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周明飞 杜小玲 熊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和FY-2D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对贵州2008年5月25—26日(简称08.05)和2010年6月28—29日(简称10.06)初夏两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次暴雨发生发...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和FY-2D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对贵州2008年5月25—26日(简称08.05)和2010年6月28—29日(简称10.06)初夏两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天气学条件差异。结果表明:暖区暴雨形成时,地面均为热低压控制,地面辐合线加强触发暖区暴雨发生;850 hPa低空急流明显加强,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左前侧。所不同的是:两次暴雨过程中高层影响天气系统不同,08.05暴雨中层影响系统为高原槽,10.06暴雨中层影响系统为两高切变低涡,高层为南亚高压脊。08.05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单体独立发展逐渐合并为一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云发展旺盛、伸展高度较高、具有混合相层和暖云层剖面结构,属于积状云为主的混合降水。10.06暴雨,经历了两次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减弱,对流云团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和椭圆状,对流发展高度较低,具有深厚的暖云层,回波在暴雨区持续时间较长,属于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降水。通过对两次暴雨触发机制讨论得出,贵州暖区暴雨预报应着眼于影响贵州的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加强以及地面低压中辐合线的加强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对比分析 对流系统 低空急流
下载PDF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张强 卫国安 侯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在甘肃省敦煌市气象站进行的风、温、湿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典型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厚度总体而言明显偏高,对流边界最高层厚度...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在甘肃省敦煌市气象站进行的风、温、湿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典型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厚度总体而言明显偏高,对流边界最高层厚度可超过4000m,稳定边界层也在1000m左右的高度;2750m附近为风向转变高度,其下全为偏东风,其上全为偏西风,这个风向转变高度有一定日变化,在观测的9天内每天的日变化规律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边界层风速切变较大,大多数时候有低空东风急流出现,急流最强可达到近20m·s-1,急流高度在500m左右;边界层内比湿廓线有时在大约500m高处出现逆湿,一般以夜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戈壁 边界层厚度 低空急流 风向转变高度 大气逆湿
下载PDF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徐亚梅 高 坤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5,共11页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不仅中β低涡的结构和中α低涡有显著差异,而且非及地的中β低涡和及地的中β低涡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非及地的中β低涡低层为冷干区,中高层为暖湿区,发展强盛时低层存在下沉辐散气流;及地的中β低涡由地面到中高层均为暖湿区,低层也不存在下沉辐散气流。探讨了两个中β低涡的形成原因,低空急流的扰动,经过幕阜山时,水平风速明显加强,在低层产生强质量辐合的同时,850hPa流场发生气旋性弯曲,移出幕阜山时,形成了稳定少动、中心位于庐山附近的中β低涡;庐山低涡在发展强盛时,通过次级环流诱发了黄石附近中β低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低涡 结构 低空急流 暴雨 1998年 7月 长江中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被引量:56
4
作者 苗爱梅 武捷 +1 位作者 赵海英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6,共8页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区域性暴雨)、118个大暴雨日、10个特大暴雨日,有偏南风(或偏东风)最大风轴相伴出现的分别有165,110和10次,分别占其总次数的86%,93.2%和100%,表明其预示性极强;当山西大暴雨中有台风介入时,台风一般沿25°N以南西行,在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强的东到东南风带,经鄂西北、豫西一带受西风槽或高原低值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阻挡折向西北使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形成中尺度低空西南急流;当无台风介入时,热带辐合区一般在17°N以南,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副热带高压与高原低值系统之间形成的天气尺度西南低空急流常常伸向黄河中游,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太原以南地区;根据高、低空急流的位置以及有、无台风介入,归纳出的6种大暴雨预报模型基本涵盖了山西大暴雨的落区与中、低空急流的关系,但中、低空急流的类别、位置不同以及经、纬向副热带高压、500hPa急流、西风槽、高原槽和台风等的不同配置,可使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暴雨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低空急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3
5
作者 刘鸿波 何明洋 +1 位作者 王斌 张庆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低空急流与强降水事件、空气污染、风能利用、航空安全、沙尘暴、森林火灾及其他诸多天气、气候现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自发现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外气象学家围绕着低空急流事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 低空急流与强降水事件、空气污染、风能利用、航空安全、沙尘暴、森林火灾及其他诸多天气、气候现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自发现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外气象学家围绕着低空急流事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综合回顾,重点对低空急流的分类和定义、分布状况及结构特征,低空急流形成演变机制,低空急流与降水及其他领域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针对低空急流事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了中国现有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如低空急流选取标准宽松、观测数据缺乏且质量控制不完善、低空急流自身特征与形成演变机制研究数量和深度有限、交叉领域研究工作匮乏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结构和演变机制 降水 交叉领域
