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新进展--兼论纵向政府间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159
1
作者 郁建兴 黄飚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103,共16页
地方政府创新是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揭示了两种最具显示度的创新机制,即"自主探索"和"设计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自主探索"... 地方政府创新是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揭示了两种最具显示度的创新机制,即"自主探索"和"设计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自主探索"的范围、幅度和可能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地方政府创新出现了不同于"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新形态,即"请示授权",而且这一新形态已经获得湖南、山东、山西、浙江、内蒙古等五省(区)的制度确认,可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作为"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重要补充或综合,"请示授权"将纵向政府间的非正式互动纳入了正式的政府过程,是实现"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能路径,它或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纵向政府间的职权边界,型构一种新的纵向政府间关系,即基于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分工进行权力配置,该集中的权力必须集权,该下放的权力彻底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自主探索 设计试验 请示授权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8
2
作者 郁建兴 黄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地方政府创新是当代中国治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动力则是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核心议题。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提出地方政府创新动力的综合性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将制度分为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将创新动力分为间接动力和直接动力... 地方政府创新是当代中国治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动力则是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核心议题。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提出地方政府创新动力的综合性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将制度分为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将创新动力分为间接动力和直接动力。间接动力是触发地方政府创新意愿的外部要素,根据其影响力强弱,又可进一步分为强制性动力和诱致性动力;直接动力则是地方政府对特定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如果地方政府预期某一创新的收益高于成本,则将产出新的制度安排,如果预期的创新收益低于成本,则会选择维持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动力 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创新中的“治理”与“元治理”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治理"是当代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范式,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也被视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方向。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凸显出传统治理理论的主要缺陷:忽视"治理失灵"的可能性... "治理"是当代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范式,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也被视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方向。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凸显出传统治理理论的主要缺陷:忽视"治理失灵"的可能性,未能回答治理发展的主体、路径问题。而方兴未艾的"元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轴角色,倡导政府运用制度化途径提高社会自组织能力、优化社会治理体系,为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变革提供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新 治理失灵 元治理
下载PDF
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适用性 被引量:35
4
作者 郁建兴 黄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地方政府创新扩散是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聚焦于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微观过程,但是,并不是有效的地方政府创新都适合扩散。根据创新的本质进行划分,目前的地方政府创新可以分为目标创新与工具创新。目标... 地方政府创新扩散是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聚焦于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微观过程,但是,并不是有效的地方政府创新都适合扩散。根据创新的本质进行划分,目前的地方政府创新可以分为目标创新与工具创新。目标创新扩散的适用性标准在于特定创新是否满足其他地方政府治理需求,而工具创新扩散的适用性标准在于移植或借鉴特定创新所需要的调试成本是否小于地方政府自身创新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扩散 适用性
原文传递
国家和社会的协同治理——以地方政府创新为视角 被引量:32
5
作者 何增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国家和社会的协同治理以社会的存在和壮大为前提条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活动空间、权利保障、资源保障和能力保障。研究表明,在上述四大类别的地方政府创新中,目前,能力建设类地方政府创新最为薄弱,空间让渡和资源引导类的地方政... 国家和社会的协同治理以社会的存在和壮大为前提条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活动空间、权利保障、资源保障和能力保障。研究表明,在上述四大类别的地方政府创新中,目前,能力建设类地方政府创新最为薄弱,空间让渡和资源引导类的地方政府创新也较为薄弱。权利保障方面更重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协同治理迫切需要的结社权、组织内部自治权、意见表达权、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准入权等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协同治理 地方政府创新
原文传递
行为模仿: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多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唐曼 王刚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8-175,200,共19页
