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活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伟涛 贾东 +2 位作者 李传友 郑文俊 魏占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8-979,共12页
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获取了龙泉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龙泉山断裂带主逆冲断层位于龙泉山背斜的西翼,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北段与南段断层面倾向NW,断续分布;中段断层面倾向SE,形成典型的断层传播褶皱,并且断层已经沿... 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获取了龙泉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龙泉山断裂带主逆冲断层位于龙泉山背斜的西翼,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北段与南段断层面倾向NW,断续分布;中段断层面倾向SE,形成典型的断层传播褶皱,并且断层已经沿背斜前翼膝折带的轴突破,形成贯通的突破断层。因此,中段构成了龙泉山断裂的主体。地貌对断裂活动性的响应表明龙泉山断裂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有过一定的活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速率较低,且活动性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断层传播褶皱 新活动性 龙泉山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的结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鲁人齐 何登发 +4 位作者 John Suppe 马晓鸣 桂宝玲 王明健 高金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7-1010,共14页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浅层滑脱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T_3~x3)的碳质页岩夹煤层,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浅层滑脱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T_3~x3)的碳质页岩夹煤层,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T_1j^(4-5))的膏岩层,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冲起构造和构造楔;深层为下寒武统的泥页岩层,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和滑脱褶皱。该区滑脱断层所控制的地层变形和缩短量各不相同,其中三叠系上统缩短量最大,大于30 km;三叠系下统至古生界地层缩短量约为14.5 km;侏罗系以上的地层缩短量则较小。研究区内的通济场断裂(F_3)为印支末期形成的一套逆冲断层组,其下部交于下寒武统滑脱层,深度约为10 km;关口断层(F_4)和彭县断裂(F_5)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形成的逆冲断层,下部交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滑脱层,深度大约为8~10 km。这些断层以前展的方式破裂,并且长期活动。龙门山中段自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诺利末期、印支晚幕、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龙门山活动最强烈的两个阶段,在龙门山中段山前带表现为大量断裂的长期活动,地壳缩短和龙门山快速隆升,并形成多种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滑脱断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演化 龙门山中段 龙泉山
下载PDF
龙泉山红层区瓦斯隧道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高峰 文和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93-195,共3页
依据拟建成简快速路项目龙泉山隧道勘测成果及搜集相关红层区瓦斯隧道资料,通过对气源成因模型、瓦斯测试成果对比分析以及施工监测成果的分析,表明红层瓦斯主要来源于深部的烃源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通过构造、裂隙运移至浅层孔隙、... 依据拟建成简快速路项目龙泉山隧道勘测成果及搜集相关红层区瓦斯隧道资料,通过对气源成因模型、瓦斯测试成果对比分析以及施工监测成果的分析,表明红层瓦斯主要来源于深部的烃源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通过构造、裂隙运移至浅层孔隙、裂隙较发育的砂岩层中储集,形成一个个瓦斯气囊,当隧道穿越瓦斯气囊时就形成了瓦斯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瓦斯隧道 气源 瓦斯气囊 灾害特征 龙泉山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山褶断带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敏 王波 +3 位作者 刘兆鑫 雷传扬 钟华介 仇开莉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1期176-182,192,共8页
成都市龙泉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但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绿心,如何充分利用成都市龙泉山各类地质数据,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建立地质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是支撑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地下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这对于... 成都市龙泉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但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绿心,如何充分利用成都市龙泉山各类地质数据,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建立地质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是支撑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地下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这对于优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布局、提升公园品质、提高公园管理效率,有效服务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龙泉山复杂地质体特征,从三维建模的角度借助三维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可视化技术,研究了一套可用于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建模的流程和技术方法,并构建三维实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 褶断带 复杂地质体 三维地质建模 技术方法