下载PDF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廖移山 冯新 +3 位作者 石燕 王仁乔 李俊 闵爱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5-955,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稳定的辐散系统、近地层稳定的辐合系统以...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稳定的辐散系统、近地层稳定的辐合系统以及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是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重点分析了200hPa强辐散中心形成的原因及其在降水中心上空稳定、停滞、加强的机制,认为高空急流右后侧的风速辐散区与西风槽和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之间的风向开口区两种辐散作用的叠加是造成强降水中心上空强辐散中心的主要原因,而高层西风槽在东移过程中突然停滞并加深,从而导致强辐散中心一度稳定、停滞则是强降水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在近地层,由一个已经发展的对流云团外围出现的强偏北下沉冷出流沿浅薄地形河谷区侵入襄樊附近,当偏南暖湿气流不断加强北进时,一方面受到冷出流的横向阻挡,另一方面又受到大巴山地形的纵向阻挡,两种阻挡作用交汇于襄樊上空,使低层出现强辐合中心并稳定维持,在高层强辐散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深厚的上升运动。地面低压倒槽和准静止锋的稳定维持以及边界层内大气斜压性的增强也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在该区域的维持和发展。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和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中心输送了充足水汽,从西南低涡的东北侧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强回波单体,并沿低层切变线移动到襄樊上空后叠加在高空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有利动力作用下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高空急流 机理分析 地形影响
下载PDF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少林 龚佃利 +1 位作者 陈晓红 朱君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成为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北伸倒槽后,在黄淮之间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是触发倒槽区域中尺度对流发展和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暴雨与高能舌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倒槽 低空急流 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 大暴雨
下载PDF
中国地区低空急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8
作者 赛瀚 苗峻峰 《气象科技》 2012年第5期766-771,共6页
概述了近40年来中国地区低空急流的研究成果,重点就我国低空急流的结构特征、可能机制及其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包括对低空急流按所在高度和风向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低空急流的空间分布和形成原因等。最后指出了目前研... 概述了近40年来中国地区低空急流的研究成果,重点就我国低空急流的结构特征、可能机制及其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包括对低空急流按所在高度和风向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低空急流的空间分布和形成原因等。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我国针对低空急流本身结构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暴雨 强对流天气 中国
下载PDF
山东“7.18”致灾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少林 王俊 +1 位作者 周雪松 盛日锋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7-532,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山东省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暴雨致灾原因。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高空冷涡南部的低槽、底层准东西向切变线、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以...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山东省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暴雨致灾原因。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高空冷涡南部的低槽、底层准东西向切变线、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以及来自东北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低层前期明显的持续升温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极好的热力条件,强盛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山东上空低层高温高湿、能量增大,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沿850 hPa切变线北侧东北气流迂回南下的冷空气与低空西南急流携带的暖湿空气在山东交汇,冷暖空气在对流层低层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弱冷空气的低层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促使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中心或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大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降水历时短强度大,特殊的地势地貌是本次暴雨致灾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切变线 副高 低空急流 大气对流不稳定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突发性暴雨事件的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芳丽 李国平 罗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新一代雷达拼图资料,探究了2017年5月初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突发性暴雨事件的影响系统及动力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有中纬500 hPa东移低槽、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新一代雷达拼图资料,探究了2017年5月初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突发性暴雨事件的影响系统及动力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有中纬500 hPa东移低槽、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以及低层切变线。大尺度的低空急流与中小尺度的山区低空急流的叠加使四川盆地东北部形成正涡度柱和低层强辐合柱的动力耦合,低空急流最大风速出口辐合上升区与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叠加形成盆地东北部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成为山地暴雨突发的动力触发条件,因低空急流建立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构成暴雨的热力条件。冷空气自低层逐渐向高层侵入是暴雨第二阶段增幅的主要原因。盆地东北部地形是本次暴雨的另一个增幅因子,其对暴雨过程中垂直上升运动有加强作用,秦巴山脉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对暴雨第一阶段的降水量贡献较大,青藏高原东麓背风坡的辐合效应对第二阶段降水量贡献较大。此外,盆地东北部山地对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有阻挡作用,使其停滞并旺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山地 低空急流 动力触发 地形增幅
下载PDF
The Record-breaking Mei-yu in 2020 and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ropical SST Anomalies 被引量:38
11
作者 Yihui DING Yunyun LIU Zeng-Zhen H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980-1993,共14页
