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重视人的需求在城镇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区分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有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而被动城镇化往往与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追求短期政绩... 当前,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重视人的需求在城镇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区分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有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而被动城镇化往往与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追求短期政绩、伤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等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入手,切切实实解决城镇化中就业、住房、农村土地宅基地等一系列难题,才能变被动城镇化为主动城镇化。在多种模式的城镇化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县域经济,重视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建设,这样才更容易实现主动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城镇化 被动城镇化 县域经济 就近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下载PDF
土地财政与城市扩张:实证证据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叶林 吴木銮 高颖玲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7,共9页
通过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土地财政收入和城市扩张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286个地级市1999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文章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形成的"路径依赖"显著推动了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成为我国"土... 通过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土地财政收入和城市扩张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286个地级市1999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文章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形成的"路径依赖"显著推动了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成为我国"土地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文章认为,为了合理控制土地城市化的扩张趋势,需要强调城市化的公共价值取向,转变地方政府行为方式,使城市化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城市扩张 土地城市化
原文传递
就地城镇化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选择——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甜 朱宇 林李月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1,共8页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城市主城区是回流农民工除农村以外的主要居住区位选择,居住区位转变主要是趋向于主城区而不是乡镇中心;大量回流农民工存在城镇购房的倾向,在未来有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乡结合区蕴藏着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居住区位的选择受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就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回流农民工以共同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回流农民工 就地城镇化 永城市
原文传递
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逻辑理路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强 程长明 曾恒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71,共11页
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探讨县城城镇化的现状趋势与实现路径,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在阐述城镇化演变历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 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探讨县城城镇化的现状趋势与实现路径,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在阐述城镇化演变历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并指出当前面临的难点和堵点,据此提出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业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地的城镇化、服务均等化、技术赋能化和体制机制融合化为着力点,不断强化战略衔接、规划统筹、改革联动和试点探索,构建激励约束相容、多方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体系 逻辑理路 县城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强 张莹 陈振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乡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有三种典型模式: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城镇化;地方精英带动的村庄城镇化;外部资源注入的乡村城镇化。其动力因素包括产业培育和就业结构... 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乡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有三种典型模式: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城镇化;地方精英带动的村庄城镇化;外部资源注入的乡村城镇化。其动力因素包括产业培育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土地的资本化、地方精英的资源整合作用、交通机动化的影响以及农民返乡意愿等。它是在具备诸多动力因素和条件下实现的,如果人为地推动村庄改造、村民上楼、造城运动,这样的城镇化是难以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城镇化模式 城镇化动力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推进精准扶贫:内在逻辑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开腾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7,共9页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根本性超越,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的根本性超越,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模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理念支撑、以"绿色发展&qu...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根本性超越,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的根本性超越,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模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理念支撑、以"绿色发展"为价值追求等特征,应以新型城镇化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农民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四化同步发展"的动力作用,全力提升精准扶贫绩效;要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绿色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精准扶贫 就地就近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四化同步发展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人口迁移的空间抉择:本地城镇化抑或异地城镇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汪增洋 费金金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7,共7页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后地区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导致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以获取高收入为主要目标,而无视城镇定居成本,增强了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趋势,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提高落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是加快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人口迁移 推拉理论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轶 刘涛 +3 位作者 李子豪 尹俊超 陈文珺 羊妍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5,共6页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案例地,选取7个农村社区的276份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以居村农民属性特征和居住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40岁、具有初中/高中教育程度、已婚的...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案例地,选取7个农村社区的276份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以居村农民属性特征和居住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40岁、具有初中/高中教育程度、已婚的居村农民群体就地城镇化意愿强烈。务工形式、住房类型等对居村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外出工作意愿、土地流转支持度对其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居村农民 LOGISTIC回归 就地城镇化意愿 南京江北新区
下载PDF
建筑师陪伴式介入乡村建设 傅山村30年乡村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支文军 王斌 王轶群 《时代建筑》 2019年第1期34-45,共12页
在中国就地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建筑师的介入与身份的定位该如何伴随着乡建的渐进式发展?文章通过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在傅山村持续30年的建筑实践,对其持续与村庄互动中形成的身份定位和"共同体"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进... 在中国就地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建筑师的介入与身份的定位该如何伴随着乡建的渐进式发展?文章通过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在傅山村持续30年的建筑实践,对其持续与村庄互动中形成的身份定位和"共同体"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此过程中建筑师如何能够将设计理想与乡村营建进行有机结合并最大化地对村庄形态的塑造做出专业性贡献.以及获得建成作品品质的同时实现社会建构等,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在一个强调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基于具体实践案例的研究审视了建筑师的身份和实践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基于当下乡建的未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现代化 就地城镇化 建筑师 介入 身份 陪伴式 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70年:基于地方政府治理视角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志锋 张维凡 朱中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共8页
