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玉 白文芳 +5 位作者 许伟成 李新平 白利明 梁玲 王鑫 张鸣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5819-5826,共8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加速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加速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低频电磁场是否可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压迫法制备64只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成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脊髓损伤原部位注射大鼠全贴壁法分离培养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电磁场组注射a-MEM培养液。造模术后24h,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予60min/d的低频电磁场刺激(频率50Hz、强度5mT)。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1天,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BB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细胞后,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生长并与脊髓组织融合,存活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空洞面积小;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更少,而基质金属蛋白2表达更多;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最快(P<0.05)。提示低频电磁场促进了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低频电磁场有利于损伤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上调基质金属蛋白2的表达并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低频电磁场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Effects of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osteoblasts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ycle 被引量:1
2
作者 Qing Tang Nanming Zh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23期2174-2177,共4页
After primary mouse osteoblasts and ROS osteo-like cells were exposed to 50 Hz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 the MTT method and flow cytometry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 After primary mouse osteoblasts and ROS osteo-like cells were exposed to 50 Hz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 the MTT method and flow cytometry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biological EFFECT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原文传递
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勇 彭辉 +2 位作者 陈辉 孟德凯 张运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讨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缺血组和缺血磁场组各24只新西兰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只。缺血组和缺血磁场组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第42天作髂总动脉结扎缺血肢体造模,缺血磁场组... 目的探讨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缺血组和缺血磁场组各24只新西兰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只。缺血组和缺血磁场组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第42天作髂总动脉结扎缺血肢体造模,缺血磁场组手术当日放入磁性饲养笼内进行12毫特斯拉(mT)的低频电磁场实验,每12h1次,每次30min,第7天测量4组双侧后肢体趾端皮肤温度和股动脉血流量并计算差值,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及小腿横纹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密度,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腿横纹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不作缺血肢体造模和低频电磁场实验。结果缺血组术后第7天双侧后肢体趾端皮肤温度及股动脉血流量平均差值均明显大于缺血磁场组(P<0.01),血清HIF-1a测量值、小腿横纹肌组织VEGF及CD34表达密度均明显小于缺血磁场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小腿横纹肌组织VEGF及CD34未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缺血组小腿横纹肌组织第7天出现横纹肌片状坏死伴钙化、单核细胞浸润及横纹肌萎缩,缺血磁场组横纹肌空泡样变性并伴灶状坏死及横纹肌萎缩,动脉粥样硬化组小腿横纹肌组织脂肪变性。结论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能明显促进家兔血清HIF-1a生成、缺血肢体VEGF及CD34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缺血肢体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饲养笼 低频电磁场 家兔 缺血肢体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低频电磁场在移植骨髓源神经祖细胞修复脑损伤大鼠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李伟坤 洪海珊 白文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6-117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染色,行为学情况,探讨50Hz电磁场在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 目的: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染色,行为学情况,探讨50Hz电磁场在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磁场组、细胞组和磁场+细胞组。移植细胞选用的是骨髓源神经祖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2,经悬浮诱导获得。造模术后7天,将Dil标记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至大鼠脑损伤部位,磁场干预组置于频率50Hz,强度5 mT正弦波电磁场中,60min/次,1次/天,共30天,空白对照组和细胞组大鼠处于无磁场刺激的相同环境中。在移植术后第1天、3天、7天、30天予Wayne Clark、爬梯试验行为学评分并取脑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Ⅲtubulin)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0天,磁场+细胞组的Wayne Clark、爬梯试验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HE染色观察:磁场+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大鼠脑损伤部位水肿程度减轻,囊性空洞面积更小,细胞存活数较多;磁场+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组大鼠损伤病灶的细胞免疫细胞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更少,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50Hz电磁场可促进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脑损伤大鼠爬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磁场 骨髓源神经祖细胞 脑损伤 分化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周边民房工频电磁场的强度分布
