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地区夏季7~8月大气环流季节演变异常的内部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6
1
作者 廖清海 陶诗言 王会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6,共9页
利用NCEP/NCAR1958~1999年月平均再分析数据集,本文分析了7-8月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演变异常,包括提前和延迟这两种情形,及其与沿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内部动力学过程的联系,比较了与气候季节演变进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存在着两个地理... 利用NCEP/NCAR1958~1999年月平均再分析数据集,本文分析了7-8月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演变异常,包括提前和延迟这两种情形,及其与沿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内部动力学过程的联系,比较了与气候季节演变进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存在着两个地理位置固定的遥相关型,探讨了二者位相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讨论了此类波列的出现与内部动力学过程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演变 遥相关 副热带西风急流 低频变率 东亚夏季环流 内部动力学
下载PDF
大气低频变化对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彩珠 高建芸 +3 位作者 黄丽娜 游立军 林昕 陈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4,共10页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江口至东海上空,福建上空为低频辐散区;对流层中层高度场低频分量中高纬度地区若出现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加强型、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双阻塞高压加强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加强型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加强型4种低频扰动之一,福建上空为低频低值区;对流层低层低频流场福建上空为低频气旋控制,气旋中心位于江南或南海上空,如此高低空低频系统配置将引起异常的低频垂直经向环流,从而导致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低频变化 物理概念模型
下载PDF
阿留申低压低频变化及其相关的瞬变动力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盛曦 任雪娟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NCEP/NCAR 1979—2013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冬季阿留申低压低频变化的环流特征,探讨了阿留申低压低频变化形成和维持的相关天气尺度瞬变强迫机制。冬季阿留申低压的低频变化在850 h Pa环流场上表现为北太平洋海盆区一个异常气旋/... 利用NCEP/NCAR 1979—2013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冬季阿留申低压低频变化的环流特征,探讨了阿留申低压低频变化形成和维持的相关天气尺度瞬变强迫机制。冬季阿留申低压的低频变化在850 h Pa环流场上表现为北太平洋海盆区一个异常气旋/异常反气旋在局地强弱变化的过程,即阿留申低压在低频尺度上先异常增强/减弱随后逐渐恢复正常态的演变过程;850 h Pa上大气温度低频变化表现为低频冷中心在西北太平洋建立并逐渐东移的过程。对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及其强迫的异常进行分析表明,北太平洋海盆区上空的瞬变动力强迫在阿留申低压异常增强的时期为负异常,有利于阿留申低压低频变化异常空间型的形成和维持。由瞬变热力强迫异常引起的温度倾向异常场表现为北太平洋中部以40°N为界南正—北负的空间分布,其南部正异常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低频冷中心向南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留申低压 低频变化 天气尺度瞬变扰动 瞬变动力强迫 瞬变热力强迫
下载PDF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双艳 武炳义 +1 位作者 周顺武 刘炜 《气象科技》 2012年第6期938-948,共11页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主要是指时间尺度为30~60天的振荡,它是大气中最显著的一种振荡现象。作为大气的一个重要低频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近40年中,ISO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已取得众多有意义的研究...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主要是指时间尺度为30~60天的振荡,它是大气中最显著的一种振荡现象。作为大气的一个重要低频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近40年中,ISO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已取得众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ISO对调整气候变率起重要作用,对我国天气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ISO的研究成果,主要对它的结构和活动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激发维持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低频系统 活动特征 气候变率
下载PDF
Notes on Extended-Range Atmospheric Predic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被引量:3
5
作者 Shingo Yamada Forecast Division,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Tokyo, 100, Japan Shuhei Maeda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Climate and Marine Department,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Tokyo, 100, Japan K. Gambo c/o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4-41,共18页
We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and predictability of low frequency variability (LFV) of the atmospher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January and February) by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EOFs... We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and predictability of low frequency variability (LFV) of the atmospher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January and February) by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EOFs) of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at 500 hPa. In the discussion, we used the EOFs for geostrophic zonal wind (Uznl) and the height deviation from the zonal mean (Zeddy). The set of EOFs for Uznl and Zeddy was denoted as Uznl-1, Uznl-2, ..., Zeddy-1, Zeddy-2, ..., respectively. We used the data samples of 396 pentads derived from 33 years of NMC, ECMWF and JMA analyses, from January 1963 to 1995. From the calculated scores for Uznl-1, Uznl-2, Zeddy-1, Zeddy-2 and so on we found that Uznl-1 and Zeddy-1 were statistically stable and their scores were more persistent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EOFs.