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氮去除的研究进展:效果、机制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宇娜 国晓春 +2 位作者 卢少勇 刘晓晖 王晓慧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2-734,共13页
低污染水类型多样,水体性质复杂,主要包括低污染河水、污水厂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径流排水(含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4类,具有量大面广、可生化性差、部分水碳氮比(C/N)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型湿地对低... 低污染水类型多样,水体性质复杂,主要包括低污染河水、污水厂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径流排水(含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4类,具有量大面广、可生化性差、部分水碳氮比(C/N)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型湿地对低污染水的污染物净化效果不同。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中氮的效果,并总结了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微生物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pH、溶解氧、温度、C/N、植物、基质)对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水质净化的影响及优化方法,以期为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人工湿地 脱氮 微生物机制 C/N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低污染水总氮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余俊霞 陈双荣 +3 位作者 刘凌言 李莹美 陆轶峰 马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了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低污染水中总氮的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表流-潜流-沉水植物塘构建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对低污染水中TN、NH_(4)^(+)-N、NO_(3)^(-)-N、NO_(2)^(-)-N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 为了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低污染水中总氮的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表流-潜流-沉水植物塘构建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对低污染水中TN、NH_(4)^(+)-N、NO_(3)^(-)-N、NO_(2)^(-)-N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揭示各级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在0.12-0.24 m^(3)/(m^(2)·d)的水力负荷下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对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TN、NH_(4)^(+)-N的去除率为62.35%-76.86%、36.94%-74.68%。各级单元主要的脱氮微生物表现出较大差异,属水平上,表流湿地主要脱氮菌群为硝化螺旋菌属、996-1属和生丝菌属;潜流湿地主要脱氮菌群为贪铜菌属和不动杆菌属;沉水植物塘主要脱氮菌群为甲基娇养杆菌属和嗜甲基菌属。说明各单元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均有贡献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微生物多样性 复合人工湿地 低污染水
原文传递
生态滤池在低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季节效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建伟 单保庆 尹澄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3,共3页
在武汉动物园构建了生态滤池,进行了处理低污染水体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污染物浓度很低的情况下,生态滤池对地表径流中COD和TS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5.2%和58.2%;对模拟劣Ⅴ类地表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4.1%和27.9%。... 在武汉动物园构建了生态滤池,进行了处理低污染水体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污染物浓度很低的情况下,生态滤池对地表径流中COD和TS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5.2%和58.2%;对模拟劣Ⅴ类地表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4.1%和27.9%。在植物快速生长季节,根系的增加使基质孔隙度减小,导致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有所下降。气温的季节性变化是导致滤池内水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半地埋的修建方式使地面对水温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体 面源污染 生态滤池 季节效应
原文传递
表面流湿地去除洱海缓冲带低污染水氮模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俊朋 陆轶峰 +2 位作者 国晓春 卢少勇 吴鑫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88-494,共7页
针对洱海缓冲带内典型低污染水的污染问题,选取洱海西区白鹤溪与梅溪间以农田为主要用地的典型缓冲带,监测了缓冲带内的地表径流水质,在洱海现场设置了不同植物表面流湿地中试系统,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研究其对洱海缓冲带模拟低污染... 针对洱海缓冲带内典型低污染水的污染问题,选取洱海西区白鹤溪与梅溪间以农田为主要用地的典型缓冲带,监测了缓冲带内的地表径流水质,在洱海现场设置了不同植物表面流湿地中试系统,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研究其对洱海缓冲带模拟低污染水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湿地系统具有较好的氮去除效果,总氮(TN)年均去除率表现为荇菜湿地(83.1%)>芦苇湿地(73.9%)>黑藻湿地(73.3%)>空白湿地(65.5%),荇菜湿地对TN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稳定;各湿地系统氨氮(NH+4-N)年均去除率高于77%;各植物湿地系统沿程氮去除率分析结果表明,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时,荇菜湿地、黑藻湿地和芦苇湿地氮去除最佳宽度分别为7.04、8.64和6.92 m;试验期间湿地系统中荇菜、黑藻和芦苇氮去除贡献率分别为5.88%、3.23%和21.12%,芦苇对氮去除贡献率明显高于荇菜和黑藻,芦苇、黑藻对氮去除贡献率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而荇菜不同季节对氮去除贡献率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湿地 洱海缓冲带 低污染水 氮去除 最佳宽度
