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ircumferential Groove Casing Treatment in a Highly-Loaded Low-Reaction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被引量:4
1
作者 ZHU Wei CAI Le +1 位作者 WANG Songtao WANG Zhongq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16-927,共12页
In this paper,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circumferential groove casing treatment in a highly-loaded low-reaction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is conducted, in which the stage reac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e... In this paper,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circumferential groove casing treatment in a highly-loaded low-reaction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is conducted, in which the stage reac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e to a larger meridional contraction with respect to conventional transonic compressors. Steady computation at near-stall point is performed first to capture the stall inception of the rotor with smooth casing. Detailed observations, which mainly focus on the tip leakage flow behavior, obstruction and vortical structures in the tip region, determine the reason for the compressor stall. There is tip leakage vortex breakdown in the tip region. Moreover, it yields passage obstruction, and finally leads to the compressor stall. Then, attempts are made to investigate how the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an be applied for the compressor’s stall margin enhancem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efficiency. Three configurations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by changing axial position and the number of the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al parametric study indicate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the groove is near the leading edge and the downstream grooves combin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ompressor’s stabi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 cumulative manner. The optimal circumferential groove configuration produces an increase of 1% in total pressure ratio at the near-stall point and a gain of 3.7% in stall margin, without any penalty in efficiency. Furthermore, the impact the grooves will exert on the flow mechanisms between the grooves and the main flow is also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reaction transonic compressor circumferential casing groove vortex breakdown stall margin
原文传递
克服低击穿的硅平面技术
2
作者 曹一江 刘振茂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96-97,100,共3页
为提高硅平面大功率管的成品率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刻蚀槽和低温钝化相结合的克服低击穿的硅平面枝术.采用该技术可消除绝大多数平面晶体管管芯的低击穿和穿通点,从而大幅度提高管芯、特别是大功率管管芯的合格率和高档品率.由于应用该... 为提高硅平面大功率管的成品率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刻蚀槽和低温钝化相结合的克服低击穿的硅平面枝术.采用该技术可消除绝大多数平面晶体管管芯的低击穿和穿通点,从而大幅度提高管芯、特别是大功率管管芯的合格率和高档品率.由于应用该技术可消除低击穿点及杂质淀积和缺陷集中区而使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平面技术 低击穿 刻蚀沟槽 低温钝化 硅平面大功率管 击穿电压
下载PDF
克拉玛依2020年夏季强对流天气雷达分析
3
作者 菅人乐 史昀 +2 位作者 马晓慧 李文博 崔丽娜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是能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低槽 雷暴单体 锋面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夹层结构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广成 何祯 +1 位作者 刘良威 亓恬珂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0-177,共8页
