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马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92-99,共8页
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具有评价、引导、形塑等功能。通过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来引领、推动地方法治政府乃至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地方法治和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效途径。2016年年初,合肥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 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具有评价、引导、形塑等功能。通过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来引领、推动地方法治政府乃至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地方法治和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效途径。2016年年初,合肥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设定了量化考核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后发优势和鲜明特点,对合肥的法治政府和全面依法治市建设必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该指标体系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如:在内容和结构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完善;在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上,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分值在总分中所占比例不高等。下一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使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法治政府 合肥 地方法制 法治中国
下载PDF
地方法制下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及其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健鹏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11,共5页
建立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参与立法,遏制立法中的不当行为,有助于进一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从地方法制的角度来看,从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开始建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符合我国改革进程中地方"先行先试&qu... 建立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参与立法,遏制立法中的不当行为,有助于进一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从地方法制的角度来看,从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开始建构立法理由公开制度,符合我国改革进程中地方"先行先试"的一贯思路,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立法理由公开制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立法理由公开制度作为立法公众参与的重要保障,也能成为地方法制建设和相关制度改革的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制 立法理由公开 立法公众参与
下载PDF
地方法规范的“飞出”适用
3
作者 叶必丰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9,共15页
国家通过行政区划制度实现了对国土空间的有效治理,但形成了行政壁垒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飞地经济”推动了国土动态空间的重构,需要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制度溢出和良法的“飞出”适用。在民商事领域,可以通过冲突法及法律选择制度解决地... 国家通过行政区划制度实现了对国土空间的有效治理,但形成了行政壁垒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飞地经济”推动了国土动态空间的重构,需要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制度溢出和良法的“飞出”适用。在民商事领域,可以通过冲突法及法律选择制度解决地方法规范的跨界适用。地方行政法规范“飞出”适用的基本规则是“协议—批准”。基于公私法的划分、国家结构形式和地方治理制度,“协议—批准”的实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实行普通法制度的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可以按民商事冲突法及其意思自治原则,约定其行政法规范的“飞出”适用。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联邦成员)除了个别共同法外,对地方行政法规范的“飞出”适用都实行批准制度,包括批准“准据法”、批准行政区划拟制和批准委托管辖制度。无论公私法是否存在分野,地方主体都可以协商约定“飞地经济”的行政管辖权,但自治地方具有更强的自主能力。在实行地方自治的情况下,约定“飞地经济”的行政管辖权多由本级或中央民意机关批准,有的甚至需要行政机关和民意机关的双重批准。行政管辖权是一种实施法律的公权力,它的溢出意味着地方法规范的“飞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秩序 地方法制 飞地经济 冲突法 管辖权
下载PDF
转型期地方政府内在行动逻辑下的地方法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威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9-26,共8页
地方法制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特定背景下同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因素有着内在关系的制度性问题。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内在行动逻辑可以概括为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正是在这样的行动逻辑支配... 地方法制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特定背景下同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因素有着内在关系的制度性问题。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内在行动逻辑可以概括为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正是在这样的行动逻辑支配下,地方政府成为利益主体,地方法制偏离了法治的轨道,破坏了国家法律的统一性与一般性。如果要实现地方的法治,地方法制的重点就在于要控制地方政府的权力,维护公民的权利,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制 地方政府 行政发包制 政治锦标赛
下载PDF
论“无为”观念的辅助性内涵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旭东 《北方论丛》 2021年第3期158-165,共8页
“无为”观念长期受到误解。“无为”观念与欧美的辅助性原则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应当重新理解。辅助性原则对于促进地方法制的学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无为”观念也蕴含着丰富的辅助性内涵,同样体现了在地治理原理、上级干预原理与分域... “无为”观念长期受到误解。“无为”观念与欧美的辅助性原则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应当重新理解。辅助性原则对于促进地方法制的学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无为”观念也蕴含着丰富的辅助性内涵,同样体现了在地治理原理、上级干预原理与分域治理原理等具体内涵。对它的现代阐释,可以促进地方法制学理的发展,促进地方法治的制度化、规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道家 地方法制 辅助性原则 治理理论
下载PDF
地方扶贫立法的路径、制度与理论反思
6
