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肺保护通气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卫 刘文值 +3 位作者 朱月皓 李泉霖 邓义江 刘敏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704-709,共6页
目的研究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7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通气组:潮气量8 m L/kg,PEEP 0 cm H2O(1 cm H2O=0.098 k Pa);B组:... 目的研究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7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通气组:潮气量8 m L/kg,PEEP 0 cm H2O(1 cm H2O=0.098 k Pa);B组:潮气量6 m L/kg,PEEP 5 cm H2O;C组:潮气量6 m L/kg,PEEP 8 cm H2O。观察各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机械通气15 min(T1)、麻醉诱导后60 min(T2)、气管拔管后15 min(T3)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动脉血气、气道平均压。结果 3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稳定;更改呼吸模式后,B组、C组中心静脉压升高显著,气道平均压升高,肺顺应性增大,动脉血气氧分压增加(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5 cm H2O、8 cm H2O PEEP肺保护通气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输出量影响小,可以安全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老年人 心输出量 全身麻醉
原文传递
单肺小潮气量通气最佳PEEP在肺叶切除患者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闫丽娟 冯宇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7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单肺小潮气量通气时的不同PEEP值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60例肺叶切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PEEP=0)、B组(PEEP=5 cm H2O)和C组(PEEP=10 cm H2O),单肺通气时的潮气量均... 目的探讨单肺小潮气量通气时的不同PEEP值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60例肺叶切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PEEP=0)、B组(PEEP=5 cm H2O)和C组(PEEP=10 cm H2O),单肺通气时的潮气量均为5 mL/kg。观察记录双肺通气后15 min(T1)和单肺通气后15、30、45、60 min(T2~T5)5个时间点的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aO2/FiO2)、术后第3天的胸部X线阳性率和肺感染评分(mCPIS)的分数。结果C组T2~T5的动态顺应性均高于A组,C组T3~T5的动态顺应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3~T5的PaO2/FiO2比A组和B组升高(P<0.05)。C组术后第3天的胸部X线阳性率和肺感染评分(mCPIS)的分数比A组和B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单肺小潮气量通气PEEP=10 cm H2O时,可明显改善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动态顺应性,提高氧合指数,利于术中麻醉管理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呼气末正压 动态肺顺应性 小潮气量 肺叶切除术 肺泡复张策略
下载PDF
3种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BALF中TNF-α和IL-8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沛 张学政 +4 位作者 杨涛 何国栋 蓝仲岳 徐旭仲 金烈烈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2期187-189,259,共4页
目的 研究3种不同通气策略(常规潮气量、低潮气量及低潮气量+小PEEP)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机械通气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腹部手术... 目的 研究3种不同通气策略(常规潮气量、低潮气量及低潮气量+小PEEP)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机械通气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60岁、ASAⅠ-Ⅱ级,根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分为3组,常规潮气量组(Ⅰ组)、低潮气量组(Ⅱ组)、低潮气量+PEEP组(Ⅲ组),每组各30例。于插管后3 min、麻醉机械通气3 h收集BALF,检测BALF中TNF-α、IL-8水平。结果 3组患者插管后机械通气3小时BALF中TNF-α、IL-8与插管后3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62.41±4.28)ng/ml比(23.79±4.56)ng/ml;(96.67±5.16)ng/ml比(41.80±5.43)ng/ml;Ⅱ组:(37.65±3.94)ng/ml比(22.98±3.12)ng/ml;(61.28±4.12)ng/ml比(43.68±4.76)ng/ml;Ⅲ组:(39.26±4.29)ng/ml比(23.60±4.35)ng/ml;(69.21±5.01)ng/ml比(40.56±5.73)ng/ml],水平均升高(P〈0.05),但Ⅰ组3 h的水平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时,低潮气量、低潮气量加小PEEP、常规潮气量均可引起老年患者BALF中TNF-α和IL-8水平升高,但常规潮气量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低潮气量 老年患者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肺开放策略对肺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宏 王薇 +3 位作者 廖耀军 郑志楠 张南荣 靳三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7,共7页
