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时空分异的定位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色音巴图 贾峰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5期9-14,共6页
将19个草地地面定位监测点(内蒙古15个,宁夏、陕西、山西和黑龙江省各1个)3~11年的实测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研究区草地生物量的水平地带性区域分异规律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递增;而生物量中灌木所占比重却从东向西、从南... 将19个草地地面定位监测点(内蒙古15个,宁夏、陕西、山西和黑龙江省各1个)3~11年的实测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研究区草地生物量的水平地带性区域分异规律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递增;而生物量中灌木所占比重却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递增。草地生物量在时间上的分异变化多数草地类型表现为单峰型,但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某些类型的生物量变化有时表现为双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草地生物量 时空分异 定位监测 草地畜牧业 遥感监测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定位监测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荣 万伏红 +3 位作者 崔鸿侠 庞宏东 潘磊 唐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1-4,86,共5页
选择三峡库区内4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4,2007,2010年3年的定位观测,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坡耕地相比,退耕还林促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但各模式变化存在差异.②地表径流量、径流... 选择三峡库区内4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4,2007,2010年3年的定位观测,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坡耕地相比,退耕还林促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但各模式变化存在差异.②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地表径流平均减少量80.43%~86.82%,变化趋势为坡耕地>茶园>刺槐林>板栗林>柑橘+紫穗槐林;径流系数变化减少范围在0.017~0.025之间,柑橘+紫穗槐林86.79%、板栗林85.39%、茶园83.33%、刺槐林80.95%;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 409.39~1 458.15 t·(km2·a)-1,为坡耕地>刺槐林>板栗林>茶园>柑橘+紫穗槐林.③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除了板栗林表现为逐渐升高外,其他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全氮含量在刺槐林和柑橘+紫穗槐林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板栗林和茶园则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磷含量在各退耕模式中不断增加.除柑橘+紫穗槐林的全钾含量增加35%外,其他模式都逐渐降低,分别为刺槐林37.24%、板栗林12.33%、茶园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退耕还林模式 水土保持 定位监测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昊楠 王翠萍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年第3期54-55,99,共3页
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是全国荒漠化及沙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化土地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本定位监测研究区域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榆林市,监测样地设置在沙区或人为治理过的沙地区域内,通过对研究区气象因子、植被因子、地下... 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是全国荒漠化及沙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化土地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本定位监测研究区域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榆林市,监测样地设置在沙区或人为治理过的沙地区域内,通过对研究区气象因子、植被因子、地下水位和沙尘暴的多年连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榆林沙区的生态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监测 毛乌素沙地 榆林
下载PDF
人工蜂群算法在空间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桂利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76-179,共4页
在发声目标的定位监测中,空间的坐标位置和发声时刻均为未知,而确定这些因素也是空间定位监测的关键所在。文中提出改进型人工蜂群算法来实现空间定位功能,以便有效地确定空间发声点位置和发声时间。该算法利用快速群体搜索特性,解决算... 在发声目标的定位监测中,空间的坐标位置和发声时刻均为未知,而确定这些因素也是空间定位监测的关键所在。文中提出改进型人工蜂群算法来实现空间定位功能,以便有效地确定空间发声点位置和发声时间。该算法利用快速群体搜索特性,解决算法后期搜索效率低下以及对初始值敏感的缺陷,减小了误差且提高了计算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人工蜂群算法在实际空间定位中既精确又稳定,并能有效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声目标 空间定位 人工蜂群算法 搜索效率 计算精度 定位监测
下载PDF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资源监测与分析
5
作者 宋丽华 仇智虎 +3 位作者 秦伟春 曹兵 刘超 李东 《林业世界》 2014年第4期72-81,共10页
