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 被引量:36
1
作者 胡安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通常是用来表达或增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的。文学译者在翻译处理这些"未定点"时就不能不顾及它们潜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与操纵。而采用化隐为显的办法往往会使文本的文体价值、诗学... 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通常是用来表达或增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的。文学译者在翻译处理这些"未定点"时就不能不顾及它们潜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与操纵。而采用化隐为显的办法往往会使文本的文体价值、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丧失殆尽。对读者而言,实际上是被剥夺了原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像和反思就能获得的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和空白 文学翻译 影响与操纵 审美效果 读者
下载PDF
从霍译《红楼梦》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改写中的表现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敬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4期98-101,共4页
文学翻译中译者改写原文的话语,其活动尽管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控,但是译者主体性仍然可以得到发挥。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控下对原本的选择、读者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说明译... 文学翻译中译者改写原文的话语,其活动尽管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控,但是译者主体性仍然可以得到发挥。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控下对原本的选择、读者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说明译者主体性(具体表现为译者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审美创造性)可以影响文学翻译的每个细节乃至其最终结果——译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文学翻译 改写 制控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的操纵性与主体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家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操纵学派翻译理论以其崭新的视角,指出翻译主体受到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它克服了语言学派只注重文本而忽视超文本因素的偏颇。但是,这种操纵性不仅包涵被动操纵,而且包涵主动操纵,译者的主体性毋庸忽视。本文用对比和实证的研究方法... 操纵学派翻译理论以其崭新的视角,指出翻译主体受到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它克服了语言学派只注重文本而忽视超文本因素的偏颇。但是,这种操纵性不仅包涵被动操纵,而且包涵主动操纵,译者的主体性毋庸忽视。本文用对比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近代文学翻译的操纵性和主体性的隐显问题,以揭示操纵学派翻译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操纵性 主体性 意识形态 诗学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改变与译者操控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卫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动态对应反映出译者的主体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意象 主体操控
下载PDF
译语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操控——《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新译本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元秀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64-67,共4页
结合勒菲弗尔的赞助系统、诗学以及意识形态的理论,对赵苏苏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个案分析,具体阐释译语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揭示了依然有以历史的观点评价译者及其译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 译语文化语境 文学翻译 操纵 赞助系统
下载PDF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论董秋斯的翻译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庆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5-57,共3页
董秋斯的翻译实践烙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印记。译作《大卫·科波菲尔》的文本分析具体阐释了意识形态对董秋斯翻译实践的操控。董秋斯的翻译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前叶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追求民主、救国救民、改造中华... 董秋斯的翻译实践烙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印记。译作《大卫·科波菲尔》的文本分析具体阐释了意识形态对董秋斯翻译实践的操控。董秋斯的翻译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前叶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追求民主、救国救民、改造中华落后文化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秋斯 意识形态 文学翻译 操控
下载PDF
翻译改写:意识的操控——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丹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当代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翻译改写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对文学翻译来说,改写究竟是必要手段,还是对原文的不忠?文学操控论指出改写是种操控,是文学进化发展的助推力。而翻译正是一种最明显的改写。该研...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当代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翻译改写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对文学翻译来说,改写究竟是必要手段,还是对原文的不忠?文学操控论指出改写是种操控,是文学进化发展的助推力。而翻译正是一种最明显的改写。该研究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个案,对其翻译中所做的改写进行考察,发现大量改写多是由目标文化的意识形态综合作用于译者而发生的,目的是让译作被更多读者接受,延续作品在异域的生命,而这也正是译作成功的关键,是符合文学发展与传播规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操控论 改写 葛浩文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赵萝蕤与《哈依瓦撒之歌》的译介 被引量:2
8
作者 柳士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赵萝蕤先生对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在国内的译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国内的文化语境"小气候"、国际的"大气候"以及译者与朗费罗的情缘等三方面的辨析,在品读赵萝蕤先生采用的译介策略及其... 赵萝蕤先生对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在国内的译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国内的文化语境"小气候"、国际的"大气候"以及译者与朗费罗的情缘等三方面的辨析,在品读赵萝蕤先生采用的译介策略及其所暗含的时代阐释的同时,体会她《哈依瓦撒之歌》研究中提出的独到见解,并以此管窥早期中国学界对朗费罗诗歌经典的态度。事实上,《哈依瓦撒之歌》的翻译综合体现了"文以载道"的思想、政治标准第一的意识形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方面,而译者对翻译文本的控制使得它绝非简单的文字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萝蕤 《哈依瓦撒之歌》 文化语境 文学操纵
下载PDF
道德理念下的文学翻译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婷婷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8-90,共3页
"忠实"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准则。然而,纵观人类翻译史,在众多的文学译本中不乏不忠实翻译的例子。现代翻译研究表明,正是对原作的操纵导致了这种不忠实的产生。拟从安德烈.勒菲弗尔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及&qu... "忠实"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准则。然而,纵观人类翻译史,在众多的文学译本中不乏不忠实翻译的例子。现代翻译研究表明,正是对原作的操纵导致了这种不忠实的产生。拟从安德烈.勒菲弗尔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及"诗学"的视角,通过分析译者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性内容的处理方式,对我国文学翻译中的道德操纵现象做一些粗浅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道德操纵 意识形态 诗学
下载PDF