5
作者 聂云峰 陈伯良 +3 位作者 彭仁和 张挺 余志林 李祈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6-397,共2页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网的规模越来越大,输电线路由高压发展至超高压甚至特高压,输电距离越来越远,同时向人口稠密地区逼近。变电站及其输电线路(简称“输变电工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输变电工...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网的规模越来越大,输电线路由高压发展至超高压甚至特高压,输电距离越来越远,同时向人口稠密地区逼近。变电站及其输电线路(简称“输变电工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输变电工程的纠纷也逐年增多,但关于输变电工程周边民房的工频电磁场分布情况报道不多。为了解湖南省电力公司部分输变电工程周边民房工频电磁场的分布状况,本调查拟对湖南省电力公司所属的15项输变电工程进行调查、测量,本文报道其调查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工频电磁场 周边民房 分布
下载PDF
低频电磁场对两种不同支架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6
作者 白文芳 张鸣生 +3 位作者 吴博 李新平 白利明 朱洪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4-499,共6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磁场(LFEMF)对三维环境中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的影响,为LFEMF用于皮肤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人包皮来源的ESCs作为种子细胞,利用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ESCs,并种植于胶原海绵和壳聚糖支... 目的观察低频电磁场(LFEMF)对三维环境中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的影响,为LFEMF用于皮肤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人包皮来源的ESCs作为种子细胞,利用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ESCs,并种植于胶原海绵和壳聚糖支架材料,外加LFEMF治疗仪(场强5mT,频率分别为1Hz、10Hz和50Hz)刺激ESCs(30min/d),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支架材料细胞毒性,通过肉眼、HE染色后DAPI荧光核染色后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ESCs生长情况,并收集培养2,7,10,14dESCs的DAPI核荧光染色数据,用显微图像软件分析细胞增殖数目,比较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的区别。结果LFEMF促进ESCs增殖的作用在不同频率组间的差异和两种支架上培养的ESCs增殖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d后胶原海绵支架上细胞增殖较壳聚糖支架上的细胞明显(P〈0.05),各频率组LFEMF刺激均能促进ESCs增殖,频率不同,促增殖的效应不一(P〈0.05)。结论胶原海绵可较好地作为体外培养ESCs的支架,在LFEMF干预下可实现ESCs体外三维环境中较快扩增,LFEMF在皮肤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磁场 表皮干细胞 增殖 胶原海绵支架 壳聚糖支架
原文传递
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肖 左红艳 +3 位作者 王德文 彭瑞云 王水明 徐新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为明确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的神经生物效应,研究了ELF-EMFs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首先将雄性Wistar大鼠放在ELF-EMFs(50Hz、400μT、<1V/m)中连续曝露60d,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大鼠的体质量。终止曝露后,采用Morri... 为明确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的神经生物效应,研究了ELF-EMFs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首先将雄性Wistar大鼠放在ELF-EMFs(50Hz、400μT、<1V/m)中连续曝露60d,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大鼠的体质量。终止曝露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最后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并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图像分析检测尼氏体含量。结果表明: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于曝露期间显著延缓,终止曝露2周后恢复;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于终止曝露后即刻显著延长(P<0.01),7d后恢复。终止曝露后即刻可观察到部分海马神经元发生变性、早期凋亡、突触结构破坏,尼氏体含量减少(P<0.05);终止曝露后15d,上述病变改善,30d后恢复。以上结果表明,极低频电磁场曝露(50Hz,400μT,60d)会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延缓、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结构损伤及尼氏体含量减少;以上影响主要发生于终止曝露后早期,并具有持续时间较短暂且可恢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 海马神经元 认知功能 形态结构 尼氏体含量 神经突触 大鼠体质量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关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新元 方文攀 +1 位作者 林晨 陈光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3-1389,共7页
