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晓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72,共10页
八面体佛塔起源于犍陀罗,最初为适应犍陀罗八角形支提殿的形制而出现。佛教入华后,八面体佛塔被中国僧人广为利用,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通过犍陀罗八面体佛塔与北凉石塔、甘肃庆阳石窟的比较研究,... 八面体佛塔起源于犍陀罗,最初为适应犍陀罗八角形支提殿的形制而出现。佛教入华后,八面体佛塔被中国僧人广为利用,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通过犍陀罗八面体佛塔与北凉石塔、甘肃庆阳石窟的比较研究,对楼兰八面体佛塔进行了复原,归纳出八面体佛塔从犍陀罗到中国的传播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楼兰 佛塔
下载PDF
从悬泉汉简看楼兰(鄯善)同汉朝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德芳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6,133,共11页
西汉时期,楼兰(鄯善)与汉朝的关系主要是以汉与匈奴势力的消长和汉朝对西域的政策为转移,两者的关系曾出现过四种不同的形态。简牍和文献证明,早在西域都护府建立之前,鄯善就已经在政治上接受了汉朝的管理,汉朝在此屯田戍守。
关键词 悬泉汉简 楼兰 鄯善 伊循屯田
原文传递
新疆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差异性侵蚀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永崇 穆桂金 +9 位作者 秦小光 赵雪 许冰 贾红娟 张磊 阮秋荣 吴勇 魏东 王春雪 邵会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9,共7页
楼兰地区雅丹地貌正处于活跃发育时期,为研究雅丹地貌侵蚀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楼兰雅丹地层岩性、地貌形态特征等进行野外调查、测量,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楼兰雅丹地层形成于全新世时期,主要由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CS)... 楼兰地区雅丹地貌正处于活跃发育时期,为研究雅丹地貌侵蚀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楼兰雅丹地层岩性、地貌形态特征等进行野外调查、测量,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楼兰雅丹地层形成于全新世时期,主要由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CS)和松散的砂质粉砂层(SS)两类组成,并且CS层和SS层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由于地层存在差异侵蚀,楼兰雅丹侵蚀较慢的CS层普遍出现岩层坍塌现象,CS层坍塌块体长度(L)和厚度(T)分别代表了SS岩层的相对侵蚀深度和CS层的厚度。统计结果显示楼兰雅丹CS层坍塌块体长度和厚度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3)。但是,随着坍塌块体厚度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呈减缓趋势(L/T比值逐渐减小趋势),直至长度和厚度相等(L/T≈1)。综合分析表明,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主要受风蚀作用影响,但是区域地层岩性特征、重力作用对楼兰雅丹侵蚀起着特殊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 侵蚀 坍塌 楼兰
原文传递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ronology for a newly-discovered ancient city and fiv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Lop Nor, China 被引量:10
4
作者 LU HouYuan XIA XunCheng +7 位作者 LIU JiaQi QIN XiaoGuang WANG FuBao YIDILISI Abuduresule ZHOU Li Ping MU GuiJin JIAO YingXin LI JingZ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63-71,共9页
In the past century,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in the archeological,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many other related communities where the capital of the Luolan and Shanshan states was in the Lop Nor region. This pape... In the past century,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in the archeological,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many other related communities where the capital of the Luolan and Shanshan states was in the Lop Nor reg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MS radiocarbon ages from a newly-discovered ancient city at about 6.3 km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Xiaohe Graveyard, and fifteen new radiocarbon ages from the Loulan (LA), LE, Qieerqiduke, Milan, and Tuyin sites in Lop Nor. The new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age of newly-discovered ancient city is at ca. 440–500 AD, belonging to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AD). This is about 100–300 years younger than Loulan (ca. 100–230 AD), LE (ca. 230–300 AD), Qieerqiduke (ca. 200 AD), and Tuyin (ca. 100 AD). A wooden beam from Milan fortress is dated to ca. 370 AD, while the age on north wall at west gate of the fortress is younger, around 770 AD, suggesting that its construction time might be at the Tang Dynasty. According to 14C ages, cultural relic style, and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newly-discovered ancient city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Zhubin City", as documented in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Temporally, we name the city "ancient Zhubin River City".