下载PDF
风车草对低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能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云潇 徐佳敏 +4 位作者 卢少勇 李锋民 张亚茹 王永强 刘晓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5-745,共11页
为探讨湿地水生植物对低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挺水植物风车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低污染水中氮、磷削减的日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风车草对低污染水的氮、磷去除过程符... 为探讨湿地水生植物对低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挺水植物风车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低污染水中氮、磷削减的日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风车草对低污染水的氮、磷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常温下(24~30℃)对TN、TP去除的一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4493、0.5028,70 h后对TN、TP的去除率高达82.87%、72.40%,日变化率分别为48.52%、40.31%,而低温(4~8℃)下风车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受到抑制且根系活力显著降低;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紫外类腐植酸和类色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均利于水中氮磷的去除。研究表明,风车草对低污染水体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其净化效能受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风车草 温度 降解动力学 日变化率
下载PDF
多级生态库塘对低污染水体的净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肖雨涵 庞燕 +2 位作者 项颂 田永静 黄天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98-3004,共7页
为分析多级生态库塘对入洱海低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大理市上鸡邑村新建多级串并联库塘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了库塘各单元进出口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变化情况,并对库塘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级串并联生态... 为分析多级生态库塘对入洱海低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大理市上鸡邑村新建多级串并联库塘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了库塘各单元进出口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变化情况,并对库塘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级串并联生态库塘对水体中TN、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30.98%~54.96%、54.11%~64.17%、27.11%~47.83%,净化效果较好。库塘对低污染水氮磷去除效果在不同单元和季节存在差异,各净化单元中,稳定塘对水体净化效果最不理想,对水体中TN、NH_4^+-N、TP去除率分别为2.88%、-17.50%、-16.83%。库塘旱季对水体中氮磷净化效果优于雨季,对水体中TN、NH_4^+-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23%、84.43%、38.61%,均高于雨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串并联生态库塘 低污染水
原文传递
低污染水的定义、水质净化与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少勇 国晓春 +1 位作者 王宇娜 万正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6-721,共6页
“低污染水”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即在洱海、星云湖、抚仙湖和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防治中得以应用。近年来,关于低污染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本文综述了低污染水的定义与类型、发展脉络、在水体保护中的定位、处理技术和回用等。最后针对... “低污染水”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即在洱海、星云湖、抚仙湖和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防治中得以应用。近年来,关于低污染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本文综述了低污染水的定义与类型、发展脉络、在水体保护中的定位、处理技术和回用等。最后针对低污染水的特点对其处理技术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对低污染水的深入研究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总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湖泊 污染河水 雨水径流 农业径流 污水处理厂尾水
下载PDF
光催化技术对垂直流人工湿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淑君 王铁运 +2 位作者 王妍 刘云根 马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5-271,共7页
以初滤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光催化反应池构建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进水水质为低污染水,针对湿地设置3种水力负荷(0.8、1.2、2.0 m^(3)·m^(-2)·d^(-1)),针对光催化反应池设置3种因素3个水平[紫外光照时间(3、6、9 h)、p... 以初滤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光催化反应池构建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进水水质为低污染水,针对湿地设置3种水力负荷(0.8、1.2、2.0 m^(3)·m^(-2)·d^(-1)),针对光催化反应池设置3种因素3个水平[紫外光照时间(3、6、9 h)、pH(4、6、8)及曝气量(0、2.5、5.0 L·min^(-1))]的正交试验,研究该系统对低污染水中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湿地在1.2 m^(3)·m^(-2)·d^(-1)水力负荷下对NH_(4)^(+)-N、TN、PO_(4)^(3-)-P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73%、63.52%、75.66%和47.27%,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光催化材料表面的TiO2纳米颗粒可为材料中催化剂的稳定性提供条件;(3)当光催化反应器pH为8、曝气量为2.5 L·min^(-1)、光照时间为9 h时,该复合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65.00%,比单一垂直流人工湿地在1.2 m^(3)·m^(-2)·d^(-1)水力负荷下的去除率(47.27%)提高了17.73%.该研究可为低污染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人工湿地 光催化