随着现代化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环境极低频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来越高,因此,公众日益关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为此,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 随着现代化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环境极低频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来越高,因此,公众日益关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为此,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集中于高压输电线路及视频显示终端来源的极低频电磁场对出生体质量、流产、早产及出生缺陷。有限研究提示妊娠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低出生体质量、流产发生存在相关性,但是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结果有待验证;研究结果未支持极低频电磁场与早产和出身缺陷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对极低频电磁场是否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没有得到一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低出生体质量 流产 早产 出生缺陷 流行病学研究 风险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及与铅联合作用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贇 翁恩琪 +1 位作者 张颖 洪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及其与铅的联合作用对小鼠脑和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暴露于 5 0Hz、0 .2mT或 6 .0mT的电磁场中 ,持续 2周 ,同时染铅 (5 0mg/kg) ,观察小鼠脑和肝脏氧化、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及其与铅的联合作用对小鼠脑和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暴露于 5 0Hz、0 .2mT或 6 .0mT的电磁场中 ,持续 2周 ,同时染铅 (5 0mg/kg) ,观察小鼠脑和肝脏氧化、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电磁场暴露下 ,脑和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分别为 (1.35± 0 .0 9)、(6 .15± 0 .2 8)nmol/mgpro(0 .2mT)和 (3.98± 0 .10 )、(6 .5 0± 0 .79)nmol/mgpro(6 .0mT) ,较对照组 [分别为 (1.33± 0 .12 )、(3.95± 0 .2 1)nmol/mgpro]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总抗氧化能力 (T AOC)分别为 (3.99± 0 .39)、(1.92± 0 .32 )U/mgpro(0 .2mT)和 (3.12±0 .37)、(1.5 7± 0 .14 )U/mgpro(6 .0mT) ,较对照组 [分别为 (4.39± 0 .4 8)、(2 .4 5± 0 .2 1)U/mgpro]明显升高 ;肝谷胱甘肽 (GSH)含量也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脑细胞和肝细胞膜流动性分别为 1.2 2 4± 0 .190、1.894± 0 .0 76 (0 .2mT)和 1.15 9± 0 .179、1.5 16± 0 .2 0 4 (6 .0mT) ,较对照组 (分别为 1.396± 0 .0 4 0、2 .899± 0 .5 5 2 )下降。电磁场暴露 (6 .0mT)合并染铅 ,与单独电磁场暴露组相比 ,脑和肝脏组织MDA含量分别升高为 (8.4 0± 0 .72 )、(12 .88± 1.0 9)nmol/mgpro ,GSH含量分别升高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系统 膜流动性 生物学效应
原文传递
电磁场扰动下的细胞系统鲁棒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秀秀 包家立 朱朝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37-3845,共9页
生物鲁棒性是生物系统抵抗外界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引起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能力。电磁场是一种外界物理因素,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为了建立一种电磁场扰动下生物系统稳定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以Lyapunov理论为基础,用电磁场细胞暴露系统... 生物鲁棒性是生物系统抵抗外界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引起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能力。电磁场是一种外界物理因素,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为了建立一种电磁场扰动下生物系统稳定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以Lyapunov理论为基础,用电磁场细胞暴露系统实时记录了在磁感应强度B为0、0.09、0.38、0.76、7.33、14.78 m T的电磁场暴露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钙离子(Ca2+)的含量,分析了电磁场扰动前的细胞状态稳态点和稳定域,以及电磁场扰动后的状态转移和稳定鲁棒域。结果表明:(1)细胞无扰时ROS的稳态点是46.157~120.913,Ca2+的稳态点是25.430~55.686,ROS的稳定域半径是1.688~10.278,Ca2+的稳定域半径是2.782~13.345;(2)B〈7.33 m T的电磁场扰动没有提高胞内ROS含量,B为14.78 m T的电磁场扰动可阶跃性提高胞内ROS含量,B为0和0.09 m T的电磁场扰动没有提高胞内Ca2+含量,B为0.38 m T的电磁场扰动可持续性提高胞内Ca2+含量。结论是:(1)无电磁场扰动时,细胞内ROS和Ca2+状态可以保持稳定;(2)电磁场扰动在较高水平(如B为14.78 m T)时,才能改变细胞内ROS和Ca2+的状态;(3)细胞的鲁棒域与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s 生物鲁棒性 细胞 LYAPUNOV稳定性 钙离子 活性氧自由基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对萌发期大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赟 翁恩琪 +1 位作者 戴雅奇 张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2-484,共3页
观察了 5 0Hz,0 .2mT或 6 .0mT的电磁场暴露对大豆的萌发过程、丙二醛 (MDA)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蛋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幼苗根茎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结果表明 :电磁场暴露下 ,大... 观察了 5 0Hz,0 .2mT或 6 .0mT的电磁场暴露对大豆的萌发过程、丙二醛 (MDA)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蛋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幼苗根茎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结果表明 :电磁场暴露下 ,大豆的开始萌发时间由 32h提前到 8h ,萌发率到达 5 0 %的时间由 72h分别提前到 4 8h(0 .2mT组 )和 4 0h(6 .0mT组 ) ;MDA含量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下降 ;SOD ,POD活性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升高 ,而CAT活性在 0 .2mT暴露组下降 ,在 6 .0mT暴露组升高 ;蛋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随磁场强度的增大升高或降低 .幼苗根茎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结果提示 ,极低频电磁场可以改变抗氧化酶的活性 ,减缓脂质过氧化 ,增强蛋白酶的活性 ,促进大豆的萌发过程 .