论赞助人对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的操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俊姝 王志勤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始终处在赞助人体系的操控之下。间接赞助人在相互斗争中达成妥协,为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创造了相对独立、宽松和自由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使文学翻译独立于主流战争文学之外,实现了翻译作品多样化与纯文学化。直... 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始终处在赞助人体系的操控之下。间接赞助人在相互斗争中达成妥协,为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创造了相对独立、宽松和自由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使文学翻译独立于主流战争文学之外,实现了翻译作品多样化与纯文学化。直接赞助人白英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更为具体。白英的个人喜好决定了翻译文集的选材,白英个人的翻译思想被译者们奉为翻译圭臬,在翻译文集中处处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列·勒菲弗尔 赞助人理论 西南联大 文学翻译 操控
下载PDF
英国宪章派文学的文学史命运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四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9-56,158,共9页
英国宪章派文学诞生一百六十年以来,在文学史上的命运跌宕起伏。西方主流文学史对其基本采取了遮蔽态度,而社会主义阵营的文学史与文学研究则将其视为十九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英国文学的主流。无论是遮蔽还是拔高,都体现出意识形态对文... 英国宪章派文学诞生一百六十年以来,在文学史上的命运跌宕起伏。西方主流文学史对其基本采取了遮蔽态度,而社会主义阵营的文学史与文学研究则将其视为十九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英国文学的主流。无论是遮蔽还是拔高,都体现出意识形态对文学史写作与文学研究的制控,都是将其作为政治运动的附庸看待的。它在文学史上的命运,既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史写作与文学研究中的权力运作,同时也看到,意识形态对文学史写作与文学研究的影响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呈现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章派文学 文学史 意识形态 制控
下载PDF
诗学形态作用下葛浩文的翻译改写——以《生死疲劳》的英译为例
12
作者 陈晓丹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6-90,共5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第一人。然而,他的翻译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其翻译中的改写。该研究以文学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个案,对葛浩文在翻译中所做的改写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葛...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第一人。然而,他的翻译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其翻译中的改写。该研究以文学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个案,对葛浩文在翻译中所做的改写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中确实进行了较多改写,其中很大一部分改写是目标文学系统的诗学形态综合作用于译者而发生的改写,这不是译者的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其最明显的意图便是让译作在异域环境中为更多的异域读者接受,从而延续作品在异域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操控论 改写 葛浩文 诗学形态
下载PDF
从《安妮日记》看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改写的操纵
13
作者 朱振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5,共3页
文学作品的改写始终都处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意识形态又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个体的意识形态。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又体现在政治因素、社会伦理、大众心理、文化成见、审美习惯等许多方面,从个体意识形态和上述几个方... 文学作品的改写始终都处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意识形态又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个体的意识形态。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又体现在政治因素、社会伦理、大众心理、文化成见、审美习惯等许多方面,从个体意识形态和上述几个方面比较和分析《安妮日记》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进一步阐述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改写的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日记》 意识形态 文学作品 改写 操纵
下载PDF
勒菲弗尔操纵理论视角下戴凤莲的形象变迁——以葛浩文译本为例
14
作者 涂旭 卢志宏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7-82,共6页
小说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到译作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戴凤莲是莫言《红高粱家族》中浓墨重彩的一位人物,此人物形象在葛浩文的英译本中得到了加强。这种变化归因于译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控与操纵,因为译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操控影响着译文... 小说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到译作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戴凤莲是莫言《红高粱家族》中浓墨重彩的一位人物,此人物形象在葛浩文的英译本中得到了加强。这种变化归因于译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控与操纵,因为译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操控影响着译文的质量与传播效果。结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从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者三个因素分析戴凤莲从原作到译作中的形象变化。此举既可以深化葛浩文翻译研究,又能给中国文学外译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莫言 戴凤莲 文学翻译 操纵理论
下载PDF
政治文化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之三种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璐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3-66,共4页
翻译与政治的特殊关系,无疑是翻译文学发展最为显性的特征之一。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许多翻译现象可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中国在20世纪大致存在的三种社会形态模式操纵了不同时期的翻译文学,并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翻译文学史 操纵 影响
下载PDF
温和的意识形态操纵——从伊斯兰颂诗到《利西翠旦》的改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柳 易点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7,共8页
作为操纵文学作品改写的主要因素,意识形态并非是以暴力的方式控制改写人的行为,而是以温和的面孔活跃于改写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而改写、颠覆或重塑某种价值观、文化观和诗学观,达到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目的。本文以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 作为操纵文学作品改写的主要因素,意识形态并非是以暴力的方式控制改写人的行为,而是以温和的面孔活跃于改写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而改写、颠覆或重塑某种价值观、文化观和诗学观,达到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目的。本文以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以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颂诗、史诗和剧作诗的改写现象为切入点,从文化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和媒介意识形态等三个层面来探讨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对文学改写的制控作用、方式和意义,阐述文学改写的实质以及文学改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改写 意识形态 伊斯兰颂诗 《利西翠旦》 温和的操纵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17
作者 宋海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研究,根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阐释,主要从翻译目的、译本选材、翻译主体的变化、以及译作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进行操控,从而印证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本文以中国大陆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研究,根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阐释,主要从翻译目的、译本选材、翻译主体的变化、以及译作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进行操控,从而印证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外国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操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