The record-breaking mei-yu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YHRV)in 2020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early onset,a delayed retreat,a long duration,a wide meridional rainbelt,abundant precipitation,and frequent heavy rai... The record-breaking mei-yu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YHRV)in 2020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early onset,a delayed retreat,a long duration,a wide meridional rainbelt,abundant precipitation,and frequent heavy rainstorm processes.It is noted that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system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during the mei-yu season of 2020 tha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and retreat of mei-yu,a northward shift and stagnation of the rainbelt,and the occurrence and persistence of heavy rainstorm processes.Correspondingly,during the mei-yu season,the monsoon circulation subsystems,including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the upper-level East Asian westerly jet,and the low-level southwesterly jet,experienced periodic oscillations linked with the QBWO.Most notably,the repeated establishment of a large southerly center,with relatively stable latitude,led to moisture convergence and ascent which was observed to develop repeatedly.This was accompanied by a long-term duration of the mei-yu rainfall in the YHRV and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rainstorm processes.Moreover,two blocking highs were present in the middle to high latitudes over Eurasia,and a trough along the East Asian coast was also active,which allowed cold air intrusions to move southward through the northwestern and/or northeastern paths.The cold air frequently merged with the warm and moist air from the low latitudes resulting in low-level convergence over the YHRV.The persistent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external contributor to an EAP/PJ-like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ver East Asia along with an intensified and southerly displaced WPSH,which was observed to be favorable for excessive rainfall over Y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rd-breaking mei-yu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Tropical Indian Ocean warming low-level southwesterly jet blocking high
下载PDF
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个例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东 林钢 +2 位作者 叶萌 陈桂兴 汪瑛 《气象科技》 2007年第1期82-87,共6页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越赤道气流、降水时空分布以及过程开始、持续和结束环流时特征等方面对2005年6月18-24日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的空间分布有着双雨带特征,即南北两条...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越赤道气流、降水时空分布以及过程开始、持续和结束环流时特征等方面对2005年6月18-24日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的空间分布有着双雨带特征,即南北两条雨带,北面雨带对应着切变线,南面的雨带对应着低空急流;暴雨开始前及暴雨过程中,索马里附近一直维持强盛的越赤道气流,同时在100°~160°E之间也有越赤道气流活动并有西进现象;500hPa西风槽、850hPa切变线是这次过程开始和维持的重要系统;华南上空对流层高层东风的建立是这次过程结束时重要特征;南海北部至广东上空低空急流中心风速的周期性脉动与广东强降水的日变化现象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越赤道气流 低空急流 日变化 高层东风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与低空急流 被引量:35
13
作者 汤绪 俞亚勋 +1 位作者 李耀辉 张存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0-846,共7页
使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我国区域性沙尘暴过程历史资料,分析了春季大气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 使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我国区域性沙尘暴过程历史资料,分析了春季大气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低空急流产生。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影响因子的事实,指出可将产生这种低空急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作为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天气的预警信号,而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又可作为沙尘暴强度及沙尘暴发生和影响区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春季强沙尘暴 西风带 低空急流
下载PDF
广州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 被引量:37
14
作者 周芯玉 廖菲 孙广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533,共8页
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 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正涡度环流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当伴随有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条件时,触发了暴雨的产生;(2)低空急流指数I值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每次强降水发生前1~2 h I值都会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I值迅速减小;(3)低层风场垂直切变增强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与急流下传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对应关系,说明正是由于低空急流的下传、增强,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且局部垂直风切变要比平均垂直风切变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暴雨 低空急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河西地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奥银焕 吕世华 陈玉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利用1991年10月HEIFE实验期间获取的系留气球梯度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黑河地区常见的三种不同下垫面(绿洲、沙漠和戈壁)边界层风、温度、湿度场的分布规律。客观验证了河西地区秋季午夜后出现的低空急流和逆湿气层两大特点,为进一步研... 利用1991年10月HEIFE实验期间获取的系留气球梯度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黑河地区常见的三种不同下垫面(绿洲、沙漠和戈壁)边界层风、温度、湿度场的分布规律。客观验证了河西地区秋季午夜后出现的低空急流和逆湿气层两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黑河地区水分与能量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地区 梯度观测资料 低空急流 逆湿
