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长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折/脱位 被引量:7
1
作者 颜廷振 魏彦春 伊广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USS系统长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17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临床症状结合外伤史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9例患者合并不同程...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USS系统长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17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临床症状结合外伤史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9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采用一期后路USS钉棒系统长节段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骨愈合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160-250 min,术中失血量300-700 mL。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未发生伤口感染,并发肺炎2例,8例神经损伤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脊柱序列稳定,随访期内未发生钉棒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USS钉棒系统长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可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固定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并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折脱位 长节段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长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冬月 海涌 +5 位作者 孟祥龙 杨晋才 关立 刘玉增 苏庆军 康南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总结后路长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DLS)的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后路长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的DLS患者54例... 目的总结后路长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DLS)的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后路长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的DLS患者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基础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手术相关因素(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固定椎体数)以及相关并发症(早期、远期)。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4例患者中,15例(27.8%)出现并发症18例次,其中3例(5.6%)出现2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伤口感染3例次(5.6%,深部2例次,表浅1例次);脑脊液漏3例次(5.6%);术后短暂下肢麻木或疼痛2例次(3.7%);硬膜外血肿1例次(1.9%);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6例次(11.1%),交界性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PJF)再次手术2例次(3.7%);远端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2例次(3.7%),再次手术1例次(1.9%);内固定失败断棒1例次(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病、术前Cobb角度数、输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固定椎体数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30,P=0.040;OR=2.343,P=0.018)。结论长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DLS最常见的并发症是PJK、远端ASD;手术时间及固定椎体数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临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 固定融合 退变性腰椎侧凸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3
作者 王富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 目的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规组L5为LIV,实验组S1为LIV,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10%(8例),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1、0.040、0.821、1.083,P=0.578、0.969、0.417、0.434),但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8.238、17.518、17.458,P=0.000、0.000、0.000、0.000)。结论当LIV为L5或S1时,均能展现出较好的融合效果,对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进行显著的改善,但L5为LIV时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远端融合椎 长节段融合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
下载PDF
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波 王飞 +3 位作者 张志成 赵晓峰 黄道余 李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患者118例,至少随访1.5年,在X线片上观察PJK的发生情况。结果共随访有完整...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患者118例,至少随访1.5年,在X线片上观察PJK的发生情况。结果共随访有完整资料的患者66例,平均随访3.2年,其中12例发生PJK(PJK组),其余为非PJK组。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194,P<0.05)。两组患者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11~L1)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63,P<0.05)。PJK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PJK角显著大于非PJK组(t>3.862,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OR=5.328,95%CI:1.110~25.581)、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OR=6.239,95%CI:1.157~33.648)、术前PJK角>10°(OR=5.789,95%CI:1.075~31.183)是发生PJK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K角大于10°,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11~L1)及骨质疏松是腰椎长节段固定术后发生PJK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近端交界性后凸 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军 张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长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短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长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短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椎间融合情况、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1)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长节段组患者的融合率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组的ODI评分低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手术创伤虽然较大,但是有助于改善远期疗效,提高椎间融合率,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 长节段固定融合 椎间融合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长节段融合 短节段融合
原文传递
分析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退行性侧弯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普光民 杨正才 +2 位作者 高祥 李鸿飞 连毅 《中外医疗》 2019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退行性侧弯的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脊柱退行性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使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另外28例患... 目的研究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退行性侧弯的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脊柱退行性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使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另外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相关临床指征差异性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237.69±33.01)min、(2 045.36±103.65)mL、(22.36±7.98)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00.13±22.69)min、(2 000.31±89.65)mL、(16.32±5.14)d,(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3.31±1.2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2.94±1.10)分(t=8.120,P<0.05);DO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2年后,后凸及侧凸Cobb角(16.32±3.66)°,(18.67±2.35)°,小于对照组(20.34±3.64)°,(22.94±2.64)°,(t=9.010,8.120,P<0.05),Cobb角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脊柱退行性侧弯患者,两种治疗措施均起到治疗效果,但是使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改善患者Cobb角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 脊柱退行性侧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PI-LL矫正度对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易贵祥 凌向阳 +5 位作者 李晖 邹杰 吴伟 刘盛伟 朱科宇 熊鹰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38-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的矫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ADS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的矫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ADS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依据术后PI-LL不同,分为PI-LL<10°组(A组)、10~20°组(B组)、>20°组(C组)各40例。