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Cx26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悦凡 任鲁风 +4 位作者 宋文芹 张长俊 马元煦 李金春 张燕妮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NSHI)患者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天津市聋哑学校的 8个聋哑学生的家系中 2 9例以及健康对照 2例和有家族史但本人... 目的 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NSHI)患者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天津市聋哑学校的 8个聋哑学生的家系中 2 9例以及健康对照 2例和有家族史但本人听力正常的遗传咨询者 2例共 33例取外周血提取DNA ,经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Cx2 6基因编码区片段 ,通过限制酶切指纹 单链构像多态性 (restrictionendonucleasesfingerprinting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REF 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 ,经DNA测序判断多态性改变或致病突变。结果  33例中有 30例Cx2 6基因发生改变 ,改变率为 90 91% (30 / 33)。共发现 8种不同形式的改变 ,包括 79G→A、10 9G→A、16 1A→T、2 35delC、2 40G→A、34 1A→G、5 71T→C和 6 0 8T→C ,其中 16 1A→T、2 40G→A和 5 71T→C为新发现的突变。 2 2例耳聋患者中有 3例为 2 35delC ,突变率为 13 6 4% (3/ 2 2 )。结论 Cx2 6基因 2 35delC是中国人NSHI患者中主要的突变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 医学遗传学 基因 突变 系谱 连接蛋白类
下载PDF
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HED)家系ED1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莹 赵红珊 +1 位作者 张晓霞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 :研究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引起先天缺牙的ED1基因突变。方法 :对 3个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核心家系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利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 ,进一步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突变。结果 :3个家系... 目的 :研究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引起先天缺牙的ED1基因突变。方法 :对 3个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核心家系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利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 ,进一步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突变。结果 :3个家系中的每位患者均存在ED1基因外显子不同位点的单碱基错义突变 ,分别为C4 12G、A12 0 1G和C1375T ,其中前两个突变位点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结论 :ED1基因的单碱基突变是引起此3个核心家系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 家系 ED1基因 突变 检测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和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洪春 车娟 +4 位作者 张肖林 刘秀珍 徐舒舒 陈军 王延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4-739,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或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听力损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4200例新生儿采用OAE初筛,采用OAE+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去指定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测;同时对高危因素患儿进行易感基因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或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听力损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4200例新生儿采用OAE初筛,采用OAE+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去指定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测;同时对高危因素患儿进行易感基因检测。结果①4200例新生儿,正常生产儿3817例,NICU 383例,初筛率100%,初筛未通过率为11.83%(497/4200,NICU 114例);复筛率78.5%(390/497),复筛未通过率为12.8%(50/390,NICU 38例)。无论是初筛还是复筛,NICU未通过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②对于50例复筛未通过新生儿,去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确诊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5例,其中正常生产儿1例(2%),NICU新生儿4例(8%),听损障碍中NICU比例较高。③产妇年龄过大、胎龄过小、胎重较小、Apgar(1min)<7分、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听力障碍家族史及羊水异常是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④高危新生儿基因检测。9例基因检测异常(4.2%)。3例属于听力障碍家族史,2例初筛及复筛均未通过,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正常;2例孕妇>40岁,初筛复筛均通过;3例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例复筛未通过,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初筛复筛均通过。⑤对未进行复筛(107例)或未通过复筛(50例)共157例及9例基因检测异常新生儿进行随访;未进行复筛或未通过复筛157例,随访率63.7%;9例基因检测异常新生儿进行随访,随访率100%。结论①新生儿常规听力筛查至关重要,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列为重点筛查对象,作到早发现、早治疗。②基因筛查,增加随访率,扩大了耳聋的防治与干预范围,为以后新生儿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影响因素 基因筛查
下载PDF