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this ancient city are largely unknown and need more detaile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in the future. Given its location near the ancient postal relay of Alagan on the crossroa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newly-discovered city was at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on the Silk Road, no matter whether it was called "Zhubin City", or "Lielo City", or the capital of Loulan state–"Yuni City". 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relic 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in western China, thus contribut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Lop No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古代城市 罗布泊 年代 中国
原文传递
楼兰佛塔剖面10.84kaB.P.以来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9
5
作者 贾红娟 秦小光 刘嘉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新疆楼兰佛塔剖面(40°30.980′N,89°54.849′E)深度6m,以5cm间距采样,共采121个样,进行了粒度、总碳、无机碳、有机碳、氮含量分析,根据光释光年龄结果内插得出剖面时间跨度为10.84~4.69kaB.P.,剖面气候环境可划分为3个阶段:... 新疆楼兰佛塔剖面(40°30.980′N,89°54.849′E)深度6m,以5cm间距采样,共采121个样,进行了粒度、总碳、无机碳、有机碳、氮含量分析,根据光释光年龄结果内插得出剖面时间跨度为10.84~4.69kaB.P.,剖面气候环境可划分为3个阶段:10.84~10.13kaB.P.为高湖面湿润时期;10.13~7.45kaB.P.沉积间断,气候干旱;7.45~4.69kaB.P.罗布泊气候相对湿润,其间湖泊存在多次的收缩与扩张,湖面扩张是短时间快速完成的,湖面衰退是逐渐变化的。楼兰佛塔剖面顶部年龄为4.69kaB.P.,此区发现的石器基本为地表采集,年代不会早于4.69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罗布泊 环境变迁 全新世
下载PDF
鄯善国社会性质再议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富学 徐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 传统史料对鄯善国的记载绝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的仆去卢文文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可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在鄯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地主阶级,他们向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农奴收取地租,农民或农奴是鄯善国最基本的劳动生产者,说明魏晋时期的鄯善国已经迈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还应看到,当时鄯善国社会还保留着一定的奴隶制残余,存在着"奴仆"和"私属",从仆去卢文文书看,这部分人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具体劳动性质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吐鲁番学 怯卢文 鄯善 楼兰 尼雅 租佃关系 社会性质
下载PDF
楼兰地区新发现汉印考释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勇 田小红 穆桂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3,146,共5页
楼兰地区首次发现一枚印章,红铜质,印面方形,兽钮,印文释读为"张帀千人丞印"。根据质地、钮式、名称、尺寸及印文内容等分析,我们推断该印为一枚魏晋时期的官印,属千石以下官吏使用。此印与中原传统官印的规制存在一定差异,... 楼兰地区首次发现一枚印章,红铜质,印面方形,兽钮,印文释读为"张帀千人丞印"。根据质地、钮式、名称、尺寸及印文内容等分析,我们推断该印为一枚魏晋时期的官印,属千石以下官吏使用。此印与中原传统官印的规制存在一定差异,它糅合了中原传统印章制度和中央政府赐给西域诸属国官印某些元素制作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官印 印章 “张帀千人丞印”
原文传递
楼兰城的兴衰与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晓英 许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上曾辉煌一时的楼兰城的兴衰与其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塔里木盆地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怎样使楼兰最终走向衰亡的过程。以便为西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历史... 本文主要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上曾辉煌一时的楼兰城的兴衰与其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塔里木盆地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怎样使楼兰最终走向衰亡的过程。以便为西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对其今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塔里木盆地 环境演变 兴衰
下载PDF
楼兰两汉织物艺术论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青 张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13,共12页
两汉时期从内地输入楼兰的艺术品种主要有丝绸、漆器、铜镜、书法等,这些艺术品的面貌基本与同期中原艺术相一致,反映着汉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楼兰地区所发现来自内地的丝绸织物在艺术上却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些丝绸织物将... 两汉时期从内地输入楼兰的艺术品种主要有丝绸、漆器、铜镜、书法等,这些艺术品的面貌基本与同期中原艺术相一致,反映着汉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楼兰地区所发现来自内地的丝绸织物在艺术上却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些丝绸织物将东西方艺术图像融为一体,品种繁多、工艺精美,纹饰图案十分丰富,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地,不但是楼兰艺术的经典作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丝绸之路 丝绸织物 两汉时期
