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城中村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以桂林市刘村为例
1
作者 龙怡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9期18-20,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逐渐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工作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而既有的成功改造模式与经验已难以完全适合当下一些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实际状况。文章以桂林市刘村为例,引入城市针灸理论,通过寻“穴”探“脉”的方式从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逐渐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工作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而既有的成功改造模式与经验已难以完全适合当下一些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实际状况。文章以桂林市刘村为例,引入城市针灸理论,通过寻“穴”探“脉”的方式从空间和管理两方面探寻村庄的关键改造点,并从建筑品质、基础设施、景观环境、土地权属、多元参与的角度提出更新改造策略,试图以由点、线及面的整治方式推动城中村的有机更新,为同类型城市的城中村更新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针灸 城中村 改造策略 刘村
下载PDF
冀南堡寨式民居模式及其更新研究
2
作者 王斐 李世芬 赵嘉依 《设计》 2017年第17期28-31,共4页
刘家寨是北方少有的堡寨式村落,如今相当多的民居已破败甚至消亡。当地居民的自发性更新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因此,对其更新性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以类型学的方法对整体村落形态进行梳理、归纳,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民居进行重点研... 刘家寨是北方少有的堡寨式村落,如今相当多的民居已破败甚至消亡。当地居民的自发性更新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因此,对其更新性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以类型学的方法对整体村落形态进行梳理、归纳,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民居进行重点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分析其建筑、艺术、营造、经济等各项价值,进而以图解分析等方式对其空间模式与更新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在民居发展中的价值认知和有效传承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寨 堡寨式 空间模式 更新策略
下载PDF
神刘村汾河灌区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慧峰 高静 +4 位作者 王瑞苗 郭晓鹏 王振林 张永清 周进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71-476,共6页
应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尧都区神刘村汾河水灌溉区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绘制了表达这些土壤特性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半方差图和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速效磷... 应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尧都区神刘村汾河水灌溉区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绘制了表达这些土壤特性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半方差图和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范围分别为45.62~9.61g·kg-1、1.82~0.06g·kg-1、1.19~0.26g·kg-1、19.86~11.18g·kg-1、197.62~37.34mg·kg-1、28.50~0.40mg·kg-1、488.89~102.22mg·kg-1、3.12~0.38 mg·kg-1、6.16~1.39 mg·kg-1、4.23~0.42 mg·kg-1、19.82~4.18mg·kg-1。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表的比较,调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均值处于二级水平,全磷、水解氮和有效锌的均值处于二级水平,土壤速效钾的均值处于一级水平,其含量均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但该地区土壤有效锰的均值处于五级水平。在研究区内,土壤各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强度。有效锰的空间分布为纯块金效应,说明在采样范围内不存在空间相关性。水解氮和有效铁的空间分布体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余养分的空间分布均体现为强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刘村 汾河灌区 耕层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六寨苗族口碑文化》苗语地名考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雪 《凯里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对《六寨苗族口碑文化》的苗语地名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找到苗语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和规则,即:苗语地名通常是用苗族本民族语言,选取地形地貌、动植物、地理方位等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命名;使用统治阶级的“族称”等具... 通过对《六寨苗族口碑文化》的苗语地名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找到苗语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和规则,即:苗语地名通常是用苗族本民族语言,选取地形地貌、动植物、地理方位等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命名;使用统治阶级的“族称”等具有他族文化的标志来命名;采用骨骼形状来命名。苗语地名体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的观念,反映了苗族的迁徙历程。大多数地名反映了苗族生活之地都是害虫多、山川险的地方,可见苗族人民生活之艰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寨苗族 口碑文化 苗语地名
下载PDF
传统村落景观感知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刘家桥村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慧雯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3期12-17,28,共7页
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村落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在当今还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发展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咸宁市刘家桥村为研究对象,对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样板取样,以视... 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村落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在当今还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发展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咸宁市刘家桥村为研究对象,对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样板取样,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联想、记忆与喜好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专家评价法和公众评价法对当地景观进行感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对景观的评价受到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感知偏好。这种对景观的偏好和评价可以为传统村落景观的规划和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桥村 传统村落 景观感知评价 专家评价法 公众评价法
下载PDF
成都市温江区柳岸村遗址商周时期遗存试掘简报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雨茂 杨占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7,共12页
柳岸村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发掘了4个灰坑,出土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特征明显,且大多出自同一个灰坑,共存关系明确。这为研究十二桥文化、三星堆文化及两者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陶器器形的整体辨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成都 柳岸村 商周时期 十二桥文化 三星堆文化
原文传递
锦州市黑山县小东镇刘马村环境质量调查
7
作者 鲍士海 《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9期96-97,共2页
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锦州市以畜牧为主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的现状。
关键词 锦州市 刘马村 环境质量 调查
下载PDF
对六段民俗村茶山瑶传统民居在旅游开发中使用的思考
8
作者 秦春林 王文南 《大众科技》 2020年第8期127-129,108,共4页
六段民俗村茶山瑶传统民居结构独特,保存完好,即将作为旅游民宿进行统一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满足游客的游览体验、居住需求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六段... 六段民俗村茶山瑶传统民居结构独特,保存完好,即将作为旅游民宿进行统一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满足游客的游览体验、居住需求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六段民俗村茶山瑶传统民居原有布局与使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作为旅游民宿的开发中的使用及旅游活动的开展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段民俗村 茶山瑶传统民居 旅游开发 使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