设计了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交联聚氯乙烯(X-PVC)泡沫、NOMEX蜂窝、缝合PMI以及开槽PMI泡沫等形式的玻璃布面板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芯材种类和厚度、面板玻璃布层数以及缝合和开槽等因素对夹层结构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 设计了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交联聚氯乙烯(X-PVC)泡沫、NOMEX蜂窝、缝合PMI以及开槽PMI泡沫等形式的玻璃布面板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芯材种类和厚度、面板玻璃布层数以及缝合和开槽等因素对夹层结构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I泡沫芯较X-PVC泡沫芯和NOMEX蜂窝芯具有更高的冲击破坏载荷和吸收能量。随着泡沫密度及面板厚度的增加,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冲击破坏载荷和破坏吸收能量增大。合理的缝合和开槽,能够增加PMI泡沫夹层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界面性能,提高冲击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低速冲击 泡沫芯 缝合 开槽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凹槽”与“陷窝”技术的低雷诺数涡轮流动损失控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林 乔渭阳 +2 位作者 母忠强 罗华玲 侯伟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3-902,共10页
分别基于"凹槽"和"陷窝"技术对低雷诺数条件下涡轮流动损失控制计算研究.对于"凹槽"技术,采用三维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深入分析凹槽位置、雷诺数等因素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针对陷窝流... 分别基于"凹槽"和"陷窝"技术对低雷诺数条件下涡轮流动损失控制计算研究.对于"凹槽"技术,采用三维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深入分析凹槽位置、雷诺数等因素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针对陷窝流动控制技术展开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①增大扰动波幅值或选择合适的扰动波频率均可获得明显的控制效果;②二维展向凹槽处理扮演着"扰动发生器"的角色;③三维球窝不但扮演着"扰动发生器"的作用,还扮演着"旋涡发生器"的角色.球窝尾流区内高频率的旋涡形成与脱落,不但产生了加强流动掺混所需的旋涡,也产生了促进分离泡转捩所需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涡轮叶片 流动分布 流动特性 流动控制 凹槽 陷窝
原文传递
基于低速正碰的吸能盒式防撞梁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有松 孙万朋 +1 位作者 安超群 尹浩庆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8,共6页
基于防撞梁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某商用车型的防撞梁系统进行了概念设计,建立了有效的正面100%刚性壁障低速碰撞仿真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了横梁截面、吸能盒截面、吸能盒内板厚度和吸能盒外板厚度对防撞梁系统吸能特性... 基于防撞梁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某商用车型的防撞梁系统进行了概念设计,建立了有效的正面100%刚性壁障低速碰撞仿真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了横梁截面、吸能盒截面、吸能盒内板厚度和吸能盒外板厚度对防撞梁系统吸能特性的影响,并利用极差法和综合平衡法选出了最大峰值碰撞力小、吸能盒压缩量小的吸能特性最优组合。最后探讨了溃缩槽间距对吸能盒式防撞梁吸能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指出,最终组合方案满足碰撞力要求,并且吸能盒式防撞梁具有较好的吸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盒 低速正面碰撞 正交试验 压缩位移 最大峰值碰撞力 溃缩槽间距
下载PDF
航天超低黏度齿轮微泵的困油性能与卸荷措施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玉龙 范钧 +3 位作者 刘萍 刘方方 施允洋 宋安然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9-52,共4页
为充分缓解航天微泵的困油现象以实现高质量的运行性能。在其介质超低黏度、易汽化物性特点的基础上,依序从困油过程、困油模型两个方面,逐步建立困油压力的求解公式,并就普通和新增强的两种矩形槽进行困油压力的实例仿真运算。结果表明... 为充分缓解航天微泵的困油现象以实现高质量的运行性能。在其介质超低黏度、易汽化物性特点的基础上,依序从困油过程、困油模型两个方面,逐步建立困油压力的求解公式,并就普通和新增强的两种矩形槽进行困油压力的实例仿真运算。结果表明:航天微泵的轴向缝隙在困油卸荷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最小困油位置附近尤其如此,这与常规油泵以槽卸荷为主不同;轴向缝隙较卸荷槽更能提升困油性能,所提出的轴向阶梯式缝隙技术既能满足困油卸荷用大缝隙和密封用小缝隙的不同需求;新的根增强圆槽就卸荷面积的改善非常明显,且加工简单;轴向大缝隙和增强槽的组合卸荷,能满足航天微泵的高困油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高质量齿轮微泵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齿轮微泵 超低黏度介质 困油压力 增强卸荷槽 轴向缝隙
下载PDF
低温介质粘度对端面双螺旋槽动密封槽数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忠 刘莹 刘向锋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80,83,共3页