中国先天性缺失牙患者PAX9基因的新突变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计林 陈扬熙 +3 位作者 鲍朗 夏庆杰 吴拓江 周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先天性缺失牙患者PAX9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牙畸形家系(共45名成员,22例患者)中的13例患者和9名健康成员、1... 目的探讨我国先天性缺失牙患者PAX9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牙畸形家系(共45名成员,22例患者)中的13例患者和9名健康成员、16例散发性牙齿发育不全患者以及196名健康对照者的PAX9基因进行研究。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发现异常SSCP条带的患者进行突变分析。结果2个少牙畸形家系(家系A和家系B)的先证者出现异常SSCP条带,家系A和家系B内患者均出现与各自先证者相同的异常SSCP条带。经过DNA序列分析,发现PAX9基因第2外显子的2个新突变:碱基插入(109InsG)导致的移码突变,碱基置换(C139T)导致的错义突变。其余家系患者、散发性患者均未发现异常SSCP条带。结论109InsG和C139T突变扩大了先天性缺失牙患者的PAX9基因突变谱,为我国先天性缺失牙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9基因 失牙患者 先天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单链构象多态性 DNA序列分析 基因第2外显子 SSCP 中国 聚合酶链反应 牙齿发育不全 序列分析方法 少牙畸形 基因突变谱 机制研究 突变分析 移码突变 错义突变 基因诊断 散发性
原文传递
染色体1pter-p36.21杂合性缺失与瘢痕疙瘩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刚 邱晓莉 +2 位作者 罗少军 汤少明 梁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寻找瘢痕疙瘩lpter-36.21中可能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瘢痕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5例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微... 目的 寻找瘢痕疙瘩lpter-36.21中可能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瘢痕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5例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 瘢痕疙瘩组织在所选的位点上的LOH发生率为60%(15/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的4%(1/25,P〈0.05),在所选的位点上均未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D1S243位点、D1S468位点、D1S507位点、D1S199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28%(7/25)、40%(10/25)、52%(13/25)、12%(3/25),其中D1S243、D1S468、D1S507的LOH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在D1S243.D1S468.D1S507位点的LOH存在与瘢痕疙瘩有关的潜在瘢痕抑制基因(SSG),而1pter-36.21上LOH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瘢痕疙瘩发生的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缺失 瘢痕疙瘩 基因
原文传递
Frequen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t 8p22 chromosomal region in diffuse type of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9
6
作者 Hedayat Allah Hosseini Ali Ahani +4 位作者 Hamid Galehdari Ali Mohammad Froughmand Masoud Hosseini Abdolrahim Masjedizadeh Mohammad Reza Za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54-3358,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t 8p21-23 locus in diffuse gastric cancer.METHODS: To evaluate the involvement of this region in gastric cancer, we used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overing two Mb of ... AIM: To study th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t 8p21-23 locus in diffuse gastric cancer.METHODS: To evaluate the involvement of this region in gastric cancer, we used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overing two Mb of mentioned region, to perform a high-resolution analysis of allele loss in 42 cases of late diffuse gastric adenocarcinoma.RESULTS: Six of these STS makers: D8S1149, D8S1645, D8S1643, D8S1508, D8S1591, and D8S1145 showed 36%, 28%, 37%, 41%, 44% and 53% LOH, respectively.CONCLUSION: A critical region of loss, close to the NAT2 locus and relatively far from FEZ1 gene currently postulated as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umor suppressor genes diffuse type of gastric cancer STS marker N-Acetyltransferase 2 FEZ1
下载PDF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线粒体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严旭坤 戴朴 +6 位作者 薛希均 韩东一 王国建 袁永一 陈良飞 钟玲 杨晓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变异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确定噪声易感个体的分子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某部接触军事噪声的406名坦克兵、626名炮兵共计1032例进行听力损失调查,收集军事噪声易感者(易感组)82例,耐受者(...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变异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确定噪声易感个体的分子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某部接触军事噪声的406名坦克兵、626名炮兵共计1032例进行听力损失调查,收集军事噪声易感者(易感组)82例,耐受者(耐受组)40例,共计122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及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热点突变部分片段,进行基因测序比对分析,比较两组中存在碱基改变的位点分布例数。对测序结果中存在与耳聋相关的碱基改变的个体做进一步的听力学分析。结果军事噪声易感者和耐受者的线粒体基因存在一定差异,线粒体COII基因T7684C和G7853A两个位点的变化只存在于易感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827G、T961insC(异质)、T1005C、T1095C、G7444A等可能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基因改变多见于易感组,耐受组也有分布。