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碳排放,这给量化城市绿地的固碳能力增加了难度。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和揭示城市绿地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道路绿...城市绿地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碳排放,这给量化城市绿地的固碳能力增加了难度。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和揭示城市绿地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在内的7个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0.66~11.22kg C/m^2和1.65~8.35 kg C/m^2;建造施工阶段和管理养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63~1.78 kg C/m^2和0.01~0.71kg C/(m^2·a)。绿地碳足迹等于绿地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减去碳储量,7个研究区的碳足迹为-2.63~1.99 kg C/m^2。公园密植林区绿地均呈现碳汇特征,道路绿地大多呈现碳源特征,城市绿地的碳源汇特征随着绿地年龄的增加会有所改变。据此分析绿地规划设计对碳收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低碳化绿地管理和调控措施。展开更多
隐含碳排放限值是建筑结构碳排放量化调控与减碳目标保障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社会“碳中和”所需减碳路径出发,依据建筑结构保有与需求量中的新建与既有结构构成比例,提出减碳目标分解方法,为既有结构低碳维护与新建结构低碳设计提供与...隐含碳排放限值是建筑结构碳排放量化调控与减碳目标保障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社会“碳中和”所需减碳路径出发,依据建筑结构保有与需求量中的新建与既有结构构成比例,提出减碳目标分解方法,为既有结构低碳维护与新建结构低碳设计提供与宏观年度减碳需求相匹配的限值预设依据。依托“双碳”目标的减碳需求构建行业预期发展情景,得出在维持现状、常规预估、拆除限制、减量预估四类典型情景下,2022年我国新建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分别为442.6 kg CO_(2)e·m^(-2)、456.2 kg CO_(2)e·m^(-2)、485.9 kg CO_(2)e·m^(-2)、616.0 kg CO_(2)e·m^(-2)(对应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给出2022—2060年建筑结构建造与维护碳排放限值的变化趋势,厘清了新建结构总量控制、既有结构延寿等减碳措施促使结构单体隐含碳排放限值宽松的成效。进一步从概率化调控、区域特征量化、可操作性、数据驱动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设定的相关建议。展开更多
为进一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从源头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低碳设计日益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向。基于对产品低碳设计过程中决策信息的构成及对应设计策略的研究,构建了一种融合碳足迹的产品低碳设计信息模型,并在分析低碳设计决策信...为进一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从源头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低碳设计日益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向。基于对产品低碳设计过程中决策信息的构成及对应设计策略的研究,构建了一种融合碳足迹的产品低碳设计信息模型,并在分析低碳设计决策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结构树和详细设计参数的双重递进碳足迹根源特征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定性/半定量矩阵的简约式生命周期评估(streamlined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法对碳排放关键结构单元进行初筛,并采用赋权关联图方法定位低碳设计的关键特征和设计参数。针对设计参数矛盾,利用TRIZ冲突解决理论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低碳设计目标。以手持吸尘器作为低碳创新设计案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城市绿地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碳排放,这给量化城市绿地的固碳能力增加了难度。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和揭示城市绿地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在内的7个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0.66~11.22kg C/m^2和1.65~8.35 kg C/m^2;建造施工阶段和管理养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63~1.78 kg C/m^2和0.01~0.71kg C/(m^2·a)。绿地碳足迹等于绿地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减去碳储量,7个研究区的碳足迹为-2.63~1.99 kg C/m^2。公园密植林区绿地均呈现碳汇特征,道路绿地大多呈现碳源特征,城市绿地的碳源汇特征随着绿地年龄的增加会有所改变。据此分析绿地规划设计对碳收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低碳化绿地管理和调控措施。
文摘隐含碳排放限值是建筑结构碳排放量化调控与减碳目标保障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社会“碳中和”所需减碳路径出发,依据建筑结构保有与需求量中的新建与既有结构构成比例,提出减碳目标分解方法,为既有结构低碳维护与新建结构低碳设计提供与宏观年度减碳需求相匹配的限值预设依据。依托“双碳”目标的减碳需求构建行业预期发展情景,得出在维持现状、常规预估、拆除限制、减量预估四类典型情景下,2022年我国新建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分别为442.6 kg CO_(2)e·m^(-2)、456.2 kg CO_(2)e·m^(-2)、485.9 kg CO_(2)e·m^(-2)、616.0 kg CO_(2)e·m^(-2)(对应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给出2022—2060年建筑结构建造与维护碳排放限值的变化趋势,厘清了新建结构总量控制、既有结构延寿等减碳措施促使结构单体隐含碳排放限值宽松的成效。进一步从概率化调控、区域特征量化、可操作性、数据驱动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设定的相关建议。
文摘为进一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从源头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低碳设计日益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向。基于对产品低碳设计过程中决策信息的构成及对应设计策略的研究,构建了一种融合碳足迹的产品低碳设计信息模型,并在分析低碳设计决策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结构树和详细设计参数的双重递进碳足迹根源特征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定性/半定量矩阵的简约式生命周期评估(streamlined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法对碳排放关键结构单元进行初筛,并采用赋权关联图方法定位低碳设计的关键特征和设计参数。针对设计参数矛盾,利用TRIZ冲突解决理论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低碳设计目标。以手持吸尘器作为低碳创新设计案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