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照强度对石栎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吴飞燕 伊力塔 +3 位作者 李修鹏 殷秀敏 刘美华 余树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种石栎(Lithocarpus glaber)为研究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条件(100%、75%和50%自然光强)下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探讨了石栎生长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石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种石栎(Lithocarpus glaber)为研究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条件(100%、75%和50%自然光强)下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探讨了石栎生长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石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上升,3种光强条件下叶片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高光强下的ΦPSII、Fv/Fm和Fv/Fo值相对较小,说明石栎幼苗能适应较大的光强幅度,同时对低、弱光强有一定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栎 光强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不同起源时期的3种被子植物对酸雨胁迫响应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蒋馥蔚 江洪 +3 位作者 李巍 余树全 曾波 王艳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33,共9页
为了验证起源时间较长的植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假设,人工模拟酸雨胁迫,研究了在不同酸雨处理下不同起源时期的3种被子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光合生理适应... 为了验证起源时间较长的植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假设,人工模拟酸雨胁迫,研究了在不同酸雨处理下不同起源时期的3种被子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光合生理适应特性。实验设置了酸雨对照处理(pH5.6)、中度酸雨胁迫处理(pH4.0)和重度酸雨胁迫处理(pH2.5),并测定了这3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在不同强度的酸雨处理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合能力大小趋势为pH2.5>pH4.0>pH5.6,石栎则为pH5.6>pH4.0>pH2.5,但山核桃在酸雨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酸雨对照处理(pH5.6)中,石栎的光合能力相对较高,其次是乐东拟单性木兰,山核桃最小。但在重度和中度酸雨胁迫下(pH≤4.0),3种植物光合能力的大小趋势为乐东拟单性木兰>石栎>山核桃,且酸雨胁迫越严重,上述趋势越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酸雨胁迫下,起源时间较早的乐东拟单性木兰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与适应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建议考虑将乐东拟单性木兰作为酸雨灾害严重地区植被构建的物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趋同适应 植被构建 中国亚热带 乐东拟单性木兰 石栎 山核桃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红 蔡永立 +2 位作者 李恺 王红 王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9-993,共5页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随机选择10株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大树,每株选择冠层向阳枝条2枝,取其所有成熟叶片(2332片)对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多样,计有15种,但出现频度有很大不同;顶...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随机选择10株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大树,每株选择冠层向阳枝条2枝,取其所有成熟叶片(2332片)对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多样,计有15种,但出现频度有很大不同;顶食状和缘食状的频度分别在30%以上;切叶状、连续小孔状和大孔状的频度在10%~30%;小孔状、阴面食状、叶中脉、泡状的频度在6.4%~1.5%;其余6种类型的频度<1%.对叶片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取食面积和频度,顶食状等3种类型频度高、取食面积大,对叶片的危害重;而阴面食状等11种类型取食面积较小,频度低,对叶片的危害较小;连续小孔状尽管取食频度高,但取食面积小,对叶片的危害也小.连续小孔状和切叶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连续小孔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切叶状、连续小孔食状与小孔食状之间则存显著负相关,其它取食状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昆虫类型的取食生态位关系.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率为13.6%,介于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之间;但石栎叶片的昆虫取食频率64%,小于辽东栎,可能是由于防御机制上的差异所至;此外,石栎叶片昆虫取食强度还受到植株本身因素和小生境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栎 植食性昆虫 叶取食状 取食强度
下载PDF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鼠类对石栎种子的捕食和传播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天澍 李恺 +4 位作者 蔡永立 杨坤 胡星明 彭士明 陈立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鼠类对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常绿阔叶林重要伴生种)种子的捕食和传播.共设置了带1、带2、带3(常绿阔叶林中)、带4(马尾松林中)和带5(灌丛中)5条样带及2种种子的布置方式(有无掩盖和有无标签).结果表明,...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鼠类对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常绿阔叶林重要伴生种)种子的捕食和传播.共设置了带1、带2、带3(常绿阔叶林中)、带4(马尾松林中)和带5(灌丛中)5条样带及2种种子的布置方式(有无掩盖和有无标签).结果表明,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针毛鼠(Niviventerfulvescens)是石栎种子潜在的捕食和传播者.损失种子可以分为3类:即Ⅰ类种子被吃,标签连着种子的残余部分;Ⅱ类种子被搬走,仅标签留在原地;Ⅲ类是标签和种子均消失.实验观察前期,种子损失量较大,随后逐渐降低;种子的日消失率在整个实验期间具有明显的波动,带2的日均消失率最高,为1.03%,带5的日均消失率最低(0.32%).3种种子命运所占比例在5个样带中存在差异,与不同样带的植被组成密切相关.有掩盖和无掩盖放置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者的日消失率明显低于后者,而有无标签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种子被鼠类搬运的最远距离为6.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栎 鼠类 种子捕食 传播 天童
下载PDF
抚育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目的树种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邓国右 石从广 +8 位作者 许在恩 赖平峰 唐旭 王相 姚丰平 周振琪 周晨 何庆海 胡亚芬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72-81,共10页
