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涂球囊与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温志国 梁德安 +2 位作者 李文明 韩万里 杜丽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比较药涂球囊与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涂球囊(DCB)组(n=31)和金属裸支架(BMS)组(... 目的比较药涂球囊与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涂球囊(DCB)组(n=31)和金属裸支架(BMS)组(n=32),DCB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BMS组患者给予BMS植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即刻和术后1 a血管通畅率、踝股指数(ABI)及术后1 a靶病变血流重建率、主要肢体截肢率。结果 DCB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 a血管通畅率及术后1 a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分别为100.00%(31/31)、93.55%(29/31)、3.23%(1/31),术后即刻和术后1 a ABI分别为0.32±0.24、0.72±0.29;BSM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 a血管通畅率及术后1 a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分别为100.00%(32/32)、62.50%(20/32)、43.75%(14/32),术后即刻和术后1 a ABI分别为0.39±0.28、0.56±0.35。2组患者术后1 a均未出现死亡或主要肢体截肢,DB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2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5,P>0.05);术后1 a,DCB组患者血管通畅率高于BMS组,靶病变血流重建率低于BMS组(χ~2=8.780、17.443,P<0.05);2组患者术后即刻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84,P>0.05);术后1 a,DCB组患者ABI高于BMS组(t=6.505,P<0.05)。结论 DCB在术后1 a血管通畅率、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及ABI方面较BMS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涂球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动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武亚楠 马京华 +3 位作者 于波 侯佳楠 苏坤 白建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7月周围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及收治入院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恐动症评分量表...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7月周围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及收治入院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恐动症评分量表评定分值>37分的具有运动恐惧的100例患者作为运动恐惧组,并采取1:1配对的方法选取同期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且经恐动症评分量表评定分值≤37分的100名无运动恐惧的患者作为非运动恐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测,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OR=2.656)、焦虑情绪(OR=1.115)是运动恐惧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OR=0.474)、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OR=0.843)是运动恐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疼痛、焦虑情绪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运动恐惧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运动恐惧发生率,提高运动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运动恐惧 危险因素 疼痛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CTA方案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杜森垚 徐江 +1 位作者 朱杰 司成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下肢CTA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常...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下肢CTA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100 mL)和研究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1 mL/kg)各55例。参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同时分析下肢CTA图像质量、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参照DSA金标准,2组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ASO诊断效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下肢CTA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背景噪声较常规组高(P<0.05),信噪比(SNR)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对比剂剂量、碘摄入量较常规组平均减少了32.65 mL、11.43g,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CTA方案在疑似糖尿病ASO检查中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效果的前提下,能明显减少对比剂剂量、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提高下肢CTA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动脉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对比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与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永立 杨滔 魏九金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4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36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分别接受下肢静脉超声和螺旋CT静脉成像检查,超声检查主要运用二维超声,并辅以多普勒技术和加压技术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36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分别接受下肢静脉超声和螺旋CT静脉成像检查,超声检查主要运用二维超声,并辅以多普勒技术和加压技术等。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静脉。结果:超声示所有患者呈现下肢动脉管壁增粗、不规则增厚,内中膜厚>1.0mm;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粥样硬化斑,引起不同程度的狭窄。CDFI频谱示三相波形,似正常频谱,频带稍增宽,有声窗。CT检查,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成像,共检出闭塞血管段40条。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一定的误诊率,为了提高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检出率,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取长补短,联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超声 CT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