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初文坛的冲突与对话——南文北进与北道南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兴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从统一之初的文坛架构 ,南文北进与诗坛风气的渐变以及北道南移与儒学精神的回归这三个方面 ,探讨了宋代文坛从初创走向繁荣的艰难历程。作者认为 ,经历了唐末五代长期的失落与低迷之后 ,传统儒道最终实现了与南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 本文从统一之初的文坛架构 ,南文北进与诗坛风气的渐变以及北道南移与儒学精神的回归这三个方面 ,探讨了宋代文坛从初创走向繁荣的艰难历程。作者认为 ,经历了唐末五代长期的失落与低迷之后 ,传统儒道最终实现了与南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其深厚博大的入世精神又得以回归 ;而北宋文化繁荣的曙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 儒道 诗坛 儒学精神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现代主义、文学场域与张诵圣的台湾文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国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4,共6页
张诵圣教授是美国汉学界台湾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她在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湾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大陆学界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她将后发现代国家的现代主义的观照焦点,从时间性的赝品、殖民焦虑,转移到外来文学话语在本土结构中容涵、... 张诵圣教授是美国汉学界台湾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她在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湾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大陆学界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她将后发现代国家的现代主义的观照焦点,从时间性的赝品、殖民焦虑,转移到外来文学话语在本土结构中容涵、转化、生根的过程;她用半自律、网络状、具流动性的"文学场域"的观念来扭转一般文学史研究以作家、作品、思潮为中心的实性倾向。张诵圣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线性时间叙述转向共时问题结构,进行关系主义探讨的富于启示的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文学场域 木土问题结构 关系主义
下载PDF
试论《入沈记》中的沈阳文坛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旭 刘磊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21-323,共3页
介绍并分析了《入沈记》这部由朝鲜使团成员李田秀和李晚秀在乾隆四十八年赴沈阳朝见乾隆皇帝时创作的纪实性作品。认为该作品以客观的态度描述了当时沈阳文坛学风颓废不振、文士良莠不齐的特点。指出这种态度固然与作者自身的文化优越... 介绍并分析了《入沈记》这部由朝鲜使团成员李田秀和李晚秀在乾隆四十八年赴沈阳朝见乾隆皇帝时创作的纪实性作品。认为该作品以客观的态度描述了当时沈阳文坛学风颓废不振、文士良莠不齐的特点。指出这种态度固然与作者自身的文化优越感有关,但也真实地展示了在文字狱阴影下的沈阳文人的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沈记》 沈阳 文坛 特征
下载PDF
“文章志”为“以人为纲”的书籍目录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大雷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或称"文章志"为作家传记,不确。《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章志"一类在"簿录篇",为目录书;"文章志"一类书的作者在秘书监任职,工作之一就是典校图籍,登记目录;《后汉书.文苑传》所承绪者应... 或称"文章志"为作家传记,不确。《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章志"一类在"簿录篇",为目录书;"文章志"一类书的作者在秘书监任职,工作之一就是典校图籍,登记目录;《后汉书.文苑传》所承绪者应为《文士传》一类;"文章志"一类书多关注对作品评价乃至对作者文学事迹的整体关注;"文章志"与总集、别集编撰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簿录 文章志 文苑传
下载PDF
精神分析批评的真实性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5
作者 张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文章指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蕴含更真实的一面,对于洞察人物真实复杂的性格和内心更有意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都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影响。
关键词 精神分析批评 真实性 中国 文学批评 无意识概念 文学理论 梦境 人格结构理论 性本能概念
下载PDF
文坛的那些事儿
6
作者 黄承基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9期67-67,83,共2页
文学作品旨在表现人物个性,事理天下,如果作为表现手法上的需要,使用节制、优雅的骂格何尝不可,但不拘于理事或不沾氛围滥用粗言秽语,会失去作家本身行为的高洁,同时,对那些诋毁诗坛排斥诗人的咄咄怪事,应给予谴责。
关键词 文坛 书骂 诋毁诗坛 应予谴责
下载PDF
893—925年间的福州文坛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毓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86-89,共4页
王审知治闽期间(893—925)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闽国政治中心,当时福州聚集了大批北方士人和返乡的闽籍士人。他们对福州文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居易、韩愈、贾岛、韩偓等中晚唐文人成为福州文人广泛学... 王审知治闽期间(893—925)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闽国政治中心,当时福州聚集了大批北方士人和返乡的闽籍士人。他们对福州文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居易、韩愈、贾岛、韩偓等中晚唐文人成为福州文人广泛学习效法的对象。在五代北方文风衰颓的大背景下,中晚唐文风在南方福建地区得到传承,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北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审知 福州 文坛
下载PDF
新疆古代民族传统体育多元文化圈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辉 赵凤霞 朱梅新 《四川体育科学》 2012年第3期13-15,共3页
