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文学新闻对客观性新闻的矫正与文化政治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蒙之 刘洁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0,共9页
自19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讲故事"的新闻业后,文学新闻作为客观性新闻的边缘补充在美国曲折发展。文学新闻的发展演变与美国社会的重要转型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是对客观新闻业在反映重大社会变化与复杂社会现实方面所遇局限时... 自19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讲故事"的新闻业后,文学新闻作为客观性新闻的边缘补充在美国曲折发展。文学新闻的发展演变与美国社会的重要转型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是对客观新闻业在反映重大社会变化与复杂社会现实方面所遇局限时做出的积极回应与矫正,发挥了与客观性新闻互补的意义重塑与文化政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新闻 客观性新闻 新新闻主义 文化政治 叙事新闻
原文传递
写实艺术的大师:从文学新闻角度认识斯坦贝克
2
作者 何小聪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45-351,共7页
尽管美国学者对文学新闻现象的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新闻主义,但是这种写作的方式事实上早就存在于文学或新闻实践之中。作为作家和记者的斯坦贝克在这方面早就有不自觉的尝试。他的作品《从前打过一场战争》就比较典型地体现... 尽管美国学者对文学新闻现象的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新闻主义,但是这种写作的方式事实上早就存在于文学或新闻实践之中。作为作家和记者的斯坦贝克在这方面早就有不自觉的尝试。他的作品《从前打过一场战争》就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文学新闻的特点。《从前打过一场战争》所体现出的写作特征与当代美国文学新闻写作理念不谋而合的这个事实表明:该部作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纪实而完成了向文学新闻的转变,而斯坦贝克亦可称为美国文学新闻的先驱之一。如果文学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一门写实的艺术,那么斯坦贝克就是这种写实艺术的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文学新闻 文学技巧
下载PDF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3
作者 王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95-100,共6页
从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为代表的文学公共领域肇始,至"文人论政"、"文人办报",及至19世纪末期向文学新闻写作的转型,文学对西方新闻业的实践影响深远。它见证了西方新闻业悠久的文学传统,也见证了文人知... 从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为代表的文学公共领域肇始,至"文人论政"、"文人办报",及至19世纪末期向文学新闻写作的转型,文学对西方新闻业的实践影响深远。它见证了西方新闻业悠久的文学传统,也见证了文人知识分子对启蒙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及坚守的精神理性,成为推动西方社会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从英、法、美的新闻业发展历史与文本的双重考察中可管窥整个西方新闻业中文学传统的深刻烙印及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讲故事”新闻业 新闻体小说 文学新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期刊第一波之潮起潮落——以《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为线索 被引量:5
4
作者 范紫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9-74,共6页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 ,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 ,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 ,中国又竞相出...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 ,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 ,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 ,中国又竞相出现《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等刊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小说》 文学期刊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综合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增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是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学变革的催生剂,也是作家作品生产的重要载体。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研究经验,特别是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经验,将会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质量的整体性提升。而进一步提高期刊研究的理论自觉,...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是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学变革的催生剂,也是作家作品生产的重要载体。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研究经验,特别是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经验,将会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质量的整体性提升。而进一步提高期刊研究的理论自觉,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则是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文学期刊 综合考察
下载PDF
徘徊于意识形态与艺术追求之间——80年代外国文学期刊译介活动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袁丽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1-85,共5页
"文革"结束后,外国文学译介工作开始复苏,各类外国文学期刊成为译介欧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编辑与译者在审慎处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同时也将一大批艺术成就卓越的作家、作品介绍给广大的中国读者。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期刊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现代出版视野下的《小说月报》(1910-1931)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43,160,共8页
《小说月报》(1910—1931)是跨越中国近现代、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学期刊。《小说月报》不仅是文学文本的展示平台,还是一个由出版社、编辑与读者市场共同运作下的文化商品。在《小说月报》精美的装帧与丰富的内容背后,是一个庞... 《小说月报》(1910—1931)是跨越中国近现代、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学期刊。《小说月报》不仅是文学文本的展示平台,还是一个由出版社、编辑与读者市场共同运作下的文化商品。在《小说月报》精美的装帧与丰富的内容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出版集团和一系列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出版者的经营理念、编辑者的立场与风格、发行网络的规模、读者市场的定位等非文学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期刊的面貌。《小说月报》的22年发展历程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月报》 现代出版 文学期刊 编辑 发行
下载PDF
当代文学期刊审稿机制的确立及其相关因素
8