[目的]探索外科手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断肺复张手法(RM)联合中等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构成的肺开放策略(OLS)对血浆中肺损伤标志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及Clara细胞蛋白(CC16)浓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行择... [目的]探索外科手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断肺复张手法(RM)联合中等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构成的肺开放策略(OLS)对血浆中肺损伤标志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及Clara细胞蛋白(CC16)浓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1:1)分为开放策略组(OLS)和非开放策略(NOLS)组.两组均使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OLS组机械通气期间间断给予RM并设置PEEP为6~8 cmH2O,NOLS组不予RM及PEEP.麻醉诱导前(T1)、术毕后即刻(T2)及术后第3天(T3)分别取血检测血浆sRAGE、CC16浓度.[结果]在T1、T2、T33个时间点,血浆sRAGE、CC16浓度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T2、T3 sRAGE浓度高于T1,T3sRAGE浓度高于T2,T3 CC16浓度高于T1、T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断RM联合中等水平PEEP的肺开放策略不能改变术后三天内血浆肺损伤标志物sRAGE和CC1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开放策略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肺损伤标志物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 Clara细胞蛋白
下载PDF
肺开放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氧合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宏 郭婧 +3 位作者 王凯 张南荣 郑志楠 靳三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约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不张。本研究拟验证,在腹腔镜手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歇肺复张手法(RM)联合中等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构成的肺开放策略(OLS)可减少肺不张,从而减少... 目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约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不张。本研究拟验证,在腹腔镜手术中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间歇肺复张手法(RM)联合中等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构成的肺开放策略(OLS)可减少肺不张,从而减少术中氧合障碍的发生这一推测,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提供更优的术中机械通气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号:2017ZSLYEC-002),并在ClinicalTrials.gov上进行注册(注册号:NCT03160144)。研究纳入2017年1—7月间,接受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年龄>40岁、预计气腹时间≥1.5 h、脉搏氧饱和度(SpO2)≥92%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分级≥2级的患者,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级、近1个月内有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或脓毒血症史、体质指数≥30 kg/m2、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大泡和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以及参与了其他干预性临床研究的患者。随机(1∶1)分入OLS组(机械通气期间PEEP设为8 cmH2O并间歇给予RM)或NOLS组(机械通气期间不给予OLS)。气腹后0.5 h(T1)、1.5 h(T2)及入复苏室后20 min分别行动脉、中心静脉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和分流率(QS/QT),并根据监护数据计算气腹前即刻(T0)和T2时的呼吸驱动压。主要结局事件是术中机械通气期间发生的氧合障碍(PaO2/FiO2≤300 mmHg)。结果96例在全身麻醉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下行手术的患者被纳入分析(每组48例)。机械通气时,氧合障碍累计发生率OLS组14.6%(7/48),NOLS组35.4%(1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RR=0.31,95%CI:0.12~0.84,P=0.033)。机械通气期间,OLS组PaO2/FiO2高于NOLS组[T1时,(427±103)mmHg比(366±109)mmHg,t=-2.826,P=0.006;T2时,(453±103)mmHg比(388±122)mmHg,t=-2.739,P=0.007];OLS组呼吸驱动压[T0时,(6±3)cmH2O比(10±2)cmH2O,t=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肺开放策略 氧合障碍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治疗策略——新证据何在 被引量:6
6
作者 孟玉兰 黄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8,共3页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诊治始终是重症医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值得深思的是,除了早期的“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研究取得了预期的降低病死率的疗效之外,截至目前其他疗法并未获得预期的显著效果。为此,本文以...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诊治始终是重症医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值得深思的是,除了早期的“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研究取得了预期的降低病死率的疗效之外,截至目前其他疗法并未获得预期的显著效果。为此,本文以最新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小潮气量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体外膜氧合
原文传递
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亿胜 李宏云 +2 位作者 冯永海 秦超 刘培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ALI/ARDS 高风险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ALI/ARDS 高风险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小潮气量组(VT 6~8 mL/kg)36例,常规潮气量组(VT 10~12 mL/kg)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即刻、通气后48 h、96 h的血气分析结果,静脉血清、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以及机械通气治疗后ALI/ARDS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总死亡率。结果:①与机械通气即刻相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清中TNF-α、IL-6水平逐渐下降,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至通气96 h出现显著下降,小潮气量组炎性介质降幅较常规潮气量组更显著(P<0.05)。②与常规潮气量组相比,小潮气量组ALI/ARDS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总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能会诱导ALI/ARDS高风险患者ALI/ARDS的发病,但对必须采取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ALI/ARDS高风险患者,小潮气量通气较常规潮气量通气疗效更为显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 机械通气 小潮气量 炎症反应 疗效