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萌发期 大豆 生物学效应 抗氧化酶 蛋白酶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莲房原花青素对极低频电磁场致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瑞 段玉清 +4 位作者 武妍 张海晖 施岚晨 杨玲 陆荣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及莲房原花青素(procyanidins from lotus seedpod,LSPC)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建立ELF-EMF损伤模...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及莲房原花青素(procyanidins from lotus seedpod,LSPC)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建立ELF-EMF损伤模型,检测经LSPC预处理前后的细胞生存率、星形胶质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DA)和Ca2+含量。结果:辐射模型组的细胞生存率为54.38%,极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经5、10、20μg/mLLSPC预处理后,细胞生存率分别为65.09%、75.34%和90.78%,显著上升(与辐射模型组相比,p<0.05);ELF-EMF引起细胞内SOD活力下降,MDA、ROS和Ca2+含量上升,经5、10、20μg/mLLSPC预处理,能有效阻止SOD活力下降并显著抑制MDA、ROS和Ca2+含量的上升(与辐射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LSPC对ELF-EMF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房原花青素 极低频电磁场 星形胶质细胞 预防作用
下载PDF
工频电磁场对作业人员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慧峰 李丽 +6 位作者 闫雪华 李华亮 黎丽春 王汉钦 温薇 李荣宗 李小亮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工频电磁场接触对作业人员的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某省10座500 kV变电站长期接触工频电磁场的94名作业人员为接触组,86名不接触工频电磁场的行政及后勤人员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周围... 目的探讨长期工频电磁场接触对作业人员的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某省10座500 kV变电站长期接触工频电磁场的94名作业人员为接触组,86名不接触工频电磁场的行政及后勤人员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周围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百分比。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中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6.62±9.85)%和(67.98±9.36)%,B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67±4.42)%和(11.41±3.99)%,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88±10.22)%和(19.64±9.42)%,2组人群上述3种细胞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性别、年龄、饮酒、喝茶、吸烟、接受医疗照射、生活应激事件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工频电磁场接触以及工龄均对上述3个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无影响(P>0.05)。结论长期接触工频电磁场对作业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电磁场 极低频电磁场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工作场所极低频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龙宇 陶育纯 +12 位作者 李波 梁冰 贺梦子 孔德娟 易贺庆 信瑞 徐慧英 李菁菁 刘兵 梁楠 马淑梅 刘晓冬 刘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2-376,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水平,分析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测量某工厂的2个不同车间(对照组与暴露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同时使用AWA5610D型... 目的:通过调查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水平,分析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测量某工厂的2个不同车间(对照组与暴露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同时使用AWA5610D型积分声级计测量噪声。通过多中心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3名对照组和521名暴露组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2组人员的个人职业信息、家居信息及健康状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结果显示,暴露组车间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车间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作业人员脱发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听力减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辐射暴露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极低频电磁场 神经系统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辐射与儿童白血病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佳丽(综述) 孔佩艳 曾东风(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儿童白血病尤为令人瞩目。极低频电磁场辐射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极低频电磁场辐射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间的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凋亡、基因表达和DNA损伤等,改变细胞内生物分子... 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儿童白血病尤为令人瞩目。极低频电磁场辐射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极低频电磁场辐射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间的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凋亡、基因表达和DNA损伤等,改变细胞内生物分子物质的大小、形态、数量、化学状态和能量,从而发生级联放大反应,参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电磁辐射 极低频电磁场
原文传递
