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9
1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2 位作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3-551,共9页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7
2
作者 解文艳 樊贵盛 +2 位作者 周怀平 关春林 杨振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67,共8页
基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18年的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时期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春施肥对应处理相比,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18年累计增产玉米籽粒9.7... 基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18年的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时期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春施肥对应处理相比,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18年累计增产玉米籽粒9.71~15.58 t/hm2,增产率为8.33%~16.19%;同时,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减少,土壤贮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18年总产量、总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未还田。不同的降水年型,对各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也存在较大影响。正常年型玉米产量最高,偏旱年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秸秆覆盖还田秋施肥对偏旱年份的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效果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还田 水分利用效率 长期试验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5
3
作者 周怀平 解文艳 +2 位作者 关春林 杨振兴 李红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田,从1992年秋季开始至2011年,进行了连续19年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CK)、长期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秸秆养畜粪肥还田(CM)对玉米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水...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田,从1992年秋季开始至2011年,进行了连续19年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CK)、长期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秸秆养畜粪肥还田(CM)对玉米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19年累计增产13.43~24.28 t/hm2,增产幅度11.57%~20.92%,纯效益增加了12831~18171 yuan/hm2;2)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增加土壤贮水总量、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秸秆养畜粪肥还田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及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水效果最为明显。不同的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也存在较大影响,正常降水年型玉米产量最高,偏旱年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丰水年份和偏丰年份应当注意减少降水的无效耗散,秸秆覆盖还田在偏旱年份的增产效果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秸秆还田 水分利用效率 春玉米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浙江稻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8
4
作者 毛霞丽 陆扣萍 +5 位作者 何丽芝 宋照亮 徐祖祥 杨文叶 徐进 王海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以浙江省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站为依托,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栏肥(OM)、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和单施秸秆(RS)处理均显著... 以浙江省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站为依托,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栏肥(OM)、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和单施秸秆(R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2mm和2~0.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p〈0.05),强化了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此外,长期有机无机配施(NPKOM和NPKRS)处理显著提高了各个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并且显著增加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而长期单施化肥和单施秸秆处理并未有效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下,2~0.25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34.2%~48.6%,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2~0.25mm和〈0.053mm团聚体进行结构表征,发现长期单施有机肥或者有机无机配施下芳香族C较CK提高29.9%~45.2%,较NPK处理提高22.3%~36.6%,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芳构化。在有机碳积累方面,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栏肥与化肥配施,同时强化了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以及促进了化学抗性有机碳组分的积累,是加强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积累的合理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措施 水稻土 团聚体 物理保护 结构表征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5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秸秆还田秋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土壤地力和长期施肥对潮土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演变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马常宝 卢昌艾 +3 位作者 任意 展晓莹 李桂花 张淑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6-802,共7页
为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对32个长期定位点24年(1987~2010)不施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与土壤地力和施肥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 为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对32个长期定位点24年(1987~2010)不施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与土壤地力和施肥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4%和54.0%,变异系数分别为39.0%和41.2%。不施肥处理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年分别下降4.1 kg/hm2和96.6 kg/hm2;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每年分别增产61.5 kg/hm2和26.8 kg/hm2。施化肥量与作物增产量(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不施肥处理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同时,磷肥对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农民习惯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潮土区不施肥处理的产量下降缓慢(含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常规施肥区产量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产量 土壤地力 长期施肥