以可压缩流体Reynolds方程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一种新型的双列螺旋槽机械密封在3种超低温介质工作状态下,等闭合力条件的密封槽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粘度的介质下,以取得较高液膜轴向刚度为目标进行的槽数优化... 以可压缩流体Reynolds方程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一种新型的双列螺旋槽机械密封在3种超低温介质工作状态下,等闭合力条件的密封槽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粘度的介质下,以取得较高液膜轴向刚度为目标进行的槽数优化结果是不同的:介质粘度低,槽数应偏多;介质粘度高,槽数可偏少。这对不同粘度介质下的参数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槽 超低温流体端面密封 有限元法 槽数优化
下载PDF
低雷诺数涡轮气热耦合仿真及被动优化技术研究
9
作者 周润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思蓉 闫文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281,共9页
针对低雷诺数下涡轮发动机气动效率低、热负荷高的问题,以带有径向冷却通道的NASA-MarkⅡ型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凹槽和球窝的被动优化技术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NASA-MarkⅡ进行全三维气热耦合仿真计... 针对低雷诺数下涡轮发动机气动效率低、热负荷高的问题,以带有径向冷却通道的NASA-MarkⅡ型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凹槽和球窝的被动优化技术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NASA-MarkⅡ进行全三维气热耦合仿真计算,结合已有NASA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换热特性方面,低雷诺数条件下凹槽叶形可以有效改善叶片叶根附近流体的换热特性,降低叶根处的热负荷,凹槽深度越大,换热特性的优化效果越明显;在气动性能方面,球窝结构的叶形优化效果更好,其中深径比小、深度大的球窝叶形减小总压损失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球窝技术 凹槽技术 气动性能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全石墨化阴极炭块在500 kA铝电解系列大修槽的推广应用
10
作者 胡跃文 李元山 +1 位作者 杨国伟 韩启超 《甘肃冶金》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推动电解铝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在500 kA铝电解系列大修槽中推广应用全石墨化阴极炭块,电解槽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优化提升,使用寿命延长,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关键词 全石墨化阴极炭块 电解铝 绿色低碳 大修槽
下载PDF
激光-电弧复合焊在坡口中的等离子体耦合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建 邵晨东 +2 位作者 崔海超 唐新华 芦凤桂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5,共10页
研究了在坡口中进行复合焊时激光和电弧的耦合行为,结果表明:当光丝间距为2 mm时,激光和电弧能够持续耦合,但熔池表面波动剧烈,焊接飞溅较大,表面成形较差;当光丝间距为4 mm时,激光和电弧等离子体出现周期性耦合,熔池表面波动较小,焊缝... 研究了在坡口中进行复合焊时激光和电弧的耦合行为,结果表明:当光丝间距为2 mm时,激光和电弧能够持续耦合,但熔池表面波动剧烈,焊接飞溅较大,表面成形较差;当光丝间距为4 mm时,激光和电弧等离子体出现周期性耦合,熔池表面波动较小,焊缝表面成形较好。出现周期性耦合主要是因为焊丝熔化后先填充坡口,造成电弧下方液体堆积,激光作用区域和电弧作用区域的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实际光丝间距大于4 mm,激光和电弧不耦合;当堆积液体达到一定高度后,在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向激光作用区域流淌,液面趋于水平,实际光丝间距接近4 mm,激光和电弧等离子体连接在一起,再次发生耦合。当光丝间距大于6 mm时,激光和电弧不发生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电弧复合焊 低合金高强钢 坡口 耦合机理
原文传递
钛椭圆低肋横槽管外降膜蒸发流热特性
12
作者 彭德其 谢禹凡 +4 位作者 蒋卫东 俞天兰 吴淑英 谭卓伟 王志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提高钛椭圆低肋横槽管外降膜蒸发器传热效率,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对椭圆系数E在1.0~2.0内管外液膜流热特性进行多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外液膜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干斑,且液膜在临近干斑处较其他区域增厚明显,当E为1.2时液膜覆盖率最... 为提高钛椭圆低肋横槽管外降膜蒸发器传热效率,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对椭圆系数E在1.0~2.0内管外液膜流热特性进行多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外液膜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干斑,且液膜在临近干斑处较其他区域增厚明显,当E为1.2时液膜覆盖率最高;液膜沿轴/周向均减速铺展,当E为1.0和1.8时管上端液膜速度在无量纲轴向长度Z*为-0.25~-0.375及0.25~0.375之间骤减,液膜厚度沿轴向从喷淋口正下方位置向喷淋口远端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大传热系数随着E增大而增大,管壁在液膜与干斑交界区域附近传热系数最高;平均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相较圆管,E为1.2和2.0时平均传热系数分别增大34.5%和15.7%;槽内汽含率分布与液膜分布呈相反规律,液膜整体汽含率随E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槽内/外平均汽含率差值随E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椭圆低肋横槽管 降膜蒸发 椭圆系数 液膜分布 汽含率