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增强,其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却越来越小。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论文从“中央政府权力”和“地方政府态度”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行为模仿”这一新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并推演出地方政府行为模仿的四种模式,即“学习... 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增强,其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却越来越小。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论文从“中央政府权力”和“地方政府态度”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行为模仿”这一新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并推演出地方政府行为模仿的四种模式,即“学习型”“借力型”“表态型”和“从众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则案例进行深描阐释不同类型模仿的内在意蕴,揭示行为模仿背后所传达的地方治理逻辑和机理,主要包括:制度压力下地方政府的风险规避行为;锦标赛内核转变建构新的府际竞争领域;治理情境同质性与异质性的交叠效应形塑行为模仿的多重模式。据此,总结出地方政府行为模仿的影响:恰当的行为模仿有助于地方政府快速吸纳他地的成功经验,但行为模仿并不一定指向创新,反而可能是“创新乏力”的体现,同时会造成“锁定效益”并导致治理场域中的“合成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模仿 模式建构
下载PDF
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生成机制与运行机理--基于浙江现象的考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何显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广泛兴起及其引发的地方治理模式变迁,是政府转型与民主政治发展双重历史主题在政府角色及其行为模式演变上的反映,有着中国本土的特殊发生机理。这种创新实践适应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微观先行的... 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广泛兴起及其引发的地方治理模式变迁,是政府转型与民主政治发展双重历史主题在政府角色及其行为模式演变上的反映,有着中国本土的特殊发生机理。这种创新实践适应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微观先行的政治逻辑,反映了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治意志的代理人和地方公共事务治理主体,将体制内资源和体制外资源、传统控制机制与现代治理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努力提升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性,缓解传统治理模式危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政府转型 政治发展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创新何以持续?——以浦东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变迁为线索 被引量:28
8
作者 冯猛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106,共6页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选择,如何发挥政府创新带来的正向社会效应,同时降低乃至避免创新的负面效果,持续推进具有"积极改进"内涵的政府创新行动,既是组织行为研究亟待突破的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创新领域具有现实...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选择,如何发挥政府创新带来的正向社会效应,同时降低乃至避免创新的负面效果,持续推进具有"积极改进"内涵的政府创新行动,既是组织行为研究亟待突破的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创新领域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以来,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各政府部门始终保持积极创新的状态,不断涌现创新做法。本文通过解读上海浦东新区基层治理变迁的线索,从创新需求、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支撑等方面,运用组织分析视角回答地方政府"必须创新、愿意创新、能够创新"等问题,考察地方政府持续推进治理创新的过程路径与运作机制,并尝试提炼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维持与强化的若干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持续 组织视角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创新的微观机理分析——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案例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何增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1,共8页
特定的地方政府创新何以会发生?具体是如何实施的?缘何会持续?又为什么会得以扩散?这些都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理论需要回答的微观机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需要从具体的案例研究入手。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这样的... 特定的地方政府创新何以会发生?具体是如何实施的?缘何会持续?又为什么会得以扩散?这些都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理论需要回答的微观机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需要从具体的案例研究入手。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这样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最多跑一次"改革自从2016年底提出新的理念后,到2018年8月已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并在全国28个省得到扩散。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发生、实施、持续和扩散的微观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创新 微观机制 “最多跑一次”改革
下载PDF
地方政府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数据研判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朋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0,共7页
影响地方政府创新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区域发展水平、府际间的竞争、上级政府的态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等结构化因素;地方官员的主动作为、"政绩创造"的理性算计和创新策略的运用技巧等个体化因素;治理危机的现实"倒... 影响地方政府创新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区域发展水平、府际间的竞争、上级政府的态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等结构化因素;地方官员的主动作为、"政绩创造"的理性算计和创新策略的运用技巧等个体化因素;治理危机的现实"倒逼"和宏观政策的潜在引导等事件性因素。地方政府创新的影响因素也是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议题,因此要在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促进地方政府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结构化因素 个体化因素 事件性因素 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政治赋能与双向激励: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驱动机制——对成都市基层治理创新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晓林 谢伊云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94,共10页