下载PDF
净化槽处理低污染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途径与根系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健盛 吴杰 +4 位作者 王鑫 唐倩 陈双扣 郑昊天 谭俊峰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了探索低污染水的资源化处理途径,本文开展了植物净化槽和净化槽处理低污染水的效果研究,并分析了植物净化槽的污染物去除途径及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植物净化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净化槽,经植物净化槽处理后,低污染水的... 为了探索低污染水的资源化处理途径,本文开展了植物净化槽和净化槽处理低污染水的效果研究,并分析了植物净化槽的污染物去除途径及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植物净化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净化槽,经植物净化槽处理后,低污染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分别降至17、0、1.43和0.13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标准.植物净化槽根系优势微生物为Rhodocyclaceae、Comamonadaceae、Burkholderiales、Methylophilaceae、Cellvibrio、Zoogloea和Pseudomonas,其中Comamonadaceae和Methylophilaceae主要去除含氮物质,Rhodocyclaceae和Pseudomonas主要去除含磷物质.植物、填料及土壤皆对污染物去除产生作用.含氮化合物依靠沸石吸附、植物吸收和土壤蓄积在间隙水中去除;含磷物质主要依靠与土壤中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或置换而除去,植物与微生物协同利用有机磷;COD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及根系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植物净化槽 污染物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云南省九湖流域低污染水总量、类型及利用现状分析
10
作者 邹凯波 杨智 +3 位作者 彭菲 戍国标 肖复晋 李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96,共8页
为有效推进云南省九湖流域低污染水资源化利用,基于九湖流域2021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气象和农业灌溉相关数据,分别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农田径流排水水量2个方面计算九湖流域2021年低污染水总量,并结合实际调查对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为有效推进云南省九湖流域低污染水资源化利用,基于九湖流域2021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气象和农业灌溉相关数据,分别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农田径流排水水量2个方面计算九湖流域2021年低污染水总量,并结合实际调查对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九湖流域内产生的低污染水总量为150736.07万m^(3),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量为82544.14万m^(3),农田径流排水水量为68191.93万m^(3)。2)九湖流域低污染水回用总量为46279.44万m^(3),回用率为30.70%。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率为54.46%,其中滇池流域回用率最高,其尾水主要用于景观用水,其次是农业灌溉和城市杂用;农田径流排水回用率为1.94%,主要是通过建有调蓄带的洱海、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等流域实现回用,其中星云湖流域农田径流排水回用量最高。3)九湖流域低污染水回用还有很大空间,不同湖泊流域可根据产业结构及发展定位设立不同的低污染水回用目标,加强对农田径流排水的水质监测;根据不同时期农田径流排水水质,科学合理确定农田径流排水用途和去向,充分利用调蓄带的拦蓄储存净化功能,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农田退水、初期雨水之间的综合利用。建议在九湖流域内选择典型地区开展低污染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污染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促进流域内低污染水资源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九湖 低污染水 资源化利用 回用率 农业灌溉
下载PDF
基于仿自然人工湿地的低污染水体碳氮协同调控优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艳红 卢金忠 +6 位作者 谭丽琼 何春利 战楠 宗睿 蒋宇航 黄炳彬 陈月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164,共12页
针对低污染水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后氮磷营养盐削减、COD波动的问题,构建了仿自然人工湿地和生物塘,通过开展动水和静水试验,研究湿地生态配置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各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蚌、浮游动物及浮叶植物对COD、BOD5具有... 针对低污染水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后氮磷营养盐削减、COD波动的问题,构建了仿自然人工湿地和生物塘,通过开展动水和静水试验,研究湿地生态配置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各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蚌、浮游动物及浮叶植物对COD、BOD5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浮叶植物能够实现TN的高效去除并提高有机氮的氨化作用,仿自然人工湿地建议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游动物+螺、蚌+浮叶植物”的生态系统组合.在上游低污染来水条件下,建议仿自然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7 d,沉水植物种植8丛·m^(-2),挺水植物种植5丛·m^(-2),浮叶植物8株·m^(-2),浮游生物塘中投放中华圆田螺1000 g·m^(-2),椭圆背角无齿蚌2只·m^(-2),以实现仿自然湿地对低污染水体碳氮协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自然人工湿地 低污染水体 生态配置 碳氮协同调控