下载PDF
基于子模型法的轮盘轮缘低周疲劳寿命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山子 沈逸文 朱彤 《热力透平》 2020年第4期257-261,275,共6页
燃气轮机叶盘结构复杂,对含所有细节结构的模型进行强度和疲劳分析,需要划分巨量网格并耗费大量计算资源。为此,在简化结构的叶盘整体模型的应力和温度场模拟结果基础上,引入子模型法创建轮缘子模型,用插值法获取子模型所需边界条件,进... 燃气轮机叶盘结构复杂,对含所有细节结构的模型进行强度和疲劳分析,需要划分巨量网格并耗费大量计算资源。为此,在简化结构的叶盘整体模型的应力和温度场模拟结果基础上,引入子模型法创建轮缘子模型,用插值法获取子模型所需边界条件,进而分析计算轮缘局部结构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并基于剪切平面法的Fatemi-Socie方法评估轮缘低周疲劳寿命。子模型与整体模型评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子模型方法能够充分反映轮缘上细节特征的影响,对低周疲劳寿命的评估更为准确。该方法能够为燃气轮机轮盘结构设计分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模型法 低周疲劳 寿命评估 轮缘
下载PDF
带有均压槽的环形气浮垫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建辉 钟武强 +2 位作者 袁巧玲 单晓杭 周海清 《轻工机械》 CAS 2013年第5期80-84,共5页
针对空间飞行器太阳翼展开地面试验中使用的二维平面滑轨式零重力吊架卸载设备,存在轴承沿导轨运动的摩擦力引起附加的展开力矩问题,设计了带有周向均压槽的高承载力、高刚度环形气浮垫,来代替上述吊挂滑轮车,在水平方向上实现了极低摩... 针对空间飞行器太阳翼展开地面试验中使用的二维平面滑轨式零重力吊架卸载设备,存在轴承沿导轨运动的摩擦力引起附加的展开力矩问题,设计了带有周向均压槽的高承载力、高刚度环形气浮垫,来代替上述吊挂滑轮车,在水平方向上实现了极低摩擦力,并基于气体的运动方程、质量连续性方程和状态方程,对环形气浮垫进行建模计算其承载力,并用Fluent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当吊挂试件的重力在环形气浮垫承载力范围内时,就能在水平方向上实现极低摩擦力展开,从而消除由摩擦力引起的附加展开力矩的影响,最终验证了带有均压槽的环形气浮垫替换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摩擦力 环形气浮垫 均压槽 Fluent软件
下载PDF
40Cr圆棒低应力剪切的激光旋切环形槽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渊哲 赵升吨 +2 位作者 崔敏超 霍权 任芋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128,共8页
针对传统剪切工艺存在的断面质量差、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金属圆棒低应力剪切的激光旋切环形槽方法,并以40Cr圆棒为例,建立了40Cr圆棒激光旋切环形槽的数学模型;利用L25(56)正交试验对激光器参数(峰值功率Pk、脉宽τ、脉冲频率f... 针对传统剪切工艺存在的断面质量差、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金属圆棒低应力剪切的激光旋切环形槽方法,并以40Cr圆棒为例,建立了40Cr圆棒激光旋切环形槽的数学模型;利用L25(56)正交试验对激光器参数(峰值功率Pk、脉宽τ、脉冲频率f)和加工参数(加工转速n、离焦量s、重复圈数N)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方差及槽型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及最优工艺参数范围,并对采用最优工艺参数旋切环形槽的40Cr棒料进行了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40Cr圆棒激光旋切环形槽深度h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N、s、Pk、f、τ、n,其中N和s的F值分别为11.925和5.268,大于F的临界值4.11,具有显著影响;最优工艺参数范围为峰值功率Pk≥9.6kW,脉宽τ≥0.3ms,重复圈数3≤N≤10,加工转速10r/min≤n≤25r/min,离焦量s=0mm;40Cr圆棒激光旋切环形槽的理论深度和试验深度的误差平方和为0.112mm2,表明理论槽深的计算公式误差小、准确度高;应用该技术的40Cr圆棒剪切断面平整,断面倾斜度仅为0.3°,比传统剪切工艺的精度提高了12倍以上,剪切质量公差仅为0.35%,比传统剪切工艺的精度提高了6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圆棒 激光旋切 低应力剪切 环形槽
下载PDF
基于FDTD的高深宽比沟槽结构低相干显微干涉信号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雨晴 高志山 +3 位作者 袁群 马剑秋 孙一峰 郭珍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低相干垂直扫描干涉技术是微结构形貌特征参数无损检测的有效手段。但当微结构的沟槽深宽比高于5∶1时,遮挡效应以及阶跃边缘复杂的衍射效应会导致本应仅包含一个包络的垂直扫描测量干涉信号异常,形成两个甚至多个包络,继而影响形貌检... 低相干垂直扫描干涉技术是微结构形貌特征参数无损检测的有效手段。但当微结构的沟槽深宽比高于5∶1时,遮挡效应以及阶跃边缘复杂的衍射效应会导致本应仅包含一个包络的垂直扫描测量干涉信号异常,形成两个甚至多个包络,继而影响形貌检测结果。本文解析低相干垂直扫描干涉的测量过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低相干显微干涉测量系统的显微成像、相干扫描测量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待测微结构表面返回场及显微成像后的像面干涉场,得到低相干显微干涉信号。分别仿真了深宽比为5∶1、80∶3的硅基沟槽微结构的干涉信号,并与实验室自研的Linnik型低相干垂直扫描干涉系统对沟槽微结构的检测信号进行对比,匹配其高深宽比沟槽结构干涉信号的双包络及幅频双峰性的特征,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该仿真方法可应用于实测前对被测结构低相干显微干涉信号的先验性仿真计算,通过提前分析信号特征,为形貌复原算法的选取及改进指引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光场传输 低相干垂直扫描干涉 高深宽比沟槽结构 低相干显微干涉信号