下载PDF
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秦培娟 殷积慧 +1 位作者 王桂娥 褚海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10-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腹前3组通气参数均设定为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Ⅰ组VT=6 ml/kg,RR=18次/min,PEEP=5 cm H2O;Ⅱ组VT=10 ml/kg,RR=10次/min,PEEP=0;Ⅲ组(对照组)同气腹前。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0),手术开始(T1),气腹5 min(T2),气腹30 min(T3),气腹60 min(T4),拔气管导管前15 min(T5),拔气管导管后20 min(T6)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在T0,T3,T4,T6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等计算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3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Pa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时相比,Ppeak气腹后升高(P〈0.05),Ⅱ、Ⅲ组更明显;Pmean气腹后也升高(P〈0.05),Ⅰ组最明显;Cdyn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Ⅱ组最明显;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更明显;气腹后pH值明显降低(P〈0.05),Ⅰ组最明显;Ⅰ、Ⅲ组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Ⅱ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机械通气时(T0、T3、T4)相比,3组A-aDO2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Ⅰ组更明显;氧合指数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呼吸指数拔管后明显降低,Ⅰ组最明显(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动态肺顺应性 氧合指数
下载PDF
肺保护与肺开放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永铭 杨毅 +3 位作者 邱海波 李家琼 黄英姿 徐晓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与肺开放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管外肺水(EVLWI)的影响。方法以肺泡灌洗法复制家兔ARDS模型,分为中等潮气量(VT)零呼气末正压(PEEP)组(MVZP组)、小VT零PEEP组(LVZP组)、小VT最佳PEEP组(LVBP组)和小VT最佳P... 目的探讨肺保护与肺开放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管外肺水(EVLWI)的影响。方法以肺泡灌洗法复制家兔ARDS模型,分为中等潮气量(VT)零呼气末正压(PEEP)组(MVZP组)、小VT零PEEP组(LVZP组)、小VT最佳PEEP组(LVBP组)和小VT最佳PEEP+控制性肺膨胀(SI)组(LVBP+SI组)。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EVLWI。观察在不同通气条件下0、1、2和3h EVLWI的变化。结果MVZP组、LVZP组、LVBP组和LVBP+SI组EVLWI在基础时分别为(11.3±2.4)、(10.2±2.4)、(10.3±4.6)和(9.7±2.3)ml/kg,达到ARDS模型(0h)时显著升高[(22.3±5.6)、(20.0±3.8)、(25.7±9.7)和(22.5±6.2)ml/kg,P均<0.05]。在实验观察3h中,MVZP组在2、3h EVLWI[(32.0±12.2)、(36.2±12.4)ml/kg]显著高于0h[(22.3±5.6)ml/kg,P均<0.05]。LVZP组在2、3h EVLWI[(27.8±12.9)、(30.3±13.0)ml/kg]也显著高于0h[(20.0±3.8)ml/kg,P均<0.05];LVBP组1h时EVLWI为(18.5±8.1)ml/kg,与0h[(25.7±9.7)ml/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LVBP+SI组在1、2、3h各时点EVLWI分别为(16.8±6.5)、(18.0±7.1)、(15.7±2.7)ml/kg,与0h[(22.5±6.2)ml/kg]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与MVZP组比较,1、3h时LVBP组与LVBP+SI组EVLWI显著降低(P均<0.05)。3hLVBP+SI组EVLWI显著低于LVZP组(P<0.05)。结论肺保护与肺开放通气策略可降低EVLWI,增加肺水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 肺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家兔 动物实验 血管外肺水
原文传递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气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琳东 王秀萍 王娟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639-2641,共3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气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6例,根据潮气量的不同分为小潮气量组42例和常规潮气量组34例,潮气量分别为6~...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气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6例,根据潮气量的不同分为小潮气量组42例和常规潮气量组34例,潮气量分别为6~8 m L/kg和10~12 m L/kg。检测上机前和上机6 h、12 h、24 h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氧合指数(P/F)均有升高,小潮气量组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下降,但小潮气量组较为显著,两组PaCO_2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平均通气时间为(5.31±2.52)d,常规潮气量组平均通气时间为(7.14±1.90)d,小潮气量组通气时间低于常规潮气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常规潮气量组死亡4例,同样死于呼吸衰竭,两组死亡率比较(2.63%vs 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患儿PaO_2、pH值、P/F,降低PaCO_2,缩短上机时间,减少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机械通气 肺炎 血气分析
下载PDF