本文从地理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疆古代游牧体育文化圈、农耕体育文化圈、屯垦体育文化圈的形成、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梳理,客观地复原新疆古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锡伯族体育文化的基本轮廓与统一政治... 本文从地理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疆古代游牧体育文化圈、农耕体育文化圈、屯垦体育文化圈的形成、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梳理,客观地复原新疆古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锡伯族体育文化的基本轮廓与统一政治实体中多元文化圈共存的动态运行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古代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圈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佩戴“文学徽章”的事物——论新月诗派的生成要素
9
作者 叶红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本文重点探讨文学流派生成过程中,除了关注作家、文本等最重要的因素外,还要追问其他带着"文学徽章"的文学事物或文学事件,及其在流派生成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新月诗派为例,讨论了"文学圈子"、报刊、文... 本文重点探讨文学流派生成过程中,除了关注作家、文本等最重要的因素外,还要追问其他带着"文学徽章"的文学事物或文学事件,及其在流派生成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新月诗派为例,讨论了"文学圈子"、报刊、文化谱系在文学流派、诗学观生成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文学徽章 圈子 报刊 文化谱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运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施——直面“阳光体育运动”的反思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笋 沈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从学校改革与实践出发,以高校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等相关问题作了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研究结果为:通过运动方式的系统设计,达到改进、完善高校体育活动文化圈,构建高校体育运动模式,使高校体育达到"... 从学校改革与实践出发,以高校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等相关问题作了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研究结果为:通过运动方式的系统设计,达到改进、完善高校体育活动文化圈,构建高校体育运动模式,使高校体育达到"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真正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文化圈 阳光体育运动 运动模式 运动类型
下载PDF
“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利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100,共11页
由以李、何为代表的前七子掀扬的复古思潮,流延至正、嘉文坛激起了不同的回应,演变成或承续其绪、或悖逆其势的两极发展态势,“嘉靖八才子”成为体现此际文坛复古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他们在文学复古问题上作出的具体反应,涉及到对于前... 由以李、何为代表的前七子掀扬的复古思潮,流延至正、嘉文坛激起了不同的回应,演变成或承续其绪、或悖逆其势的两极发展态势,“嘉靖八才子”成为体现此际文坛复古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他们在文学复古问题上作出的具体反应,涉及到对于前七子文学活动性质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文学自身价值功能认知上所存在的差异性。“八才子”文学态度的歧异分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正、嘉之际文坛复古态势发展变化的某种复杂性和曲折性,显示了不同复古取向之间形成的对抗情势。这除了体现对相关问题的反思趋于深化之外,也表明它们彼此的分歧在朝内在深层的角度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八才子” 嘉文坛 复古取向
下载PDF
对台湾学界评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述评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4,128,共9页
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起步迄今已20多年,台湾学界始终关注着祖国大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很多批评文章。诸多分歧的视角,展现了两岸学界因相隔所凸显的不同的政治文化想象,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差异。通过对台湾学者的学... 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起步迄今已20多年,台湾学界始终关注着祖国大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很多批评文章。诸多分歧的视角,展现了两岸学界因相隔所凸显的不同的政治文化想象,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差异。通过对台湾学者的学理叙述位移的考察,一方面可以展现出两岸学界学术风格的多维向度,繁富的思想内涵和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两岸学界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发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学界 中国大陆 台湾省文学研究
下载PDF
元代文学的终结:最后的大都文坛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103,共8页