下载PDF
槽形钢骨增强异形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艳艳 张健新 +1 位作者 陈艳风 韩红霞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解决异形柱节点的薄弱问题,在相同尺寸及配筋条件下对槽形钢骨增强的核心区异形柱节点和未被增强的异形柱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异形柱节点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累积损伤等抗震性能... 为解决异形柱节点的薄弱问题,在相同尺寸及配筋条件下对槽形钢骨增强的核心区异形柱节点和未被增强的异形柱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异形柱节点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累积损伤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形柱节点核心区加入槽形钢骨可以改善节点的破坏形态,改善异形柱节点滞回特性,提高异形柱节点变形能力及承载能力,减缓异形柱节点刚度退化,减轻异形柱节点累积损伤程度,显著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 节点 低周往复荷载 槽形钢骨增强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带周向单槽的低速轴流压气机失速起始过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立朋 杜娟 +2 位作者 李继超 林峰 聂超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22-3831,共10页
为了深入认识周向槽轴向位置对压气机失速机制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叶尖敏感的低速单转子压气机开展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实验与计算结果均表明,位于叶片弦长中部的周向单槽扩稳效果最好,而位于叶片前缘下游20%~30%轴向弦长位... 为了深入认识周向槽轴向位置对压气机失速机制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叶尖敏感的低速单转子压气机开展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实验与计算结果均表明,位于叶片弦长中部的周向单槽扩稳效果最好,而位于叶片前缘下游20%~30%轴向弦长位置的周向单槽扩稳效果最差。进一步分析了利用非定常、多通道计算模型获得的数值结果,发现对于光壁机匣和扩稳效果最好的周向单槽机匣,泄漏流与主流交界面在近失速工况下到达叶片前缘位置,压气机通过突尖型失速先兆进入失速状态;对于扩稳效果最差的周向单槽机匣,泄漏流与主流交界面在近失速工况下仍位于叶片通道内部距离叶片前缘20%的轴向弦长位置,压气机经历了由准模态型失速先兆向突尖型失速先兆转换的失速起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轴流压气机 周向单槽 泄漏流与主流交界面 扩稳裕度 失速起始过程
原文传递
Q195低碳钢冷顶锻开裂类型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若冰 杨正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针对Q195低碳钢盘条在冷顶锻时产生的开裂问题,进行了6组试验,并根据裂纹特征对开裂类型进行了分类和研究。使用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开裂试样的成分、铸坯、母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阐明了密集排列起皮开裂和划伤折叠开裂的主要原因,并... 针对Q195低碳钢盘条在冷顶锻时产生的开裂问题,进行了6组试验,并根据裂纹特征对开裂类型进行了分类和研究。使用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开裂试样的成分、铸坯、母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阐明了密集排列起皮开裂和划伤折叠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密集排列起皮开裂主要是由于铸坯表面或近表面存在微裂纹,在加热过程中该处生成了氧化铁并存留在盘条表面,在冷顶锻过程中受径向压应力而导致开裂,可通过稳定钢水过热度、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铜管和被堵喷嘴来改善;划伤折叠开裂主要是由于精轧区域轧槽的不均匀磨损划伤和盘条在减定区进口导卫内发生扭转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可通过减轻轧槽的不均匀磨损、控制减定区域的导卫开口度和扭转角的精度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195低碳钢 冷顶锻 密集排列起皮开裂 划伤折叠开裂 铸坯裂纹 轧槽磨损
原文传递
坡口预留间隙对高强度钢厚板打底焊缝成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东青 李大用 张广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60,116,共4页
利用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厚板打底焊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从温度场角度分析坡口预留间隙大小对焊缝根部熔合的影响,并通过焊接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结果表明,在低合金高强度钢要求的焊接热输入下,当预留间... 利用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厚板打底焊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从温度场角度分析坡口预留间隙大小对焊缝根部熔合的影响,并通过焊接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结果表明,在低合金高强度钢要求的焊接热输入下,当预留间隙小于2 mm时,打底焊缝根部出现未熔合或未焊透缺陷;当预留间隙增大到2-4 mm时,打底焊缝根部熔透,焊缝成形良好;当间隙增大到5 mm以上后,热源不足以熔化较多的侧壁母材金属,可能出现未熔合,实际焊接时需要采用大热输入摆动才能熔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厚板打底焊 预留间隙 焊缝根部熔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