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建丽 李爽 +3 位作者 靳蓉 黄莉 徐艳霞 周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VT)和传统VT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治疗中的安全性的差异,评估小VT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将133例AHRF患儿分为传统VT通气组32例和小VT通气组101例,根据VT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监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VT)和传统VT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治疗中的安全性的差异,评估小VT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将133例AHRF患儿分为传统VT通气组32例和小VT通气组101例,根据VT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监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功(WOB)、呼吸道阻力(Raw)、呼吸道闭合压(P0.1)、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观察患儿氧合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撤机情况以及患儿转归情况。结果 1.小VT组与传统VT组,Cdyn、Raw在上机1 d、3 d,WOB在上机3 d、5 d,P0.1在上机5 d、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小VT通气24 h氧合改善较传统VT通气明显,pa(O2)、p(A-a)(O2)、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小VT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患儿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Cdyn、Raw、WOB、P0.1等呼吸力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机械通气过程中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判断撤机时机。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方面,小VT通气优于传统VT通气。小VT通气在降低AHRF患儿病死率方面,并不优于传统VT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肺保护通气策略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儿童
原文传递
小潮气量通气在具有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天星 叶碧华 +2 位作者 李秀丹 刘星 黄明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8期2573-25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用于具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危因素患者机械通气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入住本院将重症医学科和传染科监护室的200例急性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随机化法...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用于具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危因素患者机械通气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入住本院将重症医学科和传染科监护室的200例急性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随机化法按进行机械通气先后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小潮气量6~8 mL /kg ,呼吸末正压5~8 mm H2 O ,对照组气管插管后给予潮气量10~12 mL /kg 、根据病情呼吸末正压0~5 mm H2 O 。比较通气后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指标、炎症指标、机械通气指标、住院时间、ARDS 发生率、28 d 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 PaO2和PaO2/FiO2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而在 pH 值和 PaCO2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顺应性增强明显,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IL‐6水平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 TNF‐α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RDS 发生率和28 d 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通气用于具有 ARDS 高危因素患者机械通气后,具有减少肺损伤,降低 ARDS 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患者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尹俊 白春学(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致死病因之一.机械通气是ARDS最重要的支持治疗方式,其核心策略是在改善氧合的基础上,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病率.研究证明,目前临床常采用小潮气量与呼气末正压(PEEP)结合的方式作为机械通气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致死病因之一.机械通气是ARDS最重要的支持治疗方式,其核心策略是在改善氧合的基础上,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病率.研究证明,目前临床常采用小潮气量与呼气末正压(PEEP)结合的方式作为机械通气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机械通气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PEEP)
下载PDF
低牵张通气策略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甲君 杨茂梧 +5 位作者 王长辉 李晨华 秦卫华 李亚林 刘清岳 李金秀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9-612,共4页