结论携带线粒体COII基因T7684C和G7853A碱基变化的个体可能对军事噪声更加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DNA 线粒体 基因 突变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Specific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imprinted genes in prostate cancer--implications for cancer progression and epigenetic regula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Teodora Ribarska Klaus-Marius Bastian Annemarie Koch Wolfgang A Schulz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36-450,I0007,共16页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 comprising DNA hypermethylation and hypomethylation,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 (EZH2) overexpression and altered patterns of histone modific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p...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 comprising DNA hypermethylation and hypomethylation,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 (EZH2) overexpression and altered patterns of histone modific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 DNA methylation, EZH2 and histone modifications also ensure the parental-specific monoallelic expression of at least 62 imprinted genes. Although it is therefore tempting to speculate that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 may extend to imprinted genes, expression changes in cancerous prostates are only well documented fo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IGF2). A literature and database survey on imprinted genes in prostate cancer suggest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ost imprinted genes remains unchanged despite global disturbances in epigenetic mechanisms. Instead, selective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hanges appear to lead to the inactivation of a sub-network of imprinted genes, which might function in the prostate to limit cell growth induced via the PI3K/Akt pathway, modulate androgen responses and regulate differentiation. Whereas dysregulation of IGF2 may constitute an early change in prostate carcinogenesis, inactivation of this imprinted gene network is rather associated with cancer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en signalling imprinted genes loss of imprinting PI3K signalling prostate cancer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t 17p13 in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s 被引量:4
9
作者 WU Guo Jun 1, SHAN Xiang Nian 2, LI Ming Fa 2, SHI Shao Lin 1, ZHENG Qi Ping 1, YU Long 1 and ZHAO Shou Yuan 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2-34,共3页
Apreliminarystudyonthelossofheterozygosityat17p13ingastricandcolorectalcancersWUGuoJun1,SHANXiangNian2,LIM... Apreliminarystudyonthelossofheterozygosityat17p13ingastricandcolorectalcancersWUGuoJun1,SHANXiangNian2,LIMingFa2,SHISha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COLORECTAL NEOPLASMS p53 gene HETEROZYGOSITY loss genes suppressor tumor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贝贝 徐百成 郭玉芬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49-353,共5页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手段,但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却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归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植入年龄和术后康复训练被认为是影响听觉言语康复效...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手段,但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却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归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植入年龄和术后康复训练被认为是影响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基因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探索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基因诊断明确患者分子病因,结合分析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康复 言语和语言障碍 基因
原文传递