2016年8月,在浙江建德市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柯Lithocarpus glaber为建群树种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封育33 a)中,建立2个100 m×100 m样地进行人工经营,采取一次性抚育和未抚育2种方式进行大径材培育试验,以RTK定位技术设... 2016年8月,在浙江建德市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柯Lithocarpus glaber为建群树种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封育33 a)中,建立2个100 m×100 m样地进行人工经营,采取一次性抚育和未抚育2种方式进行大径材培育试验,以RTK定位技术设置16个25 m×25 m的单元格样地,2021年8月,采用固定样地法调查抚育和未抚育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表明,在抚育样地中共调查到53科86属100种植物,在未抚育样地中共调查到39科60属71种植物,抚育样地内科、属、种的数量较未抚育样地分别提升35.90%、43.33%和40.85%,目的树种苦槠和柯的平均重要值在乔木层排名靠前;抚育措施显著提升了抚育样地内的草本层、灌木层和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P<0.05),显著降低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P<0.05),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抚育和未抚育样地间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植物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未抚育样地相比,抚育样地中的目的树种苦槠和柯在群落间的竞争能力有所提升,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度占比略有提升,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也有显著的提升(P<0.05)。以上结果表明,抚育措施可减小林分郁闭度至合理区间,提高群落物种丰富度,保持群落结构稳定,提高目的树种在乔木层的数量占比,使其获得良好的生长空间,从而提升目的树种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材培育 次生常绿阔叶林 苦槠 物种组成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石栎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童丽丽 王哲宇 苏金环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为寻求打破带有种壳石栎种子的最佳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采取了磨皮,剥皮,4°C、15°C、25°C恒温处理,98%H2SO4分别处理5min、30min,10%、20%、30%NaOH分别处理2.5h、3h、3.5h,1%、2%、4%、6%KNO3分别处理24h、48h、72h,100... 为寻求打破带有种壳石栎种子的最佳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采取了磨皮,剥皮,4°C、15°C、25°C恒温处理,98%H2SO4分别处理5min、30min,10%、20%、30%NaOH分别处理2.5h、3h、3.5h,1%、2%、4%、6%KNO3分别处理24h、48h、72h,100mg/L、200mg/L、300mg/L、400mg/L GA分别处理24h、48h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的处理对石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C是石栎发芽的最适温度,未去种壳的石栎种子发芽率为44%,砂布磨皮的石栎种子的发芽率为50%,剥皮的石栎种子发芽率为96%;98%H2SO4、NaOH处理对带有种壳石栎种子的发芽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但KNO3处理对带有种壳石栎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4%KNO3处理24h,能使石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至90%;赤霉素是良好的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300mg/L的GA3处理24h都能使石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至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栎 种子 不同处理 发芽率
下载PDF
宁波石栎-木荷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娄明华 白超 杨同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4期46-54,共9页
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是宁波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研究该林分类型的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可为宁波地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预测、森林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清查等提供理论参考。以宁波地区常见的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 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是宁波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研究该林分类型的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可为宁波地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预测、森林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清查等提供理论参考。以宁波地区常见的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用30个常用的树高-胸径经验模型,通过5个模型评价指标即调整决定系数(Ra^(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对平均绝对误差(RMAE)和Akaike信息准则(AIC)比较分析模型之间的拟合效果差异,从而确定适宜的树高-胸径模型。结果表明,除M23无法求解,其余29个模型均可求解。29个模型中,M09、M12和M26在5个模型评价指标中表现优异,M09和M12优于M26,说明M09和M12均为适宜的石栎-木荷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若优先考虑建模数据的拟合效果,建议选用M09,Ra^(2)=0.9141;若优先考虑检验数据的拟合效果,建议选用M12,Ra^(2)=0.9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栎 木荷 常绿阔叶混交林 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石栎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叶钦良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83-84,F0004,共3页
石栎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重要优良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树种。文章通过介绍石栎容器育苗、造林实践,总结了在生产中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推广石栎人工造林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 石栎 育苗 造林 技术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石栎混交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辉 樊敬乐 +2 位作者 何友军 刘洪兴 王仲怀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72-76,共5页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石栎(Lithocarpusglaber(Thunb.)Nakai)混交林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对其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石栎(Lithocarpusglaber(Thunb.)Nakai)混交林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对其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湘中丘陵区石栎混交林群落乔木层与下木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84和3.197;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24和0.814;种间相遇机率分别为0.625和0.814;均匀度分别为45.80%和63.94%.乔木层第Ⅰ亚层多样性指数低于第Ⅱ亚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 石栎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中不同生境石栎树种落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亮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石栎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的重要伴生树种。以花序特征、座果情况、座果率和生殖投资等指标分析研究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生殖特征,以果实长度、宽度和重量作为果实大小的指标,宽/长作为果实形状的指标,对不同生境... 石栎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的重要伴生树种。以花序特征、座果情况、座果率和生殖投资等指标分析研究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生殖特征,以果实长度、宽度和重量作为果实大小的指标,宽/长作为果实形状的指标,对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果实形态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米槠为主的生境石栎种群单个花序的产花量明显高于栲树林生境;两种生境中石栎单花序的平均座果率差异很小,均在51%左右,但成果率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成果重占整个果序重的80%以上,也就是说石栎平均单个果序用于生殖包装的投资占20%左右;石栎果实的长、宽、宽/长3个指示果实形态的性状在不同生境石栎种群之间的差异很小,是一类相对稳定的性状。