目的观察低牵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低牵张通气组(42例)和小潮气量通气组(43例)。低牵张通气组接受峰压≤35cmH2O(1cm H2O=0.098kPa)的压力限制或压力支持模式以满足... 目的观察低牵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低牵张通气组(42例)和小潮气量通气组(43例)。低牵张通气组接受峰压≤35cmH2O(1cm H2O=0.098kPa)的压力限制或压力支持模式以满足气道平台压≤30cmH2O;小潮气量通气组接受潮气量≤6ml/kg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d病死率、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存活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组患者根据监测呼出潮气量(Vte)分为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e≤6ml/kg,11例)和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re〉6ml/kg,31例),分析两个亚组间患者的28d病死率及高碳酸啦症发生率。结果低牵张通气组患者28d病死率与小潮气量通气组无显著差异(34.O%比37.O%,P〉0.05),但低牵张通气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潮气量通气组(10.6%比40.7%,P〈0.05),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4.5±1.2)d比(8.7±2.3)d3、存活患者带机时间[(8.4±2.1)d比(10.7±1.2)d3及住IcU时间[(10.2±2.2)d比(13.7±3.1)d3均相应缩短(尸均〈0.05);低牵张通气组中小潮气量通气比例为26.2%,小潮气量通气亚组病死率(40.8%比13.2%)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65.7%比8.6%)均显著高于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P均〈O.05)。结论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比较,低牵张通气策略可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带机时间及住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状态下,小潮气量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牵张 小潮气量 机械通气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的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岳伟岗 向飞 +6 位作者 张莹 蒋由飞 袁鹏 冯鑫 尹瑞元 张志刚 李斌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的71例ARDS患者分为APRV组(36例)和小潮气量(LTV)组(35例)。APRV组患者起初给予容量辅助控制...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的71例ARDS患者分为APRV组(36例)和小潮气量(LTV)组(35例)。APRV组患者起初给予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测量气道平台压后转为APRV模式;LTV组患者接受LTV通气,目标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依据ARDSnet协议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其机械通气第1天和第7天呼吸机参数、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功能指标、循环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APRV组和LTV组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47±5)%vs.(66±5)%,t=3.746,P<0.001]、呼吸频率[(24±4)次/min vs.(18±4)次/min,t=3.453,P <0.001]、PEEP[(5.6±2.3)cmH2O vs.(10.8±4.4)cmH2O,t=3.011,P <0.001]、气道峰压[23.9(18.5,29.6)cmH2O vs. 25.1(11.3,31.8)cmH2O,H=2.736,P=0.014]、气道平台压[22.2(18.7,24.3)cmH2O vs. 19.6(17.2,22.4)cmH2O,H=2.154,P=0.023]、平均气道压[23.8(22.1,24.3)cmH2O vs. 15.4(13.9,19.4)cmH2O,H=2.814,P=0.018]、肺顺应性[52.7(37.4,62.3)mL/cmH2O vs. 41.8(31.5,57.6)mL/cmH2O,H=2.008,P=0.034]、动脉血氧分压(PaO2)[(89±7)mmHg vs.(72±7)mmHg,t=2.324,P <0.001]、PaO2/Fi O2[(201±15)mmHg vs.(140±12)mmHg,t=2.743,P <0.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5.4±2.1)%vs.(92.3±1.8)%,t=2.658,P <0.001]、心率[(99±9)次/min vs.(108±9)次/min,t=2.733,P=0.014]及平均动脉压[(84±11)mmHg vs.(74±13)mmHg,t=3.012,P=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RV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9.6±2.2)d vs.(11.9±2.9)d,t=3.687,P <0.001]、住ICU时间[(11.3±3.1)d vs.(13.2±2.7)d,t=2.722,P=0.008]、住院时间[(13.9±2.5)d vs.(16.2±2.4)d,t=3.924,P=0.004]均较LTV组显著缩短,拔管成功率[80.6%(29/36) vs. 54.3%(19/35),χ2=5.592,P=0.018]显著升高,肺复张[5.6%(2/36)vs. 48.6%(17/35),χ2=16.753,P <0.001]、俯卧位通气[11.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小潮气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对动脉血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莫必华 刘艳秀 +3 位作者 甘国能 邓石荣 陈少武 曾德智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249-251,27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接受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其动脉血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接受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其动脉血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潮气量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小潮气量通气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变化(P〈0.05,P〈0.01),但是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别(P〉0.05);研究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对动脉血气影响较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即可以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机械通气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彦军 赵威 +6 位作者 张松涛 贾文元 肖扬 支少敏 房国祥 龚晓亮 尹文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的应用。方法:我院急诊科2014~2016年收治的ARDS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选取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下测得26cmH_2O≤平台压(Pplat)≤28cm...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的应用。