下载PDF
小麦氮磷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薛晓辉 郝明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8-925,共8页
【目的】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监测旱地农田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动向,研究施肥量与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试验小区0~300cm土壤剖面中,每20cm深度取一个土样,1mol·L-1KCl浸提后以AA3连续流动分析仪... 【目的】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监测旱地农田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动向,研究施肥量与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试验小区0~300cm土壤剖面中,每20cm深度取一个土样,1mol·L-1KCl浸提后以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单施氮肥土壤硝态氮累积峰出现在80~100cm土层和300cm以下土层,当施氮量达到180kg·hm-2·a-1时,0~3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相当于8年的施氮量。单施磷肥对土壤硝态氮分布无影响;氮、磷肥配施时,施氮量增加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配施磷肥后可以减少硝态氮累积量,且施氮量越大减少的越多。过量施用氮肥,即使配施磷肥,硝态氮也能发生淋溶并在100~120cm和240~260cm土层附近累积;二次多项式回归能够较好地反映氮、磷施用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结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硝态氮大量淋溶并形成两个累积峰,科学合理地配施磷肥可以减少硝态氮淋失;旱地麦田长期施用最大产量施肥量,可能导致硝态氮大量累积在土壤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硝态氮淋溶 旱地
下载PDF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怀平 杨治平 +1 位作者 李红梅 关春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山西省寿阳旱农试验区,经过长达10a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是不施肥处理的2.25倍;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受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干旱年份,玉米...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山西省寿阳旱农试验区,经过长达10a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是不施肥处理的2.25倍;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受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干旱年份,玉米产量的提高更依赖于土壤水分、养分的协调供应,施肥的增产效果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限制,合理施肥、培肥土壤、保蓄水分,可增强旱地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丰水年份和正常年份,肥料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丰水年份应注意蓄水保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降水 旱地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宝库 张喜林 +3 位作者 李世龙 丛喜波 赵瑞广 张迅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黑土长期定位试验,查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积累及有效性。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下降37.4%,速效磷下降了60%;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9%~65.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土壤磷素 积累 有效性
下载PDF
东北地区黑土、草甸土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及耕层土钾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1 位作者 黄绍文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0-855,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东北三省代表性的草甸土、黑土上连续13年施用钾肥对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定位点NPK1处理分别较对照(NP)处理增产10.2%、13.6%、17.5%,但钾肥量增大(... 本试验研究了东北三省代表性的草甸土、黑土上连续13年施用钾肥对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定位点NPK1处理分别较对照(NP)处理增产10.2%、13.6%、17.5%,但钾肥量增大(NPK2处理)产量没有表现出同步提高。施用钾肥可增加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的含量和在全钾中的比例;施钾量增大,含量和比例随之提高,处理之间表现为NPK2>NPK1>NP。NPK2处理均与NP呈显著差异,两个土层表现基本一致,但在20—40 cm土层下处理之间差距缩小。施钾总体增加了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和全钾含量的同时降低了矿物态钾在全钾中的比例,三省试点的土壤表现基本一致。随土层加深,各点相应处理的不同钾形态含量和比例变化不尽相同。全钾在黑、吉、辽三点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分别表现为降低、持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 施钾 玉米产量 土壤钾素形态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量氮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吕美蓉 李忠佩 +2 位作者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及1/2秸秆回田(S)的试验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氮周转及水稻产量变化。【结果】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以及作物产量,比未施用磷肥处理平均提高了13.2%、33.1%、31.2%及173.4%。单施有机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6.1%、28.1%和68.1%,但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降低了4.3%。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NPKC和NPKS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0.1%、26.3%、177.1%、204.1%和36.1%、20.9%、192.9%、203.