果实的长度平均在1.8cm左右,果实的宽度平均为1.2cm左右,而果实的宽/长平均为0.7左右,因而是一种长椭球的形状;果实重量的差异比较明显,栲树林中石栎种群的果实的平均重量明显大于米槠林中。说明不同生境类型对石栎的成果率和果实重量有明显影响。进而也是影响石栎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栎 生境 生殖特性 果实特征 天童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生物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胜 项文化 +2 位作者 欧阳帅 曾叶霖 刘聪 《广西林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生物量估算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森林生物量约占全球陆地植被生物量的90%,对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类型多样,比较各森林生物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可为评估森林碳收支提供基... 生物量估算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森林生物量约占全球陆地植被生物量的90%,对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类型多样,比较各森林生物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可为评估森林碳收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湘中丘陵区选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针阔混交林、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利用各优势树种的相对生长方程和1hm^2的样地数据估算森林生物量。结果表明:4种森林生物量为72.74-154.03 t/hm^2,各森林之间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杉木林的最低(72.74 t/hm^2),马尾松林的最高(154.03 t/hm^2),石栎-青冈林(134.08 t/hm^2)和南酸枣林(106.89 t/hm^2)的居中。4种森林生物量分配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低。林冠(枝、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决定系数分别为0.753 9-0.989 4和0.939 2-0.993 3。因此,当仅有林分树干生物量数据时,可用生物量转换扩展系数(BEFs)估算林冠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从而估算整个林分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南酸枣 青冈 石栎 生物量 亚热带
下载PDF
石栎次生林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指数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孝玉 孔凡前 +2 位作者 邓文平 欧阳勋志 刘苑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25-31,共7页
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中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 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中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162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 cm)104种,共5101棵;群落按重要值排序前3种植物依次为石栎、山苍子和檵木,按照相对优势度排序前3种分别为石栎、檵木和甜槠,依次占36.1%、14.3%和9.2%;庐山石栎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尺度依赖性,随样方尺度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明显增加后趋于稳定值,Evenness均匀性指数则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Simpson’s-Dominance则出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当样地面积达4900 m^2时,石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灌木层出现稳定值的尺度面积约2500 m^2。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石栎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特征 庐山
下载PDF
中亚热带2种森林群落组成、结构及区系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金磊 方晰 +4 位作者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 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15 m层;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 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 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 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 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恢复阶段 次生林 群落结构 地理成分 中亚热带 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 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群落中石栎种子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兴华 任永李 张雨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49-2454,共6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古田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石栎种子的形态变异模式,并通过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阶段是影响种子形态变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P&l...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古田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石栎种子的形态变异模式,并通过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阶段是影响种子形态变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P<0.001),海拔的影响次之(P<0.001),坡度的影响微弱(P>0.05)。随着群落演替发展,石栎种子的长度、直径和体积的变异幅度均显著增加(P<0.001);Ⅱ级种子的比例随演替发展逐步下降,Ⅰ、Ⅲ级种子相应逐步增加,种子大小分配由前期的相对均匀转向后期的两极分化。种子空壳率随演替发展逐步上升,演替中期显著高于前期(P<0.001),演替后期又显著高于中期(P<0.001)。推测群落演替引发的群落结构和光环境的复杂化可能是种子形态变异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分析发现,群落演替后期的种子形态特征足以降低石栎种群的更新能力,这可能是石栎在演替后期群落中出现更新受限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群落演替 形态变异 石栎 古田山
原文传递
江西德兴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艳 刘光正 +2 位作者 林小凡 岳军伟 杨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以江西东北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样地35块,调查分析该区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和林分生物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丝栗栲和石栎单株平均生物量为88.52 kg和132.52 kg。甜槠单株生物量在胸径<25 cm时,增长平缓;胸径25~30... 以江西东北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样地35块,调查分析该区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和林分生物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丝栗栲和石栎单株平均生物量为88.52 kg和132.52 kg。甜槠单株生物量在胸径<25 cm时,增长平缓;胸径25~30 cm之间增长迅速;30~35 cm之间,生长速度放缓。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过程,这一生长过程也表现在木荷上,转折点分别为胸径15 cm和20 cm阶段。(2)德兴常绿阔叶林主要是甜槠林、丝栗栲林、木荷林及石栎林,其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20.56 t/hm^2(不含地下生物量),284.23 t/hm^2、256.59 t/hm^2和385.47 t/hm^2。(3)甜槠、丝栗栲、石栎和木荷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8.22 t/hm^2(不含乔木层根部生物量)、295.73 t/hm^2、410.46 t/hm^2和264.39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甜槠林 丝栗栲林 木荷林 石栎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