本文引入“系统条件-过程机制”的二维分析框架,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系统环境下,有的地方在基层治理方面没有创新,有的地方则持续创新。研究发现,社会问题与政治环境等系统因素是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充分条件,过程机制才是其发生的必要条... 本文引入“系统条件-过程机制”的二维分析框架,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系统环境下,有的地方在基层治理方面没有创新,有的地方则持续创新。研究发现,社会问题与政治环境等系统因素是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充分条件,过程机制才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对地方政府内部运行的深度分析展示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内驱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内部存在党委领导与中坚干部的交互强化机制,党委领导主动改革、中坚干部发挥创新倡议与政策链接的作用,使得地方政府持续创新充满能动性;二是政治保障机制,创新机构化与制度化保证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方向;三是正向反馈机制,创新获得的效益形成持续创新的激励;四是渐进累加机制,各类主体形成行动惯性,使得创新中断或退出面临沉没成本。其中,前两者反映了“政治赋能行政”的逻辑,后两者体现了“社会双向激励”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基层治理 持续创新 政治赋能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创新:概念框架和两个向度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景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42,共8页
根据公共管理理论、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理论,地方政府创新是两个基本向度的有机统一体: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巩固和主要目的。地方政府自身创新包含紧... 根据公共管理理论、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理论,地方政府创新是两个基本向度的有机统一体: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巩固和主要目的。地方政府自身创新包含紧密关联的四个核心要素:组织文化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地方政府组织文化创新是整个地方政府创新的先导和保障。地方政府创新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公民持续不断地提供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政府创新 政府能力 善政 善治
下载PDF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23
13
作者 蓝煜昕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这一空间维度审视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背后,存在一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这些地方实践各有特色,并经过相互竞争和学习...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这一空间维度审视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背后,存在一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这些地方实践各有特色,并经过相互竞争和学习,在管理目的、理念、主体等方面形成一些共同取向。对创新的动力进行分析发现,各地的创新探索既非社会需求自下而上的压力驱动,亦非源自中央自上而下的指示和动员,而是地方党政领导思想解放、主动创新的结果。本文认为地方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层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具体而言有三种机制,即改革预期包围、改革意志传递和改革备选政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管理 地方政府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理论、议题与方法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猛 《公共管理评论》 2020年第1期116-154,共39页
地方政府创新是理解中国地方治理逻辑的重要切口。论文在从角色变迁、制度逻辑与行为选择三个视角对地方政府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核心议题、研究转向和理论路径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随着央地关系的调整以及地方... 地方政府创新是理解中国地方治理逻辑的重要切口。论文在从角色变迁、制度逻辑与行为选择三个视角对地方政府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核心议题、研究转向和理论路径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随着央地关系的调整以及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增强,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通过制度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式分类、延续扩散和影响因素等议题而展开,并在方法上向解释性研究转变、在内容上更加关注创新可持续性。未来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需基于中国情境深入探讨地方政府创新的内在逻辑,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创新的系统理论,推进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政策扩散 政策试验
下载PDF
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创新及其绩效——基于浙江省19个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高翔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6-186,共11页
基于浙江省19个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的调查,文章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创新项目有助于改善治理绩效,表现为公民参与创新项目的程度越深,就越倾向于正面评价其政策有效性。第二,创新实践在增进善治中的潜力有待激发。一方面,现有创新项目未能... 基于浙江省19个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的调查,文章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创新项目有助于改善治理绩效,表现为公民参与创新项目的程度越深,就越倾向于正面评价其政策有效性。第二,创新实践在增进善治中的潜力有待激发。一方面,现有创新项目未能惠及大部分社会成员,表现为政策参与度偏低、人群覆盖面有偏差。另一方面,公民知晓、参与社会治理类项目的程度要显著低于公共服务类项目。这表明,"让更多公民参与地方治理"是激发创新项目潜力、改善治理绩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治理绩效 公民参与 国家—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政府创新、治理转型与浙江模式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剩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42,50,共9页