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the scores of Uznl-1 and those of Zeddy-1. 30-day forecas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medium resolution version of JMA global spectral model for 20 cases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for the period of 1984-1992. Results showed that Zeddy-1 was more predictable than the other EOFs for Zeddy. Considering these results, we argued that prediction of the Zeddy-1 was to be one of the main target of extended-range foreca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xtended-range prediction
下载PDF
基于观测数据的2003-2014年北冰洋海平面时空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璐曦 陈美香 +5 位作者 任杰 余佳霖 陈宇洁 季韬 王雪竹 杨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9,共15页
本文对比了3个不同机构提供的北冰洋月均高度计数据,发现英国极地观测与建模中心和丹麦科技大学空间中心两套数据比较一致且空间覆盖率高,适用于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研究,而前者在数据分辨率、平滑性和与验潮站的符合程度方面均更优。对高... 本文对比了3个不同机构提供的北冰洋月均高度计数据,发现英国极地观测与建模中心和丹麦科技大学空间中心两套数据比较一致且空间覆盖率高,适用于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研究,而前者在数据分辨率、平滑性和与验潮站的符合程度方面均更优。对高度计和验潮站数据的分析表明,北冰洋海平面的气候态特征表现为加拿大海盆的高值和欧亚海盆的低值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海平面的变化以季节变化和北极涛动引起的低频变化为主,加拿大海盆的季节和年际振幅均较大,俄罗斯沿岸海平面季节变化显著。2003-2014年,北冰洋平均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其中加拿大海盆海平面上升最快,而俄罗斯沿岸海平面有微弱下降趋势。加拿大海盆和俄罗斯沿岸由于海冰变化显著,不同高度计产品以及高度计与验潮站数据之间差别较大,使用时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海平面 季节变化 低频变化 北极涛动
下载PDF
Wind-Driven Ocean Circulation in Shallow Water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被引量:1
7
作者 钟霖浩 冯士德 高守亭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A lattice Boltzmann (LB) model with overall second-order accuracy is applied to the 1.5-layer shallow water equation for a wind-driven double-gyre ocean circul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order integral approximat... A lattice Boltzmann (LB) model with overall second-order accuracy is applied to the 1.5-layer shallow water equation for a wind-driven double-gyre ocean circul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order integral approximation for the collision operator, the model becomes fully explicit. In this case, any iterative technique is not needed. The Coriolis force and other external forces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with second-order accurac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cretized accuracy of the LB equ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correct physics of the ocean circulation driven by the double-gyre wind stress with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and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s. An intrinsic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of the shallow water model is also found. The wind-driven ocean circulation exhibits subannual and interannual oscillations, which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models in which the conventional numerical methods are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Boltzmann shallow water equation wind-driven ocean circulation Reynolds number spatial resolution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下载PDF
Some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Issues in Geophysical FluidD ynamics and Climate Dynamics 被引量:2
8
作者 Jianping Li Shouhong Wa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SCIE 2008年第4期759-793,共35页
In this article,we address both recent advances and open questions in some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issues in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GFD)and climate dynamics.The main focus is on 1)the primitive equations(PE... In this article,we address both recent advances and open questions in some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issues in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GFD)and climate dynamics.The main focus is on 1)the primitive equations(PEs)models and their related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issues,2)climate variability,predictability and successive bifurcation,and 3)a new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GFD and climate dyn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climate dynamics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attractor bifurcation dynamic transition well-posedness.