元明更迭以大都易主为标志。至正二十八年以前十几年间 ,大都集中着全国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精英 ,文坛活动颇具特点。只不过从大都改为北平起 ,人们有意无意忽视这一段历史 ,文献亦因战乱散失 ,以致大都文坛的存在竟成了问题。研究... 元明更迭以大都易主为标志。至正二十八年以前十几年间 ,大都集中着全国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精英 ,文坛活动颇具特点。只不过从大都改为北平起 ,人们有意无意忽视这一段历史 ,文献亦因战乱散失 ,以致大都文坛的存在竟成了问题。研究大都文坛的活动 ,以及战乱频仍时期它怎样与南北文人联系交流、产生影响 ,又怎样消亡 ,特别是滞留大都的“精神人质”们在鼎故革新时刻处境如何 ,对深入了解文学在元明间的过渡 ,认识元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 ,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文学研究 大都文坛 文学氛围 文学创作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难得自由:文艺整风之前的延安文人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盛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文艺整风之前延安文人的自由风貌。初到延安,延安文人大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这种自由气氛的产生跟当时整个延安的政治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当时延安政治文化氛围中所散发的自由气息,正契合了文人们的自由本... 本文主要论述文艺整风之前延安文人的自由风貌。初到延安,延安文人大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这种自由气氛的产生跟当时整个延安的政治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当时延安政治文化氛围中所散发的自由气息,正契合了文人们的自由本性,也契合了文化创造本身对于自由状态的召唤。正是在这种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延安文人真正享受到了为人与为文的快乐,他们的心态也无疑处于一种较为开放而自由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文人 整风 文艺 人的自由 文化环境 文化氛围 自由本性 自由状态 文化创造 快乐 政治 契合 大都 开放
下载PDF
洪亮吉的京师之行与都下文学生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淑岩 马铭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生最难忘却的记忆。寓京期间,洪亮吉的创作主要收在《卷施阁诗》与《卷施阁文甲集》《卷施阁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斋诗》集中,这些创作犹如一组特写镜头,刻录下诗人帝都生活的焦虑、诗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颂圣纪恩的燃情岁月。此一内容的揭示,在丰富洪亮吉个体研究之同时,亦不失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窥见乾嘉时期都下文学生态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京师文坛 乾嘉文学 文人雅集 文学生态
下载PDF
朝鲜朝文坛对陆游及其诗歌的接受
16
作者 朴哲希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陆游被朝鲜朝文坛所接受并受到重视,契机在于当时文坛“学唐”与“学宋”两种诗学风气已发生转换,且文人群体不再坚持“诗必学唐”的观念。在宋诗地位得到恢复之后,陆游遂成为朝鲜朝文人学习宋诗的新代表。在陆诗典范作用之下,文人主要... 陆游被朝鲜朝文坛所接受并受到重视,契机在于当时文坛“学唐”与“学宋”两种诗学风气已发生转换,且文人群体不再坚持“诗必学唐”的观念。在宋诗地位得到恢复之后,陆游遂成为朝鲜朝文人学习宋诗的新代表。在陆诗典范作用之下,文人主要关注陆游其人与其文坛地位、其诗及其诗学价值,且在他者的视阈下结合自身的诗学实践对陆游观点、作品进行阐释和运用。从中可以发现,受儒家诗教的影响,爱国情怀是文人群体接受陆游以及其诗学典范地位能够最终确立的思想基石;同时,朝鲜朝文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更为看重如何借鉴陆游诗中的词汇、意象,意图模仿其语言风格,展现出不同于中国文人的域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朝鲜朝文坛 典范地位 域外视角 接受
原文传递
建安之啸与建安文坛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应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文章主要对建安时期的啸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这一时期啸的描写呈现出从动物之啸向人类抒情音乐转化的新局面 ,虽然它还有部分古文化色彩 ,但其主导面却是具有新特色的抒情之啸。建安之啸的产生与汉魏之际的思想革新、曹植和建安诸子... 文章主要对建安时期的啸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这一时期啸的描写呈现出从动物之啸向人类抒情音乐转化的新局面 ,虽然它还有部分古文化色彩 ,但其主导面却是具有新特色的抒情之啸。建安之啸的产生与汉魏之际的思想革新、曹植和建安诸子有组织的文学创作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建安诸子 建安文学 文化思想 诸葛亮 时代特征
下载PDF
关于“正始之音”等问题辨析之辨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作者细读了丁放教授《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一文后,有些想法,写出来,供参考。作者在"正始之音"含义的理解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仍认为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所说的"正始之音"... 作者细读了丁放教授《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一文后,有些想法,写出来,供参考。作者在"正始之音"含义的理解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仍认为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所说的"正始之音"是指风雅诗;仍认为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对以上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之音 风雅诗 建安文坛领袖
下载PDF
1930年代沪上文坛独特的“新感觉”——南洋华侨作家黑婴的“乡愁”书写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1930年代 沪上文坛 黑婴 南侨作家 “民国时态” 乡愁书写
下载PDF
袁宏道著作的印行及其文坛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作家文坛地位的外缘因素大致可分为权威性与非权威性两类。为成就文坛事业,袁宏道曾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发声,其中之一是利用晚明迅速发展的印书业。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七年,其诗文著作至少刻印过十五次,可称为&qu... 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作家文坛地位的外缘因素大致可分为权威性与非权威性两类。为成就文坛事业,袁宏道曾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发声,其中之一是利用晚明迅速发展的印书业。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七年,其诗文著作至少刻印过十五次,可称为"密集滚动式"印行。其读者除了士大夫阶层,还经由商业出版扩散至下层文人。传媒效应扩张了袁宏道的文化影响力,带动不少文人改变欣赏趣味和写作方式,冲击了当时的文学主潮;袁氏也因此成为时代文坛不可忽视的突起异军。袁宏道的成功,切实体现了来自士大夫以外文化圈的非权威性因素影响晚明文坛格局能力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明代出版业 晚明文坛 书种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