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明珠 邱光明 焦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对比分析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挂线脱落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肛门括约肌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切除 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
下载PDF
主脓腔低切高挂加支脓腔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陈斌武 黄明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36-37,共2页
为探讨主脓腔低切高挂、支脓腔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疗效,本研究将60例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主脓腔低切高挂、支脓腔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组)和一期切开根治术(对照组)治疗,对比分析两... 为探讨主脓腔低切高挂、支脓腔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疗效,本研究将60例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主脓腔低切高挂、支脓腔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组)和一期切开根治术(对照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复发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治愈,但治疗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根治肛周脓肿,但主脓腔低切高挂、支脓腔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较肛周脓肿一期切开根治术效果更好,具有创面小、创面愈合快、疗程短、术后肛门功能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铁型肛周脓肿 低切高挂 开窗留桥对口引流 一期根治术 疗效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评估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伟 官海迪 +2 位作者 邱远 杨桦 肖卫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评估方法以及治疗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直肠癌术后LARS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LARS的发生机制与手术前肛门功能状态、手术中对肛门直肠周围神经、肌肉损伤以及新建直肠容... 目的了解目前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评估方法以及治疗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直肠癌术后LARS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LARS的发生机制与手术前肛门功能状态、手术中对肛门直肠周围神经、肌肉损伤以及新建直肠容积、顺应性等均有密切关系。针对LARS的症状群,临床现有主观、客观等多种评估办法,包括多种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大便失禁相关量表、LARS评分量表、肛管直肠测压、肛门括约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治疗包括经肛门灌洗、综合康复训练、骶神经刺激、中医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多重因素影响LARS的发生,详尽的评估、规范的手术及治疗以及有效的患者教育都可以预防或减轻LARS,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评估 治疗
原文传递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亚鹏 张雪民 +1 位作者 张新伟 王培民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2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46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24例和对照组222例,统计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卡方检验,性别、...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46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24例和对照组222例,统计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卡方检验,性别、低蛋白血症、肿瘤与肛缘距离及留置肛管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性别、低蛋白血症、肿瘤与肛缘距离和留置肛管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低蛋白血症、肿瘤与肛缘距离和留置肛管可能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格外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晓丽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探讨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术后予自拟... 为探讨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术后予自拟中药汤剂坐浴,对照组行高位挂线、低位切除术,术后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对比2组创面愈合时间、总体疗效及手术前后肛管测压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肛管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缩短不明显,P>0.05,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缩短明显,P<0.05;主动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2组术后肛管测压结果比较,治疗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更接近术前,P<0.05,肛管最大收缩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长,P<0.05。结果表明,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肛门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 中药坐浴 疗效
原文传递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anastomosis 被引量:54
6
作者 Kenji Kawada Yoshiharu Sak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5期5718-5727,共10页
Anastomotic leakage(AL)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s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 The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nastomosis after low an... Anastomotic leakage(AL)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s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 The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nastomosis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 Risk factor analyses for AL after open LAR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However, a few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for AL after laparoscopic LAR. Laparoscopic rectal surgery provides an excellent operative field in a narrow pelvic space, and enables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surgery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with greater precision. However, rectal transection using a laparoscopic linear stapler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because of the width and limited performance of the linear stapler. Moreover, laparoscopic LAR exhibits a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course compared with open LAR,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AL after laparoscopic LAR may also differ from those after open LAR.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for AL after laparoscopic 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astomotic leakage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46
7
