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effler's syndrome:unusu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ascariasis:a case report
1
作者 Meunier Y.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1期27-28,共2页
Ascariasis can be found i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areas but is more prevalent in most of the inter tropical zone due to local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Loeffler’s syndrome,also known as eosinophilic pulmonary syndrom... Ascariasis can be found i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areas but is more prevalent in most of the inter tropical zone due to local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Loeffler’s syndrome,also known as eosinophilic pulmonary syndrome is due to the trans-alveolar migration of ascaris larvae about 2 weeks after initial oral contamination.In this article, the case of a 10-year old child referred by his pediatrician for isolated eosinophilia,who was finally diagnosed with to have Loeffler’s syndrome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ffler’s SYNDROME ASCARIASIS
下载PDF
Loeffler endocardit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 of pre- and post-operation
2
作者 FAN Zhan-ming LI Yu YE Hong YU Jing GENG Ji ZHANG Zhao-q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479-1481,共3页
Loeffier endocarditis is clinically presented as 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which is the least common of the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cardiomyopathic disorders.1 The endomyocardial fibrosis was considered as its mai... Loeffier endocarditis is clinically presented as 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which is the least common of the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cardiomyopathic disorders.1 The endomyocardial fibrosis was considered as its main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24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ickening of the apex and inflow tracts of one or both ventricles, and the papillary muscle and chordae tendineae also can be involved in som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ffler endocardit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peration
原文传递
ARM11的2D-DCT/IDCT协处理器设计
3
作者 佴立峰 刘文江 +1 位作者 刘涛 戎蒙恬 《信息技术》 2010年第10期1-4,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协处理器的2D-DCT/IDCT硬件单元。该协处理器应用于以ARM11处理器为核心的SoC系统中,实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二维DCT和IDCT变换,在90nm工艺下达到500MHz频率。介绍了该协处理器设计实现的具体过程、算法设计与硬件结构,并对... 提出一种基于协处理器的2D-DCT/IDCT硬件单元。该协处理器应用于以ARM11处理器为核心的SoC系统中,实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二维DCT和IDCT变换,在90nm工艺下达到500MHz频率。介绍了该协处理器设计实现的具体过程、算法设计与硬件结构,并对协处理器的设计效果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T 协处理器 ARM11 SOC loeffler
下载PDF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asthma as the first symptom,and subsequent Loeffler endocarditis:A case report
4
作者 Jia-Ling He Xing-Yu Liu +9 位作者 Yi Zhang Li Niu Xin-Lin Li Xing-Yu Xie Yang-Ting Kang Lan-Qing Yang Zheng-Yang Cai Hui Long Guang-Fei Ye Jun-Xin Zo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7期6523-6530,共8页
BACKGROUND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formerly known as Churg-Strauss syndrome,is a rare form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characterized by asthma,vasculitis,an... BACKGROUND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formerly known as Churg-Strauss syndrome,is a rare form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characterized by asthma,vasculitis,and eosinophilia.CASE SUMMARY We report an atypical case of EGPA in a 20-year-old female patient.Unlike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of EGPA,this patient’s initial symptom was asthma associated with a respiratory infection.This was followed by Loeffler endocarditis and cardiac insufficiency.She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furosemide,cefoperazone sodium/sulbactam sodium,and acyclovir.Despite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she developed a large right ventricular thrombus.EGPA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ased on ancillary test results and specialty consultations.Subsequent treatment included mycophenolate mofetil.Her overall condi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as evidenced by decreased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and cardiac markers.She was discharged after 17 d.Her most recent follow-up showed normal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 levels,restored cardiac function,and a reduced cardiac mural thrombus size.CONCLUSION This case illustrates the swift progression of EGPA and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mmediate intervention to ensure a favorable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rg-Strauss syndrom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EOSINOPHILIA loeffler endocarditis ASTHMA Case report
下载PDF
Loeffler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振伟 王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915-918,共4页