鼻咽癌染色体1pterp-36.11杂合性缺失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必军 张林杰 +2 位作者 鄢践 梁启万 方嬿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构建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6 3 4cM)区域内的杂合性缺失精细图谱 ,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依据。方法 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基础上 ,应用淋巴分离液将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分离并以淋... 目的 构建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6 3 4cM)区域内的杂合性缺失精细图谱 ,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依据。方法 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基础上 ,应用淋巴分离液将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分离并以淋巴细胞DNA作相应正常对照 ,利用 1pter p36 11区域内的 2 0个微卫星多态位点 (平均间距 3cM)对 47例鼻咽癌活检组织用杂合性缺失 (LOH)分析法进行LOH分析并绘制其精细缺失图谱。结果 在 47例鼻咽癌患者中 ,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LOH的有 37例 (82 2 % ) ,其中LOH频率最高的为D1S2 34(5 0 0 % ) ,位于 1p36 13,其次为D1S2 6 44(37 5 % ) ,位于 1p36 2 2 ;微卫星不稳定频率最高的为D1S2 43(37 5 % ) ,位于 1p36 33,其次为D1S199(30 2 % ) ,位于 1p36 2 1;D1S2 34的LOH及D1S199的MI与临床分期相关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之间 6 3 4cM区域内有两个共同的缺失区 ,分别位于 1p36 13(D1S2 34,2 0cM)与 1p36 2 2 (D1S436 D1S2 6 44 ,6 3cM) ,其间有一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S199,D1S436 D1S199 D1S2 34区域内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在早期与鼻咽癌形成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染色体 杂合性丢失 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及其前驱病变基因杂合子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全红 张培红 +2 位作者 李光 从娟 胡楠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中的等位基因杂合子缺失(LOH)的检测,以期发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PCR扩增、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照分析正常体细胞、食管鳞状上皮高级... 目的 通过对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中的等位基因杂合子缺失(LOH)的检测,以期发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PCR扩增、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照分析正常体细胞、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OH的变化,并就各位点杂合子缺失率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7个位点的LOH依次为D13S802(40%)、D9S171(33%)、D13S267(320%)、D13S221(31%)、D9S942(30%)和D17S520(240%),而D17S1798在本组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未发现杂合子缺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上述7个位点的LOH率依次为D13S267(71%),D13S802(58%),D17S520(55%)、D13S221(45%)、D9S942(43%)、D9S171(33%)和D17S1798(11%)。应用SPSS软件对7个微卫星序列的等位基因LOH率与患者的病理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1)从正常黏膜到上皮内瘤变再到食管鳞癌的发生过程中,同时伴随基因异常的逐步积累。(2)13q12.12上的D13S802附近可能存在着主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发生有关的抑癌基因。(3)13q12.3上的D13S267附近、17p13.1上的D17S520和17p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前驱病变 基因杂合子缺失 等位基因 抑癌基因
原文传递
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病变和遗传性听功能障碍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柯 杨仕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4年第5期291-293,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cochlear ribbon synapse)在听觉系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OTOF,SLC17A8,Diaphanous homolog 3(DIAPH3)和SMAD4等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性听功能障碍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cochlear ribbon synapse)在听觉系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OTOF,SLC17A8,Diaphanous homolog 3(DIAPH3)和SMAD4等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性听功能障碍得分子病理机制。上述基因缺陷导致耳聋的一个共同机制是基因缺陷首先破坏了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在表型上,这些基因缺陷动物共同表型出了听神经病的临床特征: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ABR)不能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正常或基本正常。形态学研究证明了功能检测的结构及动物耳蜗毛细胞和突触后听神经的形态结构都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对这些基因缺陷致聋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今后开展针对上述基因缺陷耳聋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听力丧失 基因 人工耳蜗植入 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 听神经病
原文传递
结直肠腺癌中神经内分泌细胞微卫星改变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海勇 危晓莉 +4 位作者 王玲玲 张布衣 赵仲生 吕燕博 姚根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腺癌中神经内分泌(NE)细胞微卫星改变和p53基因突变,探讨结直肠腺癌中NE细胞的克隆性起源。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应用DNA抽提和全基因组扩增,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取26个微卫星位点,使用聚合酶...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腺癌中神经内分泌(NE)细胞微卫星改变和p53基因突变,探讨结直肠腺癌中NE细胞的克隆性起源。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应用DNA抽提和全基因组扩增,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取26个微卫星位点,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色检测30例伴NE分化的结直肠腺癌中腺癌细胞和NE细胞的微卫星不稳定(MSI)、杂合性缺失(LOH)改变情况,联合PCR测序检测p53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结果30例样本MSI总发生率为16.9%,LOH总发生率为8.5%,腺癌细胞与NE细胞的MSI和LO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例样本中6例微卫星改变完全一致,23例微卫星改变一致性大于不一致性,1例微卫星改变一致性与不一致性相同。微卫星改变一致性与不一致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8,P=0.000)。053基因突变发生率为16.7%,腺癌细胞与NE细胞发生一致性改变。结论结直肠腺癌中腺癌细胞与NE细胞具有相似的微卫星改变和完全一致的p53基因突变,推测两种细胞起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杂合子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基因 p53
