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及邻区岩石层密度三维结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剑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88-93,共6页
利用中国及邻区2×2S波速地震三维层析成像和30’×30’重力资料.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差的经验关系式,建立起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层密度初始模型,再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该区岩石层三维密度... 利用中国及邻区2×2S波速地震三维层析成像和30’×30’重力资料.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差的经验关系式,建立起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层密度初始模型,再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该区岩石层三维密度分布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密度异常分布与大地构造分区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高密度区对应古老地块,低密度区对应高原及山区,在不同块体边界存在着密度异常梯级带;2.岩石层地幔密度分布与地壳密度分布特征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布格异常 岩石层 密度结构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全球重力势能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基于Crust1.0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倩文 徐亚 王信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差是分析岩石圈内部密度变化所引起的岩石圈平均应力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基于全球Crust1.0模型地壳结构,结合常密度、横向变密度和三维变密度三种不同的地幔密度模型,获得了全球尺度更为精细的重力势能及重力势... 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差是分析岩石圈内部密度变化所引起的岩石圈平均应力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基于全球Crust1.0模型地壳结构,结合常密度、横向变密度和三维变密度三种不同的地幔密度模型,获得了全球尺度更为精细的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差分布特征并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西部、安第斯山脉、东非、青藏高原等区域表现为重力势能高,呈拉张应力状态;在洋盆、高原周围的盆地等地区表现为重力势能低,呈挤压应力状态.对比分析不同地幔密度模型结果,发现大洋地区洋壳薄,岩石圈地幔密度受构造及热影响变化较大,对重力势能影响大;大陆地区地壳厚度大,对重力势能影响大,地幔密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小.采用三维变密度地幔模型获得的重力势能差分布和大地水准面异常计算获得的全球重力势能差分布具有相似特征,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全球岩石圈尺度的应力分布特征.三维变密度地幔模型计算的重力势能差显示洋中脊轴部地区趋于零,说明该处岩石圈密度变化对应力影响较小,其拉张应力与洋中脊地区地幔上涌更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势能 岩石圈密度结构 大地水准面 岩石圈应力
下载PDF
西准噶尔及邻区的岩石圈密度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顺芳 陈超 +2 位作者 杜劲松 孙石达 胡正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56-1565,共10页
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壳幔结构的研究是揭示准噶尔盆地演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卫星重力场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而采用三维反演技术,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进行密度成像,得到... 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壳幔结构的研究是揭示准噶尔盆地演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卫星重力场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而采用三维反演技术,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进行密度成像,得到了0-80 km 深度范围的密度异常结构。地壳密度分布显示古准噶尔洋壳有可能向 NE 和 NW 分别俯冲于西伯利亚板块和西准噶尔地块之下。上地幔顶部密度变化表明:阿尔泰褶皱带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可能为古大陆巨厚的硅铝层所致;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盆地具有相对完整的高密度结构;天山褶皱带区域的密度大幅度变化刻画了超岩石圈断裂对岩石圈的切割以及岩石圈形变与构造活动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卫星重力 布格重力异常 密度成像 岩石圈密度结构 构造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岩石层三维密度结构 被引量:34
4
作者 方剑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60-666,共7页
搜集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的S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结果和2万多个实测重力点资料,将重力资料进行各种改正并网格化为30′×30′的布格重力异常.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度差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建立青藏地区岩石层密度的初始模型,... 搜集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的S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结果和2万多个实测重力点资料,将重力资料进行各种改正并网格化为30′×30′的布格重力异常.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度差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建立青藏地区岩石层密度的初始模型,再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青藏地区岩石层三维密度分布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岩石层密度分布不仅在纵向上不均匀,而且在横向存在明显的不均匀.在深度10-70km范围内,高原整体呈低密度特性,在50-70km深度范围内低密度特征更加突出,与周缘地区存在0,1g/cm3的密度差.而在90-110km深度范围内,高原岩石层地幔显示密度高.(2)岩层密度分布与大地构造有明显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青藏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层析成像 布格异常 岩石层 密度结构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lithospheric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5
作者 Chuantao Li Guibin Zhang +2 位作者 Xinsheng Wang Zhengkai Wang Jian F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5-102,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lithospheric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30' × 30' gravity data and 1°×1 °P-wave velodty data, Firstly, we used the empirical e...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lithospheric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30' × 30' gravity data and 1°×1 °P-wave velodty data, Firstly, we used the empirical equation be- tween the density and the P-wave velocity difference as the base of the initial model of the Asian lithospheric density. Secondly, we calculated the gravity anomaly, caused by the Moho discontinuity and the sedimentary layer discontinuity, by the Parker formula. Thirdly, the gravity anomaly of the spherical harmonics with 2 40 order for the anomalous body below the lithospher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del of EGM96. Finally, by using Algebra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T), the inversion of 30' ~ 30' residual lithospheric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caused by the lithosphere yields a rather detailed struc- tur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thospheric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has a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the tectonic structure. The density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Japan Sea, the Indian plate, the Kazakhstan shield and the Western Siberia plain, whereas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low-density characteristics. The minimum value of density lies in the north of Philippines, in the Taiwan province and in the Ryukyu island a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lithosphere Residual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Inversion Three-dimensional lithospheric density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