Loeffler心内膜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的并发症,病因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心脏毒性作用。Loeffler心内膜炎一般分为急性炎性坏死期、血栓形成期及纤维化期三个阶段,其诊断... Loeffler心内膜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的并发症,病因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心脏毒性作用。Loeffler心内膜炎一般分为急性炎性坏死期、血栓形成期及纤维化期三个阶段,其诊断方法复杂多样,容易误诊,目前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为诊断金标准。Loeffler心内膜炎若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现重点对Loeffler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分期、治疗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ffler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累及心脏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菁 李嵘娟 +3 位作者 张烨 崇梅 阮燕萍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累及心脏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对HE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心脏受...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累及心脏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对HE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心脏受累36例(57.1%)。36例患者中累及心血管系统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有Loeffler心内膜炎合并心室内血栓形成6例(16.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例(61.1%)、肺栓塞4例(11.1%)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短期内机械瓣故障2例(5.6%)。结论:Loeffler心内膜炎合并心室内血栓形成是HES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HES可引起急性胸痛症状,如心肌梗死和肺栓塞,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帮助临床进行诊断,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提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loeffler心内膜炎
下载PDF
Loeffler心内膜炎2例
7
作者 张娜娜 崔英华 +2 位作者 张程征 翟宁 杨春燕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1-774,共4页
Loeffler心内膜炎又被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最早由Loeffler于1932年报道而得名。其诊断标准是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高于1.5×10^(9)/L,并有心脏受累征象。Loeffler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典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Loeffler心内膜炎又被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最早由Loeffler于1932年报道而得名。其诊断标准是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高于1.5×10^(9)/L,并有心脏受累征象。Loeffler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典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心脏磁共振检查是非侵入性的金标准诊断方式。Loeffler心内膜炎发病罕见,临床医生应当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ffler心内膜炎 心脏磁共振
原文传递
基于Loeffler算法的2-D DCT IP软核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宝增 牛力 刘志明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9,144,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Loeffler算法的2-D DCT IP软核设计方法.用移位和加法运算代替乘法运算.为减少芯片占用面积,对乘法系数采用CSD编码,1-D DCT复用技术;为提高电路的速度,采用流水线结构,优化转置矩阵.基于上述算法,设计了用Verilog HDL语言... 提出一种基于Loeffler算法的2-D DCT IP软核设计方法.用移位和加法运算代替乘法运算.为减少芯片占用面积,对乘法系数采用CSD编码,1-D DCT复用技术;为提高电路的速度,采用流水线结构,优化转置矩阵.基于上述算法,设计了用Verilog HDL语言描述的IP软核.对软核进行了编译、综合、布局布线和后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实验结果显示最高工作频率可以达到139.43MHz,能够满足视频图像压缩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 DCT loeffler算法 IP核 图像压缩
下载PDF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研究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鑫斌 武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20-323,共4页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以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靶器官损害为特征的异源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HE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典型表现为Loeffler心内膜炎,可导致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多种临床表现。近年来HES心血管...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以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靶器官损害为特征的异源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HE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典型表现为Loeffler心内膜炎,可导致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多种临床表现。近年来HES心血管损害在病理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面均有了不少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loeffler心内膜炎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交通图像压缩的FPGA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通 史忠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4,共8页
交通图像处理系统需要存储或上传非正常交通状况的图像,而图像数据量大难以存储或上传,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交通图像压缩系统.针对交通图像压缩的特点,采用算法复杂度相对较低的JPEG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并行化处理,使系统内各个... 交通图像处理系统需要存储或上传非正常交通状况的图像,而图像数据量大难以存储或上传,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交通图像压缩系统.针对交通图像压缩的特点,采用算法复杂度相对较低的JPEG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并行化处理,使系统内各个模块并行运行,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采用两个基于Loeffler快速算法的一维DCT变换(1D-DCT)模块实现二维DCT变换(2D-DCT),并在对大量交通图像进行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一套适合交通图像压缩同时适合FPGA处理的量化表,大大降低了系统对FPGA资源的占用.外场实验分析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压缩图像质量好,压缩比较高,实时性强,对分辨率为720×576的彩色图像具有30帧/s的处理能力,可以作为交通图像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图像压缩 FPGA JPEG loeffler快速算法 量化表
下载PDF
全世界最早的病毒研究机构——弗里德里希·勒夫勒研究院
11
作者 杨威 张丽丽 李志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88,共4页
