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伍炳彩祛湿活血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龙睿 廖家东 +1 位作者 张才来 江训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9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国医大师伍炳彩运用祛湿活血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康中医院肝病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活... 目的研究国医大师伍炳彩运用祛湿活血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康中医院肝病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祛湿散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黄染、纳差、乏力及腹胀)积分、肝功能(ALT、AST及TB)及凝血功能(APTT、PT及INR)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祛湿活血散治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炳彩 慢性重型肝炎 肝厥 祛湿活血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钩藤散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明 佟明亮 卢永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7期66-68,共3页
在分析钩腾散方证的基础上,介绍其临床应用体会。认为钩藤散证系风火挟痰上扰,兼气阴不足的复合证型,以风、火、痰、虚共存为特点。其所治之肝厥可理解为肝火厥逆上冲为患,扰犯心神,且与情志密切相关。并附验案3则。
关键词 钩藤散 肝厥 异病同治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蕴熙 刘江琳 赵翠芬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分析1例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1日1例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结果患儿运动后横纹肌溶解,空腹血糖略低... 目的分析1例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1日1例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结果患儿运动后横纹肌溶解,空腹血糖略低于正常值,腹部CT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经基因检测发现AGL基因c.1735+1G>T纯合突变,最终诊断为糖原累积病Ⅲ型。结论糖原累积病Ⅲ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儿童期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等肝病相关症状,成人期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心肌肥厚等。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者罕见,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Ⅲ型 横纹肌溶解症 糖原脱支酶 肝硬化 晕厥
下载PDF
浅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厥头痛之经验
4
作者 赵连强 雍凯龙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3期152-154,共3页
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本文分析中医方剂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肝厥头痛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肝厥头痛定义、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以及天麻钩藤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总结天麻钩藤饮对肝厥头痛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头痛 天麻钩藤饮 肝厥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立宏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西医(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38例(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西医(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38例(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43例(中西医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倾斜试验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后电话随访半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西医组及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18.679、13.568、10.424,7.742、19.830、10.077、16.663;P<0.05或0.01)。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3、1.770、2.886、6.793,均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有效19例(76.32%;痊愈10例,有效19例),中西医组治疗有效36例(93.02%;痊愈17例,有效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9例、半年内复发6例,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2例、半年内复发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3.083,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是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有效西医方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心率、血压及抑郁焦虑症状,降低患者近期晕厥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加味方 美托洛尔缓释片 老年人 倾斜台试验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原文传递
从“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谈中风“脑-脾-肝肾”病机轴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畅 李花 +3 位作者 刘旺华 陈心豪 陈佳敏 刘洁菡 《河南中医》 2023年第3期354-357,共4页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中“厥固泄”体现了中风病理过程中的气机紊乱状态,而气机紊乱是脾、肝、肾等多个脏器功能失调所致,故可从气机升降纳运失常、“脑-脾-肝肾”上中下相关的角度,联合分析中风之病机。从证候上讲,厥为昏仆之症,固、...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中“厥固泄”体现了中风病理过程中的气机紊乱状态,而气机紊乱是脾、肝、肾等多个脏器功能失调所致,故可从气机升降纳运失常、“脑-脾-肝肾”上中下相关的角度,联合分析中风之病机。从证候上讲,厥为昏仆之症,固、泄为二便失常之症,均为中风的临床表现;从病机上讲,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为厥;浊邪不散,气机郁闭为固;精气亏虚,下元不固为泄,均属于气机紊乱范畴。不论从证候角度还是从病机角度,中风发病均与中焦之脾、下焦之肝肾密切相关,与最终发病部位“脑”一起,构成了上、中、下的“脑-脾-肝肾”病机轴。故因势利导,采取化痰通腑、泄浊解毒之法,上病下治,折其冲逆之势,驱逐浊毒之邪,调畅气机,则可使浊气消散,疾病向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脾-肝肾”病机轴 “诸厥固泄 皆属于下” 上病下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