原文传递
高低频系统相互作用对Rossby波破碎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张潮 谭言科 +1 位作者 李崇银 平已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能源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NCEP-DOE AMIP-II),对2010年12月20日发生在北太平洋一次典型的反气旋式波破碎(AWB)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波破碎过程中等熵位涡场的演变特征,揭示了波破碎过程中高频扰动以...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能源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NCEP-DOE AMIP-II),对2010年12月20日发生在北太平洋一次典型的反气旋式波破碎(AWB)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波破碎过程中等熵位涡场的演变特征,揭示了波破碎过程中高频扰动以及低频信号的逐日演变特征,并对2010年冬季350 K等熵面上逐日高频位涡(PV)扰动和低频变化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其主要模态,并从等熵位涡方程出发研究了波破碎过程中位涡高、低频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波破碎过程中高频低PV空气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附近沿东北方向向对流层上层侵入,而来自阿拉斯加湾附近的高频高PV空气向对流层下层侵入。高频位涡场EOF分解得到的前两个模态共同描述了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移动的天气尺度波列;低频位涡场EOF分解的第一模态在北太平洋呈弧形波列结构。天气尺度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低频场的平流作用逐渐偏离其传播主要模态的位置,并发生破碎,同时高频流场对高频位涡的平流可以产生低频变化,使得低频变化的空间形态向其冬季主要模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破碎 等熵面 位涡 高频扰动 低频变化
下载PDF
Dynamic alterations of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10
作者 Jiabao Zhang Tao Xu +6 位作者 Linjia Wang Dan Chen Lisha Gong Huafu Chen Jiali Yu Ling Zhao Qing Gao 《Psychoradiology》 2021年第3期110-117,共8页
Background:The pathogenesis of neck pain in the brain,which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cause of disability,remains unclear.Furthermore,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local functional brain activit... Background:The pathogenesis of neck pain in the brain,which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cause of disability,remains unclear.Furthermore,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local functional brain activity in cervical pain.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local brain activity caused by chronic neck pain an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neck pain.Methods:Using the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method combined with sliding window approach,we compared local brain activity that was measured by th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of 107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CNP)with that of 57 healthy control participants.Five pathogenic factors were selected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group comparison results of 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dALFF)variability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CNP exhibited decreased dALFF variability in the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the middle temporal gyrus,the angular gyrus,the inferior parietal marginal angular gyrus,and the middle occipital gyrus.The abnormal dALFF variability of the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daily working hours of patients with neck pain.Conclusions: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brain regions of patients with CNP responsible for audition,vision,memory,and emotion were subjected to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abnormal regional brain activity.Moreover,the dALFF variability in the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might be a risk factor for neck pain.This study revealed the brain dys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N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local brain activity,and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dALFF variability in 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C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neck pai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ocal brain activity 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dynamic variability
原文传递
初夏东北冷涡活动异常与北半球环流低频变化 被引量:46
11
作者 廉毅 布和朝鲁 +2 位作者 谢作威 沈柏竹 李尚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9-439,共11页
本文在典型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初夏东北冷涡活动显著异常与北半球环流低频变化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理。主要结果为:(1)初夏东北冷涡活动显著异常与上游乌拉尔山附近和下游日本附近的持续性异常环流相对应。冷涡异常多年,在向下游... 本文在典型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初夏东北冷涡活动显著异常与北半球环流低频变化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理。主要结果为:(1)初夏东北冷涡活动显著异常与上游乌拉尔山附近和下游日本附近的持续性异常环流相对应。冷涡异常多年,在向下游频散Rossby波能量和瞬变涡动强迫过程的共同作用下,乌拉尔山附近盛行阻塞型环流。它一方面使极地冷空气向东北地区移动,另一方面通过Rossby波能量的传播,使东北冷涡活动加强。冷涡异常少年的环流情况则基本相反。(2)谐波分析和低频振荡分析表明,在冷涡异常多(少)年的5~6月,东北地区正(负)涡度位相占优,这与北太平洋超长波槽西退(东进)相对应。长波在北太平洋-北美-大西洋地区呈驻波型,与Rossby波能量传播匹配,亦有利于乌拉尔山附近的异常环流得以长时间维持。(3)5月份,乌拉尔山附近的异常环流信号对初夏东北冷涡活动的显著异常具有前兆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低频变化 谐波分析 ROSSBY波
下载PDF
