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 |
胡安江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36
|
|
2
|
从霍译《红楼梦》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改写中的表现 |
张敬
|
《中国外语》
CSSCI
|
2009 |
15
|
|
3
|
文学翻译的操纵性与主体性 |
魏家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4
|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改变与译者操控 |
王卫强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1 |
12
|
|
5
|
译语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操控——《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新译本初探 |
刘元秀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3
|
|
6
|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论董秋斯的翻译实践 |
汪庆华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3
|
|
7
|
翻译改写:意识的操控——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 |
陈晓丹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18 |
2
|
|
8
|
赵萝蕤与《哈依瓦撒之歌》的译介 |
柳士军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9
|
道德理念下的文学翻译 |
杨婷婷
|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0
|
论赞助人对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的操控 |
赵俊姝
王志勤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1
|
英国宪章派文学的文学史命运 |
肖四新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9 |
1
|
|
12
|
诗学形态作用下葛浩文的翻译改写——以《生死疲劳》的英译为例 |
陈晓丹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3
|
从《安妮日记》看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改写的操纵 |
朱振雷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4
|
勒菲弗尔操纵理论视角下戴凤莲的形象变迁——以葛浩文译本为例 |
涂旭
卢志宏
|
《惠州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5
|
政治文化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之三种模式 |
邵璐
|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6
|
温和的意识形态操纵——从伊斯兰颂诗到《利西翠旦》的改写 |
杨柳
易点点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7
|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
宋海芽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