以市场化为取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的解读,主要偏重于经济学的维度,而较少注意到经济增长背后的政治变量。本文从政府创... 以市场化为取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的解读,主要偏重于经济学的维度,而较少注意到经济增长背后的政治变量。本文从政府创新和治理转型的视角切入,考察和探讨了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浙江地方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西方金融危机冲击下浙江模式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作出了政治学维度的深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模式 地方政府创新 治理转型 扩展性 危机与挑战
下载PDF
央地关系一体化下的地方政府创新与区域发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79+156-157,共10页
发展型地方主义正日益遭遇到资源要素紧约束的困局。由于资源要素的行政化配置,使得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是通过政府层级配置来获取,向中央争取资源要素就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国家垄断公共资源要素的... 发展型地方主义正日益遭遇到资源要素紧约束的困局。由于资源要素的行政化配置,使得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是通过政府层级配置来获取,向中央争取资源要素就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国家垄断公共资源要素的配置权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一种新机制和新趋势。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创建,其实质是资源要素的紧约束环境下,地方政府以扩展区域发展空间和公共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制度创新。而中央政府通过有选择地对地方政府进行资源要素的倾斜政策,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区域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越来越多地整合进国家统一的发展模式之中。因此,构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有效的治理体制关键在于建立更为公平的市场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提高政府间关系法治化程度,为中央与地方关系运作提供一个制度化架构;同时,建立政府间民主协商与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 地方政府 政府创新 资源要素配置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学:基于“控制-嵌入-规范”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6,M0004,M0005,共17页
府际结构、政社关系与行政文化是理解地方政府创新的关键变量,并构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控制-嵌入-规范"框架。基于此框架,区分了三种典型的地方政府创新模式:中央主导型创新、地方回应型创新和地方自发型创新,并对三种地方政... 府际结构、政社关系与行政文化是理解地方政府创新的关键变量,并构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控制-嵌入-规范"框架。基于此框架,区分了三种典型的地方政府创新模式:中央主导型创新、地方回应型创新和地方自发型创新,并对三种地方政府创新的特征、优势及局限等进行了对比。创新类型的差异实则是地方政府创新核心机制和关键变量的区别。分析表明,控制、嵌入和规范机制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内在逻辑有较强的解释力。而该类型学划分在理论上部分回应了当前有关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的讨论,在经验上为进一步通过地方政府创新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中央主导型创新 地方回应型创新 地方自发型创新 政治支持 社会嵌入 行政文化
下载PDF
政府创新能带来官员晋升吗?——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1—2015)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智超 刘霞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3,M0004,共10页
近年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但随着当前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官员的行为特征已经从"邀功"逐步转向"避责"。在此背景下,在"晋升锦标赛"中政府创新是否能够带来官员晋升?本文以2001至2015年&q... 近年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但随着当前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官员的行为特征已经从"邀功"逐步转向"避责"。在此背景下,在"晋升锦标赛"中政府创新是否能够带来官员晋升?本文以2001至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地级城市为样本,构建了经济绩效、官员特质和地方政府创新多维度的官员晋升解释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经济绩效、官员特质依然对官员晋升发挥着重要影响,而地方政府创新对地级市官员晋升的影响则呈现阶段性变化,无法发挥持续性的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市长与市委书记晋升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文章的贡献在于,考察地方政府创新与官员晋升的关系,从政绩驱动视角深化了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动力不足和官员晋升逻辑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官员晋升 政绩驱动 晋升锦标赛
下载PDF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研究——四川省新冠疫情案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扬 赵漫 +1 位作者 欧阳桃花 曾德麟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7,共16页
大数据时代,危机背景下的敏捷治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热点话题和重要问题。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危害和挑战,也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治理和创新提供了机遇。面对疫情,中国各省政府令行禁止,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体现了... 大数据时代,危机背景下的敏捷治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热点话题和重要问题。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危害和挑战,也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治理和创新提供了机遇。面对疫情,中国各省政府令行禁止,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体现了特有的"中国速度"。本文以四川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例,通过复盘典型案例揭示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主要贡献为:(1)将敏捷性的内涵与特点拓展到公共部门的应急管理领域,识别出公共组织敏捷性体现为危机识别、流程以及双元敏捷性;(2)提出危机治理能力和高效的管控方式的动态匹配是获取敏捷性的核心要素,其中危机治理能力是实现敏捷性的基础,高效的管控方式是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手段;(3)归纳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过程模型。本研究结论为各省政府的制度建设以实现敏捷治理提供有益指导,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性 危机治理能力 组织管控 地方政府创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