下载PDF
一次与西南低涡相联系的低空急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智 高坤 翟国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5,共11页
梅雨期西南低涡的东移发展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作者采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西南低涡及其伴随低空急流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在长江中下游大巴山地区低空急流先于西南涡东移发展 ;西南低涡及低空急流的... 梅雨期西南低涡的东移发展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作者采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西南低涡及其伴随低空急流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在长江中下游大巴山地区低空急流先于西南涡东移发展 ;西南低涡及低空急流的生成发展在开始阶段与中层 ( 4 0 0hPa)的弱辐散密切相关 ;南风分量在西南低空急流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主动的作用 ;南风分量增大中心位于南风分量中心的前方 ,促使南风分量中心东移 ;南风分量的动量方程收支分析表明水平平流项和产生项是促使南风分量变化的主要作用项 ,水平平流项和垂直平流项大部分相互抵消 ,科里奥利项的作用不可忽视 ,而其他项的值较小 ,在个别阶段和地区行星边界层项的作用在低层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拟 西南涡 低空急流 动量收支
下载PDF
低空急流对0212号台风“北冕”后部暴雨影响的分析和数值试验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爱鸣 刘铭 林毅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首先用实测资料分析了0212号台风"北冕"造成福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北抬和加强为远离风暴中心的福建东南沿海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 本文首先用实测资料分析了0212号台风"北冕"造成福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北抬和加强为远离风暴中心的福建东南沿海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低空偏南风急流强度变化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强度变化对福建东南部的暴雨落区及强度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台风 暴雨 气象学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地形作用下低空急流的演变与强降水对流风暴系统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黄小彦 孙继松 刘文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1-567,共17页
利用雷达、卫星、风廓线雷达和地面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入梅后发生在鄂东地区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结构演变及其传播特征,旨在揭示造成强降水过程中的3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触发... 利用雷达、卫星、风廓线雷达和地面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入梅后发生在鄂东地区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结构演变及其传播特征,旨在揭示造成强降水过程中的3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触发、发展、维持机理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中尺度动力学关系,尤其是地形作用下的低空急流的演变与强降水对流风暴系统相互作用过程。研究表明:(1)与大多数梅雨锋上的强降水带与低空切变线平行分布不同,此次极端强降水雨带呈倾斜的“n”字形,其中两条主雨带近乎与低空切变线垂直;此次极端强降水分别由大别山迎风坡上西北-东南向MCS、湖北中东部平原地区西北-东南向MCS和桐柏-大洪山东侧东北-西南向MCS造成。3个MCS移动缓慢,都具有后向传播的特征。(2)大别山迎风坡上MCS初始雷暴是低空急流下边界不断向下扩展过程中在地形抬升作用下触发的,而湖北中东部平原地区的MCS和桐柏-大洪山东侧MCS的触发、发展、加强都与大别山迎风坡上MCS形成的冷池加速推进形成的出流边界与环境气流形成的强烈辐合抬升作用有关。(3)垂直于大别山的边界层西南急流对山坡上的对流冷池产生的顶托作用不仅平衡了冷池密度流产生的向下作用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山区的辐合抬升强度,使得大别山迎风坡上强降水风暴系统得以长时间维持和发展;当山坡上的对流冷池堆积到足够厚度,或者由于低空急流的下边界迅速抬升时,这种平衡被打破,大范围的冷池俯冲下山并在平原地区快速推进,造成了湖北中东部平原地区大范围的雷暴大风和MCS发展加强,并沿冷池前沿逐步组织化,形成平原地区东南-西北向的强降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对流风暴 后向传播 低空急流 冷池 地形
下载PDF
“04·8”山东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春虎 赵宇 +1 位作者 龚佃利 王咏青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11,共9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由台风"艾利"和西风带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外围的急流带在华东沿海到山东南部...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由台风"艾利"和西风带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外围的急流带在华东沿海到山东南部地区产生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从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干冷空气从高层入侵使降水区对流不稳定增强,并使不饱和湿空气达到饱和,对降水具有增幅作用;低层正涡度和辐合作用的加强,导致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暴雨中心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远距离暴雨 低空急流 水汽辐合 干侵入
下载PDF
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徐珺 毕宝贵 谌芸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8-1229,共12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分辨率0.5°×0.5°、间隔6 h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分析场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数值模拟结果,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分辨率0.5°×0.5°、间隔6 h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分析场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数值模拟结果,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自内蒙古南下的低层冷空气和中层干空气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中尺度对流系统生成、发展于低涡西南侧的辐合线上,低涡入海过程中移速减慢使辐合线经过济南速度减慢,导致济南持续3 h的短时强降水;生成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前30 km左右的对流系统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合并使降水增幅,最终导致极端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低空急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数值模拟 辐合线 阵风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