原文传递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商侃侃 张国威 万吉尔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120-125,131,共7页
选择花叶芦竹(Arundodonax var.versicolor)、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5种挺水植物为对象,均匀种植于长13 m、宽4.5 m的砾石型潜流人工湿地,观... 选择花叶芦竹(Arundodonax var.versicolor)、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5种挺水植物为对象,均匀种植于长13 m、宽4.5 m的砾石型潜流人工湿地,观测不同处理下低污染水的净化效果以及不同种植距离植株的株高、生物量和氮磷去除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植物湿地床对化学需氧量、NH_3-N、TN、TP的净化效果显著,但不同植物间处理效果不显著。随着种植距离增加,5种植物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均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氮磷去除量与种植距离间呈指数或对数下降关系。植物收割去除TN的大小顺序为:旱伞草>芦苇>再力花>花叶芦竹>香蒲,TP的大小顺序为:旱伞草>再力花>芦苇>花叶芦竹>香蒲;但从累计比例来看,两者积累效率大小顺序均为芦苇>再力花>旱伞草>花叶芦竹>香蒲。因此,处理低污染水人工湿地植物选择时,需要选择高氮磷积累量的物种,更应选择具有高氮磷积累效率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植株高度 生物量 去除量 种植距离 潜流人工湿地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去除低污染水体中硝态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操家顺 单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5页
低污染水体存在C/N较低的特征,往往导致水体自净过程中反硝化碳源的不足。提出采用光能自养生物膜去除低污染水体中的硝态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脱氮能力的影响,并验证了生物膜自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及溶解性微生物产... 低污染水体存在C/N较低的特征,往往导致水体自净过程中反硝化碳源的不足。提出采用光能自养生物膜去除低污染水体中的硝态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脱氮能力的影响,并验证了生物膜自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多糖能否成为反硝化的碳源。结果表明,采用光能自养生物膜去除低污染水体中硝态氮具有良好的效果,光照强度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硝态氮的去除,在光暗比为12∶12、水力停留时间为72h时,1 500、3 000、4 500lx光照强度下系统的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7.1%、56.7%、62.5%,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硝酸盐去除速率逐渐提高;光照强度的增加可促进光能自养生物膜系统的EPS、SMP中多糖的产生,且光暗交替时EPS、SMP中多糖浓度呈"锯齿形"变化,在有光照时浓度明显上升,而在无光照时浓度下降;光能自养生物膜系统的EPS、SMP中的多糖可作为碳源被反硝化菌利用,而且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SMP中多糖对碳源的贡献大于EPS中的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自养生物膜 低污染水体 反硝化 光照强度 多糖
下载PDF
黄菖蒲净化低污染水体氮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军 袁丹丹 +2 位作者 马明海 梁趁 葛平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149-150,146,共3页
以水西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生物量黄菖蒲对低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0天内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5%~55.7%和44.4%~59.0%,且去除率与时间成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生物量的净化能力为:高生物量组>中生物量组&... 以水西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生物量黄菖蒲对低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0天内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5%~55.7%和44.4%~59.0%,且去除率与时间成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生物量的净化能力为:高生物量组>中生物量组>低生物量组>对照组。黄菖蒲不同部位氮磷富集量为:茎>根>叶。通过设置适宜的种植密度,定期收割茎叶可有效去除低污染水体中氮、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体 黄菖蒲 总磷 总氮 富集
下载PDF
太湖流域低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灵君 范亚民 《环境科技》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针对太湖流域某流域低污染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好氧-缺氧-生化强化及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沟渠拦截面源排水和低污染水的复合型强化净化系统,其应用表明:各单项处理单元平均削减主要污染物40%以上,复合型强化净化... 针对太湖流域某流域低污染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好氧-缺氧-生化强化及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沟渠拦截面源排水和低污染水的复合型强化净化系统,其应用表明:各单项处理单元平均削减主要污染物40%以上,复合型强化净化系统毒死蜱去除率超过了90%,特别是引入潜流湿地及强化净化区明显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提高了复合型强化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及面积利用率,为低污染水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好氧-缺氧-生化强化及人工湿地组合 生态沟渠 复合型强化净化系统 分区
下载PDF
针对低污染水体污染物去除的湿地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参 《市政技术》 2022年第10期184-191,共8页
近年来,湿地技术在我国应用日益广泛,备受大众关注。随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与传统污水相比低污染水体水质的提升已逐步成为研究重点。针对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湿地工艺流程选择、填料及植物选择、主要设计参数以及设计难点等角... 近年来,湿地技术在我国应用日益广泛,备受大众关注。随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与传统污水相比低污染水体水质的提升已逐步成为研究重点。针对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湿地工艺流程选择、填料及植物选择、主要设计参数以及设计难点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可为处理低污染水体的湿地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体 湿地 工程设计