作者 王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6-86,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编辑作为专业知识分子与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内在地决定了作为文学生产“守门员”的编辑主体在审稿中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家文艺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以及种种“外力”因素的“干预”深刻影响着审稿机制、审稿...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编辑作为专业知识分子与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内在地决定了作为文学生产“守门员”的编辑主体在审稿中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家文艺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以及种种“外力”因素的“干预”深刻影响着审稿机制、审稿标准的确立与嬗变。对稿件的审读与判断绝不只是编辑个体的事情,而是关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艺政策以及文艺界领导人意见等因素的事情。一部作品的发表是在审稿机制中多种因素参与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审美机制 编辑心态
下载PDF
文学期刊与世纪之交的文学图景
9
作者 曹鑫源 周根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7-96,共10页
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时代环境的巨变使文学面临着生存困境,文学期刊作为文学现场的见证者与报信人忠实地记载着世纪之交的文学图景,也作为参与者以策划文学专栏、筹办比赛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学在自然时序间过渡更替。《花城》的“世纪”主... 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时代环境的巨变使文学面临着生存困境,文学期刊作为文学现场的见证者与报信人忠实地记载着世纪之交的文学图景,也作为参与者以策划文学专栏、筹办比赛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学在自然时序间过渡更替。《花城》的“世纪”主题系列栏目、《大家》《作家》《钟山》《山花》合力推出的“联网四重奏”活动、《萌芽》推出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与开设的“大赛专栏”等,共同参与描绘世纪之交的文学现场,影响了新世纪文学的生成样态,甚至参与到语文教育等社会重大议题的讨论与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世纪之交 “联网四重奏” 新概念作文大赛
下载PDF
文学期刊与新世纪长篇小说发展——以《当代》为中心
10
作者 曹鑫源 《写作》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世纪之交谋求转型的文学期刊将长篇小说视作救市之举,通过增加版面、组织活动、跨媒介互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长篇小说,推动了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作为现实主义文学重镇,《当代》亦积极参与长篇小说风尚,对丰富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出... 世纪之交谋求转型的文学期刊将长篇小说视作救市之举,通过增加版面、组织活动、跨媒介互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长篇小说,推动了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作为现实主义文学重镇,《当代》亦积极参与长篇小说风尚,对丰富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出有益贡献的同时,也对刊物自身发展形成了桎梏。以《当代》为例,探究文学期刊与新世纪长篇小说之间互动脉络与背景成因,探寻新世纪多元文学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长篇小说 新世纪 文学期刊
下载PDF
市场语境中文学期刊的命运及路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6,共7页
期刊是最传统也是最主要的文学传播载体,但在市场背景下受国家政策、文化研究热、现代传媒的多样化、出版体制的改变,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期刊面临发展困境甚至生存危机。而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学期刊本身所承载的... 期刊是最传统也是最主要的文学传播载体,但在市场背景下受国家政策、文化研究热、现代传媒的多样化、出版体制的改变,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期刊面临发展困境甚至生存危机。而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学期刊本身所承载的主体文学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基于文学期刊与文学的直接关联,文学期刊的改革不能只关注于市场,它必须始终以文学性为根本,不能背离“文学是文学期刊的立身之本”这一基本原则。惟其如此,文学期刊的改革才能坚守文学的品性,维护文学的尊严,也才能担负起文学传播第一载体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期刊 扩容 市场化 文学性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图案设计风貌的出版流变——以媒介迭代为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剑飞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3期130-143,共14页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推进,技术跃升推动了媒介迭代发展并获得应用,对大众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样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文学期刊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在大众传播媒介迭代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本...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推进,技术跃升推动了媒介迭代发展并获得应用,对大众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样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文学期刊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在大众传播媒介迭代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主要就其自身的包装设计展开考察。通过《十月》《收获》《当代》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期刊进行梳理考察,发现随着媒介传播环境变迁,期刊的封面等图案的出版发布也产生了系列“化学反应”。本文将大众媒介在当代中国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纸质印刷时期、影视文化时期、数网融合时期,试图从三个阶段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来探析中国当代文学期刊自身的图案设计风貌的出版流变轨迹,以探求其内在的演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迭代 文学期刊 图案设计 出版流变
下载PDF
坚守和捍卫一种文学的精神——《作品与争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国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5-88,共4页
1990年代以来,文学期刊处在变革之中,许多文学期刊甚至由此步入了困境和危机。但《作品与争鸣》杂志不为风潮所动,坚守着自己的文学认同和精神承担,获得了读者持久的关注。其特色在于:以马列主义文论作为《作品与争鸣》办刊过程中的一... 1990年代以来,文学期刊处在变革之中,许多文学期刊甚至由此步入了困境和危机。但《作品与争鸣》杂志不为风潮所动,坚守着自己的文学认同和精神承担,获得了读者持久的关注。其特色在于:以马列主义文论作为《作品与争鸣》办刊过程中的一条思想主线;以文学的力量,为底层寻常生命而歌,向现实困境发力;以"争鸣"为重头戏,捍卫"原旨""建设"的文学批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作品与争鸣 文学精神
下载PDF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以《时代的报告》(1980—1982)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新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1980年代初的许多文学争论,都与《时代的报告》有着密切关联。该刊在1980-1982年间曾因批评某些作品,以及关于"写本质"与"写真实"、如何开展文学批评、如何看待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关系及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如何评... 1980年代初的许多文学争论,都与《时代的报告》有着密切关联。该刊在1980-1982年间曾因批评某些作品,以及关于"写本质"与"写真实"、如何开展文学批评、如何看待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关系及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如何评价新时期文学与"十七年"文学等问题,频繁地在文坛掀起波澜,引发《文艺报》《安徽文学》《福建文学》《芒种》《上海文学》《北京科技报》等大量报刊的尖锐批评。梳理研究相关争论与各文学刊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1980年代初新旧文学规范调整与转换的过程及其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的报告》 文学规范 文学批评 读者来信
