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大年与陈寅恪的关联——兼论现代中国史学的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仁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6,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刘大年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和《历史研究》杂志与陈寅恪的联系;改革开放后,刘大年推动了学术界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刘大年和陈寅恪都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独立思考。陈寅恪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理... 20世纪50年代,刘大年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和《历史研究》杂志与陈寅恪的联系;改革开放后,刘大年推动了学术界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刘大年和陈寅恪都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独立思考。陈寅恪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相结合,刘大年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刘大年和陈寅恪在史学研究中都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陈寅恪并不排斥唯物史观,其史学思想中有明显的与唯物史观相通之处;刘大年主张中国的历史学理论建设要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主动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史学成果。深入研习他们的学术思想,有助于推进现代中国史学建构历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陈寅恪 中国史学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侵华史”书写体系的建构——以刘大年、卿汝楫的《美国侵华史》为例
2
作者 刘永祥 于欣怡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87-98,共12页
“美国侵华史”从“帝国主义侵华史”书写体系中独立出来并走向兴盛,是在抗战胜利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迎来高峰,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和文章。其中,刘大年和卿汝楫的同名著作《美国侵华史》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的美国侵华史书写,被赋予... “美国侵华史”从“帝国主义侵华史”书写体系中独立出来并走向兴盛,是在抗战胜利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迎来高峰,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和文章。其中,刘大年和卿汝楫的同名著作《美国侵华史》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的美国侵华史书写,被赋予了多重使命,既要颠覆民国时期历史书写中的美国形象,又要与美国政界、学界所炮制的“对华友好”论展开斗争,旨在通过系统梳理美国侵华的历史事实,厘定“侵略—反侵略”的历史基调,重塑人民群众头脑中的历史记忆。尽管这一史学课题因政治需求而产生,但新史料的发掘、新问题的提出以及新视角的开拓等,都推动了中美关系史研究向前发展。就刘大年和卿汝楫的著作而言,两者在研究范式上均属于早期革命史范式,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的娴熟程度不同,双方所建构的美国侵华史书写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刘著更符合历史实际,卿著则明显存在用史料比附经典作家论断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卿汝楫 美国侵华史 革命史范式 历史书写
下载PDF
刘大年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断想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3,共4页
刘大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其学术上的是非功过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伏进退息息相关。建国后十七年史学的基本形态是革命史学、政治化史学,其症结在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处置失当。刘大年曾是革命史学的... 刘大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其学术上的是非功过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伏进退息息相关。建国后十七年史学的基本形态是革命史学、政治化史学,其症结在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处置失当。刘大年曾是革命史学的建构者和捍卫者之一。在革命时代终结之后,对刘大年等代表的革命史学更需要一种"了解之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十七年史学 革命史学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刘大年和黎澍的史学思想
4
作者 何亚云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1978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巨变,史学界也不例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指导下,史学出现新的发展。刘大年和黎澍在马克思主义的深化、"革命史学"到"新启蒙"、"阶级史观"到"... 1978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巨变,史学界也不例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指导下,史学出现新的发展。刘大年和黎澍在马克思主义的深化、"革命史学"到"新启蒙"、"阶级史观"到"近代化"等几个方面为史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黎澍 马克思主义史学变化
下载PDF
新中国史学研究中的“康熙评价”问题
5
作者 吕晓青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6-52,共7页
史学界历来视康熙研究为重点,但并未对"康熙评价"问题予以关注,"康熙评价"问题是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有关康熙的评价经历了实事求是地论争、法家形象的代表和微观研究基础上的再评价三个阶... 史学界历来视康熙研究为重点,但并未对"康熙评价"问题予以关注,"康熙评价"问题是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有关康熙的评价经历了实事求是地论争、法家形象的代表和微观研究基础上的再评价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评价和研究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7康熙 马克思主义史学 刘大年 儒法斗争 碎片化
下载PDF
从回忆抗战到研究抗战——刘大年抗战史学研究再探讨
6
作者 朱春龙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学中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刘大年晚年10余载主要致力于抗战史的回忆与研究。他的抗战史学研究是在当下现实动机与学术动机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成就主要表现为:在回忆抗战方面,他对抗战活资料有倡导与整理之功,并...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学中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刘大年晚年10余载主要致力于抗战史的回忆与研究。他的抗战史学研究是在当下现实动机与学术动机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成就主要表现为:在回忆抗战方面,他对抗战活资料有倡导与整理之功,并对抗战活资料价值有自己的认识;在研究抗战方面,他提出了以两个战场并存及其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史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刘大年对研究抗战史学的主要意义也有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抗战史学 活资料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刘大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理论贡献
7
作者 张剑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49-355,420,共7页
著名史学家刘大年一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的研究,是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杰出代表。面对各种思潮,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史学研究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早在1980年代初,他就强调唯物... 著名史学家刘大年一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的研究,是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杰出代表。面对各种思潮,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史学研究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早在1980年代初,他就强调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理论的区别,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和学科的发展。他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如革命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阐发,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刘大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多方面的理论思考,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极其珍贵的史学遗产,值得当代史学工作者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 实事求是学风
下载PDF
刘大年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学界的思想解放和百家争鸣迎来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春天。年逾古稀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刘大年,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特殊的学术地位,参与筹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研究》的创刊... 20世纪80年代,学界的思想解放和百家争鸣迎来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春天。年逾古稀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刘大年,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特殊的学术地位,参与筹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研究》的创刊。他作为首任会长,在抗日战争史学会成立之后,积极组织了1990年代一系列讨论会,有效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史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下载PDF
刘大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洪认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7,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注意思考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史学创新的问题。他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史学创新;在继承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实现史学创新;主张充分挖掘利用新史料,密切联系实际开辟... 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注意思考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史学创新的问题。他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史学创新;在继承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实现史学创新;主张充分挖掘利用新史料,密切联系实际开辟新的史学学术领域;建议中央领导同志关注开创马克思主义史学新局面的问题;鼓励青年学子以创新的姿态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扬光大。刘大年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推进史学创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