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籽粒内部水分扩散的快慢决定了干燥速率。本文基于Logarithmic方程,建立稻谷水分传递动力学模型,并分析热风温度(40、50、60、70℃)和风速(0.3、0.4、0.5 m/s)对稻谷(湿基水分含量23.4%)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稻谷籽粒内部水分扩散的快慢决定了干燥速率。本文基于Logarithmic方程,建立稻谷水分传递动力学模型,并分析热风温度(40、50、60、70℃)和风速(0.3、0.4、0.5 m/s)对稻谷(湿基水分含量23.4%)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上升,稻谷干燥速率提高,同时对应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越大,分别为5.123×10-12~2.141×10-11m^2/s;扩散活化能从32.94 k J/mol增加至36.30 k J/mol;对比常用的5种谷物干燥模型发现,Logarithmic模型对稻谷薄层干燥的拟合度较好,R2>0.997,RMSE<2.810×10^(-3),同时该模型模拟得出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实际差值均低于3.8×10^(-13)m^2/s,扩散活化能均低于2.53 k J/mol,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展开更多
在环境土工实验室,人工配制新鲜生活垃圾试样,采用大型压缩与直剪联合测定仪器,对288个垃圾试样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类,模拟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发达、发展中及发达3个阶段,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配比。试验采...在环境土工实验室,人工配制新鲜生活垃圾试样,采用大型压缩与直剪联合测定仪器,对288个垃圾试样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类,模拟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发达、发展中及发达3个阶段,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配比。试验采用3种初始孔隙比(2.1,2.5,2.9)、4级竖向压力(25,50,100,200 k Pa),每级压力作用下的时间分别为0,0.25,0.5,1,2,6,12,24 h,研究了10种剪应变限值(2%,4%,6%,8%,10%,12%,14%,16%,18%,20%)新鲜垃圾的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垃圾的抗剪强度与竖向压力可以拟合为一条直线,符合库仑定律。随着剪应变限值的增加,抗剪强度参数c值和φ值均有增加的趋势,符合对数模型。给出了不同因素影响下,新鲜生活垃圾c值和φ值的取值范围,c值在6.14~34.17 k Pa之间、φ值在4.1°~30.6°之间。展开更多
2015年4月25日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发生尼泊尔M_S8.1大地震,中国藏南区域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站均观测到了明显的同震和震后形变。收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藏南区域GPS基准站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观测站数据,采用统一...2015年4月25日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发生尼泊尔M_S8.1大地震,中国藏南区域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站均观测到了明显的同震和震后形变。收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藏南区域GPS基准站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观测站数据,采用统一策略精密解算后获得了测站坐标时序。利用震前两年以上的数据拟合测站长期构造运动和周期性非构造运动,并从震后的时间序列扣除之后获得了GPS测站的震后形变。采用震后余滑的对数型模型、粘弹性松弛的指数型模型以及二者组合的综合模型等3种震后形变模型拟合了GPS测站观测到的震后形变。采用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反演了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对数型模型加指数型模型的综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GPS观测到的震后形变,表明GPS观测到的震后形变至少包含两种不同的变形机制,具有多尺度特征。指数型模型的特征时间为876.623年,对应的等效粘滞系数为8.30×10^(20) Pa·s。对比不同测站两年内所积累的震后形变与同震比值,相比震中附近的测站,中国藏南区域GPS测站观测到的震后形变所占比例更高,可能指示喜马拉雅地震带主要断裂的持续性加载,其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稻谷籽粒内部水分扩散的快慢决定了干燥速率。本文基于Logarithmic方程,建立稻谷水分传递动力学模型,并分析热风温度(40、50、60、70℃)和风速(0.3、0.4、0.5 m/s)对稻谷(湿基水分含量23.4%)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上升,稻谷干燥速率提高,同时对应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越大,分别为5.123×10-12~2.141×10-11m^2/s;扩散活化能从32.94 k J/mol增加至36.30 k J/mol;对比常用的5种谷物干燥模型发现,Logarithmic模型对稻谷薄层干燥的拟合度较好,R2>0.997,RMSE<2.810×10^(-3),同时该模型模拟得出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实际差值均低于3.8×10^(-13)m^2/s,扩散活化能均低于2.53 k J/mol,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文摘在环境土工实验室,人工配制新鲜生活垃圾试样,采用大型压缩与直剪联合测定仪器,对288个垃圾试样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类,模拟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发达、发展中及发达3个阶段,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配比。试验采用3种初始孔隙比(2.1,2.5,2.9)、4级竖向压力(25,50,100,200 k Pa),每级压力作用下的时间分别为0,0.25,0.5,1,2,6,12,24 h,研究了10种剪应变限值(2%,4%,6%,8%,10%,12%,14%,16%,18%,20%)新鲜垃圾的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垃圾的抗剪强度与竖向压力可以拟合为一条直线,符合库仑定律。随着剪应变限值的增加,抗剪强度参数c值和φ值均有增加的趋势,符合对数模型。给出了不同因素影响下,新鲜生活垃圾c值和φ值的取值范围,c值在6.14~34.17 k Pa之间、φ值在4.1°~30.6°之间。
文摘2015年4月25日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发生尼泊尔M_S8.1大地震,中国藏南区域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站均观测到了明显的同震和震后形变。收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藏南区域GPS基准站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观测站数据,采用统一策略精密解算后获得了测站坐标时序。利用震前两年以上的数据拟合测站长期构造运动和周期性非构造运动,并从震后的时间序列扣除之后获得了GPS测站的震后形变。采用震后余滑的对数型模型、粘弹性松弛的指数型模型以及二者组合的综合模型等3种震后形变模型拟合了GPS测站观测到的震后形变。采用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反演了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对数型模型加指数型模型的综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GPS观测到的震后形变,表明GPS观测到的震后形变至少包含两种不同的变形机制,具有多尺度特征。指数型模型的特征时间为876.623年,对应的等效粘滞系数为8.30×10^(20) Pa·s。对比不同测站两年内所积累的震后形变与同震比值,相比震中附近的测站,中国藏南区域GPS测站观测到的震后形变所占比例更高,可能指示喜马拉雅地震带主要断裂的持续性加载,其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