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穴电学特性研究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相关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林新 种茵 +3 位作者 许潇颖 潘嘉欣 李兰竹 张晓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946-2949,共4页
目的:分析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穴在低电阻抗性与电阻双侧平衡性上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同期接受中医JK-02-B型经络检测仪检测的39例失眠伴... 目的:分析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穴在低电阻抗性与电阻双侧平衡性上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同期接受中医JK-02-B型经络检测仪检测的39例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十二正经原穴的电能量值和五大健康指标。结果:对照组双侧电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单侧心经、心包经、脾经、胃经和双侧肝经、胆经、肾经、膀胱经的电能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对照组数值均高于观察组;2组体能状态、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三者分布倾向于正常水平,观察组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分布倾向于偏高水平。结论:失眠伴焦虑状态时,人体经穴导电量呈现双侧失衡现象,使经穴电阻抗显著增高,与心、心包、肝、胆、脾、胃、肾、膀胱的脏腑经络及体能状态、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伴焦虑 中医经络检测 电能量值 经穴电学特性 低电阻抗性 双侧平衡性 脏腑经络 健康指标
下载PDF
磁探测电阻抗成像及其在经络三维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凌 郝丽玲 +2 位作者 陈瑞娟 李刚 李家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793-1798,共6页
目的:经络是中医理论基础的核心组成,而经络理论研究的关键是三维定位,成像是经络三维定位的一种科学且实用的方法。方法:通过讨论经络实质和经络定位的研究方法和现状,以及生物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的各... 目的:经络是中医理论基础的核心组成,而经络理论研究的关键是三维定位,成像是经络三维定位的一种科学且实用的方法。方法:通过讨论经络实质和经络定位的研究方法和现状,以及生物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的各种方法,对比分析了应用于经络定位时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比较EIT的各种方法可得磁探测电阻抗成像(magnetic detectio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MD-EIT)具有明显的优势,适用于经络三维定位。结论:MD-EIT不仅应用于经络定位,还可应用于心肺检测和肿瘤诊断等,它在医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三维定位 低阻抗 电阻抗成像 磁探测电阻抗成像
下载PDF
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CD61免疫学法、光学法、电阻抗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驰 张洪波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3种检测方法在低值血小板(PLT)检测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选择基础血液病或肿瘤化疗后引起的PLT低于50×10^9/L 100例,分别使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CD61免疫学法3种方法进行PLT计数,并与... 目的评价和比较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3种检测方法在低值血小板(PLT)检测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选择基础血液病或肿瘤化疗后引起的PLT低于50×10^9/L 100例,分别使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CD61免疫学法3种方法进行PLT计数,并与显微镜手工法(MPLT)作比较。运用SPSS 19.0和Med Calc V12.7.2.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 ANOVA分析显示,电阻抗法、光学法PLT计数与M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P=0.002),CD61免疫学法与M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OPLT和CD61免疫学法与MPLT的相关性较好(分别为slope1.0,95%CI为0.95-1.06,r=0.946和slope 1.0,95%CI为0.99-1.01,r=0.998),电阻抗法与MPLT的相关性较差(slope 1.27,95%CI为1.10-1.44,r=0.845)。通过偏差分析,电阻抗法、光学法PLT计数比MPLT检测的数值更高(差异均值分别为6.3、1.3),CD61免疫学法与MPLT检测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值=-0.02)。结论在低值PLT的检测中,电阻抗法与MPLT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差,且结果有明显偏差(偏高);光学法与MPLT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仍存在少量偏差(偏高),但相关性较好;而CD61免疫学法与MPLT均值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结果无明显偏差。所以,当临床出现低值病例时,推荐使用CD61免疫学法PLT进行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值PLT CD61免疫学法 光学法 电阻抗法 CD-SAPPHIRE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小麦叶片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红 黄廷林 +1 位作者 王国栋 张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8,共5页
用电阻抗图谱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测定了在设计的7个温度水平,盆栽小麦叶片的电阻、电抗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拟合了叶片在不同温度的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叶... 用电阻抗图谱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测定了在设计的7个温度水平,盆栽小麦叶片的电阻、电抗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拟合了叶片在不同温度的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叶片的胞外电阻、弛豫时间、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减小,胞内电阻增加.用胞外电阻表示的小麦叶片的抗寒性为-14.10℃,与用相对电导率表示的抗寒性(-14.43℃)结果极为接近.胞外电阻是冷冻处理后确定小麦叶片抗寒性最适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片 低温 电阻抗图谱
下载PDF
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和低温胁迫下紫杉烷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蒋路园 丰美静 +4 位作者 杜雨晴 邸葆 陈段芬 邱德有 杨艳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42,共11页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电阻抗参数和紫杉烷含量变化,确定适合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电阻抗参数,探讨低温对红豆杉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扩大红豆杉引种范围及利用低温条件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云南红豆...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电阻抗参数和紫杉烷含量变化,确定适合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电阻抗参数,探讨低温对红豆杉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扩大红豆杉引种范围及利用低温条件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中国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为材料,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和电阻抗法测定上述树种低温半致死温度,并利用LC-MS法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叶片中紫杉烷含量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结果表明,5种红豆杉中,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均能耐受-14.668--9.106℃低温;云南红豆杉能耐受-8.802--3.521℃低温,高于其他4种红豆杉。电阻抗τ_(m)参数与电导法测定的5种红豆杉一年生枝低温半致死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低温胁迫下,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含量高于当年生叶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含量显著增加,中国红豆杉当年生叶片中巴卡亭Ⅲ含量和10-去乙酰基紫杉醇含量显著增加。此外,红豆杉叶片中ABA含量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当年生叶片中ABA含量高于一年生叶片。与云南红豆杉相比,东北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和中国红豆杉能耐受更低的温度。低温有利于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的合成及中国红豆杉当年叶片中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基紫杉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低温胁迫 电阻抗 低温半致死温度 紫杉烷
下载PDF
单叶刺槐半同胞子代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立人 曹丽娜 +5 位作者 杨敏生 柳俊明 王立成 李清泉 张军 李彦慧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以单叶刺槐母本(A1-1)及5个叶形产生明显变异的半同胞子代无性系(A21-1、B24-3、A15-1、A16-1和C23-1)的当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测定各无性系样本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参数。以母本的相对电导率为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 以单叶刺槐母本(A1-1)及5个叶形产生明显变异的半同胞子代无性系(A21-1、B24-3、A15-1、A16-1和C23-1)的当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测定各无性系样本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参数。以母本的相对电导率为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最适电阻抗参数,进而与相对电导率联合分析,对单叶刺槐各样本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弛豫时间τ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是评价单叶刺槐抗寒性的最适电阻抗参数,各样本抗寒性的强弱与叶形变异无显著相关,各样本按抗寒强弱可分为3类:第I类,C23-1,抗寒性较强;第Ⅱ类包括A1-1、A16-1、A15-1,抗寒性中等;第Ⅲ类包括A21-1、B24-3,抗寒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刺槐 低温胁迫 相对电导率 电阻抗参数 抗寒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