方法:我院急诊科2014~2016年收治的ARDS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选取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下测得26cmH_2O≤平台压(Pplat)≤28cmH_2O(1cmH_2O=0.098kPa)共62例,根据机械通气时要求达到的目标平台压的范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进一步降低潮气量以达到Pplat 23cmH_2O≤Pplat≤25cmH_2O,TV从(6.4±0.2)ml/kg降到(4.3±0.3)ml/kg(P<0.01)进行机械通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从(43.8±9.2)mmHg(1 mmHg=0.133kPa)升高到(76.4±12.6)mmHg(P<0.01)并且pH值从(7.32±0.06)降低到(7.20±0.03)(P<0.01),同时调整呼吸机参数,PEEP按照ARDSnet研究的PEEP设置方法进行设置,呼吸频率最高调整到35次/min,在23cmH_2O≤Pplat≤25cmH_2O同时确保患者脉搏氧饱和度≥90%。72h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及脱机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极低潮气量4ml/kg持续治疗72h后,PaO_2/FiO_2、支气管灌洗液IL-6、IL-8均显著好转,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减少VILI的发生、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治疗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小潮气量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婧超 李国华 +1 位作者 付秀华 周丽华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通气策略,对肺复张手法的安全性进行监测。方法:入选的ARDS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型号为PB840)。20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和小潮气量+肺复张通气组(实验组)。每组1...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通气策略,对肺复张手法的安全性进行监测。方法:入选的ARDS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型号为PB840)。20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和小潮气量+肺复张通气组(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基础通气模式即:小潮气量(6mL/Kg)+个体化PEEP的通气模式。实验组联合肺泡复张治疗,其余同对照组。肺泡复张手法具体操作如下:镇静状态下将FiO2调至100%,持续5min,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将呼吸机模式调整为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予30cmH2O的压力,持续30s后,恢复原通气模式及条件。比较两种通气策略下,病人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氧分压、氧合指数、肺顺应性与对照组比较从开始30Min就有明显改善(P<0.01),24、48h也均维持在较高数值。(2)气道峰压、平台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3)实施肺复张策略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P>0.05)。结论:以个体化PEEP为基础,适时采用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ARDS,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相比更适合病人呼吸力学特征,改善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外器官损害,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补充。肺复张策略是ARDS病人机械通气时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小潮气量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肺复张
下载PDF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小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玉 陆铸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及肺保护效果。方法选取48例呼吸衰竭患儿,原发疾病涉及严重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除综合治疗外,均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观察上机前后的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及肺保护效果。方法选取48例呼吸衰竭患儿,原发疾病涉及严重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除综合治疗外,均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观察上机前后的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相比,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的呼吸性酸中毒纠正率与之无明显差异,而后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较前者有明显下降。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适用于儿童呼吸衰竭的治疗,有助于防止发生肺气肿、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衰竭 机械通气 小潮气量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全身麻醉及其对患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静 薛庆生 于布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背景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cutelunginjury,ARDs,Au)患者的临床治疗。而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功... 背景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cutelunginjury,ARDs,Au)患者的临床治疗。而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还不明确。目的回顾近年来主要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容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策略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相对于传统通气模式,术中患者的肺部炎症因子下降,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还不明确。趋向通过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指南,有效降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 呼气终末正压 肺复张法 术后肺部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