下载PDF
龙泉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扭动形迹成因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于佳男 李忠权 +2 位作者 曾庆 李洪奎 罗寿兵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3期1-3,7,共3页
龙泉山构造带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凹陷带与前陆斜坡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块。通过地表地层陡带、断层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钻井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龙泉山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认为其构... 龙泉山构造带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凹陷带与前陆斜坡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块。通过地表地层陡带、断层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钻井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龙泉山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认为其构造特征在剖面上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在平面上可分为南、中、北三段。针对龙泉山背斜扭动形迹的成因,从南北段构造样式差异、构造应力、构造运动期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 构造特征 构造模型 扭动形迹
下载PDF
平定龙泉山熔剂灰岩矿床地质特征
6
作者 王波涛 雷鹏 +2 位作者 史林 马建忠 李阳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5期36-39,43,共5页
龙泉山熔剂灰岩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六段地层中,属浅海相沉积的石灰岩矿床。矿区共圈定矿体1条,矿体厚度稳定,CaO平均质量分数为53.80%,工业类型为黑色冶金熔剂用。该区碳酸盐的生成环境是潮间带和浅海地带,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 龙泉山熔剂灰岩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六段地层中,属浅海相沉积的石灰岩矿床。矿区共圈定矿体1条,矿体厚度稳定,CaO平均质量分数为53.80%,工业类型为黑色冶金熔剂用。该区碳酸盐的生成环境是潮间带和浅海地带,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共同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后经怀远运动和晋冀鲁豫运动,华北地台整体上升为陆,遭受剥蚀,直至晚石炭世才逐渐又遭受海浸。含矿地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六段,含矿岩系为泥晶灰岩、豹皮状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冶金熔剂 浅海相 龙泉山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改性研究
7
作者 陶专 任科法 王登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1-475,共5页
对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经过提纯、钠化处理,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进行了有机化改性试验研究。对改性土的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TG-DTA分析证明改性成功。得出有机化膨润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钠化膨润土矿浆的质量... 对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经过提纯、钠化处理,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进行了有机化改性试验研究。对改性土的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TG-DTA分析证明改性成功。得出有机化膨润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钠化膨润土矿浆的质量浓度为129.6g/L时,CTMAB加入量为钠化膨润土质量的4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改性 最佳工艺条件 四川龙泉山
下载PDF
油气田区高瓦斯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8
作者 李新生 李信 《四川水力发电》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光面爆破在普通隧道洞挖过程中具有爆破后成形规整、提高轮廓质量、减少支护工作量等优点;在油气田区高瓦斯隧道中实行光面爆破还具有减少围岩产生爆破裂缝的数量,抑制瓦斯大量逸出,从而保证油气田区高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的优点。但在高... 光面爆破在普通隧道洞挖过程中具有爆破后成形规整、提高轮廓质量、减少支护工作量等优点;在油气田区高瓦斯隧道中实行光面爆破还具有减少围岩产生爆破裂缝的数量,抑制瓦斯大量逸出,从而保证油气田区高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的优点。但在高瓦斯隧道爆破施工中对雷管和炸药有着特殊的要求,炸药必须使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雷管采用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且最后一个段位延期不大于130 ms,同时严禁反向装药,因此,对光面爆破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龙泉山高瓦斯隧道光面爆破采用的施工技术,可为类似油气田区高瓦斯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高瓦斯 隧道 光面爆破 龙泉山
下载PDF