原文传递
STAT3 rs1053005位点与miR-452-3p靶向结合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联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登风 王博深 +3 位作者 孙大伟 王宁 郭佳娣 朱宝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换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rs1053005位点与miR-452-3p靶向结合及STAT3的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2月,选择江苏省2017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汽车制造工厂、某能源公司以及某化纤工厂的... 目的探讨信号转换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rs1053005位点与miR-452-3p靶向结合及STAT3的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2月,选择江苏省2017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汽车制造工厂、某能源公司以及某化纤工厂的有职业性噪声接触且工龄≥3年的1220名在岗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双耳高频(3000、4000和6000 Hz)平均听力阈值≥26 dB(A)的工人作为病例组(609人),其余为对照组(611人)。选取STAT3的rs4796793、rs1053023、rs1053005、rs1053004和rs3744483位点,探索STAT3基因多态性与NIHL的关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52-3p是否靶向结合STAT3,并在HEI-OC1细胞中过表达miR-452-3p探索STAT3的表达调节机制。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工人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5.58±4.76)dB]比较,病例组工人的听力阈值[(37.50±12.39)d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工人rs1053023和rs1053005位点的C等位基因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校正=1.367、1.370,P<0.05)。男性携带TC/CC联合基因型患NIHL风险分别是携带TT基因型的1.545和1.531倍(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工人STAT3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52-3p组细胞STAT3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的rs1053023和rs105300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NIHL存在关联,rs1053023和rs1053005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噪声接触工人的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噪声 基因 噪声性听力损失 信号转换和转录激活因子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沈阳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宝玉 王战东 +2 位作者 訾龙 杨昕 曹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5期77-79,共3页
目的通过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测试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HL)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沈阳地区连续性新生儿的临床研究,使用PCR反应研究测试了538例出生后3天新生儿,包括四个基因的七个位点:GJB2(176 del 16,235del C,299 del AT),SLC26A4(IVS7... 目的通过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测试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HL)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沈阳地区连续性新生儿的临床研究,使用PCR反应研究测试了538例出生后3天新生儿,包括四个基因的七个位点:GJB2(176 del 16,235del C,299 del AT),SLC26A4(IVS7-2 A>G,2168 A>G),MTRNR1(1555 A4G)和GJB3(538 C>T),同时记录婴儿出生一般状况。结果 538名新生儿,30例携带致病突变(5.576%)。GJB2(176del 16,235 del C,299 del 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 A>G)和MTRNR1(1555 A>G)突变率分别为0.186%,2.416%,0.558%,0.186%,1.673%,0.186%和0.3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突变与婴儿性别,早产,双胎状态或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JB2(235 del C)突变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耳聋相关突变,耳聋基因的遗传筛选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筛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基因 质谱筛查
原文传递
一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GJB2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晓华 余小艳 +4 位作者 周洁 姜威 胡俊 钟山 杨国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7-561,共5页