原文传递
“运作”与“批评”——当代中国文学期刊的生存策略考察
15
作者 张秀宁 李丹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7期37-44,95,共9页
文学期刊既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阵地。对中国当代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文学期刊的生存策略进行考察,会发现期刊“运作”与文学“批评”间存在明显的联手动力,期刊的“运作”显示了其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文学“批... 文学期刊既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阵地。对中国当代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文学期刊的生存策略进行考察,会发现期刊“运作”与文学“批评”间存在明显的联手动力,期刊的“运作”显示了其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文学“批评”则或明或暗地为期刊提供了支持。但无论文学期刊如何运作,文学批评无疑应该有更独立、更高远的目标,以维护良好的“文艺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文学批评 商品化 文艺学批评 文艺学生态
下载PDF
社论化:“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一种形态
16
作者 杨文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6-102,共7页
“十七年”时期,社论这一当代报纸的新闻评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社论化文学批评形态。社论化文学批评以其特定的话语方式,参与了“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更以其特殊的话语内容,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成... “十七年”时期,社论这一当代报纸的新闻评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社论化文学批评形态。社论化文学批评以其特定的话语方式,参与了“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更以其特殊的话语内容,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史、思想史的建构。文章超越纯粹的“美学的”批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分析社论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的时代语境;进而采用史料统计方法,呈现社论化文学批评的运用情况;并采取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社论化文学批评关注的主要内容,以揭示社论化文学批评积极参与社会史、思想史建构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社论化 “十七文学年” 文艺报刊 文学社会学
下载PDF
文学期刊的传播力研究——以清末民初的《小说月报》为考查对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直飞 刘吉冬 《三峡论坛》 2012年第6期133-136,150,共4页
在媒体传播力的研究中,文学期刊的传播力研究经常被忽略了。在当前文学期刊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研究文学期刊的传播力显得重要而急迫。借助于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小说月报》的传播力的分析,能给我们提升当下文学期刊的传播力带来新的... 在媒体传播力的研究中,文学期刊的传播力研究经常被忽略了。在当前文学期刊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研究文学期刊的传播力显得重要而急迫。借助于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小说月报》的传播力的分析,能给我们提升当下文学期刊的传播力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传播力 《小说月报》
下载PDF
民国前期(1912—1937)文学期刊的封面设计者群体略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易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民国前期文学期刊的蓬勃发展,对中国文学实现由古典形态向新文学形态的革命性转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期刊封面作为整体装帧设计中醒目而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向来被视为引起读者注意、关乎期刊兴衰的寸金之地。出于时代原因,民国前... 民国前期文学期刊的蓬勃发展,对中国文学实现由古典形态向新文学形态的革命性转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期刊封面作为整体装帧设计中醒目而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向来被视为引起读者注意、关乎期刊兴衰的寸金之地。出于时代原因,民国前期的艺术设计尚未完全独立,作家、画家以及学者、出版编辑人员介入装帧设计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期刊发展的一大特色。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期刊封面的设计语言,给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思想,并有效地提升了书刊的文化品位,具有极其深远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期 文学期刊 封面设计者群体 文化品位
下载PDF
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传播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50-154,共5页
本文以《收获》《花城》《当代》《十月》《人民文学》《萌芽》等6个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公众号栏目设置及对发布内容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的量化统计,分析总结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注重标题设计、注重内容策... 本文以《收获》《花城》《当代》《十月》《人民文学》《萌芽》等6个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公众号栏目设置及对发布内容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的量化统计,分析总结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注重标题设计、注重内容策划、注重图文并茂等共性特色;并提出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元素、全方位策划、向自媒体借鉴学习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内容运营水平和传播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 运营
下载PDF
文艺思潮与文艺期刊——战后20年台湾文坛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忆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5-110,121,共7页
战后20年台湾文化场域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动力网络。论文从左翼文艺思潮与战后初期的台湾文艺期刊、三民主义文艺思潮和《文艺创作》、倾向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文艺期刊、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现代文学》期刊、乡土文艺思潮与乡土文学期... 战后20年台湾文化场域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动力网络。论文从左翼文艺思潮与战后初期的台湾文艺期刊、三民主义文艺思潮和《文艺创作》、倾向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文艺期刊、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现代文学》期刊、乡土文艺思潮与乡土文学期刊等五个方面,考察了战后20年具有重要影响的台湾文艺期刊,进一步思考了台湾文艺思潮与文艺期刊的共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20年 台湾地区 文艺期刊 文艺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