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低频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跃文 杨小怡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本文主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低频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AO在1965年以前有准两年周期振荡,1975年后转为准8 a周期和准16 a周期;NAO也存在相似的周期转变,但其准8 a周期出现在60年代末到1976年前... 本文主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低频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AO在1965年以前有准两年周期振荡,1975年后转为准8 a周期和准16 a周期;NAO也存在相似的周期转变,但其准8 a周期出现在60年代末到1976年前后,并且没有明显的准16 a周期;AO和NAO准8 a周期的交叉小波能谱在1975年前后达到极大值,这与北半球气候突变时间基本吻合。另外,AO和NAO模态的北大西洋中心在1975年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东移,AO中心移到地中海地区,且太平洋中心明显增强,使其纬向对称的环形模态较突变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AO) 北大西洋涛动(NAO) 小波分析 低频变化 周期
下载PDF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强度年际异常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俊阳 肖子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利用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CAR/NCEP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以低频振荡的能量与总能量的百分比作为低频振荡强度指数,初步研究了热带地区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热带地区低... 利用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CAR/NCEP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以低频振荡的能量与总能量的百分比作为低频振荡强度指数,初步研究了热带地区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热带地区低频振荡强度高(低),则我国东部冬季降水多(少)。热带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与欧洲西北部到我国南部的波列及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在热带低频振荡强度高值年,冬季北非槽和孟加拉湾槽加深,东亚大槽减弱,东亚冬季风减弱,我国东部地区南风异常,水汽输送强,导致降水偏多;反之,在热带低频振荡强度低值年,北非槽和孟加拉湾槽减弱,东亚大槽加深,东亚冬季风加强,我国东部地区北风异常,水汽输送减弱,导致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强度 冬季降水 年际变化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耳穴电刺激正常人心率变异性与脑比率低频振幅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侯小燕 周思繁 +4 位作者 王雨涵 傅成伟 张岳 叶泳松 刘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fMRI的比率低频振幅(fALFF)方法,探索耳穴电刺激引起的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29例,分别于基线状态、耳穴电刺激及假穴电刺激时行fMRI扫描,采集动态心电图数据,记录心率变异性;对3... 目的:运用静息态fMRI的比率低频振幅(fALFF)方法,探索耳穴电刺激引起的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29例,分别于基线状态、耳穴电刺激及假穴电刺激时行fMRI扫描,采集动态心电图数据,记录心率变异性;对3种不同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和fALFF值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耳穴电刺激时心率变异性与差异脑区的fALFF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基线状态相比,耳穴电刺激RR间期、相邻RR间期差值(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5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穴电刺激与基线状态的RR间期、MSSD、P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穴电刺激时边缘叶、海马旁回及颞叶局部脑区的fALFF值升高(P<0.05,FWE矫正),且差异脑区的fALFF值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两者的比值(LF/HF值)呈正相关(r=0.422,P=0.023)。结论:耳穴电刺激可调节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同时引起边缘叶、海马旁回及颞叶的fALFF改变,且两者间具有相关性,这为研究耳穴电刺激疗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神经影像学基础及生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电刺激 比率低频振幅 边缘叶 海马旁回 颞叶 心率变异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动态低频振幅方法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功能时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馨 陈杰 +2 位作者 廖晨希 郑倩华 李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对24例IBS-D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对24例IBS-D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结合滑动窗法来计算动态低频振幅(dynamic ALFF,dALFF),并采用Pearson分析IBS-D患者dALFF值的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症状严重程度得分、IBS生活质量得分、IBS患者腹痛程度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ALFF比较结果显示,IBS-D患者左侧小脑(t=3.95)及右脑壳核(t=3.13)dALFF变异性升高(Alphasim校正,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壳核dALFF变异性异常与IBS-D患者的腹痛程度呈正相关(r=0.398,P=0.054)。结论IBS-D患者的左侧小脑和右侧壳核表现出自发神经活动的时间变异性的异常。此外,右侧壳核可能是IBS-D患者腹痛症状发生、发展的相关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动态变化 壳核
下载PDF
吕宋海峡西侧海域混合层盐度低频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华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WOD09和Argo剖面资料,结合SODA、OFES、GPCP和WHOI等资料分析了吕宋海峡西侧海域混合层盐度1984—2010年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利用混合层盐度平衡方程探讨了其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吕宋海峡西侧海域的盐度整... 利用WOD09和Argo剖面资料,结合SODA、OFES、GPCP和WHOI等资料分析了吕宋海峡西侧海域混合层盐度1984—2010年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利用混合层盐度平衡方程探讨了其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吕宋海峡西侧海域的盐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0.020/a;(2)以1999年为界,吕宋海峡西侧海域的盐度在1999年之前为正距平,最大正距平值可达0.14,平均值为0.05,在1999年之后为负距平,最大负距平值为-0.22,平均值为-0.06;(3)影响该海域混合层盐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平流作用,特别是黑潮入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吕宋海峡西侧海域 盐度 低频变化
下载PDF
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江志红 屠其璞 施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对近十年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的诊断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年代际及以上尺度的变率可能就是气候系统数十年尺度低频振荡或气候基本态的自然表征 ,并控制着更小时间尺度的 ENSO变率 ,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气候变率的认识 ... 对近十年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的诊断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年代际及以上尺度的变率可能就是气候系统数十年尺度低频振荡或气候基本态的自然表征 ,并控制着更小时间尺度的 ENSO变率 ,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气候变率的认识 ,而且对检测人为因素在全球变暖中的相对贡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率 年代际尺度 低频变化 气候基本态