成都地铁龙泉山隧道瓦斯赋存特征分析与预测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小林 蔡建华 廖烟开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0,共6页
针对隧道施工安全及瓦斯设防需要,文章首先从宏观上考察了四川盆地龙泉山区域地质背景及天然气构造,结合隧址区地质构造发育分布情况,认定成都地铁龙泉山隧道属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并指出其瓦斯构造的宏观特性。其次,结合钻孔天然气检... 针对隧道施工安全及瓦斯设防需要,文章首先从宏观上考察了四川盆地龙泉山区域地质背景及天然气构造,结合隧址区地质构造发育分布情况,认定成都地铁龙泉山隧道属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并指出其瓦斯构造的宏观特性。其次,结合钻孔天然气检测、物探测试及室内试验等详细勘察成果进一步进行细化,指出了龙泉山隧道瓦斯赋存的埋深、高程、地层、围岩等细观(工程)特性。最后,与即将贯通的龙泉山水工隧洞进行工程类比,并利用其瓦斯监测成果对以上特性进行校验,进行了针对成都地铁龙泉山隧道瓦斯赋存与设防等级的预测评价,为瓦斯灾害预测预防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铁 龙泉山隧道 瓦斯赋存 浓度 检测监测 预测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及其活动性与潜在地震危险性讨论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伟 江娃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6,共7页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断裂带北段位于德阳东侧龙泉山脉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的山体两翼存在断裂;断裂带的南段以向西倾斜的断裂为主。这些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曾有活动,前人阶地调查显现该断裂带全新世存在活动。考虑到该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潜势评估,值得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及断裂带深部构造和运动方式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泉山构造带 晚第四纪活动 前陆盆地前隆 未来地震潜势
下载PDF
龙泉山断裂带隐伏断层氡气特征及其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亮 梁斌 +4 位作者 燕中林 李江涛 应立朝 杨鹏涛 杨宇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5-53,共9页
龙泉山断裂构造带作为龙门山推覆带的前陆隆起,严格控制了成都平原东边界,其活动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龙泉山断裂带的氡气进行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隐伏断层的位置及其活动性。测量结果显示,龙泉山断裂带北段东坡活动性强于西坡... 龙泉山断裂构造带作为龙门山推覆带的前陆隆起,严格控制了成都平原东边界,其活动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龙泉山断裂带的氡气进行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隐伏断层的位置及其活动性。测量结果显示,龙泉山断裂带北段东坡活动性强于西坡,主断层的活动性明显强于边缘隐伏断层,4条断层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兴场断层>红花塘断层>龙泉驿断层>松林场断层。龙泉山断裂带同一条断层在地表由多个破碎带组成,其氡气异常特征与断层活动性和破碎带特征呈正相关性,即断层活动性越强,氡气异常特征越显著。龙泉山断裂带氡气平均异常浓度是背景值的9.6倍,将各异常带峰值浓度与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大致归纳出了龙泉山地区隐伏断层活动性的相对判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断裂带 隐伏断层 氡气 活动性 判别标准
下载PDF
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最新活动年代及方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亮 梁斌 +2 位作者 燕中林 苏画 何学锋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5期77-87,共11页
龙泉山断裂带属龙门山前陆隆起,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隆升演化密切相关。为探讨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及年代特征,在该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痕迹微形貌和溶蚀微形貌观察,... 龙泉山断裂带属龙门山前陆隆起,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隆升演化密切相关。为探讨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及年代特征,在该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痕迹微形貌和溶蚀微形貌观察,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了样品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进一步研究了龙泉山断裂带断层的发震潜力。结果表明龙泉山断裂带断层运动方式以黏滑为主,兼蠕滑;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强烈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也有明显断层活动,全新世断层活动不明显;SEM、ESR、热释光(TL)测得的断层最新活动年龄为(1210±121)^(110±10.0)ka;最新活动年代和活动性具有分段性,中段断层活动性较弱,北段和南段断层活动性较强。总之,龙泉山断裂带为1条活动性断裂带,具有一定的发震潜力,地震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但相比其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带,其活动性已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断裂带 断层活动性 发震潜力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专 任科法 +1 位作者 刘显凡 王登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通过对四川龙泉山地区主要膨润土矿床的膨润土进行物相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总结了该地区膨润土资源特征:膨润土矿床产出于中生代地层中,膨润土化学成分中Na2O含量较高,接近于钠基膨润土,但CaO含量偏高;经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 通过对四川龙泉山地区主要膨润土矿床的膨润土进行物相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总结了该地区膨润土资源特征:膨润土矿床产出于中生代地层中,膨润土化学成分中Na2O含量较高,接近于钠基膨润土,但CaO含量偏高;经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表明膨润土中的蒙脱石为钙蒙脱石;通过阳离子交换容量及可交换阳离子数目的测试,其主要可交换阳离子为Ca2+和Na+,再结合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胶质价和较小的膨胀容、弱碱性等特征的综合判断,龙泉山地区膨润土属钙钠基膨润土,且其蒙脱石含量达70%以上,高于国内主要膨润土矿的蒙脱石平均含量,表明该区膨润土质量较好,但仍难以直接利用。然而,由于该区膨润土性质的特殊性和其工业类型的过渡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深加工而提高利用价值的条件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龙泉山 膨润土工业类型 物相特征 理化性能