作者 池畔 林惠铭 徐宗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对距肛缘5~8cm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LP术组)53例及传统开腹根治术135例,比较两组和两组内患者造口与未造口...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对距肛缘5~8cm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LP术组)53例及传统开腹根治术135例,比较两组和两组内患者造口与未造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差异。结果L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1/22)与6.5%(2/31),X^2=0.0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1/43)与8.7%(8/92),X^2=1.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行造口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0P术组未行造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28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外科手术 直肠肿瘤 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佟伟华 何亮 +4 位作者 张路遥 张加鑫 李梦 穆剑锋 王权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1-767,共7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行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行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9例,女16例;年龄为(60±11)岁,年龄范围为24~80岁。55例患者中,肿瘤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20例;病理学分期T1~2期24例,T3期31例。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相关因素分析。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TaT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246±62)min,术中出血量为(69±27)mL,术后病理学标本直径为(3.5±0.7)cm,术后尿管拔除时间为(2.1±0.9)d,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为(2.4±0.5)cm,肿瘤直径为(3.9±1.6)cm。(2)随访情况:5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均完成随访,填写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量表。55例患者中,术后3、6个月内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分别为35、2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5)。(3)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相关因素(χ^2=19.075,8.185,P<0.05)。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是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的相关因素(χ^2=9.18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是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35,6.057,95%可信区间为1.089~1.323,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蒲羽 邱远 +3 位作者 李祥 王文生 杨桦 肖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29例,年龄(61.03±11.32)岁。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可能对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术后恢复时间及骨盆径线对LARS的影响。结果 337例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均数为14.08(0~41),126例(37.4%)有LARS症状,其中重度LARS占总例数的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越短均是患者术后存在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比较显示:与术后6个月内比较,术后6~18个月LARS评分呈逐步且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对于手术18个月后的患者研究显示: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吻合口距肛缘≥5 cm组(P<0.05);骨盆径线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中,LARS组坐骨棘间径显著小于无LARS组(P<0.05)。结论 LARS是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吻合口位置、术前放疗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为影响LAR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症状出现显著改善至少需6个月以上;骨盆横径特别是坐骨棘间径大小可预测低位直肠癌术后LARS发生及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危险因素 坐骨棘间径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表中文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闫晶晶 牟绍玉 +1 位作者 谭人福 王希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版LARS评分表评估其术后排便失调程度,并询问其肠道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检验聚合效度;随机抽取50例患者在首次评估后1~3周进行第2次测试,以检验重测信度;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检验LARS评分表对不同临床特征人群的判别效度。结果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首次测量与再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该量表评分值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聚合效度良好(P〈0.001);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6.7%;量表的判别效度良好,能区分不同性别、年龄、吻合口平面的人群(P〈0.05)。结论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评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失调的严重程度高效、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排便失调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management 被引量:38
11
作者 Gerard Feeney Rishabh Sehgal +4 位作者 Margaret Sheehan Aisling Hogan Mark Regan Myles Joyce Michael Ker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3期4850-4869,共20页
Thirty per cent of all colorectal tumours develop in the rectum.The location of the rectum within the bony pelvis and its proximity to vital structures present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challenges when considering neoa... Thirty per cent of all colorectal tumours develop in the rectum.The location of the rectum within the bony pelvis and its proximity to vital structures present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challenges when considering neoadjuvant options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Most patients with early rectal cancer can be adequately managed by surgery alone.However,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present with locally advanced disease and will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down staging prior to surgery.Neoadjuvant therapy involves a variety of options including 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in rectal cancer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umour burden in advance of curative surgery.The gold standard surgical rectal cancer management aims to achiev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tumour and all draining lymph nodes,within an intact mesorectal package,in order to minimise local recurrence.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hat all rectal cancer cases are discussed at a multidisciplinary meeting represented by all relevant specialties.Pre-operative staging including CT thorax,abdomen,pelvis to assess for distal diseas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assess local involvement is essential.Staging radiology and MDT discussion are integral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ho require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While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is potentially beneficial it may also result in morbidity and thus should be reserved for those patients who are at a high risk of local failure,which includes patients with nodal involvement,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 and threatened circumferential margin.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NEOADJUVANT therapy 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STOMA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Robotic surgery Watch and wait