作者 赵鑫 任大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2,170,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奇迹,扶贫制度创新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呈现出破碎性、多价值融合性等特征,因此,在整个扶贫开发过程中,地方扶贫立法成为重要的制度支撑。从地方立法的文本出发,结合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奇迹,扶贫制度创新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呈现出破碎性、多价值融合性等特征,因此,在整个扶贫开发过程中,地方扶贫立法成为重要的制度支撑。从地方立法的文本出发,结合理论和实际调研经验,解构构成当前地方立法的思想基础,批判性审视当前扶贫法律规范的社会性和逻辑性,发现各地区的扶贫立法呈现出趋同化、政策化和泛原则化的现象。未来的扶贫立法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尊重各地的区域差异和扶贫经验,在法律的框架内,促进扶贫立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相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地方立法 扶贫制度 后扶贫立法 地方法制
下载PDF
地方法制规范性的论证路径--基于规范性来源问题史的考察
7
作者 严文俊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年第2期87-100,共14页
地方法制合法性、正当性的证成,离不开适当的论证路径。论证路径的建构,需要藉由对规范性来源问题史的反思和回顾来完成。从合理理解的内在主义立场出发,规范性并非来源于外部实在,也并非来源于个人意志,而是来源于主体间共识。从主体... 地方法制合法性、正当性的证成,离不开适当的论证路径。论证路径的建构,需要藉由对规范性来源问题史的反思和回顾来完成。从合理理解的内在主义立场出发,规范性并非来源于外部实在,也并非来源于个人意志,而是来源于主体间共识。从主体间共识出发,地方法制的规范证成应当立足于商谈理论展开。鉴于地方法制兼具"规则"和"地方自主"这两个面向,因此地方法制合法性、正当性的规范证成同时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规则规范性的证成和地方自主性的证成,它们都需要借助商谈理论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制 规范性 主体间共识 商谈
下载PDF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金融业综合统计视角
8
作者 金香兰 林瑜 《吉林金融研究》 2019年第11期56-61,共6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暴露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强化了人民银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暴露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强化了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确保金融安全与稳定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作为地方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金融创新的主力军,是基层人民银行监管的重点,构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体系对有效应对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人 风险监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历史嬗变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法治中国的地方法制进路
9
作者 胡彦涛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5-101,共7页
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与"政治国家"相对的意义上赋予了"市民社会"新的内涵,并且做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断言。据此,市民社会将成为实现&qu... 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与"政治国家"相对的意义上赋予了"市民社会"新的内涵,并且做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断言。据此,市民社会将成为实现"法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而地方法制作为勾连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场域,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法治中国 地方法制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法制建设30年
10
作者 刘爱梅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6-11,共6页
新疆地方法制建设的30年,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地方立法的发展一起得到快速发展的。通过经济立法,为促进新疆经济大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社会立法,为构建和谐新疆提供法治支撑;通过立法监督,为保障依法治区的顺... 新疆地方法制建设的30年,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地方立法的发展一起得到快速发展的。通过经济立法,为促进新疆经济大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社会立法,为构建和谐新疆提供法治支撑;通过立法监督,为保障依法治区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动力;通过文化立法,使优秀文明成果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新疆地方法制建设的30年,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方法制建设 30年
下载PDF
法律移植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中国法制现代化路径之反思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新林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82,共6页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中国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内外环境在当下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法律移植"于推进法制现代化建设而言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局限性,而"法治中的本土资源"则可能是摆脱"...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中国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内外环境在当下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法律移植"于推进法制现代化建设而言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局限性,而"法治中的本土资源"则可能是摆脱"立法中心主义"、促进法律的实效性、提升中国法学声誉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现代化 法律移植 法治中的本土资源
原文传递
论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的地方经济法制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佳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中国西部各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 ,运用法律手段 ,促进和保障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的措施包括 :必须树立长期性 ,全局性的观念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中国西部各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 ,运用法律手段 ,促进和保障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的措施包括 :必须树立长期性 ,全局性的观念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 ,以实现西部地区方经济立法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完善地方经济立法 ,以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 ;依据WTO的标准 ,提高西部地区地方经济立法的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地方经济 法制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