对三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个月三组患者组间Cobb角差异不明显(P>0.05),但PI-L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内固定失败发生率5.00%分别明显低于A组的20.00%、C组的35.00%,B组PJK发生率7.50%也分别明显低于A组的27.50%、C组的40.00%(P均<0.05),三组术后内固定松动及翻修手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ODI、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随访末的ODI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A组也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对于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将其术后PI-LL 矫正至 10°~20°间,其不仅手术效果最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 PI-LL 矫正程度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 被引量:1
9
作者 应辉 李增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组(LIV为S1)、C组(LIV为髂骨)。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三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SVL);记录SF-12物理学(SF-12PC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分值。记录三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总发生率。结果术后三组PT、PI-LL、Cobb、SVA、CSVL均有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组SF-12PCS、ODI、VAS均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B、C组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37.14%、19.35%、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效果较好,能矫正畸形,减少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衡丢失,改善患者物理学指标,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LIV为L5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固定 远端融合椎 退行性脊柱畸形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斌 董毅 +1 位作者 丁惠强 赵浩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究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长节段固定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L5S1融合情况分... 目的探究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长节段固定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L5S1融合情况分为融合满意组与融合失败组,观察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融合失败组与融合满意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T值、患者身体素质、临床操作不熟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干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腰椎Coob角、腰椎前凸角、体质量指数、腰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年龄、患者身体素质、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干预是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性长阶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干预等,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融合失败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 长节段固定术 L5S1融合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短与长节段融合固定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晓辉 刘洋 崔明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936-1940,共5页
[目的]比较短节段与长节段融合固定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本院手术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03例,根据侧弯畸形程度,62例采用短节段融合固定... [目的]比较短节段与长节段融合固定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本院手术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03例,根据侧弯畸形程度,62例采用短节段融合固定,41例采用长节段融合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短节段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长节段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JOA、VAS、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短节段固定组主弯Cobb角和冠状面偏移均显著小于长节段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冠状面偏移和矢状面偏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相较于长节段手术,短节段融合固定术在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腰椎管狭窄 短节段 长节段 固定融合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治疗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勇 方忠 +4 位作者 李锋 熊伟 徐勇 吴巍 廖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skip corpectomy and fusion,SC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P)治疗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5年10月...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skip corpectomy and fusion,SC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P)治疗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其中19例行SCF术,23例行LP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SCF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LP组(P<0.05),但是,SCF术后并发症显著多于LP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JOA、VAS、NDI评分和综合肌力及深反射评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CF组颈椎伸屈ROM显著小于LP组(P<0.05)。影像方面,SCF组术后颈椎曲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LP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SCF组颈椎曲度均显著大于LP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SCF手术在重建和维持颈椎曲度方面具有优势,LP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相对更少,颈伸屈ROM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腰背部肌功能锻炼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效果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邱思 殷翔 +2 位作者 罗科宇 王腾羽 赵建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 目的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术的8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按照医师指导的腰背肌康复锻炼方式(飞燕动作)进行功能锻炼达到1年,将患者分为锻炼组(n=40例)、非锻炼组(n=49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和术后1年骨盆[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参数[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垂直偏距(SVA)、胸椎后凸角(TK)和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A)]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LL、SVA、TLK、TK、PJ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锻炼组患者SVA、TLK、TK、PJA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SS、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SS大于非锻炼组,而PT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ODI指数和VAS评分均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JOA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后矢状面的平衡效果。建议此类患者术后进行规律、有效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以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长节段固定和融合术 脊柱平衡 腰背部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