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金、元二代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金、元二代,柳永词通过选本的传播由彰显归于消歇,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也呈现出潜隐状态。但消歇不等于消逝,潜隐不等于停滞,某些微小的信息已经透露出柳永词选本传播蓄势待发、东山再起的必然性,此期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则更多表现为深... 金、元二代,柳永词通过选本的传播由彰显归于消歇,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也呈现出潜隐状态。但消歇不等于消逝,潜隐不等于停滞,某些微小的信息已经透露出柳永词选本传播蓄势待发、东山再起的必然性,此期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则更多表现为深层理解与心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词 传播 接受 金代 元代
下载PDF
论柳永体对民间词的回归 被引量:4
2
作者 木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7-52,共6页
柳词具有俗、雅两大属性,但俗词属性为其本质属性。科举在柳永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传统的儒家含义,而是情爱的附属品。花间体、南唐体等只是借用词体民间形式的外在形式,骨子里源头却在传统的诗歌作法,柳永体是对民间词的一次回归。慢词... 柳词具有俗、雅两大属性,但俗词属性为其本质属性。科举在柳永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传统的儒家含义,而是情爱的附属品。花间体、南唐体等只是借用词体民间形式的外在形式,骨子里源头却在传统的诗歌作法,柳永体是对民间词的一次回归。慢词长调、铺叙手法和口语入词都源于民间词。柳永体的雅词体制是词体向东坡体的过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体 民间词
下载PDF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3
作者 周力雁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2期48-49,共2页
在众多词论中,柳永和苏轼的作品时常以妍丽和豪宕的不同词风作对举品评。然而,实际上苏轼的词在慢词体制、曲调以及铺叙手法、题材内容、豪放词风、抒情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柳永词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柳永词 苏轼词 词风 慢词 豪放词风
下载PDF
论金代全真道士词人对柳词的接受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王重阳、马钰等皆为读书种子,以诗词修真传教自证度人,游艺不害修道,这是接受柳词的前提。得道后的王重阳对柳词的接受方式,是通过柳词的"象喻性"以隐喻方式言说修"真"悟"道"的体验。其接受的内在契合根... 王重阳、马钰等皆为读书种子,以诗词修真传教自证度人,游艺不害修道,这是接受柳词的前提。得道后的王重阳对柳词的接受方式,是通过柳词的"象喻性"以隐喻方式言说修"真"悟"道"的体验。其接受的内在契合根据,则在于全真之"心游不离身游"的"游"观,这就使得感性的现象界最终又归宿于内在的体验和开悟,于是"道成肉身"的宗教体验也就有可能契合于审美体验的"主客泯灭"、"物我两忘"。"全真乐道"的优游之乐虽不离弃感性之"身",但却是以否定世俗情感价值和世俗之乐为前提,这样,王重阳等对柳词的接受内核实际内在着一种"否定论美学"的指向。金代全真道士词人对柳词的接受,具有揭示金词词史格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词 金代全真道士词人 接受前提 接受方式 接受契合 接受内核 词史意义
下载PDF
北宋时期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岳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2,共5页
柳永词在北宋的广为传播,有赖于新的传播环境的形成和传播者群体的出现。由于柳词本身具有雅俗不同的特质,使得柳词的传播效果和反馈评价呈现出复杂性。
关键词 柳永 柳词 歌妓 雅俗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