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活性养分库,增强土壤养分转化和供给能力,提高稻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量氮周转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中氨氧化细菌丰度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丰 任灵玲 +1 位作者 安婷婷 刘灵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机制,以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AOB丰度和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 为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机制,以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AOB丰度和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pH降低;随采样时期变化(4月、7月和11月),土壤AOB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在4月最高;各施肥处理下,增施无机氮肥可降低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AOB的种群多样性,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有助于维持总细菌和AOB丰度的稳定;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铵态氮显著影响土壤AOB种群结构组成,季节是导致AOB种群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总之,季节变化与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异,导致土壤AOB丰度和种群多样性发生改变。与无机氮肥相比,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有助于稳定土壤AOB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细菌 氨氧化细菌 种群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氨氧化细菌丰度 季节变化 定位施肥
下载PDF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块根作物产量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菊生 黄晶 +2 位作者 徐明岗 曹卫东 董春华 《农学学报》 2012年第2期31-34,53,共5页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土壤熟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寻求适宜的熟化方式,为开发利用红壤丘陵区的各种荒地资源、生产示范、科学规划提供依据。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从1982年开始,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块...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土壤熟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寻求适宜的熟化方式,为开发利用红壤丘陵区的各种荒地资源、生产示范、科学规划提供依据。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从1982年开始,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块根作物——红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质红薯以紫色土上产量最高;紫色土红薯以处理4、处理3产量最高;3种母质红薯块根产量都以处理1最差。紫色土红薯块根产量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6>处理5>处理2>处理1;花岗岩红薯产量依次为: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四纪红土红薯产量依次为:处理6>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1;花岗岩、四纪红土处理3和处理4的小区中间80%部分没有产量,只有靠小区水泥梗边缘有红薯;3种母质的红薯块根产量都以地上部作物秸秆还田的处理好于不还田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典型红壤生土 块根作物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85
14
作者 廖育林 郑圣先 +3 位作者 聂军 鲁艳红 谢坚 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41-3550,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N)、磷(P)、钾(K)化肥和稻草(RS)对中国亚热带地区红壤水稻土肥力变化的趋势和水稻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分类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N)、磷(P)、钾(K)化肥和稻草(RS)对中国亚热带地区红壤水稻土肥力变化的趋势和水稻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分类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上的定位试验田,对氮、磷和钾化肥及其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5个处理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氮、磷和钾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维持和提高红壤水稻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水稻获得了持续高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可矿化氮量均增加,速效磷和速效氮比试前土壤增加。长期施用氮、磷肥而不施钾肥的NP处理水稻产量、土壤氮、钾逐年降低,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和土壤肥力难以维持。稻草还田对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27年54季的稻草还田配合化肥处理的平均水稻产量比仅施化肥的NP和NPK处理分别增产12.2%和6.7%,稻草的增产作用还随着稻草还田时间的延长而逐年提高。【结论】稻草还田携入的钾与化学钾肥具有相同的营养功能,稻草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水稻土 土壤肥力 生产力可持续性
下载PDF
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57
15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6-893,共8页
研究了在西北地区代表性的灌淤土、栗钙土上连续13年施用钾肥和小麦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钾肥和小麦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宁夏轮作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钾... 研究了在西北地区代表性的灌淤土、栗钙土上连续13年施用钾肥和小麦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钾肥和小麦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宁夏轮作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钾肥>氮磷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肥;且作物种类对施钾措施的显效时间上有差异,而钾素投入对青海点小麦产量无显著作用。宁夏点作物年际间产量变异系数低于青海点,小麦的产量变异系数大于玉米,但钾肥产量效应却低于玉米。两定位点除氮磷钾+秸秆还田外,其余处理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轮作制度下土壤钾素亏缺量较小麦单作制大。两定位点施钾或秸秆还田处理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只施氮磷处理;除矿物钾外,其余几种形态钾比例均高于氮磷处理,特殊吸附钾不受施钾措施的影响。与定位开始时相比,两种类型土壤各形态钾含量和比例随时间变异特点不同,与原始土壤钾素状况及种植制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植制度 长期施钾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长期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荣 刘善江 +2 位作者 孙昊 杜颖 马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10-2019,共10页