下载PDF
楼兰的兴衰与环境变迁、灾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玉山 桑琰云 +1 位作者 徐刚 李月灵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通过对楼兰兴衰史及同一时期的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表明 :楼兰的兴衰与环境的变迁、灾变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变迁、灾变是楼兰消亡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楼兰 环境变迁 环境灾变 大地构造变迁 生态环境 气候环境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楼兰鄯善考古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小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92,共11页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考古资料整理、简牍文书考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参研、环境考古学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研究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鄯善 历史 考古
下载PDF
楼兰文书研究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赵梦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探险家来到新疆探险,攫取、带走了大量在楼兰古城遗址发掘的木简、残纸,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后,楼兰文书相关研究仍蓬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历史学两方面。书法方面,学界不仅考察楼兰文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探险家来到新疆探险,攫取、带走了大量在楼兰古城遗址发掘的木简、残纸,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后,楼兰文书相关研究仍蓬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历史学两方面。书法方面,学界不仅考察楼兰文书的艺术价值,更将其放置在书法史、汉字史的长时段内进行研究。历史学方面,学界注重研究楼兰文书中的“文书组”,注重研究楼兰文书与其他写本文献以及传世史籍、考古发掘间的关联。楼兰文书所展现的西域长史府的历史细节,汉晋间西域的交通情况等仍会是今后相关研究的热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西域长史府 敦煌 李柏 张超济
下载PDF
The changes of Lop Nur Lak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Loulan 被引量:3
13
作者 ZhiChao WA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830011,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4期295-303,共9页
The caus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ncient town of Loulan in Xinjiang, China have been generally agreed to derive from two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 t... The caus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ncient town of Loulan in Xinjiang, China have been generally agreed to derive from two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Muzart Glacier was selected as an example, and found that the length of the glacier has been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the snow line has been retreating to a higher altitude, both results contributing to a decrease in river flow below the Muzart Glacier.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moraine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adjacent area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paper speculates that there have been four minor glacial periods since the Quaternary. Although the durations and scales of the four minor glacial periods were different, they all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Lop Nur Lake. The events of the fourth minor glacial period are the important impact factors in the existe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Loulan. Whether the disappearance of Loulan can be related to the events of the three previous minor glacial periods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MORAINE loulan Lop Nur
下载PDF
楼兰出土毛织物所见双蛇杖图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秋红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3期61-68,共8页