下载PDF
龙泉山构造区隧道浅层天然气来源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小林 苏培东 +2 位作者 苏少凡 马云长 杨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8,共7页
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是川西油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分界构造,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红层,属非煤地层,不具生烃能力;但穿越龙泉山构造带的多条隧道,施工中都受到了浅层天然气危害。为查明浅层天然气来源,更准确地预测非煤地层隧道中瓦斯分... 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是川西油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分界构造,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红层,属非煤地层,不具生烃能力;但穿越龙泉山构造带的多条隧道,施工中都受到了浅层天然气危害。为查明浅层天然气来源,更准确地预测非煤地层隧道中瓦斯分布特征,为隧道工程服务,文章以成都地铁18号线龙泉山隧道为例,采用现场成分测试、气相色谱、稳定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实验,对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浅层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浅层天然气主要成分以CH4、N2、CO2为主,其中CH4浓度达到57.65%~75.23%;浅层天然气稳定碳同位素实验表明δ^13C1、δ^13C2和δ^13C3的值分别在40‰、26‰和25‰上下;稀有气体同位素实验表明气样源岩年代介于225~249 Ma;生物标志化合物实验表明规则甾烷比值介于0.90~1.07。龙泉山构造带浅层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伏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深部气体主要通过断层及节理裂隙向上运移,在浅部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区和局部构造高点富集,从而对隧道工程形成危害。成都地铁18号线龙泉山隧道横穿龙泉山含油气构造,隧道掌子面瓦斯绝对涌出量达到2.13~4.99 m^3/min,浅层天然气的分布受龙泉驿断层、卧龙寺向斜、龙泉山背斜和马鞍山断层控制。龙泉驿断层和马鞍山断层是深部三叠系须家河组天然气向上运移通道,断层破碎带及其伴生、派生节理裂隙发育区以及龙泉山背斜转折端是浅层天然气有利富集区,浅层天然气浓度高,隧道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层天然气 气源 龙泉山含油气构造
下载PDF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构造物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新生 孙慕楠 《四川水力发电》 2021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构造物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开挖极易引起地表及构造物的沉降变形,给隧道施工带来极高的安全隐患。以龙泉山隧道下穿张万沟大桥工程为例,鉴于张万沟大桥桩基础底与龙泉山隧道顶间距较小,在不采用一定的加固技术条件... 在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构造物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开挖极易引起地表及构造物的沉降变形,给隧道施工带来极高的安全隐患。以龙泉山隧道下穿张万沟大桥工程为例,鉴于张万沟大桥桩基础底与龙泉山隧道顶间距较小,在不采用一定的加固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直接采用常规爆破开挖支护施工将致使建筑物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1],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因此,隧道在下穿过程前必须采用预先加固措施。介绍了该工程通过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大管棚双重预加固,实施上下台阶光面爆破施工技术有效控制了地表及隧道拱顶沉降的全过程,所取得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隧道 浅埋暗挖 地震波反射法 帷幕注浆 大管棚 光面爆破
下载PDF
龙泉山西麓山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威 周荣军 +2 位作者 何玉林 刘韶 马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2-946,共5页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倾向南东,为龙泉山西坡断裂的分支,上断点止于全新世粘土层中,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龙泉山西坡分支断裂的存在证明龙泉山在抬升过程中不断向成都盆地逆冲挤压、扩展,其在龙泉山中段的存在证明龙门山构造应力具有非均匀性,而这种持续的构造变形所引起的地震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泉山断裂 浅部构造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贵州丹寨县龙泉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畅福 杨焱冰 +3 位作者 余德会 袁丛军 李鹤 胡译文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为了解龙泉山保护区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特征,在保护区典型群落地段进行了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1科79属120种。