地方政府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功不可没。基于政绩考核的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掌控,充分调动企业、银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在70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极具... 地方政府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功不可没。基于政绩考核的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掌控,充分调动企业、银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在70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但是,也产生了诸如忽略了人的城镇化、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本化所导致的债务风险等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角度对70年间地方政府推动的城镇化历程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总结了地方政府70年间推动城镇化的主要经验以及目前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现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城镇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多长 游亚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7,共8页
快速城镇化导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加重,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地区城镇化模式的选择也具有一定反作用。本文从土地财政依赖的视角对我国现行城镇化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城镇化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 快速城镇化导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加重,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地区城镇化模式的选择也具有一定反作用。本文从土地财政依赖的视角对我国现行城镇化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城镇化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现行主流城镇化模式具有显著固化效应和路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行为 城镇化模式
原文传递
超越道路之争——基于人的需求视角的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陆枭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82,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山地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丹寨县为实证案例,结合乡村调研和问卷分析,深入剖析农村人口转移特点:人口分层迁移明显、贫困程度与迁移意愿"负相关"、外出人口回流现象突出、异地城镇化不稳定,以及本地县城、乡镇人口迁移和集聚规律:以县城为主体进行集聚,农村人口本地迁移根据富裕程度呈阶梯性递进。最后,从人的需求的视角,建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本地脱贫、外出积累、回流创业"的"本地+异地+再本地"的三阶段城镇化解释框架,并基于需求层次以及要素自由流动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地贫困地区 异地城镇化 本地城镇化 人的需求
下载PDF
从“城乡失衡”到“城乡均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就地城镇化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邱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49,共9页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 就地城镇化 在地化 城乡失衡 城乡均衡
下载PDF
“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当前学界对政府与土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所谓的"土地财政"问题上,但在土地成为"财政"之前却存在着一个地方政府与土地的原使用者、中央政府和市场机制等力量的权力互动和博弈过程。通过话语的建构、对国家垂直... 当前学界对政府与土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所谓的"土地财政"问题上,但在土地成为"财政"之前却存在着一个地方政府与土地的原使用者、中央政府和市场机制等力量的权力互动和博弈过程。通过话语的建构、对国家垂直性权力的切割以及对土地市场的隐蔽性操作,地方政府得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从而有利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张。但是,这种城市化实现的方式却因具有极强的机会主义特征而产生了相应的政治与社会风险。从长远来看,压缩地方政府的非正式权力空间、重建土地之上的多方权力平衡关系将是城市化良性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权力运作 城市化
下载PDF
户籍城镇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慧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4,共13页
中国生育水平已经低于国际警戒线,未来一段时期可能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形势。在构建机理模型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微观数据对户籍城镇化与生育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利用二值选择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探究户籍城... 中国生育水平已经低于国际警戒线,未来一段时期可能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形势。在构建机理模型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微观数据对户籍城镇化与生育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利用二值选择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探究户籍城镇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具有更低的生育意愿,且城镇居民对于生育多胎的意愿呈现递减趋势。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户籍城镇化对中高育龄群体、低收入群体以及东部地区的整体影响较为显著。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下的收入水平增加均能有效提高生育水平,社会保障对于生育造成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异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下相对显著。上述结论为评估城镇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三孩生育政策与收入、教育、住房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相结合,提高民众生育意愿的现实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城镇化 生育意愿 多项logit模型 就地城镇化
原文传递
区划调整的城市化逻辑与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殷冠文 刘云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5,共8页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文章以主体行为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提出了区划调整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通过区划调整,地方政府实现了从城市型政区向地域型政区的转变,利用权力的集中化以及城市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实证表明,区划调整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向城市属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真"的城市化,验证了"政区合并先导型城市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划调整 政区合并 地域型政区 地方政府 城市化 撤县设区 城乡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地方戏剧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和都市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锦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7-88,共2页
文章在分析地方戏剧发展的若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地方戏剧现代化与都市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地方戏剧 现代化 都市化
下载PDF
异地城市化:现阶段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的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佳勇 张明举 朱建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和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其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作用较小,应走异地城市化和本地城市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减少总量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但由于地形限制,城市可用地很...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和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其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作用较小,应走异地城市化和本地城市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减少总量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但由于地形限制,城市可用地很少,制约了本地城镇大规模的扩张。因此,现阶段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异地城镇化,其方式是发展劳务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异地城市化 本地城市化 劳务经济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中国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理章 张一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1,63,共4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中国"论也逐渐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认为作为研究对象,"城市中国"是个需要慎重对待的观点。鉴于我国城市化的现状,认为"城市中国"仍是一个美好的远景。
关键词 乡土中国 城市中国 城市化
原文传递
广东省地方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发展类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俊 刘云刚 王开泳 《热带地理》 2015年第1期51-60,共10页
近年来的中国城镇化由于强调少数核心城市的发展而使得众多地方城市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地方城市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问题也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慎重思考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省为例,对地方城市进行界定... 近年来的中国城镇化由于强调少数核心城市的发展而使得众多地方城市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地方城市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问题也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慎重思考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省为例,对地方城市进行界定,并利用熵权法和聚类分析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分类,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发展可能性及其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广东省共有15个地方城市,其中,中山市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茂名最低,各地方城市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水平差异。根据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可将广东省地方城市分为5类,每类地方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理念下,这些地方城市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可望通过因地制宜、挖掘自身内涵与优势而走向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如中山应综合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梅州要挖掘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河源应该走生态型、绿色化的发展道路;而茂名应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城市 城镇化水平 发展类型 新型城镇化 广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