,航道承载能力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长江下游航道特点,初步提出了航道承载力的内涵,并初步建立了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评价体...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两岸对航道等级提出了更高需求,航道承载能力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长江下游航道特点,初步提出了航道承载力的内涵,并初步建立了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根据长江下游湖口至南京河段航道约束因素分析,基于"驱动力-状态-影响"(DSI)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将承载力评价指标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进而构建了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评价体系。构造了各层次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探讨了航道承载力评价的量化方法,从而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各类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最后提出了航道承载力初步评价方法,为长江下游的航道承载力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承载力 “驱动力状态影响”模型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长江下游
下载PDF
2016~2020年长江下游干流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航 陈亚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4期123-127,135,共6页
为掌握长江大保护开展以来长江干流水质状况,以长江下游干流为例,采用单项水质因子评价法,对8个干流控制断面2016~2020年的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去氨氮、总磷是长江下游干流的主要超标因子,但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 为掌握长江大保护开展以来长江干流水质状况,以长江下游干流为例,采用单项水质因子评价法,对8个干流控制断面2016~2020年的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去氨氮、总磷是长江下游干流的主要超标因子,但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氨氮、总磷浓度值逐渐减小,2020年干流监测断面均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说明长江下游干流水质恢复趋势良好,长江大保护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单项水质因子评价 长江下游干流 长江大保护
下载PDF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历史变迁与河道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渠庚 郝婕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感潮段,为典型的分汊河道,长期以来其河道演变复杂多变。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近现代地形测图及水文资料等资料,分析了镇扬河段长期演变规律。研究表明:西汉之前镇扬河段为长江河口,泥沙在古河口逐渐落淤,北岸边... 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感潮段,为典型的分汊河道,长期以来其河道演变复杂多变。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近现代地形测图及水文资料等资料,分析了镇扬河段长期演变规律。研究表明:西汉之前镇扬河段为长江河口,泥沙在古河口逐渐落淤,北岸边滩发育,河道总体南移、河宽缩窄,江中泥沙落淤并逐渐发育为稳定沙洲,形成世业洲汊道与和畅洲汊道。历史时期,河道水力和输沙特性是河道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南北两岸节点为控制河势的关键;20世纪50年代后,镇扬河段河道形态相对稳定,近期演变主要表现为汊道段河势格局的调整,河道内各类工程的建设等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床演变的重要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长时间尺度 分汊型河道 镇扬河段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二维浅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庆华 岳志远 +3 位作者 刘怀汉 李有为 谭伦武 余新明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21,共7页
长江下游河段水流受径流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水流动力机制复杂,此外,长江下游河道形式多为分汊河道,河床边界蜿蜒曲折。作为前期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本文将基于非结构三角网格体系的非恒定浅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用于研究长江下游水流变化... 长江下游河段水流受径流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水流动力机制复杂,此外,长江下游河道形式多为分汊河道,河床边界蜿蜒曲折。作为前期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本文将基于非结构三角网格体系的非恒定浅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用于研究长江下游水流变化过程。文中分别选取了长江下游和畅洲河段和福姜沙河段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通过潮位过程、断面流速流向及流速过程比较分析来检验本文模型对长江下游水流变化过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表明: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本文模型的计算潮位过程和流速流向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显示了本文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长江下游水流变化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数学模型 非结构网格 非恒定流 长江下游
原文传递
长江下游史前文化格局与文化特质的形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越 吴卫红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55,共17页
长江下游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其史前文化格局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兴衰演替。在制陶、稻作、织物、漆木器、储粮、丝麻、玉石器、建筑、水上交通、礼仪、艺术与宗教信仰观念等方面,不断变化而逐渐积淀成为文化基因。... 长江下游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其史前文化格局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兴衰演替。在制陶、稻作、织物、漆木器、储粮、丝麻、玉石器、建筑、水上交通、礼仪、艺术与宗教信仰观念等方面,不断变化而逐渐积淀成为文化基因。在经历了数千年多元文化不同的演化、继承、替代过程后,通过良渚文化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因,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多元汇聚,融为以夏商周三代文明为特色的文明大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文化格局 文化特质 文明 良渚文化
原文传递
长江下游洪水事件:基于南通河漫滩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鹏 张艳 任雪梅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56-61,共6页
沉积物中保留下来的信息载体可较准确地反映古环境变化,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是沉积物中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通段河漫滩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由此识别出长江下游南通段现代洪水事件.粒度分析表明,样品偏... 沉积物中保留下来的信息载体可较准确地反映古环境变化,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是沉积物中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通段河漫滩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由此识别出长江下游南通段现代洪水事件.粒度分析表明,样品偏态系数为负偏,表明沉积物粒径总体相对较大,反映水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根据砂、粉砂、粘土百分含量变化,可将剖面分6层,呈粗—细—粗—细—粗—细变化.这与磁化率特征是一致的,磁化率呈高—低—高—低—高—低变化.将磁化率、中值粒径和近百年降水量变化对比分析发现,磁化率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负相关关系,而沉积物粒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断第1、3、5层的沉积特征指示该阶段水量较大(洪水期),第2、4、6层沉积特征指示水量较小,约130 a以来长江下游南通段至少发生3次较大的洪水,其中第5沉积层对应的洪水规模可能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径 长江下游 南通 洪水事件 河漫滩
下载PDF
感潮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炳江 袁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感潮河段的水流和泥沙运动均具有很强的非恒定性,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一套感潮河段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同位网格的SIMPLEC法对水流方程进行离散和求解,较全面地考虑了非均匀悬移质及推移质运动,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 感潮河段的水流和泥沙运动均具有很强的非恒定性,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一套感潮河段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同位网格的SIMPLEC法对水流方程进行离散和求解,较全面地考虑了非均匀悬移质及推移质运动,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以长江下游口岸直河段和仪征河段为例,分别对模型作了定床和动床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泥沙冲於 长江下游 感潮河段
下载PDF
长江下游崩岸预警模型水动力指标阈值研究
20
作者 张帆一 闻云呈 +3 位作者 王晓俊 徐华 贾梦豪 夏明嫣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4,共12页
长江下游河道崩岸灾害频发,多指标崩岸预警模型是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岸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水动力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其指标阈值的确定缺少理论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理论推导、数模计算和统计方法,确定了对应不同风险等级岸坡... 长江下游河道崩岸灾害频发,多指标崩岸预警模型是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岸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水动力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其指标阈值的确定缺少理论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理论推导、数模计算和统计方法,确定了对应不同风险等级岸坡稳定性的水动力预警指标阈值,具体包括造床流量当量、近岸流速、水位变幅和汊道分流比变化率等指标。其中造床流量当量和水位变幅指标阈值确定考虑了感潮河段潮流参与造床和周期性潮位波动的作用。近岸流速指标引入了河床稳定性计算公式。汊道分流比变化率指标阈值计算区分了主支汊,得出当变化率大于8%时,主汊岸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支撑长江下游多指标崩岸预警模型的建立,并应用于崩岸灾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崩岸 多指标预警模型 造床流量当量 汊道分流比变化率 径流潮汐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