下载PDF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12
作者 茆家定 吴佩 +1 位作者 杨光 武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2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7例患者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设为保肛组,109例患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设对照组...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2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7例患者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设为保肛组,109例患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设对照组.保肛组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或改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局部肿瘤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及生命质量.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哥(x)±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定期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结果 117例保肛组患者行传统的直肠低位前切除术108例,直肠翻转肛门内拖出切割缝合改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9例;109例对照组患者均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7±12)min、(110±51)mL,与对照组患者的(122±8)min和(155 ±44)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7.09,P<0.05).保肛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3±4)枚和(13±4)枚、(2.8±0.8)d和(2.7 ±0.7)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0.83,P>0.05).术后184例患者行化疗,其中19例因化疗反应严重终止治疗,17例化疗结束后继续放疗,9例化疗结束后继续行肝脏介入治疗;42例患者未行化疗.保肛组患者肛周湿疹的发生率为15.38% (18/117)较对照组3.67%(4/109)明显增高(x2=8.81,P<0.05).保肛组和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感染、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例和0、3例和2例、5例和4例、10例和11例、7例和8例、9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改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直肠癌低位保肛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作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吴晓丹 符春凤 +3 位作者 陈依琳 孔令亨 潘志忠 郑美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2337-2343,共7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保肛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寻求预防其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1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保肛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寻求预防其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109例拟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低位保肛术和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共3组,进行1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追踪.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测量患者的客观肛门直肠压力、感觉指标,采用中文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价患者的肠道功能状况,比较3组患者客观的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和主观肠道功能状况的差异;并评价患者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干预结束时,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初始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肛管高压带和肠道功能总分分别为(44.8±9.0)mmHg(1mmHg=0.133kPa)、(4.3±1.6)mmHg、(130.5±10.0)mmHg、(19.9±4.3)s、(32.7±5.0)ml、(74.3±8.3)ml、(188.4±12.7)ml、(5.7±1.2)ml/kPa、(3.31±0.96)cm和(68.1±6.4)分.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和肛管高压带5个指标变化的主效应为时间.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为直肠初始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肠道功能总分,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个测量时间点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在根治术后1个月、造口回纳术围手术期及造口回纳术后3个月时显著高于盆底肌锻炼组(P<0.05).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能降低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功能锻炼 肠道功能
原文传递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凡 郭鹏 +3 位作者 申占龙 高志冬 王杉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 探索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永久造瘘和局部切除者。并于2014年10月至201... 目的 探索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永久造瘘和局部切除者。并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对入选患者采用专为LARS设计的量表通过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询问方式,按照手术先后顺序依次进行随访。根据调查量表得分情况(0~20分为"无LARS" ,21~29分为"轻度LARS" ,30~42分为"重度LARS" )将患者按照LARS轻重程度分为3组,比较每组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病理学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LARS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100例患者完成调查,男性61例,女性39例,接受手术时平均年龄66.2(41~86)岁,其中年龄〈 60岁与≥60岁者分别为33例和67例,未观察到年龄分布的差异(P= 0.204)。自手术日至随访日间隔时间超过1年者70例,中位随访间隔23月。其中无LARS组37例,轻度LARS组18例,重度LARS组45例。3组临床病理学资料的比较,除有无放疗史(P= 0.025)、肿瘤位置(P= 0.000)和吻合口距肛缘距离(P= 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将无LARS和轻度LARS组合并后与重度LARS组进行重度LARS发病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放疗史(RR:5.608,95%CI:1.457~ 21.584,P= 0.006)、肿瘤下缘距离(RR:0.125,95%CI:0.042~0.372,P= 0.000)、吻合口距肛缘距离(RR:0.255,95% CI:0.098~0.665,P= 0.004)以及回肠造口与否(RR:3.643,95% CI:1.058~ 12.548,P= 0.032)与重度LARS有关;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女性患者(RR:2.138,95%CI:0.944~4.844,P= 0.07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RR:2.654,95%CI:1.005~7.014,P= 0.049)、放疗史(RR:10.422,95% CI:2.394~45.368,P= 0.002)和肿瘤下缘距离≤7 cm(RR:8.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结直肠功能紊乱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原文传递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辅助性回肠造口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东华 黄梁 +1 位作者 陈伟国 林谋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辅助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83例患者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6...  