弗里德里希·勒夫勒研究院(Friedrich-Loeffler-Institut,FLI)由弗里德里希·勒夫勒于1910年创建,是全世界最早开展病毒研究的机构。FLI的使命是关注家畜卫生,研究人畜共患疾病。其主要职能除了研制口蹄疫病、经典猪瘟等动物疾... 弗里德里希·勒夫勒研究院(Friedrich-Loeffler-Institut,FLI)由弗里德里希·勒夫勒于1910年创建,是全世界最早开展病毒研究的机构。FLI的使命是关注家畜卫生,研究人畜共患疾病。其主要职能除了研制口蹄疫病、经典猪瘟等动物疾病的一些疫苗外,还为传染性疾病做诊断。FLI在德国6个地方设有10个分支机构,总部设在Riems岛,岛上设有4个研究所;Jena设有2个研究所;Brunswick有1个研究所;Mariensee有1个研究所;Celle有1个研究所;Wusterhausen有1个研究所。FLI的标志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勒夫勒,他是德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卫生学家、病毒学建立者之一,开辟了免疫学,尤其是白喉的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德里希·勒夫勒研究院 弗里德里希·勒夫勒 病毒研究
下载PDF
欧洲现代化的动物卫生研究所——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晋明 刘燕敏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0年第5期38-41,共4页
围绕欧洲现代化的传染病研究机构——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介绍了其新设施的建筑设计、平面布局、结构、设施系统,其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特点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以及工程措施,值得我国同类型的工程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动物卫生研究所 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 设施系统
下载PDF
Loeffler心内膜炎伴血栓形成1例
13
作者 李欣 王治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8-460,共3页
Loeffler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累及心脏的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咳嗽、皮疹、进行性心衰、贫血、动脉栓塞、外周血及骨髓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 Loeffler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累及心脏的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咳嗽、皮疹、进行性心衰、贫血、动脉栓塞、外周血及骨髓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本文将报道Loeffler心内膜炎引起心室血栓形成1例,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loeffler心内膜炎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Loeffler心内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华红 杨性安 王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4期339-340,共2页
1病例简介患者,女,58岁,因"胸闷数月"来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偏大,右房及左右心室大小正常,左心室心尖部心内膜回声呈带状增强,并见广泛钙化,心尖部心腔变小(如图1、2),局部心肌收缩活动可,舒张明显受限,各瓣膜回声纤细,开放可,
关键词 loeffler心内膜炎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德国病毒学的早期研究和专业研究机构的创建
15
作者 李骅野 李志平 《中华医史杂志》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19世纪末,口蹄疫在欧洲迅速蔓延。1897年,德意志帝国政府派出科学家弗里德里希·勒夫勒和保罗·弗洛施共同研究口蹄疫,发现了口蹄疫病毒。1899年,勒夫勒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卫生研究所及城外的一个农场上进行实验研究。由于... 19世纪末,口蹄疫在欧洲迅速蔓延。1897年,德意志帝国政府派出科学家弗里德里希·勒夫勒和保罗·弗洛施共同研究口蹄疫,发现了口蹄疫病毒。1899年,勒夫勒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卫生研究所及城外的一个农场上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研究地址存在安全隐患,政府暂停了该研究。勒夫勒等经过3年筹备于1910年10月10日,在德国的里姆斯岛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病毒学研究机构,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所最早的病毒学研究机构现已成为联邦动物健康研究中心,对人类研究人畜共患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学研究所 弗里德里希·勒夫勒 口蹄疫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Loeffler心内膜炎1例
16
作者 管鑫 景红霞 +1 位作者 肖彬 陈然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21-623,共3页
Loeffler心内膜炎临床上罕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多引起心脏病变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超声心动图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致L... Loeffler心内膜炎临床上罕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多引起心脏病变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超声心动图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致Loeffler心内膜炎1例,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利用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监测疾病转归情况来改善预后以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loeffler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1例Lffler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陈琼 黄淑萍 《护理学报》 2006年第12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限制性心肌病 loeffler心内膜炎 护理
下载PDF
伴多器官结构及功能损伤的Loeffler心内膜炎病案1例
18
作者 张守岭 郑亮 陆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174-1176,1179,共4页
Loeffler心内膜炎男性较多见,其特征是心肌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脱颗粒,导致炎症、组织损伤、血栓形成,最终心肌纤维化发展为限制性心肌病,出现一侧或两侧心室顺应性急剧下降的急性舒张功能障碍。
关键词 舒张功能障碍 限制性心肌病 脱颗粒 loeffler心内膜炎 心肌纤维化 组织损伤 血栓形成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下载PDF
Loeffler氏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19
作者 李智培 《医师进修杂志》 1990年第1期29-30,共2页
Lǒffler氏心内膜炎又名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病,是指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侵及心脏内膜及心肌所致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增生。本病1936年由Loffler氏首先报告,属限制性心肌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肌病专题小组将其归... Lǒffler氏心内膜炎又名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病,是指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侵及心脏内膜及心肌所致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增生。本病1936年由Loffler氏首先报告,属限制性心肌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肌病专题小组将其归类于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心肌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ffler氏心内膜炎 诊断 治疗 病因病理
下载PDF
左心室受累为主的Lffler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联发 汪润 +4 位作者 张树林 李鲁光 鲍正毅 邹宝明 黄振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loeffler心内膜炎 X线诊断 心电图 左心室受累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