【目的】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农作物籽粒、秸秆中积累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间试验,其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 【目的】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农作物籽粒、秸秆中积累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间试验,其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试验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氮磷钾+鸡粪堆肥的有机肥料(NPKJF)、氮磷钾+污泥堆肥的有机肥料(NPKWN)、氮磷钾+垃圾堆肥的有机肥料(NPKLJ)和氮磷钾+秸秆粉碎还田(NPKJG)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依据等氮量施肥原则,每季作物施N 180 kg/hm^2、P2O590.0 kg/hm^2、K2O 90.0 kg/hm^2。在玉米收获后测定了玉米秸秆、籽粒和0—20 cm耕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结果】添加污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Cd、Hg、As、Cu、Zn的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10%、150.00%、104.00%、44.60%、65.80%。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全量Cd、Cr、Hg、Cu、Zn存在一定的富集效果。各处理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在0.02~0.46,远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0.23~0.36,均小于0.7,试验区土壤重金属均为无污染等级。施用有机废弃物堆肥的处理玉米籽粒Cd、Cu、Zn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间Hg、As、Cr、Pb、Ni含量差异不显著,连续10年定位施肥后试验站土壤以及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同一作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玉米秸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籽粒。玉米籽粒中Pb、Cu、Zn含量与土壤Pb、Cu、Zn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玉米秸秆中Cd、Hg、Cr、Ni含量与土壤中Cd、Hg、Cr、Ni含量呈正相关或者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连续施用供试有机堆肥10年后,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在0.02~0.46,综合污染指数为0.23~0.36,无污染风险。只有污泥堆肥需要加强土壤Cd的监测。玉米秸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 重金属 土壤 玉米籽粒 玉米秸秆
下载PDF
灌淤土区长期施钾对作物产量与养分及土壤钾素的长期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2 位作者 黄绍文 刘兆辉 江丽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5-629,共5页
通过在宁夏灌淤土区长达14年的连续施钾和小麦秸秆还田试验, 研究钾素投入对作物产量、养分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和长期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和玉米的经济产量, 其中施钾年平均增产小麦244 kg·hm^... 通过在宁夏灌淤土区长达14年的连续施钾和小麦秸秆还田试验, 研究钾素投入对作物产量、养分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和长期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和玉米的经济产量, 其中施钾年平均增产小麦244 kg·hm^-2, 玉米397 kg·hm^-2, 处理之间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施用氮磷钾肥〉氮磷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肥。定位后8-10年施钾肥开始显著有效, 玉米显效时间早于小麦;秸秆还田和钾肥的投入均可提高籽粒和秸秆的钾素吸收量, 秸秆含钾丰富, 籽粒钾含量仅占植株钾总量的13%-17%;施用钾肥可提高作物籽粒大中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秸秆中、微量元素含量, 促进籽粒对大部分元素的吸收;长期不施钾肥处理(NP和NP+St)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定位开始时下降; 所有处理土壤全钾含量均表现下降, 下降幅度为0.8-1.2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钾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作物养分 土壤钾素 灌淤土
下载PDF
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廖育林 鲁艳红 +3 位作者 谢坚 聂军 杨曾平 周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6-467,共12页
以红壤双季稻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1―2012年)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双季稻集约化种植下水稻产量、作物吸钾量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增加水稻稻谷和稻草的产量;水稻从土壤中的吸钾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 以红壤双季稻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1―2012年)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双季稻集约化种植下水稻产量、作物吸钾量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增加水稻稻谷和稻草的产量;水稻从土壤中的吸钾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年平均吸钾量顺序为NPK+RS(施氮磷钾化肥+稻草)>NPK(施氮磷钾化肥)>NP+RS(施氮磷化肥+稻草)>CK(不施任何肥料)>NP(施氮磷化肥);长期不施用或施用不足量钾肥(CK、NP、NP+RS)会导致耕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数量的亏缺。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不仅有利于土壤伊利石含量的增加,而且有利于晶格不良伊利石向晶格良好伊利石的方向发展;施钾能增加土壤黏粒中的游离伊利石和伊利石的含量,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会使土壤黏粒中的蛭石向伊利石转化。土壤钾素的容量-强度(Q/I)曲线参数可以解释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处理土壤供钾能力强是由于这些处理的活性钾(-ΔK°)量高、专性吸附钾位(Kx)多、有效钾强度(AReK)强、紧吸持K+量多,而潜在缓冲容量(PBCK)、吉布斯自由能(-ΔG)和阳离子交换系数(KG)较长期不施钾肥处理低。综上,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和稻草还田不仅能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能力,而且对促进水稻对钾的吸收量、增强土壤的钾吸持能力、保持农田钾素平衡以及提高土壤供钾能力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钾 红壤水稻土 产量 含钾黏土矿物 供钾能力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释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丽 梁成华 +2 位作者 王琦 陈新之 杜立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4-600,共7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蔬菜保护地土壤的磷素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释磷过程分为快速和慢速释放两个阶段,在24小时内快速释磷,释磷量达整个释放的75%。施用同种化肥情况下,施有机肥组土样的释磷量和释磷率明显大于不施有机肥组;施用同种...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蔬菜保护地土壤的磷素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释磷过程分为快速和慢速释放两个阶段,在24小时内快速释磷,释磷量达整个释放的75%。施用同种化肥情况下,施有机肥组土样的释磷量和释磷率明显大于不施有机肥组;施用同种有机肥情况下,施磷肥土样的释磷量和释磷率都大于不施磷肥的土样。(2)释磷过程遵循两个以上的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不太适宜拟合磷素的释放。Elovich、双常数和抛物线扩散方程都能非常好地描述磷素释放过程,其中Elovich方程最好,其次为双常数方程。(3)抛物线扩散方程的扩散系数"R"与Elovich方程的"1/β"和双常数方程的"ab"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扩散作用是影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释放的一个重要机制。(4)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影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蔬菜保护地土壤释磷能力的因子主要是有机质、CEC和全磷含量,而粘粒含量与动力学参数呈正相关但显著性不明显,pH值和活性铁铝含量对它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释放 蔬菜保护地土壤 动力学方程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