目的确定一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并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早期干预,防止耳聋患儿出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成员缝隙连接蛋白2(GJB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寻找基因... 目的确定一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并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早期干预,防止耳聋患儿出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成员缝隙连接蛋白2(GJB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点。对妊娠20周母亲进行产前诊断,行羊膜穿刺,抽取胎儿羊水细胞,提取DNA测定胎儿基因型,预测胎儿听力状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GJB2基因携带235delC、176-191del16bp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携带176-191del16bp杂合突变,其母亲携带235delC杂合突变。胎儿携带来自母亲的235delC杂合突变。结论GJB2基因的235delC、176-191del16bp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耳聋发生的原因。胎儿为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耳聋患者的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对预防耳聋家庭再次生育聋儿可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基因 GJB2 突变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强污泥流失对anammox工艺脱氮性能及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一淳 刘亚雷 +6 位作者 李亦舒 方媛媛 王博涵 李佳瑞 吴懂 畅犇泽 阳广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61-2168,共8页
为探究强污泥流失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颗粒污泥特性及功能菌群的影响,试验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损失近一半反应器有效体积的污泥未明显破坏anammox工艺脱氮性能... 为探究强污泥流失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颗粒污泥特性及功能菌群的影响,试验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损失近一半反应器有效体积的污泥未明显破坏anammox工艺脱氮性能.反应器在4d后总氮(TN)的去除率(RE)达到89.18%污泥EPS含量较高且其PN/PS值(0.12)较低有利于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和集聚.Anammox颗粒污泥粒径>2mm的污泥占到系统总污泥的44.9%,粒径大于0.5mm的污泥占总污泥的84.3%,能够有效持留污泥.厌氧氨氧化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28.03%)、浮霉菌门(15.57%)和绿弯菌门(8.63%),优势属为anammox菌属Candidatus Jettenia(9.63%)和Candidatus Brocadia(3.54%),参与anammox反应的功能基因包括nirS(1.27%)、hzs(1.28%)、hzo(1.29%)、hao(7.04%)和hdh(0.81%),但反硝化菌及其功能基因的存在使得化学计量比Rs(ΔNO_(2)^(-)-N/ΔNH_(4)^(+)-N)和Rp(ΔNO_(3)^(-)-N/ΔNH_(4)^(+)-N)低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污泥流失 污泥特性 菌群 功能基因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聋儿术前基因检测及家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初琴 陈波蓓 +4 位作者 黄加云 孙冬梅 陈迎迎 项松洁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6-1410,共5页
国内外研究表明GJB2、SLC26A4(PDS)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病理性突变导致了大部分的遗传性聋。文章收集了2006年4月~2007年9月接受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植入的14例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应用基因诊断方法进行... 国内外研究表明GJB2、SLC26A4(PDS)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病理性突变导致了大部分的遗传性聋。文章收集了2006年4月~2007年9月接受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植入的14例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应用基因诊断方法进行GJB2、SLC26A4(PDS)和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结果显示,35.7%的患儿检测到致病突变,其中28.6%为GJB2基因突变,类型均为235delC纯和突变,其父母为携带GJB2 235delC的杂和子;7.1%为mtDNA A1555G突变,其母亲亦携带mtDNA A1555G突变。这表明CI植入聋儿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GJB2 235delC突变,其次是mtDNA A1555G突变,通过对耳聋家系常见致病基因的检测和家系分析,可以对优生优育及减少耳聋发病率提供科学准确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 人工耳蜗植入 突变检测 GJB2 线粒体DNA
下载PDF
长沙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世豪 侯达 +11 位作者 陈静 刘静 石亮程 旷洋 杨梦月 王卫红 李红玉 胡兰萍 张晶晶 徐珍 彭灿 贺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探讨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位点在长沙地区新生儿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估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纳入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的新生儿进行听...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探讨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位点在长沙地区新生儿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估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纳入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的新生儿进行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听力初筛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或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法,耳聋基因筛查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耳聋常见的4个基因20个变异位点(4基因panel)或22个基因159个变异位点(22基因panel)进行筛查,分析突变人群携带率,耳聋基因结果为检出异常和无异常,检出异常分为阳性、存在风险、不确定。结果 152,676例新生儿中6,975例检出至少携带一个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突变耳聋基因携带率4.57%(6,975/152,676),同时438例(0.29%)的新生儿具有听力筛查无法检出的药物性耳聋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22基因panel可发现更多GJB2或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个体,检出率显著高于4基因Panel。结论 新生儿常规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提高早期检出率、识别药物性耳聋高风险人群,通过早期发现进行用药指导,减少药物性耳聋的发生,进行一体化的转诊与个体化的警惕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损失 耳聋基因 基因筛查 听力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