下载PDF
南海次表层盐度的低频变化及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祥鹏 张玉红 +2 位作者 王爱梅 赵玮 杜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是联系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关键通道。黑潮北上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将来自西太平洋的信号传入南海,进而影响南海的水动力环境。研究了南海次表层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低频变化规律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是联系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关键通道。黑潮北上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将来自西太平洋的信号传入南海,进而影响南海的水动力环境。研究了南海次表层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低频变化规律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了次表层盐度近年来的变化。结果显示:1)南海次表层高盐水的位势密度主要介于24~26σθ,受次表层气旋式环流所驱动,盐度气候态空间分布北高南低,以吕宋海峡处为起点,呈逆时针自北向南逐渐降低。2)次表层盐度低频变化显著,与PDO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PDO处于正位相时,吕宋海峡处西向平流输送加强,次表层盐度升高;当PDO处于负位相时,吕宋海峡处西向平流输送减弱,次表层盐度降低,盐度的变化受到水平环流场的直接影响。3)近年来,南海次表层盐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滞后PDO约10个月, 2006—2014年初,盐度呈下降趋势;2014—2017年初,盐度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远大于先前下降的速率;2017年后盐度再次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表层盐度 低频变化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平流输送 南海
下载PDF
Low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Pacific Wind Stress Anomalies in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from a Simple and a Comprehensive Models
19
作者 倪允琪 张勤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45-460,共16页
Low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Pacific wind stress anomalies in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s from the CZ simple atmospheric model and COLA R15 AGCM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ENSO event may be a mult... Low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Pacific wind stress anomalies in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s from the CZ simple atmospheric model and COLA R15 AGCM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ENSO event may be a multi-scale process,that is,ENSO time scale has the period longer than three years; biennial oscillation and annual variability.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involved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wind stress anomaly with ENSO time scale: 1) the development and eastward movement of a cyclonic anomaly circulation in subtropical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weakening of Southern Oscillation result in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westerly anomaly along the equator,therefore,interactions between flows in subtropics and in tropi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wind stress anomaly with ENSO time scale; 2) easterly and westerly anomalies with ENSO time scale are one kind of propagating wave,which differs from Barnett's (1991).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evolution of observed and simulated wind stress anomalies with biennial time scale bears a strong resemble to that with ENSO time scale although their period is different.Observed annual variability is weak during 1979-1981 and intensified after 1981,especially it reaches to maximum during 1982-1984,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first mode is the ENSO-lik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frequency Wind stress anomaly Comprehensive model Biennial oscillation Annu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基于慢特征分析方法研究陆地表面气温变率的驱动力
20
作者 朱丽飞 孙诚 +3 位作者 李建平 张静 刘雨森 宫湛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0-540,共21页
慢特征分析(SFA)方法可以从非平稳时间序列中提取出慢变的外强迫信息。近年来,SFA方法被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用于探究气候变化的潜在驱动力及相关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基于SFA方法,提取全球陆地表面气温(LSAT)的慢变外强迫信息,研究全... 慢特征分析(SFA)方法可以从非平稳时间序列中提取出慢变的外强迫信息。近年来,SFA方法被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用于探究气候变化的潜在驱动力及相关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基于SFA方法,提取全球陆地表面气温(LSAT)的慢变外强迫信息,研究全球LSAT慢变驱动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低频变率的主要驱动因子。SFA方法提取的LSAT慢变驱动力与历史时期全球辐射强迫(GRF)和全球海表温度(SST)的主模态(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热带太平洋ENSO变率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LSAT的变率受到GRF和三个SST模态的显著影响。GRF对LSAT变率的影响有全球一致性的特征,而三个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此外,由于SFA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始LSAT序列中随机噪声的干扰,GRF和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解释方差显著提高,进一步表明GRF和SST模态是全球LSAT低频变率主要的驱动因子。最后,利用历史海温驱动AGCM试验(即AMIP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三个SST模态对区域LSAT变率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特征分析(SFA) 陆地表面气温 驱动力 低频变率 AMIP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