目的 探讨辅助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83例患者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6例未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组 11 例发生吻合口漏,37例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组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辅助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回肠 吻合口漏 超低位前切除术 直肠癌 术中 临床价值 发生率 辅助性 患者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左芦根 葛思堂 +6 位作者 王迅 朱玉可 刘志红 杨亚亭 姜从桥 李仕青 刘牧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3-57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病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病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癌保肛根治术;(2)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3)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1)术前有盆腔手术史、骨盆骨折等可能影响直肠肛门功能的病史;(2)术前合并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影响排粪的病史;(3)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影响术后排粪功能;(4)术后长期服用影响胃肠道或肛门功能的药物;(5)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6)临床资料缺失。分别于术后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依据LARS评分量表对LARS进行诊断及分级。LARS评分范围为0~42分,0~20分为无LARS,21~29分为轻度LARS,30~42分为重度LARS;任意时间点LARS评分>20分则为术后并发LARS;症状好转定义为重度转轻度及轻度转为无LARS。计算LARS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ARS转归的因素。结果共纳入268例患者。术后3个月LARS的发生率为42.9%(115/268),术后6个及12个月分别为32.5%(87/268)和20.1%(54/268),术后3个月后无新发LARS病例。轻度LARS发生率在术后3、6及12个月分别为25.7%(69/268)、17.2%(46/268)和8.6%(23/268),术后6个月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χ^2=5.857,P=0.016),明显高于术后12个月(χ^2=8.799,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LARS发生率在术后3、6及12个月分别为17.2%(46/268)、15.3%(41/268)和11.6%(31/268),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评定为轻度LARS的患者术后1年内好转率显著高于重度LARS患者[88.4%(61/69)比32.6%(15/46),χ^2=38.340,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及肿瘤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腹腔镜 保肛根治术 危险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in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被引量:24
17
作者 Qian-Lin Zhu,Bo Feng,Ai-Guo Lu,Ming-Liang Wang,Wei-Guo Hu,Jian-Wen Li,Zhi-Hai Mao,Min-Hua Zhe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hanghai 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25,China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Shanghai 200025,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6期4605-4610,共6页
AIM: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serie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 AIM: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serie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c LAR for rectal cancer in our center were included.The etiology,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ectal cancer were studied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using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observed and 5 cases converted to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The overall morbidity rate was 20.5%.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7 patients(5.3%),within 30 postoperative days in 24 patients(18.2%),and within 3 mo in 2 patients(1.5%).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were anastomotic leak-age(9.1%)and anastomotic hemorrhage(5.3%).Sizeand location of tumor,pathological staging and preoperative nutrition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R complications,while gender,age and pathological type showed no relevance.Binary logistics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umor,and pathological staging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laparoscopic LAR.All the complication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ir onse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y interventional or conservative therapy.CONCLUSION:Anastomotic leakage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in laparoscopic LAR.The complication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umor size and site,and pathological stage.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re of value in the management of laparoscopic LAR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Y low ANTERIOR resection COMPLICATION RECTAL canc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25
18
作者 池畔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67-870,共4页
1概述 1.1低位直肠癌定义2010年版卫生部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与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直肠癌)。均将距肛缘5em以内的癌性病变定义为低位直肠癌。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低位直肠前切除
原文传递
Kegel运动联合水疗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及生命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丁玉珍 孙琳 +5 位作者 沈旻静 姚寒晖 刘流 陈珊珊 张鹏年 宋瑰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研究Kegel运动联合水疗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5例,入院后采用Excel随机数... 目的研究Kegel运动联合水疗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5例,入院后采用Excel随机数据法分组,剔除未完成研究者后,对照组41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Kegel运动联合水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LARSS)汉化版得分、LARS程度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LAR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LARS程度均低于对照组(χ~2=6.544、6.68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egel运动联合水疗法可改善患者术后LAR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Kegel运动 水疗法 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无切口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技术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4
20
作者 周海涛 周志祥 +4 位作者 梁建伟 王征 张兴茂 胡俊杰 曾维根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无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适应证和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应用直肠外翻拖出技术,行无切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无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适应证和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应用直肠外翻拖出技术,行无切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等临床特征。结果27例患者均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35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ml,中位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48h,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9d。27例患者远端切缘均未发现癌细胞,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结论在经选择的适合此术式的患者中,利用直肠外翻技术的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自然腔道标本取出 经肛门标本取出 直肠外翻 低位前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