下载PDF
水生植物缓冲带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中氮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斌 李明 +1 位作者 卢少勇 黄季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2-57,共6页
针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负荷较大的现状,通过构建两条水生植物缓冲带对其进行处理研究,旨在摸清水生植物缓冲带处理洱海低污染水中氮的实际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条带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较好,荇菜和芦苇条带总氮平均... 针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负荷较大的现状,通过构建两条水生植物缓冲带对其进行处理研究,旨在摸清水生植物缓冲带处理洱海低污染水中氮的实际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条带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较好,荇菜和芦苇条带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4.2和72.3%.在TN去除率为70%时,荇菜缓冲带的最佳宽度最小,为3.07m;芦苇缓冲带的最佳宽度次之,为3.25 m,种植水生植物的缓冲带最佳宽度均小于空白缓冲带的5.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低污染水 水生植物缓冲带 最佳宽度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中硝氮的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代碧莹 张丹 +4 位作者 高俊 兰书焕 李旭东 谢翼飞 王臣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19-2322,2326,共5页
为探究低污染水中硝氮去除影响因素,以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分析不同碳源添加量、水力负荷、温度及挂膜方式对硝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硝氮去除率与碳源添加量呈正相关,当投加30 mg/L COD_(cr)时硝氮... 为探究低污染水中硝氮去除影响因素,以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分析不同碳源添加量、水力负荷、温度及挂膜方式对硝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硝氮去除率与碳源添加量呈正相关,当投加30 mg/L COD_(cr)时硝氮去除率达到100%。另外,在投加30 mg/L COD_(cr)的常温条件下,水力负荷变化[0.51~1.28 m^(3)/(m^(2)·d)]对硝氮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低温条件将会限制硝氮的去除,但通过人工挂膜的方式可提高湿地系统的抗寒能力,提升硝氮出水效果,最大水力负荷为0.77 m^(3)/(m^(2)·d)。由此获得的运行参数,可为处理低污染水中硝氮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硝氮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洱海流域低污染水类型、污染负荷及分布 被引量:39
19
作者 白献宇 胡小贞 庞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科学、合理地评估湖泊流域低污染水的类型及其污染负荷,以洱海流域为例,系统研究低污染水的概念及类型,确定了低污染水调查方法,并分析了洱海流域低污染水的来源、类型、产生量、污染物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主要包... 为科学、合理地评估湖泊流域低污染水的类型及其污染负荷,以洱海流域为例,系统研究低污染水的概念及类型,确定了低污染水调查方法,并分析了洱海流域低污染水的来源、类型、产生量、污染物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含村落地表径流)3种主要类型,产生量为20069×104m3/a.由低污染水带来的总氮(TN)负荷为1393 t/a,总磷(TP)负荷为77 t/a.从空间分布上看,洱海流域西部和北部片区低污染水TN、TP负荷比例最大,分别达到88%和87%,因此应主要针对西部和北部片区特点制定洱海流域低污染水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低污染水类型 低污染水产生量 低污染水污染物量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资厚 薛利红 +3 位作者 潘复燕 徐珊珊 高倩 杨林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76,共7页
为探讨稻田对不同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效果以及化肥减量潜力,选用生活污水处理尾水、沼液和富营养化河塘水3种来源的低污染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稻田直接回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氮养分吸收、田面水氮径流风险、氨挥发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为探讨稻田对不同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效果以及化肥减量潜力,选用生活污水处理尾水、沼液和富营养化河塘水3种来源的低污染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稻田直接回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氮养分吸收、田面水氮径流风险、氨挥发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及对化肥减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3种污染水回用均可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2)与清水灌溉相比,3种低污染水回用的田面水总氮浓度在基肥期降低21.6%~48.2%,蘖肥期基本持平,穗肥期及灌浆期则明显提高。(3)3种低污染水回用降低了基肥期和穗肥期的日均氨挥发量,增加了蘖肥期和灌浆期的日均氨挥发量,但稻季氨挥发总量(以N计)差异不明显,为41.58~45.45 kg·hm^(-2)。(4)3种低污染水回用均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以生活污水处理尾水回用最为明显。(5)整个生育期稻田可消纳生活污水处理尾水、富营养化河塘水和沼液4 858~5 441 m^3·hm^(-2),回用的氮量分别为107.1、31.4和132.9 kg·hm^(-2),分别替代化肥用量44.41%、12.83%和55.11%。综合产量以及环境效益,生活污水尾水回用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径流损失风险,并具有提升土壤肥力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田面水氮浓度 氨挥发 低污染水灌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