20世纪初,斯坦因在楼兰古城发现一件毛织物,其上图像呈现出浓郁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气息,引发学界关注。本文以织物所见保存较为完好的双蛇杖图像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楼兰及其以西地区双蛇杖图像的发展谱系。认为楼兰织物双蛇杖图像杖头中部... 20世纪初,斯坦因在楼兰古城发现一件毛织物,其上图像呈现出浓郁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气息,引发学界关注。本文以织物所见保存较为完好的双蛇杖图像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楼兰及其以西地区双蛇杖图像的发展谱系。认为楼兰织物双蛇杖图像杖头中部系平结、杖身无双翼,系古希腊罗马四种形式双蛇杖之一,主要流行于希腊化至罗马帝国时期。其自希腊化以来从地中海向东传播,在西北印度与中亚流行至贵霜王朝时期,继而进入楼兰。织物左侧人物像似头戴宽檐帽,很可能是双蛇杖持有者赫尔墨斯。右侧人物像残损过甚,却提示了双蛇杖持有者原初位于双身像或群像之中的重要信息,拉近了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增加了织物图像粉本直接来自地中海周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毛织物 双蛇杖图像 赫尔墨斯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下载PDF
楼兰的兴衰与环境变迁和环境灾害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玉山 桑琰云 +1 位作者 徐刚 李月灵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0-52,共3页
通过对楼兰兴衰史及同一时期的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表明:楼兰的兴衰与环境的变迁、灾变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变迁。
关键词 灾变 环境变迁 兴衰 自然环境 环境灾害 环境变化 时期 综合研究 消亡
下载PDF
楼兰地区新发现斗检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磊 秦小光 +5 位作者 许冰 穆桂金 李康康 魏东 吴勇 刘嘉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552,共8页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分布情况表明,楼兰先民的生产生活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楼兰古城的东、南、西部区域,而大型的祭祀、宗教等活动主要集中在楼兰北部区域。斗检封所在位置应该是在楼兰通往外部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上,"张千人丞印"附近可能是某一级官府所在地且周围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对于认识楼兰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位置以及楼兰古城周边生业环境状况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丝绸之路 斗检封 “官律所平” 环境意义
下载PDF
科学与想象之间的浪漫: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
17
作者 何志勇 李思颖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44-57,共14页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想象相结合的叙事机制下分别构建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时期冒险进取的浪漫、日本战后文化救赎过程中的远古重现型浪漫,以及中国新时期主体性建构楼兰的悲歌式浪漫,三种浪漫彼此关联,形成源于西方、经过日本、并共同作用于中国的现代楼兰言说路径,折射出近现代东西方发展的历史特征。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启示我们,在建立东方文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当下,避免单一视角与立场的强行建构,回归东方自身,发掘东方的本体论价值与意义,是东方文学学科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现代言说 斯文·赫定 井上靖 高洪雷
下载PDF
楼兰地区新发现“张帀千人丞印”的历史学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8,共8页
"张帀千人丞印"中的"千人"、"丞"可能均为两汉时期的职官称谓,"千人"为曲一级的领兵将官,秩次为比六百石,"丞"为"千人"之属吏,"丞、尉秩三百石。"由此推知"... "张帀千人丞印"中的"千人"、"丞"可能均为两汉时期的职官称谓,"千人"为曲一级的领兵将官,秩次为比六百石,"丞"为"千人"之属吏,"丞、尉秩三百石。"由此推知"张匝千人丞印"为一枚秩三百石的官吏印。根据外观造型及制作技法来看,该印有可能是在本地制造,"张帀"估计是西域长史管辖下的某一地名。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进行有效官辖,设置西域都护府,并配置一套独立的职官系统,魏晋、前凉时期基本沿袭两汉治理西域的思路,在西域设立西域长史一职,但有关西域长史营的职官系统却不见诸史载。此印的发现则填补了这一空缺,进一步完善了魏晋西域长史营的职官系统,为深入研究两汉至魏晋时期西域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张币千人丞印 西域长史府 职官系统
原文传递
“远行”与“回归”视野中的古代楼兰形象
19
作者 赵建萍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3年第5期35-44,共10页
《楼兰》是井上靖西域历史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它的主题历来受到关注。考察作者创作所参考的历史地理学文献可知,文中楼兰人被迫“远行”与数次试图“回归”的内容并非虚构。小说基于历史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再现了楼兰在古代中西交通以... 《楼兰》是井上靖西域历史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它的主题历来受到关注。考察作者创作所参考的历史地理学文献可知,文中楼兰人被迫“远行”与数次试图“回归”的内容并非虚构。小说基于历史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再现了楼兰在古代中西交通以及文明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变迁:曾经作为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贸易中转地,后来转为汉朝的军事基地、匈奴屯田所、古战场等,最终湮没于沙海“。远行”与“回归”的情节隐含着对于楼兰作为多元文明融汇地特质的认知,同时文中有明显的比较文明意识和西亚文明起源论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上靖 楼兰 历史小说 西域文明
原文传递
楼兰书法与李柏文书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青 张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20世纪以来,在新疆楼兰发现了700余件上迄3世纪中叶,下至4世纪30年代的汉文文书。这些文书填补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诸多缺环,尤其是《李柏文书》等一大批文书的发现,为揭示晋人书法的真实面貌,建立中国书法艺术的风格标尺,提供了极为... 20世纪以来,在新疆楼兰发现了700余件上迄3世纪中叶,下至4世纪30年代的汉文文书。这些文书填补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诸多缺环,尤其是《李柏文书》等一大批文书的发现,为揭示晋人书法的真实面貌,建立中国书法艺术的风格标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书法 李柏文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