(2)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有... 为了解龙泉山保护区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特征,在保护区典型群落地段进行了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1科79属120种。(2)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有贵州桤叶树Clethra kaipo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有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秦氏箭竹Sinarundinaria chingii,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有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茜草Rubia cordifolia、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3)物种多样性上,灌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为丰富,均匀度较高,多样性亦较为丰富,乔木层各指数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重要值 龙泉山保护区
下载PDF
2020年龙泉山断裂带M_(S)5.1地震成因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存喜 黎莎 刘冠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15,330,共11页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该地震事件震中位于龙泉山断裂带上,距离成都市中心38 km,是龙泉山断裂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5.0级以上地震事件。针对该事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该地震事件震中位于龙泉山断裂带上,距离成都市中心38 km,是龙泉山断裂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5.0级以上地震事件。针对该事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收集历史地震资料讨论龙泉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2)利用高质量的波形数据对主震位置进行重定位;(3)根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的三维vP、vS以及泊松比(σ)模型分析了孕震构造和流体影响,以及(4)利用固体潮理论模型分析了固体潮与地震触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次M_(S)5.1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震中坐标为(30.732°N,104.529°E),震源深度为15.12 km;震源位于高-低泊松比过渡带附近,并伴随着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初步推断与深部流体有关;同时,固体潮在断层面上产生的剪切应力变化,也可能与本次地震的触发密切相关,暗示着在地震发生前龙泉山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深部流体侵入作用、强震同震效应以及特定孕震构造环境的综合影响可能是导致本次地震触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断裂带 地震成因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约束方法的2020年四川青白江M_(S)5.1地震构造研究
19
作者 徐芳 鲁人齐 +5 位作者 王帅 江国焰 龙锋 王晓山 苏鹏 刘冠伸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37,共18页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于川西盆地的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龙泉山断裂带北段存在东、西2支断层,2条断层与震中的距离相近。目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地震成因与动力来源尚不清楚。文中尝试采用多元约...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于川西盆地的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龙泉山断裂带北段存在东、西2支断层,2条断层与震中的距离相近。目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地震成因与动力来源尚不清楚。文中尝试采用多元约束方法,将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构造地质学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相结合,对青白江M_(S)5.1地震进行了综合研究。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龙泉山背斜北段的基本构造特征,为发育在4~6km深度的中下三叠统膏盐滑脱层之上的逆冲断层和反冲断层的组合,且具有突破式断层传播褶皱特征;研究中采用CAP波形反演法得到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其中震源矩心深度为5km,表明地震与浅层断层活动有关;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Ⅰ为18°/32°/100°,节面Ⅱ为186°/59°/84°;通过Hyposat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对青白江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得到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0.73°N,104.48°E),定位的61次余震主要集中分布于龙泉山断裂带北段东支附近,且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东支断层的产状与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一致,为倾向NW的低角度逆断层。研究提取了震中附近的InSAR同震形变场,同震形变量最大可达4cm;地震造成的形变在震中西北部为隆起,东南部为凹陷,且最大凹陷部位位于震中与龙泉山东支断裂之间,符合东支断裂逆冲的活动特征。文中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多元约束,对2020年青白江M_(S)5.1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发震断层并探讨了可能的地震动力学背景,可为龙泉山地区的断层活动性分析和地震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江M_(S)5.1地震 地震反射剖面 地震重定位 InSAR同震形变 龙泉山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