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人体测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赟 翁恩琪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0-434,共5页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人群某些肿瘤,如白血病、乳腺癌、脑肿瘤等,以及生殖、神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系统疾患的发病相关。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验室人体测试的支持。然而,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影响的确切效...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人群某些肿瘤,如白血病、乳腺癌、脑肿瘤等,以及生殖、神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系统疾患的发病相关。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验室人体测试的支持。然而,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影响的确切效应,迄今尚未能作出结论,亟待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水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健康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 人体测试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及白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赟 陈铁华 +1 位作者 白云峰 翁恩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在小鼠上观测了 5 0Hz、4mT电磁场间断暴露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和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血液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结果表明 :SOD活力在暴露 10天和 2 0天时下降显著 ;MDA含量在暴露 1天和 10天时明显下降 ,但在 2 0天... 在小鼠上观测了 5 0Hz、4mT电磁场间断暴露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和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血液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结果表明 :SOD活力在暴露 10天和 2 0天时下降显著 ;MDA含量在暴露 1天和 10天时明显下降 ,但在 2 0天时显著升高。血液白细胞数在暴露 1天和 2 0天时均显著减少 ,但在 10天时显著增多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暴露 1天和 2 0天时显著上升 ,与此同时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 ,5 0Hz电磁场可加剧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 ,改变血液白细胞组分的计数 ;这些变化与磁场暴露的持续时间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脂质过氧化 白细胞 小鼠 脑组织 身体健康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贇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03年第4期152-155,167,共5页
综述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包括跨膜信号传递、酶活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方面。此外 。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生物学效应 细胞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下载PDF
100μT极低频电磁场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兴发 李东 +4 位作者 赖金胜 万保权 周兵 张斌 陈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08-2518,共11页
为了明确长时间的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制作了1个可以稳定产生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00μT)的装置,并将128只SD大鼠暴露于其中,每天暴露20 h时间,共暴露12周时间,同时采用128只未接受暴露的SD... 为了明确长时间的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制作了1个可以稳定产生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00μT)的装置,并将128只SD大鼠暴露于其中,每天暴露20 h时间,共暴露12周时间,同时采用128只未接受暴露的SD大鼠作为对照。暴露期间每隔4周时间进行了SD大鼠血液生化检测。暴露结束后,取SD大鼠的肝脏、肾脏进行了组织形态学染色和检测。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尿素氮和肌酐)、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电解质(钙离子和镁离子)均没有影响。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肝脏的苏木素-伊红染色提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的肝脏正常结构没有影响,炎性细胞染色结果提示暴露组SD大鼠肝脏中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类似地,肾脏的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提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的肾脏结构没有影响,马松染色结果提示暴露组SD大鼠肾脏中无明显纤维化病变。由此可得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μT ELF-EMFs 极低频电磁场 SD大鼠 血液生化 肝肾功能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对雄性成年大鼠生殖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世忠 《中国辐射卫生》 200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研究ELF EMFs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系统观察ELF EMFs对暴露在不同参数及不同接触时间的雄性大鼠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实验组大鼠按设计要求暴露在电磁场中,一定时间后,... 目的研究ELF EMFs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系统观察ELF EMFs对暴露在不同参数及不同接触时间的雄性大鼠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实验组大鼠按设计要求暴露在电磁场中,一定时间后,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进行睾酮(T)、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生殖激素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大鼠暴露ELF EMFs参数的加大,以及接触时间的延长,血清T、E2、FSH、LH浓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ELF EMFs暴露对雄性大鼠血清T、E_2、FSH、LH等生殖激素的浓度具有影响,结果导致血清T、E_2、FSH、LH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终影响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雄性大鼠 血清 睾酮 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