根据罗山保护区的典型地带性特点和森林植被资源特点,按照长期定位监测的要求,在保护区设置用于长期定位监测植被变化情况的样地,对罗山的植被资源定位监测,系统分析其植被多样性,为罗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 根据罗山保护区的典型地带性特点和森林植被资源特点,按照长期定位监测的要求,在保护区设置用于长期定位监测植被变化情况的样地,对罗山的植被资源定位监测,系统分析其植被多样性,为罗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草地和灌木地为主的山体共有木本植物32种,草本植物168种。小罗山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平均高度分别为16.54 cm和36.69 cm;大罗山植被分布复杂、种类多,植被以草地和灌木地为主的山体物种丰富度在0.007~0.009这之间。罗山大多数植物种多度小于20%,木本灌木的多度大于50%,草本植物种的频度小于40%。调查的几条路线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植被资源 定位监测
下载PDF
中密板和刨花板的生产与甲醛含量动态
6
作者 张佐玉 张喜 +2 位作者 罗功宇 姬宁 姚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76-5579,共4页
[目的]研究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甲醛含量动态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在贵州省内随机抽取中密板和刨花板生产厂家各1个,历时3年跟踪监测中密板和刨花板的生产与甲醛含量动态。[结果]2家产品的甲醛平均含... [目的]研究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甲醛含量动态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在贵州省内随机抽取中密板和刨花板生产厂家各1个,历时3年跟踪监测中密板和刨花板的生产与甲醛含量动态。[结果]2家产品的甲醛平均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289.4和97.7 mg/kg。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相比,69.70%的刨花板产品可直接投放市场、30.30%的产品经饰面后可投放市场,54.90%的中密板产品经饰面后可进入市场、45.10%的产品超标。刨花板的半数月份产品可直接进入市场、半数月份产品经饰面后可进入市场,中密板的58.33%月份产品经饰面后进入市场、41.67%月份产品超标。2种产品不同规格间的甲醛含量有异、部分规格间的差异显著,工班间所生产中密板的甲醛含量有异、部分工班间产品的差异显著。中密板和刨花板不同年度产品的平均甲醛含量呈降低趋势,中密板和刨花板的甲醛含量同板材含水率呈正相关。[结论]2种人造板产品的平均甲醛含量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受规格、含水率与工班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密板 刨花板 甲醛含量 定位动态监测
下载PDF
宁远县耕地地力变化状况与施肥效益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毛庚 柏小勇 +1 位作者 胡萍翠 陈志翠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总结分析了1999~2007年宁远县水稻土的土壤肥力监测、肥力试验及农户施肥效果。结果表明:9 a间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下降1 g/kg,不同土种区域有机质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浅黄泥等土种有机质含量平均上升了5.1 g/kg,河沙泥等土种减少了4.7 ... 总结分析了1999~2007年宁远县水稻土的土壤肥力监测、肥力试验及农户施肥效果。结果表明:9 a间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下降1 g/kg,不同土种区域有机质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浅黄泥等土种有机质含量平均上升了5.1 g/kg,河沙泥等土种减少了4.7 g/kg;监测区域内约有25.6%的耕地肥力水平逐年上升,有53.3%的耕地土壤肥力呈下降的趋势;长期不施任何肥料情况下,地力产量为施肥区的64.3%,并且产量有下降的趋势,不施肥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30%有机肥与70%无机肥的配合施用为最佳配施比例。最后报道了利用该监测成果指导全县大面积的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所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监测 有机质 成果应用
下载PDF
2009–2015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和绿洲农田土壤元素含量数据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鹏 李向义 +2 位作者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研究区域位于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自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 研究区域位于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自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以来,按统一的监测规范,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元素、主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策勒站2009–2015年3个荒漠观测场和7个农田观测场长期采样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的交换量、养分全量、矿质全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速效微量元素、机械组成及容重等42项指标。本数据集可为荒漠系统大气–土壤–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为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元素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长期定位监测
下载PDF
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戴玄吏 李春玉 章霖之 《环境科技》 2010年第A01期74-75,78,共3页
近年来,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快速发展,能对局部特殊污染情况进行连续的真实反映,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就该系统建设选址、监测因子、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进行浅析。同时,对该系统存在不足进行说明。
关键词 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 建设选址 监测因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